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孫大雨 | |
---|---|
孫大雨[1](1905年-1997年),原名孫銘傳,上海市人,原籍浙江諸暨縣,民盟成員,中國詩人、文學翻譯家、莎士比亞學者,華東師範大學外文系教授,並以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被毛澤東點名而成為「欽定右派」而著稱。
1925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國留學,就讀於達德穆斯學院,1928年獲高級榮譽畢業。1928-1930年在耶魯大學研究生院專攻英文文學。
1930年回國後,所任武漢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北京大學,青島大學、浙江大學、暨南大學、中央政治學校、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校英文文學教授。 192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孫大雨先生系「新月派」詩人兼着名翻譯家,狷介耿直,一生坷坎。在極左思潮統治時期,孫大雨先生長期遭受不公正待遇,甚至經受了漫長的牢獄之災。
「四人幫」粉碎後,孫大雨身上的刑事罪名依然不能得到平反。他原先任教的復旦大學由於種種原因表示礙難接受孫大雨回校任教。時任華東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的施平挺身而出:「孫大雨,復旦不要,師大要。」於是,1980年9月,孫大雨就被安排到了華東師範大學外文系(今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任英美文學教授,直至去世。
主要着作有:《中國新詩庫·孫大雨卷》、《孫大雨詩文集》、《屈原詩選英譯》、《古詩文英譯集》、《英詩選譯集》以及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罕秣萊德》、《黎琊王》、《奧賽羅》、《麥克自斯》、《暴風雨》、《冬日故事》、《羅密歐與居麗曄》和《威尼斯商人》。而且他還曾用英文古韻文譯了屈原的《離騷》及宋玉、潘岳、劉伶、陶潛、韓愈、蘇軾的詩歌和散文。
人物生平
孫大雨畢業於清華學校高等科,後赴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生院深造。三十年代初歸國,歷任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浙江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十多所大學的教授。他在三十年代,加入梁實秋、徐志摩等人倡導的文學團體 「新月社」。出過詩集,又致力莎士比亞作品的研究和翻譯,把莎士比亞的詩劇《黎琊王》、《罕秣萊德》等譯成中文,把許多唐詩譯成英文。
1946年,孫大雨由羅隆基介紹加入民盟,在國共內戰期間傾向中共。1955年8月,孫大雨在肅反運動中一度遭到鬥爭,罪名包括自認為馬列主義水平很高,只有周恩來有資格與他對話,以及藐視蘇聯專家。雖然不夠定案為反革命分子,此後他多次多方訴說自己在肅反運動中遭到的冤屈。1956年12月,孫大雨在上海市政協會議上發言,檢舉揭發曾經打擊他的陳其五、李正文、復旦大學現任黨委書記楊西光、市高教局主任曹未風、復旦大學教授章靳以、漆琪生等人是反革命集團,並向毛澤東、周恩來寫信控訴。[2]。
1957年,毛澤東在上海乾部會議講話,把他同章伯鈞、羅隆基、章乃器、陳仁炳、彭文應、陸詒點名列為右派分子。 於是,陳其五、楊西光、李正文等16人聯名向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控訴孫大雨誹謗罪名[3],1958年6月2日,孫大雨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六年。
1997年l月5日逝世於上海,享年九十二歲。1999年12月,其骨灰葬入福壽園漱流苑中,墓碑由雕塑家王松引設計。
在極「左」思潮統治時期,孫大雨先生長期遭受不公正待遇,甚至遭受了長期的牢獄之災。「四人幫」粉碎後,孫大雨身上的刑事罪名依然不能得到平反。他原先任教的復旦大學由於種種原因表示礙難接受孫大雨回校任教。當時華東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施平挺身而出:「孫大雨,復旦不要,師大要。」於是,孫大雨就被安排到了華東師範大學外文系,直至一九九七年去世。
軼事
孫大雨以韻譯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而聞名,他對自己的新詩十分自負,對別的詩人嗤之以鼻,經常在課堂抄一節聞一多或者徐志摩的詩,然後連呼「狗屁」,接下來又抄一節自己的詩,顧盼自得,擊節嘆賞。如此一番宣洩後,方能將情緒導入正軌,重新開始上課。
參考文獻
- ↑ 孫大雨 (1905~1999),搜狐網, 2016-07-04
- ↑ 1957年《新華社新聞稿》
- ↑ 《文匯報》,1957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