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怡峰(500—549年),姜姓,墨台(yi)氏,字景阜,遼西肥如(今河北省盧龍縣)人。北魏到西魏時期將領,長蛇公默台寬玄孫。[1]

  • 少時從軍,以勇猛著稱。北魏時期,歷任龍驤將軍、給事中、征虜將軍等,跟隨太傅賀拔岳平定万俟丑奴起義,擁戴夏州刺史宇文泰,攻克回洛,收復潼關,授安東將軍、華州刺史。
  • 沉着果決,有勇有謀,深受士卒擁戴。西魏建立後,出任夏州刺史,參與收復弘農、洛陽,攻破沙苑,擊敗東魏將領任祥,平定夏州劉平伏、涼州宇文仲和叛亂,封樂陵郡公。[2]
  • 西魏大統十五年(549年),帶兵援救潁川,病逝於南陽,時年五十歲,追贈華州刺史,諡號襄威。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怡峰 
字號    字景阜
別稱    墨怡峰
民族    鮮卑族
官職    夏華二州刺史     
爵位    華陽縣公 樂陵郡公     
追贈    華州刺史     
諡號    襄威     
出生地   遼西肥如
出生日期  500年
逝世日期  549年
所處時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平定叛亂 攻打東魏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 怡峰是遼西郡人,孤竹國後代,原姓默台氏,後因避難改姓為怡氏。高祖父默台寬是後燕官員,官至遼西郡守。北魏道武帝時,率領所轄百姓歸附北魏,授任大羽真,封爵長蛇公。怡峰的曾祖父默台文,官至冀州刺史。

勇猛著稱

  • 怡峰年少時就從軍征戰,以勇猛著稱。永安年間(528年─530年),怡峰擔任代理龍驤將軍、都將,跟隨賀拔岳征討万俟丑奴,因功授任給事中、明威將軍。後改任征虜將軍、都督,賜封爵位為蒲陰縣男。

南征北戰

  • 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陳悅殺害賀拔岳,怡峰與趙貴等人共同商議擁戴宇文泰,進封伯爵。當時原州刺史史歸仍替侯莫陳悅守城,宇文泰命令怡峰和侯莫陳崇等人討伐並擒獲史歸。當時,高歡與北魏孝武帝元修結怨,北魏孝武帝頻頻下詔,命令宇文泰挑選精銳士卒進入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保衛。宇文泰就命怡峰和都督趙貴等人率領輕裝騎兵奔赴洛陽。怡峰等人抵達潼關時,正好遇上北魏孝武帝西遷關中,怡峰便跟隨宇文泰攻下回洛,收復潼關。授任安東將軍、華州刺史,不久改任大都督。後因討伐曹泥有功,進封華陽縣公,食邑一千戶。
  • 大統三年(537年),怡峰跟隨宇文泰在小關擊敗竇泰。回師後,擔任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同年八月,跟隨宇文泰收復弘農;十月,攻破沙苑,進封樂陵郡公。隨後與元季海、獨孤信收復洛陽。怡峰率領突襲部隊抵達成皋,進入到外城,收沒那裡的人口返回。十一月,東魏派行台任祥率領步兵、騎兵一萬多人進攻潁川,怡峰率領五百名輕裝騎兵截擊任祥,從此威名遠揚。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官銜。
  • 大統四年(538年),東魏包圍洛陽,怡峰與元季海據守金墉。宇文泰率軍到後,包圍解除,接着在河橋與東魏軍隊作戰。當時獨孤信李遠處在右面,趙貴、怡峰處在左面,交戰過程中都失利;而且他們還不知道宇文泰在哪裡,於是都扔下自己率領的士兵先跑回來。開府儀同三司李虎、念賢等人屬於後續部隊,看到獨孤信等人退卻,就和他們一道離開戰場。宇文泰因此只好燒掉營帳返回。朝廷沒有降罪怡峰等人,而是下詔恕免他們的罪,授任怡峰為東西北三夏州諸軍事、夏州刺史。
  • 大統七年(541年)三月,西魏夏州刺史劉平伏占據上郡發動叛亂,怡峰與大都督于謹率軍前往討伐劉平伏,並將其擒獲。大統八年(542年)十月,跟隨宇文泰解除玉壁之圍。大統九年(543年)三月,隨軍平定柏谷塢。大統十二年(546年)二月,朝廷任命義州刺史史寧為涼州刺史,前任涼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據涼州,不接受新刺史的取代。瓜州人張保殺死瓜州刺史成慶、晉昌郡人呂興殺死晉昌太守郭肆以響應。宇文泰派遣怡峰與獨孤信、史寧一同討伐叛軍 。不久叛亂平定。

患病去世

  • 大統十五年(549年),東魏圍攻潁川,怡峰與趙貴率軍趕往支援。到達南陽時患病去世,時年五十歲。怡峰沉着果決,有勇氣謀略,深受士卒的擁戴,當時被稱為驍將。宇文泰長時間地悲嘆哀悼他。追贈華州刺史,諡號襄威。

人物成就

  • 怡峰是南北朝時期名將,先後隨軍攻克回洛,攻破沙苑,收復潼關、弘農和洛陽,擊敗東魏軍隊,平定劉平伏宇文仲和等人叛亂。

人物評價

史書記載

  • 《周書·卷十七·列傳第九》[1]
  •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 [2]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九》[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