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基金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
---|
|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於中華民國(臺灣)以外之國家或地區稱作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Taiwan Buddhist Tzu-Chi Foundation)[1],簡稱慈濟,是由證嚴法師創辦,經中華民國內政部社會司(今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立案的一個全球性佛教慈善團體,其總部位於臺灣花蓮縣新城鄉的靜思精舍。慈濟名称来源于“慈悲為懷、濟世救人”,其成立初期,即開始從事社會救助事業;時至今日,慈濟已名列當代臺灣佛教四大教團之一。
歷史
成立早期(1966年—2006年)
釋證嚴受其師釋印順「人間佛教」觀念影響,印順導師叮囑她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將佛教精神人間化、生活化。1966年釋證嚴經歷「一灘血」事件及「三修女」[2]的來訪,成為了推動醫療志業的助力,在花蓮普明寺成立慈濟功德會。
慈濟初成立時為花蓮當地三十名成員所組成,推動社會救助慈善工作。早期工作主要是募款及濟貧,以「教富濟貧」為目標,推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要求其成員「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遂衍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理念,希望建立慈濟社會、慈濟家庭,推動慈濟人文。慈濟推展其「四大志业、八大法印」理念時,普遍以其負責人釋證嚴認為的「普天三無」為原則,推動所謂「佛法人間化」理想。而在此原則下,慈濟之慈善事業運作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國度。團體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種族的志工。
慈濟的主要事业即「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保」、「社區志工」,群為非政府組織、慈善機構。
1967年7月20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第二年,《慈濟雜誌》創刊。當時《慈濟雜誌》為報紙式,僅為一大張,共四頁。1968年5月《慈濟雜誌》改為每月出版一次,此後改為《慈濟月刊》。
1972年「慈濟貧民施醫義診所」在花蓮市開設。闢設了「醫療站」、「義診」等管道醫療群眾。1973年8月《慈濟月刊》改為雜誌式,至今仍為慈濟的主要刊物。
1979年5月,釋證嚴在靜思精舍之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中,提出了興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的構想。而為了啟建醫院,向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申請成立「台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獲立案通過,始得已籌募慈濟醫院之款項。
1980年10月19日,臺灣省主席林洋港拜訪精舍,詢問法師是否放棄建院想法,法師便向拿出帳冊向主席說,如果建院失敗,將會退還所募之款項,主席見言:從來沒有一間寺廟會將捐款退回。便向蔣經國總統回報此事,三天後10月22日總統親臨精舍。法師便向總統再度提出尋求建院用地的構想,總統允諾,指示花蓮縣府設法協助建院用地問題。後歷經三次換地,兩次動土,終於在1984年4月正式興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啟業。
1985年11月16日,慈濟第一個廣播節目《慈濟世界》在民本廣播電台開播,是慈濟媒體由平面正式轉為立體的起點。1986年9月1日創刊《慈濟道侶半月刊》,當時是為了提供即時訊息給會眾瞭解。
1989年開設「慈濟護理專科學校」,培養東部護理人才。
1990年,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邀請釋證嚴在新民商工連續三天幸福人生講座。8月23日星期四(農曆七月四日)法師清早出門,見夜市收攤後街上留下大量垃圾,心中有許多感觸,本來主題是在宣說七月是「吉祥月、孝親月」,台下千人的會眾不時傳來熱烈的掌聲,講著講著……,前來聆法的會眾靜寂無聲,法師突然話鋒一轉,懇切地呼籲大家要「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此時坐在後排,住在豐原的楊順苓小姐聽到法師的開示後感覺自己可以做到,隨即開始行動到處回收資源,在鄰里之間推動「資源回收,贊助慈濟」,並將一個月期間內回收資源變賣所得善款以「慈濟人」的名義捐出,同年9月法師再度行腳至慈濟臺中分會時公開讚嘆楊小姐落實環保,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慈濟的環保志業因此開啟,經過二十年的宣導,改變了整個台灣社會的價值觀,做環保成為一種優雅高格調的象徵,更有許多人在慈濟環保教育站找到人生的新價值。1990年代開始,臺灣駐約旦代表夫人林慧真在約旦鼓勵約旦華人加入慈濟,展開機構及照顧戶的關懷。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濟美國分會發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勸募活動,將所募款項透過紅十字會援助孟加拉颶風災民,從此開啟海外救援工作,成為開啟國際賑災之先例。
