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扎鲁特旗

西秦凤凰讨论 | 贡献2020年8月16日 (日) 17:4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1/82daed14e397424ba597a50a7b1fed6c.jpeg 原图连接] file:扎鲁特旗02.…”)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扎鲁特旗,系蒙古族部落名。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东经119°14′至125°57′,北纬43°50′至45°50′。扎鲁特旗人口由蒙、汉、回等13个民族组成。全旗土地面积1.75万平方公里。2015年,全旗总人口达305309人。

扎鲁特北部高山,中部低山丘陵,南部为平原和沼坨。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矿藏有石墨叶腊石云母萤石石灰岩等。通霍铁路和304国道、306省道穿境而过。名胜古迹有金界壕、辽代文化遗迹阿贵洞,山地草原旅游区,皇太极和荷叶花湿地等。

2019年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扎鲁特旗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目录

历史沿革

商周至秦汉时期,这片土地属于东胡人的牧场。

汉至晋朝时期,系乌桓、鲜卑人住地。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是契丹住地。

辽代,为北大王擦喇之牧地,契丹人居住。

金朝时期,金界壕以南为北京路,女真人居住。元代属上都路,到北元及明朝时期,归于乌梁海三卫占地。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内喀尔喀五部,征服三卫之一的公宁卫,附属于察哈尔部。乌巴什继承其父和尔朔齐哈萨尔诺颜之位,自称伟徵诺颜,驻牧于泰宁东部。对所管辖的部号称扎鲁特。从此“扎鲁特部”这一名称开始载于史册。

天聪二年(1628年)归属后金。皇太极为了更好地利用科尔沁部和扎鲁特部的势力,于天聪五年(1631年)对蒙古地区开始实行军政令统一的旗(和硕)佐领(苏木)制度。从此以后,扎鲁特部在行政和军事上,失去了传统的自主权力。

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改名为大清国,整个内蒙古49旗完全置于清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封内齐为多罗贝勒,并由内齐之子桑嘉布继承其父多罗贝勒爵位,占有扎鲁特部原有牧地和部众,赋予扎鲁特旗札萨克之职,世袭罔替。同年,清廷又追封色本为多罗达尔汗贝勒,由色本次子桑噶尔继承其父多罗达尔汗贝勒爵位,从扎鲁特部划出一部分牧地和部众据其所有,赋予扎鲁特旗札萨克之职,世袭罔替。所领的牧地为扎鲁特右翼旗。自此,原为一体的扎鲁特部,分为并立的扎鲁特左翼和右翼两个行政旗。旗以上设盟,扎鲁特左右二旗属昭乌达盟。

中华民国建立后,基本上沿袭清廷的行政体制,原理藩院改为蒙藏院,其下属机构如故。直奉军阀之间混战之际,为在蒙古地区扩展势力,把热河作为前沿阵地,袁世凯委托热河都统(后改称省长)直接掌握和监督昭乌达盟管辖下的各旗县事务。设县和没治局,着手开发垦殖蒙地,大抓财政税收,以补充战乱所需的大笔开支。

民国12年(1923年)12月27日,热河都统委任高义山为鲁北没治委员兼备队统领官。

民国13年(1924年),高义山正式建鲁北没治局(鲁北县)。在扎鲁特左右二旗的领地上,出现了旗县分治的局面。县管开垦区,旗管未开垦区。旗县同时存在,县居旗之上。

民国22年5月(1933年5月),伪满洲国在热河省昭乌达盟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设置兴安西分省(省会开鲁),扎鲁特左右二旗归兴安西分省管辖,废除鲁北县置。

民国24年4月(1935年5月),伪满洲国政府下令,原扎鲁特左右二旗合并为一个扎鲁特旗,旗公署指定在鲁北。

1945年11月,扎鲁特旗成立临时政府。

1946年1月,东蒙古自治政府成立,3月,扎鲁特旗建立自治政府,隶属于昭乌达省政府。

1946年承德“四·三”会议以后,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撤销东蒙古自治政府,中共昭乌达省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隶属热河省。扎鲁特旗自治政府改为扎鲁特旗民主政府。

