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武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梁武帝
原圖鏈接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廟號高祖

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蘭陵蕭氏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蕭順之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北朝皇帝中名列第一。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汉族皇帝。

生平

才能

萧衍年轻時多才多藝,學識廣博。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不在另三位開國皇帝之下。在南齊武帝永明年間,他經常在當時的文化中心、竟陵王蕭子良的西邸出入,與沈約等人合稱「竟陵八友」,在這期間,發表了很多詩作。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更爲突出。史書稱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1]他很好學,從小就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2]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爲他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國

南齊末年,由於東昏侯暴虐無道,各地皆起兵造反,不過都被平息。平叛的诸将當中最為得力的是蕭衍的兄長、時任雍州(今湖北省襄陽刺史蕭懿。可是,後來連蕭懿亦被東昏侯毒殺。之後,蕭衍承繼兄長接任雍州刺史。非常喜好樂府詩的蕭衍一方面派人搜集當地的民歌,並恢復了自魏晉以來就已停止的民歌搜集工作。

另一方面,蕭衍亦尋找機會舉兵推翻東昏侯。中興元年(501年),蕭衍領兵攻郢城,圍攻兩百餘日,城破,「積屍床下而寢其上,比屋皆滿。」不久,蕭衍發兵進攻首都建康,改立南康王蕭寶融於江陵稱帝,是為齊和帝;而東昏侯就在政變中被將軍王珍國所殺。之後蕭衍受齊和帝禪讓,於天監元年(502年)登基

登基之後,蕭衍樂府詩的興趣也仍然不減當年,仍有參與樂府詩的創作及編修。與此同時,昔日的好友沈約范雲世族出身的名門後人亦在梁朝當上宰相。期間,政府推動各種改革,把南齊時的種種問題改正。天監十三年(514年),蕭秀出任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郢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郢州當塗百姓貧苦,以婦人服役,其弊如此。蕭秀至郢州,說:「不識救弊之術;此州凋殘,不可擾也。」於是務存約己,省去游費,境內晏然。司州田魯生,弟田魯賢田超秀,據蒙籠來降。蕭衍田魯生北司州刺史田魯賢北豫州刺史田超秀定州刺史,作為北境屏障。田魯生、田超秀互相讒毀,蕭秀安撫他們,使他們各得其用。

在梁武帝的影響和提倡下,梁朝文化的發展達到了東晉以來最繁榮的階段。《南史》作者李延壽評價說:“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這句話頗能反映當時的實際。

学术成就

梁武帝不仅是一位帝王,也是一个学者。

  • 经学方面,他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
  • 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命殷芸将无法入史的剩余材料(主要是异闻杂谈),编入小说。这些著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 文学方面,梁武帝也非常喜欢诗赋創作,现存古詩樂府詩等诗歌有80多首。蕭衍和王融、謝朓、任昉、沈約、范雲、蕭琛、陸倕七人共稱竟陵八友,在齊永明時代的文學界頗負盛名。
  • 宗教方面,今日漢傳佛教素食主義即以梁武帝為首。佛教的梁皇寶懺是他編製成的,他又著有《大般涅槃經》、《大品般若經》、《淨名經》、《三慧經》等諸經義記數百卷。[3]在道教学说中,他把儒家的“礼法”、道家的“无”和佛教因果报应”揉合,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於梁武帝對佛教流通的貢獻,寺廟时以梁武帝與其長子昭明太子合祀為護法神[4]

參考資料

  1. 《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
  2.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帝﹞少而篤学,能事毕究。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輟手,然烛侧光,常至戊夜。”
  3. 16x16px 维基文库中有關 梁書/卷03的文本
  4. 金山寺《梁皇宝忏》水陆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