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扶摇关帝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扶摇关帝庙
图片来自pixnet

扶摇关帝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九龙江东岸,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包括瑶山顶部明代寨堡镇安寨和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

扶摇关帝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及光绪十年(1884年)两次重修。庙背依瑶山,前临九龙江,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1]

漳州市

漳州市闽南语Tsiang-tsiu-tshī),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市境东北临厦门市,北接泉州市,西北界龙岩市,西南连广东省梅州市潮州市,南滨南海,东隔台湾海峡台湾南部相望。地处闽东南山地与沿海丘陵平原区,西北有博平岭横亘,北部有戴云山余脉绵延,沿海为漳州平原,是福建省最大平原。九龙江斜贯北部,往东流出厦门港,还有鹿溪漳江东溪等沿海诸河。全市总面积12,882.27平方公里,人口505.4328万,市人民政府驻芗城区。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厦深龙厦鹰厦等铁路和福厦客运专线交汇于此。

历史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南海郡(今云霄县以南地方)和闽中郡(今云霄县以北地方)。汉代,以梁山(今地名)为界,分属南越的交趾刺史部闽越扬州刺史部,延至开皇十二年(592年)归于一统。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闽南发生叛乱,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父子奉命平乱。此时,他们率领河南光、申、蔡三州7000多名将士入漳,连同随军眷属,带来中原文化。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

垂拱二年(686年),陈政之子陈元光疏言:“周官七闽,宜增为八,请建一州,泉、潮间”。陈获旨得准,在泉州潮州之间建有漳州,并受命岭南行军总管、世守漳州刺史。陈元光又疏部曲许天正马仁等干略,请授司马等职。陈元光即率众等在漳州剪除荆棘,营农积谷,奏立行台,四境遂无枹鼓之声。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时,因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讳,改漳州为南州,历20年,至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才复名漳州。

明朝时,漳州之月港已经是闽南大镇,人货萃聚。

民国初年,属汀漳道,后撤道,各县直属省辖,又设立行政督察区;1918年-1920年,漳州是陈炯明建立的闽南护法区的政治中心;民国末年,今漳州市大部分地区属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解放军占领漳州,1950年成立龙溪专区,后改龙溪地区,为漳州市前身。

1951年,析龙溪县城关设县级漳州市。

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

1985年,龙溪地区改设地级漳州市,原县级漳州市改设芗城区。

1993年,龙海县改设县级龙海市。

1996年,析芗城区和龙海市部分区域设龙文区。

2021年2月2日,龙海市、长泰县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设龙海区、长泰区。

此外,划属漳州市龙海区的东碇岛目前为中华民国领有,由金门县管理。

地理

漳州为福建省最南端的地级市,与广东省为邻。漳州西北多山,东南滨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1500毫米。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陆域南北长187公里,东西宽127公里,面积12607平方公里,介于北纬23°34′至25°15′、东经116°54′至118°08′之间。东邻福建省厦门市、东北与福建省泉州市接壤,西北与福建省龙岩市毗邻,西与广东省梅州、潮州两市交界,东南与台湾隔海相望。

博平岭横亘于西北,戴云山馀脉深入北部境内。平和县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为全市第一高峰。九龙江全长258公里,为福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在漳州境内流域面积758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鹿溪漳江东溪等主要河流。九龙江中下游平原面积720平方公里,是省内最大平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