1946年8月,中共昭乌达盟委员会组成扎鲁特旗工作委员会,到扎鲁特旗开展工作。1947年5月,扎鲁特旗划归辽吉省哲里木盟,1947年7月,成立扎鲁特旗政府。

1948年8月,辽吉省撤销后,隶属于辽北省哲里木盟。1949年4月,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49年10月1日,改为扎鲁特旗人民政府。1956年建镇。

1958年称红旗人民公社,1965年恢复鲁北镇建制。1969年7月5日至1979年5月30日,隶属于吉林省。1979年5月,随哲里木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国务院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扎鲁特旗归通辽市管辖。

2000年,扎鲁特旗辖6个镇、5个乡、14个苏木。

2001年9月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工农乡和伊和背乡并入鲁北镇,2006年6月苏木乡镇再次机构改革,毛都苏木并入鲁北镇,鲁北镇是由原鲁北镇、工农乡、伊和背乡、毛都苏木4个苏木乡镇合并构成。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扎鲁特旗辖7个镇、8个苏木:鲁北镇、黄花山镇、嘎亥图镇、巨日合镇、巴雅尔图胡硕镇、香山镇、阿日昆都冷镇、巴彦塔拉苏木、乌力吉木仁苏木、道老杜苏木、格日朝鲁苏木、前德门苏木、乌兰哈达苏木、查布嘎图苏木、乌额格其苏木。旗政府驻鲁北镇。

人口

2015年,全旗总人口达305309人,总户数为141543户,户均人口为2.16人/户,非农业人口105713人。

按民族划分:汉族人口142348人;蒙族人口为154075人;其他民族人口为8886人。

全旗出生人数为2796人,死亡人数为1099人,自然增长人口1697人,自然增长率5.56‰,出生率9.16‰,死亡率3.6‰。

交通

通霍铁路纵穿南北,在境内里程71公里,省际通道横贯东西,境内里程101公里,扎鲁特旗“三纵五横”主骨架公路已基本形成。截至2009年,公路总里程2203公里,其中国道198.9公里,县道349公里,乡道992公里。现有二级客运站1处,四级客运站8处,运输公司1家。

2015年,全旗公路里程为2674.969公里,其中:国道199.946公里;省道96.95公里;县道352.331公里;乡道622.697公里;村道1362.625公里,专道40.42公里。全旗养护公路里程为2674.969公里,其中:国道199.946公里;省道96.95公里;县道352.331公里;乡道622.697公里;村道1362.625公里,专道40.42公里。全旗共有150座桥,国道级有大桥8座,中桥25座,小桥32座;省道级有大桥4座,中桥4座,小桥22座;县道级有大桥6座,中桥3座,小桥17座;乡道级有大桥2座,中桥3座,小桥6座,专用公路级有大桥3座,中桥5座,小桥7座;村道级有大桥2座,小桥1座。全旗营运货车共计2170辆,其中大型货车423辆,重型货车323辆,中型货车14辆,小型货车1733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扎鲁特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西北端,属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19°13′48″—121°56′05″,北纬43°50′13″—45°35′31″之间。东与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西与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南同通辽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北与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及通辽市的霍林郭勒市相连。扎鲁特旗土地总面积1.75万平方公里,近通辽市土地总面积的1/3,东西宽11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版图形状为西北至东南呈狭长形。

地势地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南部为西辽河沙丘地平原。扎鲁特旗最高点吞特尔山位于罕山林场,海拔1444.2米,最低点位于道老杜苏木的塔拉花牧铺,海拔179.2米,旗所在地鲁北镇海拔为265米。

气候特点

扎鲁特旗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6.6℃,年均日照时数2882.7小时。无霜期中南部较长,北部较短,平均139天,其中,北部约91-114天,中南部约130-147天。春旱多风,年均降雨量382.5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均蒸发量1800毫米以上,年均湿度49%,年均风速2.7米/秒。

水文特征

扎鲁特旗境内有较大河流共9条,支流49条,分属嫩江和辽河两大水系。海日罕山以北,发源于特金罕山的霍林河、乌布日昆都楞河和阿日昆都楞河属嫩江水系;海日罕以南,发源于海日罕山的前进河、鲁北河、巴彦巨流河、巴彦塔拉河和源于格日朝鲁苏木境内的艾林河及由阿鲁科尔沁旗流入我旗的乌力吉木仁河属辽河水系。境内有大小湖泊泡沼90余处,水面4.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半农半牧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矿产资源总量约占通辽市矿产资源总量的80%。扎鲁特旗共发现各类矿床(点)120余处。主要有等稀有稀土属,等有色金属,石墨叶腊石云母萤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等非金属矿产。其中,煤炭储量120亿吨,“801”稀有金属储量2亿吨。

