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鳖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斑鳖属(学名:Rafetus)又称斯氏鳖属,是鳖科、鳖亚科下的一属,由19世纪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在1864年以西亚两河流域所产的幼发拉底鳖(原名:Testudo euphraticus)为模式种建立。
现仅存2种,即幼发拉底鳖和斑鳖[1],均为生活在亚洲的大型淡水鳖。主要特征是背面第八对肋板萎缩或消失,且腹部仅有两个退化的胼胝体。
古生物学界认为,斑鳖与幼发拉底鳖的分化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抬升隔断了两者共同祖先之间的联系,最终使它们发展为两个物种。
下级分类
综述
斑鳖属现存幼发拉底鳖(Rafetus euphraticus)和斑鳖(R. swinhoei)2个物种,模式种为幼发拉底鳖,产自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朗胡齐斯坦省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水系,由于缺乏保护而被 IUCN 评估为濒危物种。
斑鳖主要产自中国长江下游、太湖及流贯中国和越南的红河水系,自命名以来一度被误认为是鼋(Pelochelys cantorii)或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同物异名,直到1987年才被划进斑鳖属,重新确认为有效物种。因长期未得到关注与保护,斑鳖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接近灭绝的动物之一,被 IUCN 评估为极危物种[2]。截至2020年末,世界上已知的活体斑鳖仅剩四只:一只饲养于中国苏州上方山动物园,两只生活在越南河内同莫湖水库,另有一只通过环境 DNA 检测认为存在于河内宣汉湖。
此外,曾生活在河内还剑湖的斑鳖,被部分越南学者认为是一个与斑鳖不同的独立物种,称之为还剑鳖。越南学者何廷德于2000年首次将还剑鳖命名为 Rafetus leloii(种名意为“黎利鳖”,源自越南后黎朝开国皇帝黎利向神鳖归还宝剑的传说)。然而,还剑鳖的独立物种地位并未得到学界的认可,国际上大多数权威龟鳖类专家都将其视作斑鳖的异名。2016年1月19日,已知的最后一只还剑鳖被发现死亡。
被归入斑鳖属的化石鳖类,目前仅有波西米亚鳖(R. bohemicus)1种,模式标本产自捷克(古称波西米亚)的中新世地层,化石年代约在1597-1365万年前[3][4]。
参考文献
- ↑ ITIS Standard Reprt Page: Rafetus. ITIS. [2020-12-14].
- ↑ Template:IUCN
- ↑ Liebus A. Neue Schildkröten aus den Tertiären Süsswassertonen von Preschen bei Bilin in Böhmen. Rozpravy Státního geologického ústavu Ceskoslovenské Republiky. 1930, 4: 1–57 (德语).
- ↑ Rafetus bohemicus. Fossilworks. [2020-12-1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