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戏剧小工具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戏剧小工具篇》,戏剧理论著作。贝·布莱希特(见“四川好人”)著。本文是布莱希特关于叙事剧(一译《史诗剧》)的理论性思考的总结,素有“新诗学”之称,共77节,1949年发表于《内容与形式》杂志上。中译文载《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张黎译。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文是为实现科学时代的戏剧提供“工具”和“方法”的。确定科学时代的戏剧的任务,并按此任务评价了迄今为止的戏剧,同时阐明了自己新的“间离的”(一译陌生化的)表演方式。本文开宗明义地指出,戏剧的任务是“娱乐”和“消遣”。在这方面,既不同意席勒从道德出发确定的娱乐的概念,也纠正了作者从前把戏剧看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场所的看法,认为应该把学习和娱乐很好地结合起来,“一种目的明确的学习是我们时代的最重要的娱乐,所以学习在我们的戏剧中必须占有重要的位置”。寓教育于娱乐,“用教育或研究去娱乐”,在布莱希特看来,是由科学时代的特殊结构决定的,“我们的生活是在一个完全新的范围内由各种科学决定的”。对这种事态,戏剧必须加以考虑。换言之,科学时代的戏剧必须考虑到突飞猛进的自然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为变革社会服务。而传统的戏剧已经不适应科学时代的要求了。传统的戏剧,在布莱希特看来,是为巩固现存制度服务的,它表现不能改变的命运,为了加强戏剧的生活幻觉而形成一种有魔力的表演方式,目的是要观众产生共鸣,进入一种失神入迷的状态。科学时代的戏剧应以变革现实为己任,应该为大多数的下层人民服务,必须借助适当的陌生化手法破除观众的幻觉,使他不要产生共鸣,目的是为了引起观众思维的兴趣,引导他对舞台上所反映的事件进行理性的评判,使他相信世界是可变的,从而激发他改变现实的愿望。认为,真正的陌生化效果具有战斗的性质,而这样的效果有赖于演员的表演,演员在舞台上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表演者,又是被表演者,他必须与他扮演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要让观众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从而能用批判的态度对待舞台上表演的事件。完全赞同亚里士多德关于情节是戏剧的灵魂的看法,剧本的全部社会内容和主旨完全溶合在情节里。剧本的整个涵义是借助故事、事件、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决定的人物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戏剧演出的核心在于借助适当的陌生化手段叙述和表现情节……剧院的全体成员——演员、布景设计师、脸谱设计师、服装设计师、音乐师和舞蹈设计师——应该通力合作,共同叙述和表现情节”。为了这一共同的目的,演员在舞台外应该养成观察人们行动和事物的习惯,解决为谁演出的问题,在舞台上应该加强整体观念,相互学习与合作,而不应该突出自己;音乐师必须根据情节的需要创作音乐,以利陌生化效果的产生;舞蹈设计师同样应该根据情节和间离的需要设计舞蹈。认为,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应该吸收一切姊妹艺术,共同完成变革社会的任务。

本文集“叙事剧”理论之大成。1955年,布莱希特在对《戏剧小工具篇》的补充说明中修正了他的叙事剧理论。认为,把叙事剧和戏剧性戏剧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应该象席勒在《墨西拿新娘》的前言中所指出那样,把叙事的成分和戏剧性的成分、表现与共鸣结合起来。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戏剧小工具篇 相关视频

2020年上戏中国戏剧理论发展史论考研复试范围
2020年上戏中国戏曲戏剧理论史考研学长讲解

参考文献

  1.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2.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