水资源

截至2013年,扎鲁特旗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5.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4.6亿立方米。扎鲁特旗现存小型水库3座,有小河西水库、黄花山水库和八一水库。扎鲁特旗现有配套完好的农用机电井7700眼,有效灌溉面积85.3万亩,自来水受益嘎查94个。

生物资源

截至2013年,扎鲁特旗有树种资源200余种,已鉴定的有30科、54属、117种,主要有松桦、山杨柞树等。野生动物150余种,主要有马鹿、野猪、黄羊、狍子、野鸡等。在山坡谷涧和草原深处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植物,可食用的有木耳蘑菇黄花蕨菜等;中草药材有麻黄防风干草柴胡赤芍党参等200多种,已利用的有50余种。

野生动物有马鹿黄羊猞猁狍子狐狸野猪棕熊雪兔金雕灰鹤凤头蜂鹰等150多种。野生植物有黄花菜荨麻山韭菜山葱金针菜木耳蘑菇蕨菜、马连等200多种。

林业资源

截至2013年,扎鲁特旗有森林面积650万亩,其中天然林557万亩,山杏林面积300万亩,年产山杏核250万公斤以上,号称“全国山杏第一林”。年产芦苇500万公斤。扎鲁特旗扎鲁特旗天然次生林724.3万亩,立木蓄积量271.2万立方米。扎鲁特旗有成片的山杏灌木林354.4万亩,年产山杏核265万公斤以上。

经济发展

概述

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70938万元,同比增长7.8%,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经济总量全市排名第四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6448万元,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33047万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全市排名第三位,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49193万元,同比增长8.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83854万元,同比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91443万元,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6:52.4:30,与2014年18.1:53.2:28.7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2015年全旗人均生产总值为72661元,同比增长7.8%(人口数为常住人口数)。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32元,比上年增加440元,同比增长9.8%。

2015年,全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0596万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支出完成433356万元,同比增长1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6521万元,同比增长8.0%。

第一产业

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219.8万亩,比上年减少4.9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69.5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其中绿豆播种面积达12.2万亩。全年粮食产量达54万吨,比上年增加1.5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0.3万亩,比上年减少5.76万亩,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53万亩,比上年减少4.1万亩。经济作物产量达13.12万吨,其中油料产量达1.61万吨。

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5519705头(只)。其中牛存栏649236头,羊存栏4347036只,生猪存栏464236口。全旗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699987千瓦。拖拉机拥有量为31800台,比上年增加1050台。其中小型拖拉机11500台,比上年减少2510台;大中型拖拉机20300台,比上年增加3560台。全旗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500处,占地共计4200亩,其中村级500处,占地共计4200亩。

2015年,全旗人工造林作业面积3.56万亩,合格面积为3.56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586万亩(乔木造林0.4万亩、灌木造林0.186万亩);造林补贴试点项目人工造林2万亩,迹地更新1万亩。全旗封山(沙)育林任务7.7万亩,实际完成7.7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全旗飞播造林7.8万亩,完成任务的111.4%,全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15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完成退耕还林6万亩,完成任务的100%。完成镇村绿化10个,完成任务的100%;义务植树完成120万株、四旁植树完成30万株、育苗完成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23%,国土绿化达标率144.48%。

水利年度全旗所有井累计达45478眼,其中规模以上7646眼,规模以下37832眼。有效灌溉面积达64.77万亩。

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80142.72万元,比上年减少213646.98万元,同比下降17.9%。其中农业产值558130.76万元,林业产值3234.35万元,牧业产值401488.59万元,渔业产值1399.8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889.21万元。

2015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61976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76吨,其中地膜使用量为335吨。地膜覆盖面积2231公顷。农用柴油使用量为11672吨。农药使用量1391吨。

