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施樂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施樂伯

圖片來自KoreaTimes

出生    1919年10月19日

逝世    2011年11月1日

母校    哈佛大學

漢文名   施樂伯

創辦人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

知名於   漢學家與政治學者

專業領域  東亞政治與外交

羅伯特·安東尼·斯卡拉皮諾英语:Robert Anthony Scalapino,1919年10月19日-2011年11月1日),漢文名施樂伯,生於美國堪薩斯州利文沃思(Leavenworth),他的家人於1929年搬到了聖巴巴拉。為美國著名漢學家政治學者,專長在於東亞政治與外交。作為東亞專家(包括韓國和日本)的領先專家,薩卡爾皮諾曾为林登·约翰逊理查德·尼克松吉米·卡特三任美国总统担任过东亚和中国政策的顾问,也为数个政府机构提供就亚洲政策的意见。

經歷

1940年從聖巴巴拉學院獲得了學士學位(後來成為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於1943年和1948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大學中途,他決定專攻美國和歐洲的政治和國際關係。於1949年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政治學系,並於1962年至1969年擔任系主任。

1941年9月作为研究生进入哈佛大学政府学院学习。起初他想学习欧洲政治和国际事务,但在珍珠港事件时间后,他成为军队中的一名日语军官。到1943年他离开哈佛开始在科罗拉多海军语言学校进行为期十五个月的高强度日与训练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他所有的博士课程。在服役期间,施被分配到夏威夷担任翻译员的职务。1945年春,他被派往冲绳,在战爭持续的同时,他四处寻找文献并对日俘进行访谈。

在1946年秋天,施回到哈佛的时候,他依然关注日本战后规划的核心问题:如何引进民主。在他关于二战之前日本引进民主的努力的论文中,他追溯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获得更多权力,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为军方擅权而消逝的政党的发展。他的论文的修订版,《战前日本的民主与政党运动》(Democracy and the Party Movement in Prewar Japan)于1952年出版,是他的第一部著作。

到他于1946年回到哈佛的时候,施决定把他的研究范围拓展为整个亚洲。1947年,他担任曾经在费正清中心,擔任著名中国政治科学家钱端升(Chien Tuan-sheng,1900—1990 )的助教。施深入了中国研究,在准备他的学位论文的同时上了三年的汉语课程。

1949年,在完成他博士的学习后,施赴加州伯克利任教。两年后获得终身教职。到1953年,当他完成在日本进行的为期一年的研究后,朝鲜战争的动荡已经过去,他也得以完全投入教学和研究。

随着加州的发展,伯克利也升级为卓越的州立大学。在施和他的同事们,如研究中国史的列文森(Joseph Levenson)、研究日本史的托马斯•史密斯(Thomas Smith)、研究社会学的罗伯特•贝拉(Robert Levenson)和弗朗兹•舒尔曼(Franz Shurmann)的襄助下,加州大学成为世界级的亚洲研究中心。在杰出的伯克利博士生们,包括魏斐德(Fred Wakeman)和詹隼(Chalmers Johnson),和其他像高棣民(Tom Gold)、叶文心(Ye Wenxin)、罗德明(Lowell Dittmer)和欧博文(Kevin O’Brien)那样,从其他地方获得学位的学者加盟师资队伍的时候,学校(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他有足够的理由为他以前亚洲国家的学生感到自豪,这些学生包括,担任过十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绪方贞子(Sadako Ogata);后来成为韩国外交部长的韩升洲(Han Sung-joo);和后来成为冲绳副州长的比嘉干郎(Mikio Higa)。

施关于当代事务的演讲与作品,是以它为理解历史背景而进行的研究为基础的。在他最初关于日本民运史的作品外,他还在1967年完成了一部关于日本共产主语运动的研究,《日本共产主义运动,1920-1966》(The Japanese Communist Movement, 1920-1966)。和李钟石(Chong-Sik Lee)一起,他出版了关于朝鲜共产主义的历史的两大卷本的作品(即《朝鲜的共产主义》[Communism in Korea]——译注);与他以前的一个博士生,于子乔(George T. Yu)一起,出版了一部长篇巨著,《现代中国及其革命过程,1850-1920》(Modern China and its Revolutionary Process, 1850-1920),和一部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历史(即《中国无政府运动》[The Chinese Anarchist Movement]——译注)。施并没有把自己伪装成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但他经常和研究不同国家的专家一起合作,他们挖出历史的细节,而施则把那些细节纳入更广阔的视野。

