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敦煌漫筆(127)蘇盛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敦煌漫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敦煌漫筆》中國當代作家蘇盛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敦煌漫筆

如果不是擁有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沙漠中的敦煌也許至今還是河西走廊上一個默默無聞,甚至被人忘卻的地方。在從武威到新疆烏魯木齊延綿千里的路途中,荒漠、戈壁和沙漠交替出現,將這裡製造成了生命的禁區。20多年前,我第一次坐車途經這裡時,還以為是這裡的人不願耕種,荒蕪了這裡的大片土地呢?直到下車考察以後才知道,就是因為長期缺水,乾旱嚴重而導致的土地嚴重變質形成的荒漠、戈壁、沙漠。本該屬於黃土系的土地,由於失水太久,黃土開始發白,就像被風吹日曬逐漸侵蝕失去了黃色的紙張,裸出一種猙獰。站在這裡可以看到風雨走過的痕跡,可以看到曾經的河流、湖泊的身影,可以看到人類一步步後退的無奈和沙漠戈壁節節勝利的得意。惡劣的自然條件使曾經的繁華黯然失色,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越來越小,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鐵船利艦開拓出的水運代替了駝隊,海路代替了陸路,人們像忘記一段情感一樣,幾乎忘記了曾經的繁華。沒有人願意再經受風沙,豪門大戶就像當今先富起來的國人移民國外一樣,紛紛逃離了這裡,連同不少教徒也離開了。破落衰敗的敦煌再也沒有了昔日的風光,風沙和戰亂蠶食着佛窟里的珍寶,多少價值連城的人類文化在流失啊。

令人悲涼的不僅僅是佛窟的被侵蝕,還有宗教徒自身的衰落,讓一個幾乎不懂宗教的人擔任了主持。王園籙這個不識字的道士盡然在這個不該發現藏經洞的時候,偶然發現了藏經洞和洞裡的秘密。如果王道士多少有點宗教知識就不會把洞內的珍寶展示於人,更不會讓斯坦因將其帶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陝西寶雞法門寺發現地宮,這個地宮門曾經也在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的同時被發現過,但有知識的教徒們擔心戰亂及時將其封閉了,才使得大量的文物被保存了下來。因此對於莫高窟經卷的遺失,王道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能以「無知者無罪」一語帶過。

當我們今天站在莫高窟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了當年的輝煌,這個連通西域的小城曾經是多麼的繁華啊。我們從它的名字可以想象出當年的盛況,敦,是大的意思,煌,是盛隆的意思,二者合在一起就成了盛大的城市。自從所謂的文明人盜走敦煌文物,並且在全世界宣揚他們的偷盜成績時,中國的知識分子就意識到了國人對敦煌的忘卻。有良知的中國文化人從此開始了對莫高窟的保護,70多年過去了,幾代文化人的努力,才使得頻臨磨滅的石窟重放光彩。雕樑畫棟的建築,栩栩如生的壁畫,情態可掬的雕塑,鮮活艷麗的油彩,柔美嫵媚的舞姿,華貴堂皇的服飾,展現出了一個佛國美麗動人的世界。佛教正是依靠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無數的苦難人群,給了人們心靈的慰藉甚至臨終的關懷,使人們放下痛苦,放下煩憂,放下欲望,快樂而幸福的生活,平和而安然的渡過一生。

秦始皇修起了長城,卻失去了民心,秦朝二世而亡。隋煬帝修通了運河,也失去了民心,國破身死。這些只為了一己私利而勞民傷財工程,又怎麼能比得上教徒們為了心靈的慰藉而自覺自愿的開窟造佛工程?金字塔的修建者不是奴隸而是教徒,塔內的木乃伊不是奴隸主而是教主。正是由於佛國成了人民的精神家園,正是由於人們的這種自覺自愿,才使得這項工程持續千年,叮叮噹噹的開鑿聲從北魏開始直到明清,一代代的畫師們用心繪製,一輩輩的大師用心雕塑,老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千百年來從沒有人因此而埋怨。

當文明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還在為拆遷出動武力,還在為食品安全猶猶豫豫,還在為假冒偽劣傷肝動肺,還在為坑蒙拐騙勞神傷心,還在為色情娛樂傷筋動骨。我們是否想過借鑑宗教的智慧,用文明而高雅的藝術吸引人,用博大精深的文化引導人,用先進科學知識教育人,使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自覺自愿地放棄惡的行徑,一心向善,善感天地?[1]

作者簡介

林海燕,福建連江縣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