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邦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方邦基 |
---|
大清护理福建分巡台湾道 |
籍贯 浙江仁和县 |
族裔 汉族 |
字号 字乐只,号松亭 |
出生 康熙四十年(1701年) 浙江仁和县 |
逝世 乾隆十五年(1750年) 福建福清县 |
出身 |
|
方邦基(1701年-1750年),字乐只,号松亭,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 (今属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目录
生平
凡听断两造,理曲者开诚谕之,薄示惩艾,民欣服受之
雍正八年(1730)进士,保举来闽,署闽清邑篆,十三年知县事。为人温厚祥和,谨身节己,雅淡无欲,凡听断两造,理曲者开诚谕之,薄示惩艾,民欣服受之.时,岁歉,米价贵,邦基发粟平粜,酌户口,定谷数,亲自散给,至孤贫老赣,尤怜恤之.秩满,以忧去.人思之,设牌位于学宫,以志不忘.寻任本府同知,擢本府知府,尤多善政,载“府志”(旧志).
访缉而痛惩之.获惯贼,下狱禁锢,民得安枕
乾隆七年(1742)至闽署理事厅务.寻补台防同知,革陋规,严禁坐口书役需索.凡商船货足,无论早晚,随时验放,俾得顺风水之便;船户行家,肖像顶祝.有习水积匪,常入海窃断商船碇索;访缉而痛惩之.获惯贼,下狱禁锢,民得安枕.秩满.
俾内地得以接济,台郡不至骚动
十二年升署知府,收放粮饷,分毫不染.岁戊辰,泉、漳米贵,督宪谕令商船照例带米六十石外,倍带六十石.时,台郡荒旱,与内地同,米石银三两,舆情汹汹;因斟酌详请,每船阴听多带数拾石,俾内地得以接济,台郡不至骚动.督宪韪之.邑署湫隘,前令七人,或解职,或病故,无一秩满者;建除家谓为凶宅.因念长令数易,非百姓福,首捐百金改建之.摄道篆,军工船料,概照定价发买,不假手胥役,扣克积弊一清.
题请实授知府,渡海遭飓风遇难>赠朝议大夫、布政使司参议,钦赐祭葬
十五年夏,题请实授知府,奉旨送部引见,八月,渡海遭飓风,舟覆于福清之南日岛,方邦基遇难。事闻,予恤,赠朝议大夫、布政使司参议,钦赐祭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共同制作>方邦基</ref>
“五妃庙”
“五妃庙”庙名因人而来,五妃即指明宁靖王从殉姬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五人。
台湾海防同知方邦基大力修建,并立墓碑
明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施琅攻打台湾,郑克塽降清,宁靖王准备以身殉国,五妃请赐绸帛,以全其节,宁靖王亲葬于魁斗山,并做诗以资纪念。次日,宁靖王也自尽了,和原配合葬于竹沪(今高雄路竹)。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巡台御史范咸等人感于五妃忠贞气节,尊称“五妃”,命当时台湾海防同知方邦基大力修建,并立墓碑,上书︰“明宁靖王从死五妃墓。”后又于墓前建庙,称为“五妃庙”,形成前庙后墓的特殊景观。
内俸伺一神位“义灵君之佳茔”
“五妃庙”孤零零立于魁斗山,偌大庭园,古木参天、竹林丛丛,非常幽静。魁斗山曾为坟地,俗名鬼仔山,后以谐音而雅称“魁斗山”或“桂仔山”,今仍依稀可见一些孤坟废冢,备添凄凉。五妃庙的右侧有一小祠正是宁靖王从死的侍宧埋骨之处。内俸伺一神位“义灵君之佳茔”。五妃庙规模不大,古朴庙貌,单进两厢传统建筑,绘以手捧壶、桃和石榴的侍女,以及手捧鼎炉、牡丹的太监,异于一般庙宇的庙门彩饰。
殿前悬有一匾“名留青史”,内殿高悬“贞灵咸著”匾,殿内端坐五尊五妃神像。案上置有刻著“五妃墓”的石香炉,并供有梳妆用品是其特色。绕行至正殿后,见刻有“宁靖王从死五妃墓”墓碑。庙的左前方有“五妃之碑”详述五妃庙沿革,末附四言诗一首,歌颂五妃节烈。
五妃的忠贞不二精神,后人写下不少赞颂的诗词
由于五妃的忠贞不二精神,后人写下不少赞颂的诗词,篇章之多冠全省,而以连横的:
一钩新月淡黄昏,环珮声残冷墓门。
行过桂山山路下,落花无数美人魂。
意境最为凄美。走出大门右转,经过台南师院后门,便到了法华街,左转后,一路曲径幽巷,法华寺就在眼前。
最大的特色在于 墓冢与庙宇紧密相连
五妃庙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墓冢与庙宇紧密相连, 墓碑就直接嵌在前方祠庙的墙面上,刻著“宁靖王从死五妃墓 ”的字样 ,是典型“墓庙合一”的阴庙。而它正殿屋顶下的楹架(平行于面宽的圆木)数目有八根, 与一般庙宇采奇数楹架不同,这也是匠师建庙时,遵循“阳奇阴偶” 的民间禁忌所致。另一个结构上的特点与阴庙无关,但也相当少见。即以一单殿式庙宇 ,却附有拜亭下方内侧,使门两旁的墙微微外斜,形成“八字墙”。 与同型式庙宇庙门开在正殿有很大的区别。[1]
参考文献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张炳楠(监修),李汝和(主修),《台湾省通志》,台湾省政府,1961年。
- 李腾岳等(监修),王诗琅(纂修),1981年,《台湾省通志稿—人物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
官衔 | ||
---|---|---|
前任: 林鹏飞 |
凤山县知县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上任 |
继任: 程芳 |
前任: 郝霪 |
台湾府海防补盗同知 乾隆七年(1742年)上任 |
继任: 梁须楩 |
前任: 褚禄 |
台湾府知府 乾隆十二年(1747年)署任 |
继任: 金溶 |
前任: 书成 |
福建分巡台湾道 乾隆十四年(1749年)护理 |
继任: 金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