全旗现有苏木镇15个,嘎查(村)委会206个,分场29个。其中农区村委会63个。全旗自来水受益嘎查(村)120个,通汽车嘎查(村)183个,通电话嘎查(村)206个,通宽带村164个,通有线电视村164个,垃圾集中处理的嘎查村120个。

全旗乡村从业人员126733人。其中男性70008人,女性56725人。乡村从业人员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103141人,占农村从业人数的81.4%,其中种植业从业人员68578人;牧业从业人员26969人;工业从业人员1804人;建筑业从业人员4847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从业人员1630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509人;批发与零售业从业人员2869人;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2103人;其他行业从业人员9830人。

第二产业

2013年,扎鲁特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8.8亿元,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4亿元、增长17%,销售收入达270亿元、增长20.7%。4个续建项目和21个新建项目投资体量大、建设进度快,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28.1%。

工业生产初具规模。扎鲁特有国有企业、集体和乡镇企业千余家,初步形成了煤炭、化工、皮毛、肉乳、酿造、食品、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修理、建材等工业体系。其中:“塞外狼”酒,硬脂酸盐类产品,糖化酶,“罕山”牌奶粉等多次被评为区优产品和质量大赛名优产品。

重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导,塔拉营子煤矿开采的隐晶质石墨作增炭剂,用于炼钢生产每吨可代替生铁5—12吨,提高炉温10—28℃。90年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3年扎哈淖尔工业园区、高技术煤化工园区、鲁北工业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扎鲁特旗煤炭产能超过2000万吨,风电并网65万千瓦、在建火电70万千瓦,电解铝形成产能35万吨、铝后加工产能达到40万吨;生产原煤1750万吨,发电8.5亿度,生产原铝28万吨、铝产品10万吨、铝后产品达到11个。

2013年,扎鲁特与内蒙古地勘十院达成了矿产资源勘探合作协议,上海鸿元与中核集团合作的“801”稀有金属矿开发项目开始启动并已完成征地;有色金属年采选能力达到100万吨,生产类石墨100万吨;中材泰玻20万吨叶腊石微粉项目形成新增产能。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为9.3%。产品销售收入达2609684万元,同比增长13.7%;利税总额达262292万元,同比增长23.1%。其中税金总额达136430万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原煤1982.4万吨,同比增长9.7%;风力发电74999.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0%;电解铝376694吨,同比增长31.8%;塑料助剂9874吨,同比下降31.8%。

第三产业

2013年旅游接待达7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亿元;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1.7亿元、增长17%。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5340.3万元,同比增长8.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3402.1万元,同比增长8.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1938.2万元,同比增长6.8%。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478807.5万元,同比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完成60738.4万元,同比增长18.3%。按销售所在地划分:县级零售额达213402.1万元,同比增长5.5%;县以下零售额完成91938.2万元,同比增长14.2%。

2015全年完成货运量1126万吨,比去年增加811万吨;货物周转量164604万吨公里,比去年增加138014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36.2万人,比去年减少119.8万人;旅客周转量14422.8万人公里,比去年减少557.2万人公里。

2015全年实现邮电业总收入22696.5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411.5万元,同比增长3.41%;电信业务收入1200万元,同比增长20%;移动业务收入16299万元,同比增长16%;网通业务收入3786万元,同比下降1.31%。

社会事业

教育

2015年,扎鲁特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旗现有小学28所,其中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小学11所,教学点41个。现有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4所,高级中学2所。全旗小学当年招生2663人,在校生16531人,毕业生2724人;初中当年招生2654人,在校生8479人,毕业生2954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2122人,在校生6101人,毕业生1738人。职业高中当年招生258人,在校生670人,毕业生876人。全旗现有专任教师3670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423人,小学专任教师2053人,初中专任教师776人,高中专任教师413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5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37人。全旗校舍建筑面积436013.77平方米,其中幼儿园校舍面积56035.67平方米,中小学校舍面积376462.1平方米,特殊教育校舍面积3516平方米。

卫生

2015年,全旗共有卫生机构445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村卫生室37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57张。全旗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20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6人,注册护士355人。全旗医疗机构共诊疗1101212人次。

