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平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汉江平原是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东迄武汉,北自钟祥,南与洞庭湖[1]平原相连。
江汉平原,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2%,水田约占48%。旱地集中分布于堤内平原,堤内平原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40~60%,个别地区高达80%以上。1949年后成为中国高产优质棉区之一。水田集中分布于河间凹地和平原边缘,粮食商品率较高,为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湖区大量围湖垦殖,湖田面积增加,田多劳少,耕作较粗放,单产水平较低而不稳定。近年来,部分实现了退田还湖。平原的油料作物占有重要地位,以油菜、芝麻、花生为主。
江汉平原的湖区是中国的著名水产区,不仅盛产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鲫、桂、鳙、乌鳢等鱼类亦丰。还盛产虾、蟹、贝类、莲、藕、菱、芦苇和水禽。
地貌
平原主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地势低平,除边缘分布有海拔约50米的平缓岗地和百余米的低丘外,海拔均在35米以下。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微倾,西北部海拔35米左右,东南降至25米以下,汉口仅23米。平原内湖泊星罗,水网交织,垸堤纵横。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属细砂、粉砂及粘土,第三纪红层仅于平原边缘地区出露。
长江、汉江和东荆河沿岸地势较高,一般在28~38米。地貌上可分为两部分:处于河床与人工堤防之间的堤外滩地,现代冲积作用旺盛,地势较高,大部分在30米以上,土壤多为砂壤质。大堤以内的堤内平原,一般较堤外滩地低3~6米,向内侧微倾,土壤多为厚层粉砂壤土。
江河之间相对低下,形成长形凹地,主要有汉北河与汉江间的天门河、汈汊湖凹地;汉江与东荆河间的通顺河、排湖凹地;东荆河与长江间的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凹地;长江右岸的松滋河、王家大湖凹地等。凹地的地面高程多在25~28米,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粘土,地下水位一般离地表0.5~1.0米,甚有不及0.5米者,每遇大雨,易成涝渍。
江汉平原大小湖泊约300多个,重要的有洪湖、汈汊湖、长湖、排湖、大同湖、大沙湖等。湖泊一般底平水浅,是淡水养殖业的基地;又能调蓄江河水量,减轻平原旱涝灾害。
气候
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2],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约460~480千焦耳/平方厘米。无霜期约240~260天,10℃以上持续期约230~240天,活动积温5100~5300℃。平原各地利于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栽种。年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气温较高的4~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70%。汉江谷地为冷空气南下的重要通道,江汉平原首当其冲,春、秋季节常发生低湿阴雨,使旱稻烂秧机率及二季晚稻空壳率较高;若遇梅雨过长、暴雨多的年份,初夏易遭洪涝;盛夏常为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秋季又多晴朗天气,故伏、秋干旱频次较多。
视频
汉江平原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洞庭湖N个为什么:为什么洞庭湖是最古老的湖,搜狐,2019-09-03
- ↑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搜狐,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