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湘 | |
---|---|
朱湘
(1904年-1933年12月5日),字子沅,中國現代詩人,新月派重要作家。
安徽太湖人,生於湖南沅陵。清華大學畢業,在校時參加文學研究會,開始新詩創作。
1927年留學美國,就讀於勞倫斯大學,學習西洋文學。因個性直率、自尊強烈,不能容忍白人教授、同學歧視,後轉學至芝加哥大學,又轉俄亥俄大學。
1930年回國任安徽大學(現安徽師範大學)[註 1]英文文學系主任,1932年因與校方有衝突而辭職,從此他以寫作賣文為生。
由於他個性孤傲,長期失業,又患上腦充血病,最終在上海往南京的渡輪上投江自殺,死時年僅29歲。
目錄
人物經歷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華園的四個學生詩人之一,與饒孟侃(字子理)、孫大雨(字子潛)和楊世恩(字子惠)並稱為「清華四子」,後來與其他三子成為了中國現代詩壇上的重要詩人。在校期間,他的藝術天分已經嶄露出來,當時就是清華校園的文學名人。
1921年在清華學習期間開始新詩創作,初期作品多收在詩集《夏天》(1925)中。作品《小河》等風格纖細清麗,技巧還較為幼稚。1925年以後,自覺追求新詩音韻格律的整飭,曾於1926年參與聞一多,徐志摩創辦的《晨報副刊·詩鐫》的工作,提倡格律詩的運動,並發表「我的讀詩會」廣告,努力實踐詩歌音樂美的主張。他的第二部詩集《草莽集》(1927)形式工整,音調柔婉,風格清麗,《搖籃歌》、《採蓮曲》節奏清緩、動聽,他的著名長詩《王嬌》,注意融匯中國古代詞曲及民間鼓書彈詞的長處。這個詩集標誌他詩歌創作的日趨成熟。朱湘出國前後的創作較多接受外國詩歌的影響,對西方多種詩體進行了嘗試。在後期,他多用西洋的詩體和格律來傾吐人生的感嘆,其中《石門集》(1934)所收的70餘首十四行體詩,被稱為是他詩集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柳無忌《朱湘的十四行詩》)。其外在他其他作品中,還包含了有迴環調,巴俚曲,商籟體,散文詩,詩劇等等,這些都是外來形式,和前期詩歌的格調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參與徐志摩創辦的《晨報副刊.詩鐫》的工作。其中《石門集》(1934)所收的70餘首十四行體詩,被稱為是他詩集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柳無忌《朱湘的十四行詩》)。朱湘還寫過不少散文隨筆、詩歌批評,翻譯介紹了不少外國名詩。他用「天用」的筆名在1924年《文學周報》上開闢「桌話欄」,《番石榴集》(1936)。
軼事典故
生活
詩歌創作,對於此時的朱湘來說,不要說閒情逸緻,連養家糊口都勉強。一次在武漢大學,朋友邀請其參觀圖書館,問是否有新作出版。只見詩人臉上露出悲涼的表情:「新着詩稿數種在長沙妻子身邊,還沒有接洽到出版社。」
如果不是死後《石門集》的出版,幾乎無人了解朱湘內心的苦悶。「我棄了世界,世界也棄了我……給我詩,鼓我的氣,替我消憂。」在詩作《我的詩神》中,朱湘這樣寫道。
於是,詩人之死被賦予了多重含義,一時間成為文學專欄的頭條。較多的說法是《申報》提出的「黑暗對知識份子的戕害」。作家陳鶴祥甚至着文呼籲,朱湘之死,應給所有不願向惡勢力妥協的人以警策,「那就是要更加頑強地活下去」。也有人讚嘆他是用生命譜寫詩歌。蘇雪林就曾說:「生命於我們雖然寶貴,比起藝術卻又不值什麼……我仿佛看見詩人懸崖撒手之頃,頂上暈着一道金色燦爛的聖者的圓光,有說不出的莊嚴,說不出的瑰麗。」
反倒是他的詩作被人忽視了。以至於後人周良沛在編纂《朱湘詩集》時不得不建議,與其討論朱湘是新月詩人,還是愛國詩人,不如先讀讀他的全部詩作。
不僅如此,詩人所在的時代也不復存在。按照當代詩人西川的說法,寫詩不再是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消費主義、流行文化泛濫的時代。而走在朱湘年少時曾和其他文學青年暢談詩作的清華園,人們不再看到手捧詩集的學生。他們大多在背英文單詞,為考GRE和托福而努力。打開BBS水木清華站的詩歌版面,搜索朱湘、「清華四子」也是毫無結果,倒是一個請網友幫孩子取名的帖子十分熱門。大半個世紀前,這所園子裡萌生的詩人、詩派和詩意,似乎已隨詩人的離去而漸遠漸淡。
還有朱湘,除了那則1933年12月5日投江自盡的新聞,人們也已不記得這個曾和徐志摩、聞一多比肩的大詩人。
自殺
前奏
一個詩人死了,這本不是什麼大新聞。
他選擇在一個冬日的凌晨,當輪船即將駛入南京時投河自盡。據說,這個名叫朱湘的年輕人,最後的時刻一邊飲酒,一邊吟詩。隨身攜帶的兩本書,一本是海涅的詩集,另一本是他自己的詩作。
幾乎無人知道詩人自殺的真正原因。梁實秋猜測是因性格怪癖,聞一多則感嘆「誰知道他若繼續活着只比死去更痛苦呢」?不管怎樣,這個被魯迅譽為「中國濟慈」的詩人,死前早已沒有才子的風貌,只剩下流浪漢的潦倒。
那張三等艙的船票,是親戚接濟的,那瓶酒,是妻子打工所得。
起因
