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群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日本群島:位於北太平洋西側,是太平洋西緣一系列弧形島嶼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3000多小島組成。

日本群島,位於北太平洋西側,是太平洋西緣一系列弧形島嶼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附近3000多小島組成[1]

其中四個大島占日本總面積的 98%,以本州島為最大。因這些島嶼屬日本領土,故稱日本群島。

原圖鏈接日本歷史地圖

日本群島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它與亞洲大陸原為一體,位於中國大陸東部邊緣地帶。後來由於環太平洋的造山運動,地殼連續不斷的發生劇烈變動,使日本與亞洲大陸分離。[2]

原圖鏈接北海道島

地理

原圖鏈接九州島

位置

原圖鏈接四國島

日本群島位於亞洲東部邊緣,在北緯31°~46°之間,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附近3900多個小島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島。在第四紀時,由於日本海台灣海峽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島。[3]

日本全部面積為37.7萬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島為36萬平方公里。日本群島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這個自然綜合體的前提。

地形

日本群島在水平地形上的特點是:島勢狹長,海岸曲折,海灣眾多,因而群島的任何地方離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內。日本地表崎嶇多山,平原面積狹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島的地形中最占優勢,據統計,日本國有7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其中純山地即占全國土地的60%。

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與海岸平行,分內外兩帶,內帶位於日本海一側,主要包括奧羽越後飛驒等較大山脈;外帶位於太平洋一側,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關東、木曾、紀伊、四國、九州等山脈。

日本群島的平原和低山僅占日本面積的13%,臨近東京灣關東平原是本國最大的平原,面積1.6萬平方公里,海拔僅50米,其前身為東京灣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此外,還有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帶的畿內平原等。[4]

地震帶

日本群島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環,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稱於世。全境火山可分為8列,即千島火山脈那須火山脈、鳥海火山脈、富士火山脈、乘鞍火山脈、白山火山脈、阿蘇火山脈和霧島火山脈。其中霧島火山脈從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島,並與台北大屯火山遙相連繫。

圓錐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種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餘年未見活動,山頂積雪、四時不化,有日本阿爾卑斯之稱。

此外還有盾狀火山,但不如圓錐狀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蘇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狀活火山,火山口至今還常噴出大量的煙氣和火山灰。

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帶分為兩列,日本海沿岸的稱內側地震帶,太平洋沿岸的稱外側地震帶。大地震多發生在外側地震帶,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區是在大阪名古屋東京附近一帶地區。

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海嘯,死傷17萬多人。

氣候

日本群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豐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於0℃外,其餘均在0℃以上;最熱月出現在八月,在海洋氣團的影響下比較涼爽,平均氣溫大部分地區在20℃以上。

雨量豐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達3000毫米以上;瀨戶內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島降水不但豐富,而且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但每年有兩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為熱帶氣旋雨。

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較多,而太平洋沿岸則夏季多雨。

河流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峽谷瀑布,水利資源豐富。降水較多,河水豐富,有較多的河水供工農業生產使用;同時,由於地形崎嶇多山,富水力資源,水能蘊藏量達5000多萬千瓦,這對於礦物燃料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意義重大。

但日本多數河流的航運價值不大。

自然植物

自然植物種類豐富,森林面積很大,熱帶性植物較多,且與溫帶性植物混生,還有許多固有植物,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個重要特徵。由於日本地貌、氣候、土壤複雜,在第三紀中新世以前日本與亞洲大陸相連,使日本有可能擁有亞洲大陸的一切植物種屬;再加上日本沒有受到冰河之災,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種屬,因而日本列島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000個屬,5500多個種。

日本植物中還有很多特有種,在北海道和奧羽地方還有熱帶性植物與溫帶性植物混生的現象,例如在北海道就雜有熱帶性的桂樹花椒樹。日本森林面積的比重很大,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68%。

溫帶針葉林有松、杉和落葉松;溫帶落葉闊葉林中主要有櫟屬、山毛櫸屬、槭、栗、公孫樹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為山茶樹樟科棕櫚科等;南部多櫻樹。

歷史

地球的歷史按照地質年代被劃分為始生代、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今天的日本列島在距今約6億至2.3億年前的古生代仍臥于海底。

