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法国咖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法国咖啡

中文学名:法国咖啡

特产地:勒阿佛和波尔多

要求:环境和情调

提起法国的波尔多市,人们可能更多地会联想到享誉世界的波尔多葡萄酒。但事实上,世界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咖啡,多年来也和波尔多市息息相关。 欧洲的第一家咖啡屋是在17世纪中期出现的。随着咖啡贸易的发展,法国的两个港口--勒阿佛和波尔多逐渐成为进口咖啡豆的贸易中心。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咖啡在波尔多留下的已经不仅仅是遗产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法国咖啡
  • 特产地:勒阿佛和波尔多
  • 特点:一杯咖啡配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
  • 要求:环境和情调

简介

咖啡豆呈绿色,所以也被称作"绿咖啡"。绿咖啡经过焙烧后才成为人们常见的褐色咖啡豆。焙烧后的咖啡豆经粉碎,再用沸水冲泡或煮,才成为香浓美味的咖啡。

咖啡文化

法国的咖啡文化源远流长,绝非吃喝消遣般简单。一杯咖啡配上一个下午的阳光和时间,这是典型的法式咖啡,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那种散淡的态度和作派。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在路边的小咖啡桌旁看书、写作,高谈阔论,消磨光阴。

白色的桌子、篮色的咖啡杯、随风飘扬的遮阳棚,忙碌的服务生、当然还有悠闲的风琴,这些都是法国咖啡馆的特色所在。

这些咖啡馆在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蒙帕那斯诞生,而后走向辉煌。法国的文学和艺术新思潮在这里生根发芽。这些咖啡馆也亲眼目睹了法国文化从萌芽到鼎盛在到最后走向衰败,所以说法国咖啡文化史是法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一点都不为过。

咖啡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饮品。咖啡香醇的美味使它成为人类最有价值的基础产品之一;它是石油之外发展中国家外汇的重要来源;世界上有上千万的人依赖于与咖啡有关的收入生存,而常饮咖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在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从纽约,伦敦悉尼罗马,再到东京曼谷,到处都可以享受到一杯上好的咖啡。咖啡的历史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钟爱咖啡的美味的历史,咖啡给人们带来的总是愉快和兴奋。

三百年来,咖啡流传到世界各个角落,逐渐成为主要贸易国家经济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咖啡的流传过程中,人们尝试了几百种方法,从咖啡豆中提取最佳口味。咖啡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冲调非常方便,而且还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独特口味。

当今,发明了各种新奇的冲调咖啡的方法,咖啡也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不断地经历着变革。意大利特浓咖啡,卡布其诺咖啡和风味咖啡的流行,咖啡文化正显现出一种新风格。速溶咖啡的品种和质量也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水平。好咖啡被越来越多的咖啡拥戴者享用着,这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随着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收入的提高,这里的人们也开始享受咖啡的美味。越来越多的迹象说明,在这些拥有悠久茶文化传统的国家,咖啡对茶不是取代,而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咖啡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远没有结束,正在有更多的人开始亲身体验咖啡的独特魅力。

咖啡种植

中美洲南美洲加勒比海非洲亚洲,有近八十个国家都种植了咖啡,咖啡园通常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的咖啡生产国是巴西和哥伦比亚,其次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墨西哥。不过,一些产量很小的咖啡生产地,如牙买加和也门,出产的咖啡却是极高品质的。

咖啡树在气候温和,日照充分和雨量富足的环境下,一般可长到三米高左右。咖啡最好种植于肥沃的火山岩土中,咖啡树需要细心的呵护和照料,采摘和加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耐心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般要到三,四年后,咖啡树才开始结果。尽管如此,世界上仍然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种植咖啡。

咖啡情结

"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咖啡广告用语,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法国人的咖啡情结是最形象不过的了。

