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德華·詹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愛德華·詹納
Edward Jenner

愛德華·詹納.jpg
出生 1749年5月17日
英國告士打郡貝克利
逝世 1823年1月26日(1823-01-26)(73歲)
英國告士打郡貝克利
居住地 告士打郡貝克利
国籍 英國
母校
知名于 發明天花疫苗

愛德華·詹納英文Edward Jenner,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FRS,亦譯作愛德華·金納琴納,是一名英國醫生,生於英國告羅士打郡伯克利牧區一個牧師家庭,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聞名,被稱為疫苗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1]

原图链接愛德華·詹納:生於英國告羅士打郡伯克利牧區一個牧師家庭,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聞名。

詹納早年在出生地英國格洛斯特郡讀書,之後在倫敦的一位名為盧德洛的外科醫生之下學習解剖及外科,後來回到出生地,在鄉村行醫。[2]

原图链接愛德華·詹納:天花疫苗注射宣传画。

18世紀是天花肆虐欧洲的年代。當時的英國使用人痘接種術,辦法是把天花病患者身上的,以小刀拭在受種者的皮膚之下。受種者因為不是透過空氣在部染病,因此多數只會出現輕微的天花症狀。但這種天花接種有嚴重缺點:因為受接種的人是得到了真正的天花病,故此還是有死亡的可能。而且受種者在完全產生抵抗力之前,會把天花傳染給身旁未有抵抗力的家人,所以必須隔離

當時的英國鄉間流行一個民間傳說:一個人只要曾經染上牛痘,便不會再染上天花。擠牛奶的女工多數都曾感染牛痘,亦的確很少患上天花。詹納意會到倘若傳說屬實,牛痘是跟天花有關,那麼以牛痘接種代替天花接種將更為理想。1796年5月14日,詹納進行實驗。他以接種牛痘漿的方法,用一把清潔的柳葉刀在一名八歲男孩詹姆士·菲利浦的兩隻胳膊上,劃了幾道傷口,然后替他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男孩染上牛痘後,六星期內康復。之後詹納再替男孩接種天花,結果男孩完全沒有受感染,證明了牛痘能令人對天花產生免疫。

詹納稱他的方法為「預防接種」(Vaccination),Vacca 是拉丁文中「牛」的意思。之後他在1798年出版關於預防接種辦法的書:《關於牛痘預防接種的原因與後果》(《An Inquiry into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Variolae Vaccinae, a Disease Known by the Name of Cow Pox》),並首次在書中使用了病毒(virus)一字。詹納認識到預防接種可能達到的最終結果。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令天花在地球上絕跡。他的夢想最後在全球的努力合作下取得成功,1980年天花病終於在地球消失。

除了發明牛痘接種外,詹納還是一個對大自然觀察入微的科學家。杜鹃的雛鳥會把同巢其他雀鳥的蛋及幼雛推出巢外,亦是最先由詹納發現。因為這項觀察,詹納被英國皇家學會在1789年選為院士。[3]

貢獻

18世紀,天花已成為當時英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詹納從倫敦回到家鄉,多年的鄉村行醫的經歷使他注意到:鄉村裏的牛患了與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擠奶女工在接觸到牛身上的皰疹時受到感染,身上也會長出小一些的皰疹,這就是牛痘。而感染過牛痘的人都不曾被傳染上天花。詹納發現,牛痘的病情症狀比天花輕得多,它從不曾令牛 死亡,更不會令人死亡,況且人在感染牛痘痊癒後不會留下任何疤痕。他以此潛心研究,應用各種動物做試驗,他先後以20年的時間到牧場擠奶婦中調查,驗證了患過牛痘者不得天花的事實。

1780年,詹納發現牛乳頭上所生的皰疹都能傳染給人,但只有一種皰疹的膿漿可以預防天花。他把引起牛皰疹的物質稱為病毒。1790年,詹納將天花痂皮 給患過牛痘的人接種,以觀察患過牛痘者是否不再患天花,果然得到證實。他也曾採取豬身上的痘苗為他的兒子愛德華接種。

1796年5月14日他為一名叫菲普斯的少年接種了痘苗,所用的痘漿是取自一位擠牛奶正患牛痘的擠牛奶少女尼爾美斯。3天后接種處出現小膿皰,第7天腋下淋巴結腫大,第9天輕度發燒後接種處留下小疤痕。48天后,詹納將從天花患者膿皰中提取的液體再一次滴在了菲裏普斯被手術刀劃破的手臂上,菲裏普斯的免疫系統抵抗住了天花病毒的侵害。8歲的男孩菲裏普斯的父母都是牧場的工人,他們甘願讓自己的孩子冒患上天花的危險讓詹納進行實驗。為了感謝他們,詹納拿出自己行醫的積蓄為這家人建了一所房子,這座房子至今還被保存在英國格洛斯克郡。

他將這套程式稱為種牛痘,以區別人痘接種。牛痘接種使科學預防疾病跨出了第一步,他在1798牛發表的《種牛痘的原因與效果的探討》一書中,公佈了23個種痘而再不得天花的病例。他寫道:“牛痘和天花的膿皰相似,患牛痘和患天花的症狀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狀要輕的多,牛痘不會引起牛的死亡,患牛痘的人也不會死亡。”但是,當時還有很多人不相信,甚至說三道四。面對這些,詹納說:“讓人家去說,走我自己的路。”牛痘接種術,以方法簡便安全,降低了天花流行強度和死亡率而被各國相繼採用,10年間迅速傳播到全歐及美洲。詹納將他的實驗結果寫成文章,最初並不被出身于學府的醫生們所重視。但是天花畢竟在導致著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於是,從歐洲到美洲,人們開始悄悄地實驗著詹納最終確定的牛痘疫苗接種法:將減毒的天花病毒接種給牛犢,再取含有病毒的痘皰制成活疫苗,此疫苗被接種進人體的皮膚後,局部發生 痘瘡即可對天花病毒產生免疫。到了1925年,美國人人都要領取一個鈕扣大小的證章,上面寫著:我已接種。而在俄國,第一個接受牛痘疫苗接種的孩子被起名為:瓦辛諾夫(Vaccinov,即牛痘),並由國家供他上學。至此,天花造成的大規模死亡停止了。

縱觀歷史,傳播性疾病對人類歷史的影響巨大,因此才開發出疫苗——它是對抗肆虐的病毒感染最有效的辦法之一。1796年,愛德華•詹納大夫首次提出疫苗的想法,他用疫苗成功地使一名英國男孩對天花產生了免疫力。在路易士•巴斯德等科學家的推動下,疫苗概念得到進一步推廣。近代史上,一戰、二戰中大批士兵注射了疫苗,成功抵制了破傷風白喉斑疹傷寒等疾病的侵襲。

相關影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