社会保障

2015年全旗城镇失业人员有1320人(上年结转1335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2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015年全旗参加失业保险1700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943人,其中居民参保人数51637人,职工参保人数2730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4250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数4639人,新农保99611人;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79人。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8542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1952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旗206个行政村全面展开,参保人员达214943人。

环境保护

2015年,全旗现有自然保护区17处,面积266883公顷。其中国级1处,面积91333公顷;自治区级1处,面积52823公顷;市级8处,面积85544公顷;旗级7处,面积37183公顷。旗级自然保护小区11处,面积38587公顷。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面积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7.9%。市级生态示范区6处。

文化

乌力格尔

扎鲁特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乌力格尔在内蒙古草原上流传了数百年。

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在蒙古族民间,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被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胡瑞·乌力格尔”;使用乐器潮尔伴奏的乌力格尔被称为“潮尔·乌力格尔”;使用四胡伴奏的乌力格尔被称为“胡仁·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的节目有短篇、中篇、长篇之分,尤其是长篇最为引人入胜,如《镇玉莽古斯的故事》、《唐五传》、《元史演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是其中的经典。乌力格尔的题材来源非常广泛,有的源自民间叙事诗、叙事民歌,如《嘎达梅林》、《达那巴拉》等;有的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创作,如《烟酒之害》;有的从汉族文学故事移植改编而来,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刘胡兰》、《黄继光》、《草原儿女》、《创业》等。

蟒古思故事

故事一般由专业民间艺人以蒙古族传统乐器“朝尔”(马头琴)或“胡尔”(说书艺人的低音四胡)伴奏,用韵文或韵散文结合的形式说唱,故事内容主要讲述由天神下凡托胎人间的英雄迅速成长,在天神和众助手的帮助下解救被恶魔蟒古思抢劫的人们并最后消灭恶魔全族,完成保卫人间美好幸福的使命。从蒙古英雄史诗的地理分布和蒙古各部落史诗之间的相似性和渊源、继承关系看,扎鲁特—科尔沁史诗是蒙古英雄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

扎鲁特民歌源远流长,它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民众的情感和生活情趣。歌词易唱易记,曲调悦耳动听、引人入胜。修辞上运用比喻、夸张、双关等手法,内容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词韵以押头韵为主,尾韵次之,有长调短调之分,风格各异,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有代表性。《西苏梅林》与《四季歌》是扎鲁特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民歌。

其他艺术

拉场戏、二人转、皮影戏、版画。

旅游

扎鲁特旗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9类:草原森林、泉水、山地、冰雪、野生动物、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古迹、湿地。较有特色的主要景区、景点有:

誉泉沟景区

旅游区位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乌日根塔拉农场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40公里,国道304线744公里处东侧5公里。占地面积为35000亩,因其西邻辽代誉洲城遗址,且沟内有一神泉而得名。旅游景区以山地茂密自然森林为主,近处可见典型科尔沁草原景貌。

扎鲁特山地草原旅游区

扎鲁特山地草原旅游区位于巴雅尔图胡硕镇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60公里、304国道西侧,交通便利。该地区又名军马场,曾经是辽代誉洲古城将士驯养战马的地方。是世界四大原始草原之一。也是扎鲁特旗开发较早、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的一处旅游景点。旅游区面积2.8万亩,核心区面积5000亩。旅游区包括生活区、管理区、水上娱乐活动区、山地草原观赏区、牧民生活区、狩猎区。主要活动项目有草原观光、牧户访谈、水上娱乐、篝火晚会、赛马、摔跤、狩猎、射箭、体验牧民生活、自做民族餐、扎鲁特蒙古族婚礼表演等。 [1]

金门山景区

金门山位于扎鲁特旗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东北50公里处,嘎亥吐镇境内,总面积189284亩,核心区面积41085亩,其中天然林地171480亩。

金门山上有喇嘛庙遗址,遗址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栋,15间,672平方米。喇嘛庙始建于清朝,隶属莫力庙管辖,经历十一代主持延续200多年,被毁于1945—1947年。

金门山85%的植被以山杏为主要树种,金门山内有野生动物50多种,天然次生林树种30多种,多种鸟类,野生药材等。金门山内有三处辽代古墓群和大量零星分布的辽墓遗址。

视频

扎鲁特旗广播电视台最新出品形象宣传片《最美扎鲁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