据介绍,法国是在1657年才从非洲引进的咖啡。但是咖啡一进入法国,立即就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以至咖啡成了法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件须臾不可分离的东西,并发展成为富有浓郁法兰西特色的咖啡文化。

在法国,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僻静的小镇,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咖啡馆。广场边、马路旁、车厢内、游船上,甚至在艾菲尔铁塔那高高的塔座上,都可遇到或大或小、或古典或现代、或装修富丽堂皇或设计简洁明快的咖啡馆。其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浪漫情调的当数遍布街头巷尾的露天咖啡座了。往往在广场的一角,在大街的拐弯处,在桥头的树荫下,在人潮如涌的香榭丽舍大道旁,都会看到花花绿绿的遮阳伞下摆放着一排排窄窄小小的座椅。就像电影院一样,这些座椅全都面向着大街。"银幕"的一方,就是人头攒动、光怪陆离的街景。只要花上二三欧元,你就可以任选一张座椅坐下来。品着香气浓郁的咖啡,你可以随手拿一张报纸漫无目的地浏览,可以和几个亲朋好友谈天说地,可以闭着眼睛静静地养神,可以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看只是发呆……

"一杯咖啡,可以打发掉整整一个下午,再来一块散发着诱人香味和闪烁着晶莹光泽的蛋糕,夜幕就要降临了。"这是作家陈丹燕描绘巴黎日常生活时的一个场景。在巴黎,你只要随手推开一间咖啡馆的门,立即就会产生一种屏息静气的感觉。这里尽管常常是高朋满座,但整个氛围却始终是静悄悄的。这里并没有明亮的灯光,也没有绚丽的色彩,有的只是若隐若现的音乐。这乐声在你的心头萦绕盘旋,很容易使人不知不觉间沉入一种浪漫柔美的梦幻当中。而街头露天咖啡座里那一群群、一堆堆咖啡客慢悠悠品着咖啡,悠然自得地欣赏着街景,自由惬意地消磨着时光的情景,更是法国社会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对法国人来说,也许品尝咖啡的滋味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体验一种闲适的氛围与悠然的情调。花上比在家里自煮一壶咖啡要贵上好几倍的价钱到咖啡馆来喝上一小杯,显然解渴已经是次要的了。作为饮料的咖啡在他们眼里已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一种载体。在法国不乏喝咖啡上瘾的人,但更多的是泡咖啡馆上瘾的人。

当然,对法国人这种喜欢泡咖啡馆的闲适风尚,不少人也时有微辞。如生产出速溶咖啡的美国人就以为这是一种懒惰的表现,法国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与美国有着不小的差距,显然与这种闲适之风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对于这种指责,法国人却以一则笑话做了回答:一个美国人问一个正在泡咖啡馆的法国人:"你为什么不去找工作?"法国人反问道:"找工作的目的是什么?"美国人说:"找到工作可以赚钱。"法国人又问:"赚了钱又可以干什么?"美国人说:"赚了钱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法国人又问:"好日子怎么过?"美国人说:"可以到咖啡馆喝咖啡呀。"法国人笑了。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也许永无答案的难题:人们究竟是生活为了工作,还是工作为了生活?

名人

巴黎是著名的国际都会,来到巴黎的外国人大都喜欢泡咖啡馆。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人士。多少年过去,昔日风光情景,依稀可寻。

20世纪初,许多俄国革命者流亡巴黎。在蒙巴那斯街区的咖啡馆中,人们可以看到列宁托洛茨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身影。在罗冬德咖啡馆中,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气宇轩昂,宣讲他关于无产阶级文学革命的理论。

20世纪20-30年代,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中国革命的领袖在巴黎勤工俭学时,经常去咖啡馆休息和交流思想。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咖啡馆中,邓小平喜欢吃法式羊角面包。将近半个世纪后,当他途经巴黎去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时,不曾忘记托人购买羊角面包,带回北京,分送当年勤工俭学的朋友。