同年中國大陸華東、華中水患,慈濟人於發起街頭募款,正式踏入大陸地區,開啟國際賑災之志業。當時的兩岸關係仍屬緊張,此舉讓當時的台灣民眾頗不諒解與諸多批評。釋證嚴認為人道主義應超越於政治現況,期望以大愛弭平對立。該年進入中國援助水患災民時,和大陸領導階層達成一個目的:賑災、二個原則:直接、重點進入災區,深入最無人關懷之處、三個不為:不談政治、不刻意傳教、不搞宣傳、四類物資:溫飽的物質、復耕的物質、衛生的物質、解決居住的問題、五種協助:造名冊、請提供車輛、維持秩序等等[3]。此五點成為日後慈濟國際賑災的五點共識。[4]
1992年1月,臺灣各地慈濟人踐行法師理念,在各地區設立「環保教育站」。慈濟大愛台有部分資金來自於慈濟資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之口訣。慈濟環保志工,不分年齡、階層、背景,人人視街頭為修行道場,不畏髒亂、不辭辛勞,低頭彎腰,為愛護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為此,釋證嚴尊稱他們是「環保菩薩」、「清淨菩薩」,「擁抱地球的菩薩」、「呵護大地的菩薩」或是「常不輕菩薩」。
同年5月31日,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於臺北分會成立。慈青前往學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釋證嚴認為能夠成為校園清流,將善的種子植入校園。
1993年創立慈濟醫學院。8月美國紅十字會組織抗原室李政道博士拜訪 釋證嚴,說明國際骨髓資料庫的隸屬情況。同年10月,「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成立於花蓮慈濟醫院。
1995年12月1日,製播「慈濟世界」電視節目,在有線電視頻道「力霸友聯U2綜合台」正式開播。此後又相繼在學者健康財經台、華衛電視台、U3頻道託播,以服務不同收視習慣的觀眾。
1996年賀伯颱風席捲台灣,造成臺灣重大災情。釋證嚴改變慈濟會員原有的人脈推動模式,推展社區志工計畫,命令慈濟委員、慈誠隊員改以社區為單位,於各地推展健康照顧、環保志工、社區綠化等工作。期待左鄰右舍能發揮「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精神,宣傳「人人是志工」的理念。
1998年1月1日,慈濟大愛電視台在公共電視開播。1999年租用中視第二大樓作為總部,同年10月10日,更透過衛星傳送方式向全球播映。
1998年春,慈濟醫學院爆發學生靜坐抗議。8月1日創刊經典雜誌。創刊的宗旨是「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希望能融合知性、感性、理性與靈性,讓讀者可以了解自己之外,還能了解宇宙萬物的真理。同年籌設臍帶血庫,因容量限制,於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2002年更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1999年春,林慧真逝世,臺灣跆拳道教練、約旦哈山親王(Prince Hassan)侍衛長兼武術教練陳秋華接任約旦慈濟負責人。同年慈濟護理專科學校改名為慈濟技術學院。8月17日印度尼西亞獨立日,大愛衛星频道改制為大愛衛星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愛衛星電視或大愛電視。2000年慈濟醫學院改名成為慈濟大學。
2003年11月,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成立,證嚴法師鼓勵實業家弟子發揮所長,在兼顧賑災即時性與環保再生理念之下於食、衣、住、行、資訊等方面進行物資研發。[5]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古城巴末(Bam)遭受強震,慈濟展開賑災;透過哈希米組織的協調,陳秋華與阿布湯瑪斯登上約旦空軍運輸機抵達災區會合進行發放。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苏州慈济慈善志业中心成立,主要从事残疾人、低保户救济,爱心志工培训,血液病患者更换造血细胞等多项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苏州慈济志业园区:蘇州慈濟慈善志業中心有限公司选址在平江区原二十一中旧址及附近,规划了3.7万平方。现规划在苏州原「第二十一中学」旧址建设「慈济人文及医疗服务中心」。主要包括:高科技健康管理中心、慈濟志业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静思堂、培训教育中心、医疗咨讯中心和慈济世界博物馆。
2005年1月1日元旦公曆新年,慈濟啟用位於慈濟關渡園區內的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大愛電視遷入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大愛衛星無線廣播機構有限公司改制為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其後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改名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目前慈濟人文相關志業有大愛一台、二台、大愛廣播、靜思人文、慈濟月刊、經典雜誌等。
2006年成立臺南慈中及附設中小學,成為臺灣第二所慈濟中小學。
國際人間組織(2007年迄今)
慈濟四十年,四大志業從慈善開啟醫療,而由醫療開啟教育,又從教育而啟人文已環環相扣,各志業也時常互相影響,例如,可在慈善、醫療、教育中復見人文。釋證嚴認為「慈善是人類希望、醫療是生命希望、教育是社會希望、人文是心靈希望」。八大法印原名「八大腳印」,釋證嚴認為過去稱「八大腳印」,實為八種「妙法」,故在2007年改名為「八大法印」。
2008年,大愛感恩科技成立,由環保志工回收寶特瓶抽絲製造成紗。2009年累計臺灣超過五千個環保點,超過69,000名志工[6]。