更新世一般被稱為「冰川時代」,但是在長達200萬年的更新世,地球並非始終被封凍在冰床底下。事實上,在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中,因極地和高山的冰川顯著擴大導致地球寒冷化的冰凍期,同冰川消融引起大地回暖的溫暖期,曾有多次交替。科學家通過分析花粉等科技手段獲知,當時至少經歷了,兩個冰凍期和兩個溫暖期。更新期誕生的人類,在寒冷的氣候和溫暖的氣候,即如非洲大陸般濕潤多雨的氣候,同廣袤無垠的寒冷的沙漠般乾燥的氣候交替的嚴酷的自然環境的變動中,依靠自己的勞動,不斷適應着不同的時代和地域的自然環境,創造出了延續至今的人類歷史和文化。在冰川時代即更新世,不僅在今天依然冰雪封凍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以及阿拉斯加,而且在其他大陸也覆蓋着如南極地區那樣的厚厚的大陸冰床。

冰川時代的極盛時期(距今約2萬年前),自包括英格蘭在內的西歐北歐東歐整個地區、西伯利亞大部分,至中國北部、五大湖附近以北的美洲大陸以及各地區的高山地帶和周邊地區,在占北半球整個陸地面積約1\3的廣闊地域範圍,覆蓋着厚達2000多米的冰床。大量冰雪覆蓋大陸,海水必然相應減少,海水減少的必然結果,就是導致地球上整個海面的下降。於是,在距今約13萬至12萬年前的間冰期,隨着冰川的消融,海面開始隆起。間冰期持續達1萬至15000年。

至古生代末期,海底開始隆起,在經歷了地球在距今約2.3億年至6500萬年後發生的劇烈的「造山運動」後,當今日本列島的弧狀骨架開始形成。中生代後的新生代分為兩部分:第三紀、第四紀。第三紀自距今6 500萬年至2萬年前,是高等哺乳類動物和類人猿出現的世紀。自距今約200萬年前至今天,按照地質年代劃分屬新生代第四紀。第四紀自距今約200萬年前至1萬年前的第四紀,由兩個時期構成:更新世(洪積世)和完新世(沖積世)。更新世自距今約2萬年至距今1萬年,完新世自1萬年前延續至今。

在數以億年計的地球史中,堪稱「現代」的新生代第四紀,也是今天我們能夠在地表上能夠以肉眼看到的各種事物,如火山湖泊河流丘陵盆地平原開始出現的世紀。特別在更新世,地球上反覆發生着對以後誕生的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的變動。例如,在亞洲大陸的東部邊緣,經過激烈的地殼變動,呈弧狀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島的基本構架開始形成,並在更新世幾經變化,而引起這種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長。

在極盛時期,海面下降達100至200米左右。在日本列島周邊海面,延伸着離海面200多米的大陸架;阻隔大陸和九州的對馬海峽,則水深不足140米;北海道和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水深約140米;橫亘於日本和俄羅斯宗谷海峽,水深為40米;連接北海道北部和庫頁島的間宮海峽,水深更是僅40米左右。在海面下降達100多米的冰川期,日本列島南北兩端,均由大陸架和大陸斷續相連。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還不是「列島」。

從日本各地更新世的地層處,通過考古,發掘出了長毛象等20多種象的化石,以及虎、犀牛、鹿等大型動物的化石。

在今天的日本列島,還發掘出了很多獸類動物的化石。那些現已滅絕的動物,是在日本依然由大陸架和大陸相連的各個時代從亞洲大陸到達日本的。根據上述古生物學的化石資料,以及地質學研究的證據,科學家推斷大陸架形成的年代,最近的可以追溯至距今約2、3萬年前,在此之前是5、6萬年前,最久遠的則可以追溯至10多萬年前。

在距今約1萬年前的冰川後期,由于海底地殼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島最終形成。

島嶼簡介

本州島

本州島日本最大島嶼。東北-西南呈弧狀延伸,東北隔津輕海峽北海道相對,西南隔周防灘和關門海峽與九州島為鄰,南隔瀨戶內海與四國島相望,西臨日本海,東瀕太平洋。長約1,287公里(800哩),寬度差別很大,最寬處約300千米。日本近3/4的縣分集中於此島,被視作日本的「大陸」。南部為日本早期歷史上的重要地區。太平洋沿岸為日本主要經濟中心和東京-橫濱大阪-神戶都會區所在地。主島面積22.7萬平方千米,連同屬島面積約23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61.2%。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80%。海岸線長12,182公里(7,571哩)。

島上有日本最高的富士山和最大的琵琶湖。境內大部分為山地,多火山、地震。中部多3000米以上高山,全國第一高峰富士山(海拔3776米)即位於此;北部有3列山脈,南北縱貫,間有盆地與平原;西南部的中國山地與紀伊山脈呈東西走向,山間有眾多小盆地。平原狹小,較大者為關東、濃尾、大阪平原,均位於太平洋沿岸。