美国作家海明威庞德斯坦因菲茨杰拉尔德亨利·米勒和他的女友阿娜伊丝·宁,在旅居巴黎期间,都是蒙巴那斯一带咖啡馆的常客。

英国作家王尔德乔伊斯等也都对巴黎咖啡馆着迷。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各国名人也都有过相同的经历。因此,有人称蒙巴那斯为国际大都会中的国际车站,曾经在这里驻留的人们都不会忘记巴黎的咖啡馆以及它们在人类交流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制作方法

  • 虹吸式冲泡法

利用蒸气压力原理(这是一个海洋工程师发明的方法,大概是受了蒸汽机的启发),使被加热的水,由下面的烧杯,经由虹吸管和滤布向上流升,然后与上面杯中的咖啡粉混合,而将咖啡粉中的成分完全淬炼出来,经过淬炼的咖啡液,在移去火源后,再度流回下杯。饱含科学的流程之后,你就可以享受科学的成果了。想成为科学家,由此开始!

  • 滤纸式冲泡法

这是家庭主妇发明的方法,典型的家庭方法,实用得多!在冲泡时,利用滤纸过滤掉所有的咖啡渣,滤纸每次用完即丢,以得到清澈香醇的咖啡。使用滤纸式咖啡壶时,宜选用细细研磨的咖啡粉,可得到最佳的冲泡效果。

  • 滤布式冲泡法

利用"老汤熬新药"的原理,这是内行人所钟情的冲泡法,因为过滤用的绒布经反复使用之后,咖啡的油脂会附着于绒布的纹路上,使得咖啡变得更加更加香醇。如果你想一下子填满家里所有人的咖啡杯,试试这块老布吧-----事半功倍呦!

  • 水滴式冲泡法

水滴式咖啡又称荷兰咖啡,冲泡用的滴壶是巴黎的一个大主教发明的。它使用冷水或冰水来淬炼,让水以每分钟40滴的速度,一滴一滴地淬取咖啡精华。(也只有整天无所是事的主教大人才会想得出这磨人的主意!)如果你不惜时也不惜力,try it,没人拦着你!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咖啡所含咖啡因极低,故而格外爽口,但却价格极高。

咖啡与茶

  • 两种文化的交流

法国,位居欧洲大陆西部,西欧最大的国家。中国,位居亚洲中部,亚洲最大的国家。一个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一个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亚欧大陆和小亚细亚大陆上的两个璀璨的明珠,影响着世界上的文明进程,带动着西方和东方的信息文化传播的联系,推动着人文历史的延续。

精确的来说,文化的交流和推进,从人文的角度,所追索的就不仅仅是历史的问题,它可以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这些大范围来探讨。而从这些领域所引申出来的就是一些很细微的环节,就像法国的咖啡和中国的茶,所带动的是饮食文化的交流,而从古到今的文化交流就离不开饮食,作为人类的古文明的一部分,它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和语言的障碍,使中法两国找到了文化交流的突破口和捷径。

咖啡和茶能成为文化交流中的一部分,所象征的已不是仅仅是饮料的味道,而是沟通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重要桥梁。就象古丝绸之路和现代的亚欧大陆桥一样,把中国推向世界,让世界接近中国。

咖啡和茶就扮演着这样的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就是一对功不可没的角色,所扮演的就好比京剧的花旦和小生,你能想象看京剧时没有他们的存在吗?

