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原文
蒼筤之山溪水合流入於江。有道士築於其上以事佛,甚謹。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廬,塞溪而下。人騎木乘屋,號呼求救者聲相連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滸,督善水者繩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眾。
平旦,有獸身沒波濤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應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則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則瞠目眡道士。躍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傷焉。
譯文
在蒼筤山上許多溪水匯合流入大江。有個道士在山上建座廟宇供奉神佛,很是恭謹虔誠。
一天晚上,山水暴發,漂走了房屋,各種什物充滿了溪水順流而下。人們騎在樹上或登上屋頂,喊叫救命的聲音連成一片。道士預備下一隻大船,身上穿着蓑衣,頭上戴着斗笠站在水邊,督促一些善長鳧水的人拿着繩子等着。人一衝到這裡,立即投擲繩子拉上他們來,救活的人非常多。
天剛亮的時候,有一隻野獸身子沉沒在水裡,而頭在水面上浮着,左右觀看,象是在求救的樣子。道士說:「這也是一條生命,一定趕快救它。」船上的人聽了他的話,駕船前往,用木頭把它接上來,原來是一隻老虎。剛上來時,迷迷糊糊的樣子,坐在船上舔它身上的毛;等到上了岸,就瞪着眼睛看道士。忽然跳起來撲向道士,道士倒在了地上。船上的人跑來搶救,道士才得不死,但受了重傷。
寓意
道士對於人和野獸不加分辨,一律講起「慈悲」來結果被虎咬傷,險些喪了命。這則寓言和〈伊索寓言〉中的〈蛇和農夫〉的寓意是一樣的:告訴我們對惡人不要憐憫。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1]。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似《莊子》的語言風格,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