他還和楊世恩等4名清華學生,因在新文學運動中脫穎而出並稱為「清華四子」。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年僅18歲的朱湘在《晨報》、《小說月報》等知名刊物發表作品若干。看起來,少年詩人的前途該是多麼遠大。然而,他好像故意跟光明、美好這樣的字眼作對似的。在清華專攻文學而肆意蹺課,抵制齋務處的早餐點名制度,終於因記3次大過被開除。在美國讀書時因同學說了句「中國人像猴子」,又憤而退學,什麼學位也沒拿到。在安徽大學任教,由於校方將自己主持的「英文文學系」更名為「英文學系」,便發誓再也不教書了。
清華、"海歸"、教授……若干耀眼的光環,只因詩人的一時任性而紛紛遠去。就連「中國濟慈」的雅號,也被詩人鄙夷為詩壇的崇洋之風,再三表示「我只是東方的一隻小鳥」,「只想聞泰岳嵩間的白鶴」。
一個人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幸福,一下子搗得粉碎?為什麼要脫離安適的環境,走上飢餓寒冷而又恥辱的道路?同時代的女作家蘇雪林曾發出這樣的疑問。對此,朱湘自己的解釋是"向失望宣戰"。只是,宣戰的結果是輸得一塌糊塗。從安徽大學離職後,向來清高的朱湘竟毫無生計,四處流浪。時人回憶,這位曾經穿着筆挺西服、神情傲慢的大學教授,一度住在黑暗狹小的碼頭飯店裡,低聲下氣地問人借錢。而他一個未滿周歲的兒子,因為沒有奶吃,哭了7天後活活餓死。
原因
徐志摩乘飛機觸山而亡,朱湘投水自盡,殷夫被槍決,20世紀上半葉,詩人多死於非命,讓人扼腕嘆息。《孤高的真情:朱湘書信集》一書,我們可以看到才子朱湘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朱湘15歲時,考入清華,人稱「清華四子」之一,享有詩名。朱湘的處女詩集《夏天》在商務印行;第二本詩集《草莽集》在開明書店出版;第三本詩集《石門集》,亦在商務出版。他生前有這3本薄薄的詩集問世,依女作家蘇雪林的說法,是詩人拿性命兌換來的。
回國前:
朱湘於1927年留學美國,1930年沒有拿到學位就回國了。他在美國期間,給妻子劉霓君寫了90封情書,每一封信都有編號。在這些情書中,他寫謀生之艱辛,為錢所困的尷尬,更多的是如水的柔情,有日常生活的關照叮嚀,夫妻間的體貼呵護。讀之溫暖。朱湘去世後,他的好友羅念生將這一組情書編輯出版,名為《海外寄霓君》 。新文學史上有四大情書經典,是魯迅致許廣平的《兩地書》、徐志摩致陸小曼的《愛眉札記》、沈從文致張兆和的《湘竹書簡》和朱湘致劉霓君的《海外寄霓君》。
回國後:
回國後,在安徽大學教書,生活很不寬裕,因為安徽大學時常拖欠薪水,他和他的妻子在安慶所生的一個幼兒,未滿周歲,就因為沒有奶吃哭了七個晝夜,活活的餓死。這很像杜甫詩中描述自己生活的悲慘情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嚴重影響了夫妻感情,婚姻已近崩潰。朱湘邀請好友到安徽大學任教,被校方拒絕。不知他是憤而辭職,還是校方解聘,他在安大也無立足之地了。
緊靠微薄的稿酬如何養家糊口,朱湘已經窮困潦倒,可是,他「生無媚骨」,不肯接受嗟來之食。自從他辭職後,被世俗誣為「神經病」。此時,夫妻也鬧起了離婚。1933年12月5日,詩人在去南京的渡輪上跳江自殺。他的妻子劉霓君「只好靠縫紉和刺繡來維持生活」。
着作
- 《夏天》(詩集,192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 《草莽集》(詩集,1927年開明書店出版;1998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 《石門集》(詩集,193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 《永言集》(詩集,1936年時代圖書公司出版)
- 《中書集》(文集,1934年生活書店出版;1993年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再版)
- 《文學閒談》(文集,1934年北新書店出版;1978年台北洪範書店再版)
- 《海外寄霓君》(留美期間寄妻劉霓君之家書,1934年北新書店出版;1977年台北洪範書店再版)
- 《朱湘書信集》(書信,羅念生編,1936年大公報出版)
- 《路曼尼亞民歌一斑》(翻譯,192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 《近代英國小說集》(翻譯,北新書店出版)
- 《番石榴集》(譯詩集,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視頻
朱湘散文 江行的晨暮
參考
- 秦賢次編,《詩人朱湘懷念集》
- 瘂弦編,《朱湘文選》,台北:洪範書店,1977年。
- 陳子善編,《孤高的真情:朱湘書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收錄《海外寄霓君》、《朱湘書信集》及其他佚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