咖啡

咖啡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各国的咖啡各有自己的特色,第一粒咖啡豆采摘、第一次焙考、第一次研磨、第一次冲调和第一杯热咖啡醇香的飘散,咖啡文化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浪漫的故事之一。而法国人本来就是世界上最为浪漫的民族之一,自然而然,他们喝咖啡的就离不开浪漫两个字了。法国人不是为了喝咖啡而喝,他们不是在喝,而是在品,品字所包含的意思太多了,品咖啡的味道,品咖啡的独特,归根到底来说,法国人所追求的是咖啡的情调,意境和环境,这一点和中国人喝茶倒有点相似。法国人可以为一杯咖啡而看整天报纸,和朋友斟酌一整天,就是一杯咖啡的魅力所在,而中国人就可以在小桥流水间把茶写意的喝上三五口,聊上三五小时都不会觉得烦躁和厌恶。法国人养成这种喝咖啡的习惯,不是逼出来的,是表达着一种优雅的韵味,一种浪漫情调,一种享受生活的写意感,注重品位,享受生活对于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文化。

到过法国游览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发现,在大街小巷中的餐馆和酒店前,都会有若干个给人们做休息用的露天咖啡座,花花绿绿的遮阴伞,把法国的大街小巷点缀成一个充满浓厚民族特色的消遣佳所。在车水马龙的大街旁边,点上一杯宜人的西西里岛咖啡,慢条斯理的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浪漫和开放的法国人的味道,混着咖啡所特有的苦涩,品尝这独有的饮食文化,偶尔也碰上闻名已久的巴黎美女,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法国的咖啡和它自己本身的文化底蕴有着千丝万楼的关系,可以想象得出,18世纪文艺复兴的法国文坛,像巴尔扎克,雨果这样的大诗人,一手喝着一杯酝酿已久的热咖啡,一手就写下了名传世纪的巨作。在不同的艺术流派中,咖啡都贯穿其中,画家凡"高曾住在法国一家咖啡馆的阁楼,他的画作就有一幅《夜晚的咖啡馆》。他对那咖啡馆很有感情,生前曾在信上写道:"我希望将来有一天在这咖啡馆举办一次我的个人画展。而巴尔扎克就曾为为之疯狂的咖啡写道:"比千次香吻更甜美,比陈年佳酿更醉人,只要有咖啡作伴,就算一辈子不结婚我也甘心"的豪句!

相关事件

在过去15年里,每天下班后,露兹·萨尔法蒂都要前往附近一家咖啡馆要一杯白葡萄酒,一边抽根香烟。对她来说,天底下最快乐的事情莫过如此。

法国在全国绝大多数公共场所推行的禁烟令将于新年扩大到酒吧、餐厅、饭店和夜总会,也包括了法国人最喜欢去的场所--咖啡馆。

尽管在咖啡馆外有专门的吸烟区可以吸烟,但不能让所有烟民满意,"我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65岁的萨尔法蒂说道,"或许,我只得将就着喝完葡萄酒,然后回家抽烟。"

尽管不少法国人表示对咖啡馆内禁止吸烟感到不可思议,但民意调查显示,66%的法国人支持禁烟法令,而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没有闹出大的抵制活动来。自从巴黎的星巴克实行"无烟化"、"健身总统"萨科齐上台以来,禁止在咖啡馆里吸烟似乎是法国人又一摆脱传统的做法。当然,过程当中难免也有痛苦的一面。

"我的顾客们全都抽烟,员工们也一样。这下我们该咋办啊?"巴黎Le Panier以及Le Faitout这两家咖啡馆的老板、43岁的科隆布说道。

对科隆布来说,新颁布的禁烟令也带来了实际问题。他解释说,禁烟之后,人们再也不能在咖啡馆里吸烟解闷了,也就不愿意为点的菜和饮料等候很久了。如此一来,厨师和侍应生干活的节奏就得加快,顾客的流通速度也变得快多了--这显然有悖于传统的法国生活方式。"人们在咖啡馆慢悠悠地喝上它几瓶葡萄酒、一边进餐一边聊天的日子怕是再也不会有了。"他说道,"咖啡馆整个的氛围都将完全改变。"