2015年,慈濟技術學院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核准,改制為科技大學。2016年,第十五屆國際佛教傑出女性獎首度跨海在台灣頒發,並於3月8日於花蓮慈濟靜思堂隆重舉行。
組織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組織受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監督,根據《社會福利業務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要點》設置董事會監督基金會的運作,並在董事長之下分別設立12個處[7]。
-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 董事會
- 董事長、總執行長
- 慈善志業發展處
- 醫療志業發展處(已改制為【財團法人慈濟醫療志業基金會】,下轄7間醫院,不含海外慈濟醫院)
- 教育志業發展處(已改制為【慈濟學校財團法人】,下轄4所學校,不含海外慈濟學校)
- 人文志業發展處(已改制為【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不含海外大愛電視臺及期刊)
- 宗教處
- 法務室
- 編纂處
- 文史處
- 總務處
- 財務處
- 人力資源處
- 資訊處
- 營建處
- 公傳處
- 董事長、總執行長
- 董事會
體系
慈濟基金會的體系主要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主、以慈濟四大志業為宗旨所設立、分支出的法人、企業及團體[8] ,慈濟基金會的法人組織皆於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立案並受其監督;企業則於經濟部商業司立案並受其監督。
法人
慈善
-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醫療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玉里慈濟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關山慈濟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斗六慈濟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北慈濟醫院
-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中慈濟醫院
- 嘉義慈濟診所
教育
- 慈濟學校財團法人
- 慈濟大學
-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國民小學
-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幼兒園
- 慈濟科技大學
- 臺南市私立慈濟高級中學
- 臺南市私立慈濟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 臺南市私立慈濟高級中學附設國民小學
- 臺南市私立慈濟高級中學附設幼兒園
- 海外
-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
- 小學、中學
- 印尼慈濟中小學(含小學、中學、高職)
- 印尼慈濟大學(籌設中)
- 馬來西亞慈濟國際學校
- 美國慈濟大愛小學
- 泰國清邁慈濟學校
人文
企業
- 互愛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 協力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 靜思人文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 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大愛電視
參考文獻
- ↑ UNHCR. UNHCR - Taiwan Buddhist Tzu-Chi Foundation Malaysia. [201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6).
- ↑ 潘煊. 教富濟貧 濟貧教富 讓人心富有愛. [201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4).
- ↑ 大愛電視台. 李連杰參訪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分享:慈善是一種時尚. 大愛電視台. 2007-12-18 [2009-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中文(繁體)).
- ↑ 何日生. 大愛,做為海峽兩岸和諧的基石──慈濟大陸慈善工作紀要. 2009-04-01 [2009-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 ↑ 大愛感恩科技緣起. DA.AI TECHNOLOGY CO.,LTD. [2015-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中文).
- ↑ 市民社會的浮現或是傳統民間社會的再生產?——以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的社會實踐模式為焦點 (PDF). [2014-1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佛教慈濟基金會2015年永續報告書 (PDF).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1-24).
- ↑ 慈濟團體. [2017-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