1959年,施在旧金山的一个熟人,康隆(Richard Conlon)——他当时正在为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准备一个关于美国亚洲政策的报告,叫施负责关于东北亚的部分,这时乐伯便受到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到那时,已经触及对中国共产主义的研究的,乔•麦卡锡(Joe McCarthy)的影响,已经开始消退了。在他谨慎合理的报告中,施反对进一步孤立中国,而支持和中国一起,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共同参与世界事务的可能性。施为康隆报告做的发表成为那些认为美国应该拓展对当代中国大陆的研究,并促进中美之间的接触的人关注的焦点。1959年,美國參議院發表《康隆報告》(The Conlon Report),施樂伯是東北亞章節的主筆,他主張美國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正常外交關係

1965年,当时该活动也被认为是美国全国范围就越战政策的时事辩论会。这场辩论会于华盛顿举行,一个专门小组当着5000名观众的面各抒己见,有10万多人在100多所学校里聚集,只是为了从广播里听到对这一辩论的直播。

1965年,斯卡拉皮诺在公开场合为约翰逊政府就越战的升级政策进行辩护,一开始,按计划,由康奈尔凯兴(George Kahin)和他的三名支持者来呈现一方,支持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McGeorge Bundy),由施乐伯、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和卫斯理•费舍(Wes Fishel)来呈现另一方。在最后的时刻,当邦迪因国家紧急情况而分身乏术的时候,支持美国强力回应的任务就落到了施乐伯头上。在研究了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共产主义运动之后,施认为,反共的越南人也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而美国必须坚决抵制共产主义的推进。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他相信其他东南亚国家已经变得足够抵抗共产主义的推进,但在1965年,他还是害怕(如果)越南落入共产主义手中那么就可能导致共产主义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扩张。

施(因此而)成为反战分子的头号目标。伯克利的抗议是这个国家最激烈的抗议之一。他的授课被打断了;他和他的家人也遭到了威胁。抗议在1970年秋天达到顶点。施宣布他会继续上课并且愿意参加政治的讨论,但必须在课堂外。四处分发的小册子说施是战犯。一位活动分子宣告,不应让施安全地活在伯克利,他的女儿还接到了这样的电话,“如果教授的女儿和越南许许多多的儿童一样死去的话,他还会怎么想?”两枚炸弹在施的屋前爆炸。警方提供了六个月的监控保护。在抗议的十年间,施继续授课;他继续给他所有的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包括那些参加袭击的人;他继续他的研究;并在一些教员拒绝与学院内其他教员交谈的情况下,努力凝聚他从1962年到1969年执掌的政治学系。

斯卡拉皮诺就越南、中国、朝鲜、韩国、日本等发表过39部著作以及553篇文章,其中包括:《战前日本的民主和政党运动》(1952)、《当代日本的政党和政治》(1962),以及与另一人合著的获得伍德罗·威尔逊奖的两卷《社会主义在朝鲜》(1972)。他也于1962年至1996年担任学术期刊《亚洲概览》(Asian Survey)的编辑。斯卡拉皮諾還獲得了韓國政府頒發的外交服務功績勳章(Diplomatic Service Merit)、香仁勳章(Heung-in Medal)。

他是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nited States – China Relations)與创办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創辦者與主席。

从1972年开始,他六十三次访问中国。他五次前往朝鲜。在短短几年间,他就收到多达十余次的参与和到关于亚洲的会议上发言的邀请。在他出访的每个国家,他都强调与许多受不同形式的政治po h的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交换意见,几乎他们所有人都寻求他的视角和建议。

1978年成立了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这也是最大和获捐赠最多的研究机构之一。直到1990年退休,他一直担任研究所主任一职。(此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的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相互辉映,历年培养的亚洲事务人才不计其数)

在他的回憶錄《從萊文沃斯到革命時代的拉薩生活》(2008年)中,斯卡拉皮諾說他於1940年開始了他的大學教學生涯,以支付研究生學費。那年他遇到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迪伊•杰森(Dee Jesson);次年(1941年)他们结婚并且直到六十三年后才因她去世而分离。

他們養育了三個女兒:已故詩人萊斯利·斯卡拉皮諾;洛杉磯的黛安·賈布倫;和加州伯克利的林恩斯卡拉皮諾。羅伯特斯卡拉皮諾共有五個孫子和兩個曾孫。

逝世

2011年11月1日,斯卡拉皮诺在加州西部港市奥克兰去世,死于因呼吸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享年92岁。[1][2]

代表作品

  • 《战前日本的民主和政党运动》
  • 《从莱文沃思到拉萨活在革命的时代》
  • 《当代日本的政党和政治》

視頻

Honoring Professor Robert Scalapino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