多少年以来,巴黎街头无处不在的咖啡馆里总是人头攒动。人们在里面悠然地呆上几个小时喝酒或喝咖啡的时候总喜欢抽上几根烟。在吃大盘装的奶酪或喝洋葱汤的时候也同样抽烟,在里面看报纸、小说或课本的时候亦复如此,而在闲聊、失恋或为政治问题而争辩的时候,更是如此。想当年,哲学大师萨特与西蒙·德·波伏娃就是在著名的"花季咖啡馆"烟气缭绕的氛围中畅谈哲学的。他们参加塑造的咖啡馆烟气缭绕的形象至今犹存。

"吸烟的人更有激情。"51岁的维罗妮卡·莫兰说道。她已有40年的烟龄,是巴黎熙攘的克里奇广场附近Le Cyrano咖啡馆的常客。"我们比一般人更敏感,我们思考和探讨问题起来也深刻,我们容易变得陶醉,我们反叛常规。"

但如今,与他们的浪漫想象相反,这些吸烟的反叛人士发现他们越来越被边缘化。"咖啡馆内禁止吸烟无异于这一类型人物的终结。"莫兰说道,"现在,人们热衷于更加拼命地工作以挣得更多的钱,热衷于保持上进、保持体形及使自己看上去形象良好。"

而就此认为吸烟在法国将成为一件老掉牙的事,这也未免有些牵强。毕竟,法国歌坛教父兼诗人塞吉·金斯伯格叼着烟斗的形象妇孺皆知。不过,吸烟禁令的颁布似乎意味着法国文化的一个转变,它给人一幅更健康、更现代也更具适应性的形象。

有着悠久抽烟传统的爱尔兰和意大利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实施了禁烟法令,结果倒也很顺畅。在德国,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规定,而柏林,将与法国一样,自明年元旦起禁止在一切封闭性公共场所内吸烟,包括深受柏林人喜爱的咖啡厅。

当然,对禁烟法令满腹牢骚的人不是没有。不满于禁烟法令的法国人说,它几乎是对法国咖啡馆一项最重要的功能--社会润滑剂功能的摧毁。

"在法国,咖啡馆是各个社会阶层交往、融合的地方。"莫兰说道,"每一个人都去那儿,上自老太太,下到学生们。这下可好了,咖啡馆内将不再有各色人群了,有的只是30来岁的有产阶层。"

"人们常说,咖啡馆是一个国家的寒暑表。"54岁的塞西尔说道,她是巴黎马莱区(巴黎历史文化的中心地带)一家兼售烟草的酒吧店La Fronde的店主。"在咖啡馆里,我们一边抽着烟,一边会见新朋友。人们在这里一起交流思想,倾听并相互学习,海阔天空地谈论着一切。如果把这些都禁止了,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呢?"

从很多方面来看,La Fronde是巴黎咖啡馆一族生活的典型写照:清晨时分,身穿鲜绿制服的街头清洁工与衣着光鲜的商界人士并排坐在一起喝咖啡;到了午餐时,普通工薪族又与刻意打扮得乱七八糟的嬉皮士们一起在酒吧用餐,各种年龄的就餐者们不时地碰到身旁人的胳膊;在傍晚的下班高峰期,在一片欢快的交谈中总是传来人们喝酒碰杯的脆响声;但不管在哪个时候,唯一不变的是酒吧里不被留意的或飘扬或缭绕的烟气。

43岁的瑟孔达是这家酒吧的常客,尽管并非烟民,他也觉得即将生效的禁烟法令有点过分。"法国人一向以'自由平等博爱'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道,"而咖啡馆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在以前的咖啡馆,你想抽烟就可以抽烟,啤酒的售价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各色各样的人群尽可以相互交谈。对于以前的这种生活,新的禁烟令将会是一大妨碍。"

瑟孔达认为,在远离巴黎的小村庄,人们对禁烟令的感受将更加强烈,因为在那里,咖啡馆是人们唯一的社交场所。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怀恋起咖啡馆的好处了--它将社会各个阶层聚集在一起,尽管有时人们之间不过是说几句话、对抽几根香烟。[1]

法国咖啡之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