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白人生(王茂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白人生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李白人生》中国当代作家王茂长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李白人生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这是李白在762病逝的这年在病床上给自己写的《临终歌》,是诗人李白临终前自撰给自己的墓志铭。长夜当歌,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诗作,还有旅游消闲的嗜好。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追求了一生,践行了一生,总结了一生。这首《临终歌》对自己一生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流露的是作者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才智未尽其用的深沉惋惜。此刻的诗人好像自己即将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奋飞,在天穹永恒地翱翔。诗人李白在世62年,从15岁开始,年年有新诗问世。他试图建功立业,未得以实现,用接近地气,游览山水,畅舒情怀来慰藉自己的理念与愿望。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世。神龙元年(705年),五岁的李白,便发蒙读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李白10岁,便读诸子百家,通诗书。正如后来自写的《秋于敬亭送从侄卷游游庐山序》所说: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六甲,系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15岁,观书,学剑,好神仙。所作《明堂赋》、《拟恨赋》,让朝野上下闻之震惊。已有名诗优赋多首,自此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深得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褒奖,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少年的李白就得到社会认可,褒为诗作奇才。我清晰看到,李白的虚心好学与文科成就,就是千余年后的今天,也会荣获到文科学霸的桂冠。

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道士的谈道论经。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纵横家赵蕤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做了动物饲养员。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被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像似能听懂人语,一声吆喝,便从四处飞落阶前,也可在人的手里啄谷吞粒,一点不怯。这奇闻,竟使锦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鸟儿的就食情况。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遭二人婉言拒绝。李白深得纵横家赵蕤的教诲,认真学习赵蕤著的《长短经》十卷

天宝初年,李白到长安,有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玄宗在宫殿召见他,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写诗题文,图个“招贤纳士”美名。 玄宗派人把李白罩来,叫他写歌助兴。当时,李白正在酒店中喝得酩酊大醉。人们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洗头,予以消酒解醉。酒意稍解后,李白提起笔来,一下子写了《清平乐词》三首,以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诗作优美清新,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深极。之后,李白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他对权贵们的糜烂、娇蛮,气愤填胸。  有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高力士权大威强,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很得文武百官的巴结,他从没受此辱。此事使他很是愤怒填胸,决定伺机报复李白。据《新唐书》卷202《文艺中·李白传》5763页载:“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李白辱爪牙威,给主子看,蔑视宫廷的骄横与腐败,也可从他的众多诗作中均窥见一斑。迎合朝政腐败的傀儡御用文人,他坚决不干了,献媚顺从腐朽傀儡文人从骨子里厌烦了。下定决心,绝不让污浊沾污自己的心灵的洁净。没等高力士来得及报复,就于744年三月,上疏请辞还山,唐玄宗赐金放还。

走出皇宫的李白,去兖州,告别了妻儿老小,游览山川诸景,享受潇洒浪漫的人生,远离宫廷的雾霾。什么魔力也难以阻挡他游览观光大好河山的脚步,行万里路,视祖国景,是他的初衷。第二年,他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诉说山川景致与朋友之情

什么力量也难以阻挡李白对祖国欣赏赞美大好山川的诱惑力,是爱,爱的力量。爱学习,捍卫灵魂的洁净。自五岁就爱文,爱诗,爱诗经,爱诸子百家经典;学乐府,学建安文学,学谢眺、杜甫等前人名诗名词;爱祖国的大好江山,风光美景。爱得深沉,爱的执着,爱的入魔入迷。他不惜千辛万苦,跑遍中原大地,视遍东部风光。

718年,18岁,在四川江油隐居后,游剑阁、梓州。

724年,24岁的李白。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游成都、峨眉山(登天台山)。

25岁游成都、峨眉山与重庆;

26岁。春往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后赴江苏扬州,河南临汝,湖北安陆;

28岁去武汉;

29岁去西安、去山西,重复安陆;

30岁赴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31岁赴开封、商丘,洛阳、登封;

32岁去南阳,湖北随州,三上安陆;

44岁重赴开封、商丘,洛阳,后赴山东齐州、德州安陵;