大部為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6~10.5℃,年降水量北部1400毫米,西南部1700毫米。初夏有梅雨,秋季多颱風。河網稠密、短小,較大的有利根川、信濃川、北上川等,富水力資源。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60%。礦產以石油、銅、鋅、硫磺、鐵等為主。

工業主要分布於太平洋沿岸的京濱、阪神、中京以及瀨戶內海等工業地帶。集中了日本國民經濟總產值90%左右。近海水產養殖業與遠洋漁業也很發達。

是全國新幹線、高速公路等現代化交通中樞。人口百萬以上城市有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戶川崎

北海道島

北海道島,北海道(Hokkaido)位於日本群島最北部(北緯40度33分至45度33分,東經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間)。南北寬420公里,東西長540公里,面積83,520㎞²(32,247平方哩),與鄰近小島構成行政單位「道」,占全日本陸地面積的21%。西臨日本海,南瀕太平洋,東北濱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毗鄰,北隔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同俄國庫頁島(薩哈林島)相望,為扼控兩峽的戰略要地,日本北部邊防前哨,有「日本北門鎖鑰」之稱。

以涼爽的氣候和近期形成的山脈、火山為地理特點。

九州島

九州島是日本第三大島。位於日本西南端,東北隔關門海峽與本州島相對,東隔豐予海峽和豐後水道與四國島相望,東南臨太平洋,西北隔朝鮮海峽韓國為鄰,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遙對。舊為筑前、筑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九國,遂稱九州。州在日語中為區域之意。主島面積3.65萬平方千米,連同所屬小島面積約4.34萬平方千米,僅次於本州和北海道,而比四國大。人口約1478萬人(2003年)。

地質構造為火成山系。南部為亞熱帶氣候。九州以熱帶植物和雨量豐沛聞名。島上有世界最大活火山口阿蘇山,還有阿蘇、霧島屋久、雲仙天草國立公園和著名溫泉療養地別府。北部為筑紫山地,山地低矮平緩,海拔500米左右,多盆地、平原。南部地勢高峻,九州山脈縱貫,主峰祖母山海拔1758米。溫暖多雨,年平均氣溫13~16℃,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 。河流多急流,水力資源較豐富。

森林較多,森林面積約占全島面積的1/5。全島火山分布較廣,有著名的阿蘇山、霧島山火山群。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島嶼、半島。南部以農業為主,畜牧業、蔬菜、水果和漁業發達。煤炭資源較豐富,產量居全國前列。

四國島

四國島,日本第四大島。位於日本西南部。北臨瀨戶內海,南瀕太平洋,東隔鳴門海峽、紀伊水道與本州的近畿地方為鄰,西隔豐予海峽、豐後水道與九州相望。包括德島香川高知愛媛4縣。面積18,806平方公里(7,261平方哩),連同屬島面積約1.9萬平方千米,人口約425萬。

地勢多山,山地約占全境面積80%,最高峰石錘山的天狗岳海拔1982米。平原狹小,零星分布於各河下游或沿海。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15~17℃。南部多雨,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較少,在1200毫米以下。河流短小,富水力資源,主要河流有吉野川、四萬十川和仁淀川等。

礦產貧乏。農業主要種植水稻、果樹和蔬菜。愛媛的柑橘產量與質量均居全國首位。高知的蔬菜園藝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發達。工業發展低於全國水平,主要有機械、化學、煉銅、食品、木材加工和造紙等。

北部瀨戶內海沿岸為新興臨海工業區。對外聯繫主要靠海上運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興建通往本州的大橋。

日本群島不斷漂移,最終是否會消失?

日本屬於一個群島國家,位於北太平洋西側,日本主要包括了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這四個島嶼,另外周邊還包含了將近3000個大大小小不同的小島,尤其是本州島可以說是日本最大的一個島嶼。

日本群島其實形成的時間非常的久遠,估計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有了,不過最初日本群島應該是從亞歐大陸解體出去的,也就是說日本群島原先是中國大陸東部邊緣地帶,後來由於太平洋的板塊運動劇烈的變化,才逐步地將日本群島跟亞洲大陸分離,而現在科學家表示日本群島在不斷的漂移,越來越遠離亞歐大陸,最終日本群島很有可能會滑向海溝,如果真的是那樣,日本群島最終會消失在太平洋之上。

