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筠 (清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筠 (清朝)

朱筠(1729年-1781年),字美叔,号竹均竹君,又号笥河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朱筠曾祖朱必名北京大兴,祖父朱登俊官至中书舍人,以清节着称。朱筠与弟朱珪皆能文。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累官安徽学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朱筠建议辑佚《永乐大典》,收录完整的古书分别抄缮,以备着录[1],得到了乾隆帝的重视,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改福建学政。官至翰林学士。好金石文学。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奉旨将《日下旧闻》一书纂成《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着有《笥河集》。

人物简介

朱筠(1729-1781),字竹君,一字美叔,学者称笥河先生。其先家浙之萧山,祖辈侨居京师做官,遂入籍顺天大兴。

朱文炳,曾任陕西咸宁等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朱筠随父母返回京师,少年通"五经",有文名。十八年中举人,十九年成进士,后授编修为赞善,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派协办大学士批本事,并历充辛巳恩科、丙戌科、辛卯恩科会试同考官和顺天府、福建乡试考官,取士多著名文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秋,提督安徽省学政。乾隆帝下诏觅求逸书,他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递进《谨陈管见开馆校书折子》,奏言翰林院藏《永乐大典》,内多逸书,请加采录,并核对得失。为此,乾隆帝派纪昀为总裁,校核《永乐大典》,并命择取缮写大典中世间不传之书,编入《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秋,因一生员欠考捐贡事,经部议将朱筠降三级调用。而乾隆帝以其学问优异,特授翰林院编修,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兼充《日下旧闻考》总纂之一。乾隆四十四年(1779)秋筠出任福建省提督学院,次年秋还京,乾隆四十六年(1781)夏病故。

书法一本六书,自然劲媚,作字兼篆体,有隋以前体。尤好金石文字,每喜以说文摹勒入碑版,古趣盎然,见者辄不能句读。生平所过郡县名山水,凡足迹可及之地无不至,至则访摩厓旧刻,古刹残碑,不惮扪萝剔苏,每得唐以上物,辄狂謼宝从共往观之。欣赏笑乐之声,穿云度壑。已乃自书题名刻石。其文词简古,笔画苍劲,实足追踪古人。卒年五十三,著《笥河集》。参见《书林纪事》、《昭代尺牍小传》、《朱文正公集》 等书。

人物诗词

乾隆甲戌进士、历官侍读学士的北京大兴人朱筠,在他的《笥河集》中也记载了在青驼至徐公店路段的所见所闻:

青驼二十里,徐公岭过半。

上岭复下岭,驿马中间换。

肩舆不留行,仆夫面已汗。

连坡尽荒草,石田草中乱。

此间山脊乾,不雨常苦旱。

我行咨暑雨,对此转生赞。

幸兹梁菽收,水绝天与灌。

古人称逢年,用力必无玩。

更从悟强恕,人喜我勿叹。

西北风何来,推送健双骭。

下岭亦不滑,高高睇前岸。

家庭

朱珪,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注释

  1. 《笥河文集》卷一:“古书之全而世不恒觏者,辄具在焉。臣请敕择取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着录。书亡复存,艺林幸甚。”

参考资料

  • 孙尔准、陈寿祺、程祖洛、魏敬中,《重纂福建通志》,清同治七~十年(1868~1871年)

外部连结

官衔
前任:
沉初
提督福建学政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初三甲寅(1779年9月12日)任
繼任:
朱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