45岁~51岁,在东鲁、齐州,济南、济宁,安徽涂县龙山、天门山,山东崂山、日照,浙江宁波、绍兴等地均有他游历的足迹。

55岁居庐山;赴浙江嵊州,江苏溧阳,山西华山。

56岁,春在当涂。又返宣城,避难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又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夏至越中。后到了武昌。

57岁,自丹阳南逃。搏入寻阳狱中。获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之救,后随宋若思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

58岁,在荆州,十二月,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没能出游的年月,或战乱,或任职,或落难,或养病。

什么诱惑也难以让李白放下手中的笔。坦荡豁达,豪迈爽快的性格,成就了他的笔锋不停;不吐不快的愉悦,让他诗作连绵。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风度,让他与黎民文友相处,产生大量的即兴诗作,留有不朽诗作九百余首。

黎民百姓喜赏他的诗作,常以自酿家酒相待,听诗对饮,享神仙之乐。唐代前期,太平盛世, 国安民乐,农村家家户户有自酿米酒习惯。上世纪我在华南农村蹲点,农家庭院中的自酿甘露之酒,一直细细地流进酒坛的习俗仍在延续,酒香漫宅院。房东大叔、伯妈常把酒倒进瓷碗,与我共乐。一千多年前的李白,与庶民对酒当歌,话语投机,吟诗同乐。不喝个晕晕乎乎,绝不撤宴。可以推断,千余年前珍爱父老乡亲情意的李白,“金樽对酒”,“千金散尽还复来”,绝非胡言乱语,任意夸口。

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当成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魏巍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描绘的雄奇惊世,吐纳风云,淋漓尽致。汇泻川流,奔腾黄河、滔滔长江,席卷一切,荡涤万物,永世叫绝。

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弊端丑态,入木三分。对唐玄宗,宦官权势的骄横观察,对政事皇纲的分析描述,令人刻骨铭心。李白以诗人的灵感,洞幽烛微探索,用诗文予以精准鞭挞,让他的爱国热情由此升华。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的深刻爱国内涵,赋予了社会时代特征。他《古风》的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有力的批判与揭露。

唐代帝王尊崇老子,给李白的年幼心灵就刻上了印记,众多的天台山,他几乎都孜孜不倦地游览过。成都的、浙江的、日照的、崂山、信阳、邛崃市的天台山,游历后都留有他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乐观向上,浪漫清晰的诗作。

李白不是完人。既有忧国爱民的情怀,又有清高傲岸、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在山林、仙境、醉乡中放飞。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淋漓尽致地流露。

景瘾、酒瘾、诗瘾,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在交通不便,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就算当今交通十分发达,交通工具品牌众多的今天,也属难能可贵;行万里路,赋千首诗,古人李白做到了。他不愧为是歌祖国大好河山,颂人间真情,创作豪放、乐观浪漫优秀诗作的生产商。

李白六十二年的人生中,酷爱大自然,给我国文库留下了难以用金钱计算的文学宝藏。长期以来,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都版有有李白的诗作,供于学习、品读。

一生以诗为友、作伴,年年有新作,岁岁不间断。至62岁(762年) 去世这年,尚写有诗作“如《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天门山铭》,及《姑孰十咏》、《九月龙山吟》、《九月十日即事》诗。冬,病重,“枕上授简”,将诗文交李阳冰编集。十一月,赋《临终歌》而卒。葬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龙山。”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公元761年。依当涂县令李阳冰指令,其墓葬在安徽当涂。

济宁、马鞍山、歙县、江油等地,为纪念诗仙这位伟大李白均建有太白楼。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山东济宁、安徽马鞍山也相继建有诗人“李白纪念馆。”后人为了纪念李白,在华顶山上还建立了“太白读书堂”。“太白读书堂”位于华顶峰南坡,几经湮没,几度重修,至今仍存。

明代王士性写《华顶太白堂觞别》一诗纪念李白清代潘衍桐写过《唐李太白读书堂碑记》碑文。

李白不古,效法他的品格,欣赏他的诗词的粉丝,古代有,当代有,将来仍绵绵不断。[1]

作者简介

王茂长,(王兵),济南人,共党员,中国林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