日本群島其實是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個環,所以日本一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經常會有火山地震海嘯等不同的自然災害,雖然只是一個島嶼國家但是日本的全境卻有很多不同的火山,甚至有一些火山還是屬於比較活躍的,每隔幾百年之後就會噴發一次。

另外日本也是一個非常地震頻繁的國家,每一年的日本沿海都會發生都有地震,尤其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引起日本沿海劇烈的海嘯,據悉,當時日本的人員死亡達到了17萬,想想一個面積如此小的國家,光是一次意外的自然災害就死傷十幾萬,估計需要很多年才能夠恢復元氣吧。

日本這裡之所以自然災害比較頻繁,其主要就是因為處於板塊交接地帶,兩大板塊之間相互不斷的擠壓運動,這就導致日本出現很多的自然災害,而且也導致了日本群島不斷的漂移。

據地質學家分析,日本群島其實一直都在漂移運動,只不過是這種漂移的速度非常的緩慢,所以並沒有感覺出來,不過關於漂移的方向卻引起了各國地質學家不斷的爭議,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日本群島其實正在逐步的遠離中國,慢慢的向美國太平洋中心偏移。也有一部分人則認為日本的偏移,其實應該向正南偏東一點的馬里亞納海溝漂移,不論日本的漂移究竟是向哪個方向,總之日本的這種漂移對於日本未來長久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一般來說這種地質運動漂移其實周期都是百萬年作為單位,而我們人類只有短短的100年左右的壽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是感受不到這種漂移活動,但是科學家經過精確的探測卻發現日本的漂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有一些地方往往由於地質災害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漂移速度加快的現象。

日本從3.11大地震之後公布了一組最新的數據,結果在這組數據之中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在最近的這一年時間內,日本的本州島居然已經漂移了將近十厘米,而從2011年到現在,日本整個區域向美國方向漂移至少達到了五米之多,已經超過了六米。

此次漂移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在2011年日本發生了劇烈的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日本東北部地區大面積的塌陷,所以這一地區的板塊不穩定,出現漂移異常的現象。

如果日本真的向馬里亞納海溝漂移,那麼未來的日本或許真的有可能會消失在太平洋之上,馬里亞納海溝深度超過了1萬多米,不要說是日本一個普通的群島,即便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能夠完全的沉沒在海溝裡面。

所以當日本群島如果真的漂移到馬里亞納海溝之後,那麼很有可能會完全的沉沒在海溝裡面,也就是消失在廣袤的太平洋之中,至於說另一種說法向美國漂移,估計也不可能橫跨太平洋,很有可能漂移到比較深的位置就自然地沉下去。

所以不論是哪一種說法,日本究竟是向哪個位置漂移?總之在未來,隨着日本不斷的漂移很有可能會慢慢的消失,雖然現在觀測到的日本漂移的速度非常的慢,但是日本多災多難,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這種漂移的速度非常的不規律,甚至在未來很有可能會加快漂移速度。

相關影片

國中地理 東北亞-日本群島的地理環境_928
日本で一番美しい島々 奄美群島 PARADISE AMAMI 予告 "The most beautiful Islands in Japan"
日本超秘境!隱岐群島:UNESCO世界地質公園【秘景.島旅】系列 EP3

參考文獻

  1. 日本有哪四大島?_百度知道 6個回答 - 回答時間: 2019年1月18日 最佳答案: 日本有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四個大島。 一、本州島 日本最大島嶼。東北-西南呈弧狀延伸,東北隔津輕海峽與北海道相對,西南隔周防灘和關門海峽與九州...
  2. 日本島嶼推薦_日本島嶼介紹_日本島嶼攻略 - 窮游網 窮游網為旅行者提供日本旅遊攻略,日本景點攻略,日本景點介紹、日本景點推薦、日本景點排行、日本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等信息,為窮游er制訂日本出遊計劃提供參考。
  3. 日本群島不斷漂移,最終是否會消失? 2017年11月18日 - 日本群島其實形成的時間非常的久遠,估計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有了,不過最初日本群島應該是從亞歐大陸解體出去的,也就是說日本群島原先是中國大陸東部邊緣...
  4. 日本島上美麗風景 2019年3月8日 - 日本島上美麗風景 時一行 03-0818:06 充滿靈氣的空靈系美景,總是讓人心情平靜、身心放鬆。日本和歌山縣就有一處被稱為「心靈聖地」的景點─熊野古道,最酷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