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怡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怡峰(500—549年),姜姓,墨台(yi)氏,字景阜,辽西肥如(今河北省卢龙县)人。北魏到西魏时期将领,长蛇公默台宽玄孙。[1]

  • 少时从军,以勇猛著称。北魏时期,历任龙骧将军、给事中、征虏将军等,跟随太傅贺拔岳平定万俟丑奴起义,拥戴夏州刺史宇文泰,攻克回洛,收复潼关,授安东将军、华州刺史。
  • 沉着果决,有勇有谋,深受士卒拥戴。西魏建立后,出任夏州刺史,参与收复弘农、洛阳,攻破沙苑,击败东魏将领任祥,平定夏州刘平伏、凉州宇文仲和叛乱,封乐陵郡公。[2]
  • 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年),带兵援救颍川,病逝于南阳,时年五十岁,追赠华州刺史,谥号襄威。

基本信息

姓名    怡峰 
字号    字景阜
别称    墨怡峰
民族    鲜卑族
官职    夏华二州刺史     
爵位    华阳县公 乐陵郡公     
追赠    华州刺史     
谥号    襄威     
出生地   辽西肥如
出生日期  500年
逝世日期  549年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平定叛乱 攻打东魏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 怡峰是辽西郡人,孤竹国后代,原姓默台氏,后因避难改姓为怡氏。高祖父默台宽是后燕官员,官至辽西郡守。北魏道武帝时,率领所辖百姓归附北魏,授任大羽真,封爵长蛇公。怡峰的曾祖父默台文,官至冀州刺史。

勇猛著称

  • 怡峰年少时就从军征战,以勇猛著称。永安年间(528年─530年),怡峰担任代理龙骧将军、都将,跟随贺拔岳征讨万俟丑奴,因功授任给事中、明威将军。后改任征虏将军、都督,赐封爵位为蒲阴县男。

南征北战

  • 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怡峰与赵贵等人共同商议拥戴宇文泰,进封伯爵。当时原州刺史史归仍替侯莫陈悦守城,宇文泰命令怡峰和侯莫陈崇等人讨伐并擒获史归。当时,高欢与北魏孝武帝元修结怨,北魏孝武帝频频下诏,命令宇文泰挑选精锐士卒进入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保卫。宇文泰就命怡峰和都督赵贵等人率领轻装骑兵奔赴洛阳。怡峰等人抵达潼关时,正好遇上北魏孝武帝西迁关中,怡峰便跟随宇文泰攻下回洛,收复潼关。授任安东将军、华州刺史,不久改任大都督。后因讨伐曹泥有功,进封华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 大统三年(537年),怡峰跟随宇文泰在小关击败窦泰。回师后,担任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同年八月,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十月,攻破沙苑,进封乐陵郡公。随后与元季海、独孤信收复洛阳。怡峰率领突袭部队抵达成皋,进入到外城,收没那里的人口返回。十一月,东魏派行台任祥率领步兵、骑兵一万多人进攻颍川,怡峰率领五百名轻装骑兵截击任祥,从此威名远扬。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官衔。
  • 大统四年(538年),东魏包围洛阳,怡峰与元季海据守金墉。宇文泰率军到后,包围解除,接着在河桥与东魏军队作战。当时独孤信李远处在右面,赵贵、怡峰处在左面,交战过程中都失利;而且他们还不知道宇文泰在哪里,于是都扔下自己率领的士兵先跑回来。开府仪同三司李虎、念贤等人属于后续部队,看到独孤信等人退却,就和他们一道离开战场。宇文泰因此只好烧掉营帐返回。朝廷没有降罪怡峰等人,而是下诏恕免他们的罪,授任怡峰为东西北三夏州诸军事、夏州刺史。
  • 大统七年(541年)三月,西魏夏州刺史刘平伏占据上郡发动叛乱,怡峰与大都督于谨率军前往讨伐刘平伏,并将其擒获。大统八年(542年)十月,跟随宇文泰解除玉壁之围。大统九年(543年)三月,随军平定柏谷坞。大统十二年(546年)二月,朝廷任命义州刺史史宁为凉州刺史,前任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凉州,不接受新刺史的取代。瓜州人张保杀死瓜州刺史成庆、晋昌郡人吕兴杀死晋昌太守郭肆以响应。宇文泰派遣怡峰与独孤信、史宁一同讨伐叛军 。不久叛乱平定。

患病去世

  • 大统十五年(549年),东魏围攻颍川,怡峰与赵贵率军赶往支援。到达南阳时患病去世,时年五十岁。怡峰沉着果决,有勇气谋略,深受士卒的拥戴,当时被称为骁将。宇文泰长时间地悲叹哀悼他。追赠华州刺史,谥号襄威。

人物成就

  • 怡峰是南北朝时期名将,先后随军攻克回洛,攻破沙苑,收复潼关、弘农和洛阳,击败东魏军队,平定刘平伏宇文仲和等人叛乱。

人物评价

史书记载

  • 《周书·卷十七·列传第九》[1]
  • 《北史·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 [2]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 [3]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九》[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