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浙江大学(大门)原图链接来自 百度 的图片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浙江大学高分子学科历史悠久,我国众多的老一辈高分子科学家如王葆仁院士、冯新德院士、钱人元院士、杨士林教授、于同隐教授、徐僖院士、潘祖仁教授、沈家骢院士、沈之荃院士等均毕业或执教于浙江大学。1958年浙江大学恢复化学系并设立高分子化学专门化,杨士林教授任系主任。1962年起招收高分子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978年和1984年先后设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1991年和1994年先后设立“高分子材料[1]”硕士点和博士点。近20年来,浙江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高分子科学专门人才,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俞陆平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龚剑萍博士和日本国立分子研究所副教授江东林博士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92年组建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是我国第一个包含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工程专业的理工结合型系。

目录

机构设置

高分子系由高分子科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大分子三个研究所组成,同时建有“教育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膜与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平台。

设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高分子材料”博士点。与化学系共设“化学”博士后流动站,与材料系共设“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化学与物理”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通过评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浙江大学“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计划”建设的重点。

科学研究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被批准建设,2008年建成并通过教育部验收。

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实验室的定位为:瞄准国内外高分子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前沿,成为在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若干方向上优势明显、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并具有一定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控催化聚合、功能高分子微结构与流变学、光电磁功能高分子、生物医用功能高分子和分离功能高分子。

实验室主任为郑强教授,江明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50多人,包括沈家骢院士和沈之荃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强教授、徐志康教授、高长有教授和陈红征教授,新世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计剑教授、徐君庭教授、王齐教授和高超教授等。

视频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相关视频

科学者联盟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高超
科学者联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高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