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浙江大學(大門)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浙江大學高分子學科歷史悠久,我國眾多的老一輩高分子科學家如王葆仁院士、馮新德院士、錢人元院士、楊士林教授、於同隱教授、徐僖院士、潘祖仁教授、沈家驄院士、沈之荃院士等均畢業或執教於浙江大學。1958年浙江大學恢復化學系並設立高分子化學專門化,楊士林教授任系主任。1962年起招收高分子化學方向碩士研究生,1978年和1984年先後設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點和博士點,1991年和1994年先後設立「高分子材料[1]」碩士點和博士點。近20年來,浙江大學培養了一大批年輕的高分子科學專門人才,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俞陸平博士、日本北海道大學教授龔劍萍博士和日本國立分子研究所副教授江東林博士等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1992年組建了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是我國第一個包含高分子化學、高分子材料、聚合反應工程專業的理工結合型系。

機構設置

高分子系由高分子科學、高分子複合材料和生物醫用大分子三個研究所組成,同時建有「教育部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膜與水處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兩個平台。

設有「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材料化學」兩個本科專業、「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碩士點和博士點,「高分子材料」博士點。與化學系共設「化學」博士後流動站,與材料系共設「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化學與物理」碩士點和博士點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二級學科通過評審,成為國家重點學科,是浙江大學「化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家「211工程」和「985計劃」建設的重點。

科學研究

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

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5被批准建設,2008年建成並通過教育部驗收。

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一個理工結合、學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實驗室的定位為:瞄準國內外高分子與材料科學發展的前沿,成為在高分子合成與功能構造若干方向上優勢明顯、在國內居領先水平並具有一定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研究平台,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本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控催化聚合、功能高分子微結構與流變學、光電磁功能高分子、生物醫用功能高分子和分離功能高分子。

實驗室主任為鄭強教授,江明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0多人,包括沈家驄院士和沈之荃院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鄭強教授、徐志康教授、高長有教授和陳紅征教授,新世紀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入選者計劍教授、徐君庭教授、王齊教授和高超教授等。

視頻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 相關視頻

科學者聯盟 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高超
科學者聯盟: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 高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