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大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Template:Infobox university Lua错误:callParserFunction: function "#coordinates" was not found。 海德堡大学,全名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德语: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海德堡市。
1385年10月23日海德堡获得教宗伍朋六世建立大学的特许,1386年由普法尔茨选帝侯鲁普莱希特一世创建,为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继布拉格大学与维也纳大学之后,于神圣罗马帝国创设的第三所大学。
建校之初即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大经典科系。直至1890年,自然科学系才成为第五个独立的科系。现今海德堡大学下发展为12个学院,超过100个学门,分为大学部、研究所与博士后研究。于2014/2015年冬季班注册学生人数达30,898人,516位讲座教授,教职与研究人员5,603人。海德堡大学向来为德国浪漫主义与人文主义之象征,每年吸引大批外国学生或学者前来求学或研究,来自130个国家之外国学生约占学生总数之五分之一,每年约有1,000名博士生获颁博士学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国外。海德堡大学校舍大致分布于老城区、Bergheim城区与Neuenheimer Field城区。
海德堡大学为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及科英布拉集团、欧洲大学协会之创始会员,2007年10月19日,德国“精英大学”评选,海德堡大学名列德国九所精英大学之一。在2012年6月揭晓的又一轮卓越计划评选中,依旧被评为精英大学。至2015年为止,计有31位诺贝尔奖得主及至少18位莱布尼兹奖得主曾于此求学、任教或研究,为德国乃至于欧洲顶尖之研究型大学。
在2016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的全球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中,海德堡大学名列德国第1,全球第37位。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名列德国第1,全球第46位。在2015-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德国第2,全球第37位。在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德国第2,全球第66位。
目录
历史
创校时期
海德堡大学是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德语区继布拉格大学和维也纳大学之后建立的第三所大学。
海德堡大学之孕育起因为中世纪欧洲地缘政治。普法尔茨地区原无大学,教会与国家统治人才均须远赴巴黎大学养成。然而于1378年教廷分裂时期,普法尔茨地区归宗于罗马教廷,而巴黎大学听命于亚维侬教皇,故凡于巴黎大学求学者皆不见容于普法尔茨教会,为培植自有人才,由普法尔茨选侯鲁普莱希特一世(Rupert I)于1386年依教皇特许筹建,以为分裂的普法尔茨地区建造一思想中心,吸纳外邦人才,服务教会及国家。
建校特许证书于1386年10月1日颁发,现今之校徽即源自当时之大学印信。一批巴黎大学与布拉格大学之学者为逃避战火与宗教纷争而远离家乡,成为海德堡大学第一批教授,第一任校长即为原巴黎大学教授Marsilius von Inghen。1386年10月18日于圣灵教堂举行弥撒后,大学弦歌不辍。
初期大学以Augustiner修道院与Franziskaner修道院作为教室,为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选帝侯鲁普莱希特二世驱逐城里的犹太居民,将其遗留的房舍赠予大学,继任的统治者鲁普莱希特三世并捐赠资金,以纾解财务困难。圣灵教堂自创校初始即为大学教堂,直至19世纪,彼得教堂成为大学教堂。
虽历任选帝侯均对大学倾注心力,然若必要时,亦干涉大学之自主权,却因此激发出大学人文主义之思潮,进而由Friedrich der Siegreiche主导重要的大学改革,争取学术自由。
宗教改革时期
尽管马丁·路德于1518年倡导宗教改革,海德堡大学最初未受此影响。不久,大学内路德的支持者将该校变成了德意志西南部的宗教改革中心。选帝侯奥托·亨利(Ottheinrich)改宗新教后,于1556年将大学改造为一所具有加尔文教精神的学校,并延续先前的大学改革。
16世纪后半叶,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Frederick III)更将大学打造为欧洲学术与文化中心,当时的海德堡更被视为德意志的日内瓦,成为加尔文教派重镇,吸引众多欧洲各国学者前来讲学。1563年,由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Frederick III)主持,汇集了神学系教授和学者思想精华的《海德堡教理问答》编撰而成。除加尔文主义盛行外,后人文主义亦于16世纪末兴起,成为了校内仅次于加尔文主义的思想,知名学者如 Paul Schede、Jan Gruter、Martin Opitz、Julius Wilhelm Zincgref及Matthäus Merian。这一黄金时期延续至1618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时期
三十年战争重创海德堡大学,教学几经中断。1622年,大学内举世闻名的帕勒提那图书馆遭洗劫,珍贵书籍文献被掠夺至罗马献给教皇。三十年战争后,大学重建工作又因1693年路易十四指挥法国军队摧毁海德堡而陷于停滞。
十八世纪
18世纪时,海德堡大学的光芒一度黯淡,发生在校内的反宗教改革,使得海德堡大学丧失了先前具有的崇尚学术自由、大胆质疑、对旧体系批判和抗争的新教精神。大学教职被耶稣会所把持,昔日举世闻名的欧洲学术和文化中心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呆板、繁琐、枯燥、抹杀一切新思想和独立精神、不得阅读教会罗列的禁书、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布道仪式和巴洛克装饰的教会专属学校。
18世纪末耶稣会被教皇解散后,大学于1773年归遣使会所有。财政上的困境、思想上的禁锢,外加18世纪末不断的革命战争使海德堡大学名声跌落谷底。
1712年至1735年,选帝侯任命Johann Adam Breunig为建筑师,于今日的大学广场上兴建一座行宫,选帝侯之后将行宫赠予海德堡大学,该建筑今日被称为老大学。
十九世纪
1806年,海德堡并入巴登大公国,开始了大学历史上新的一页。海德堡大学重新改组后,其财务改由国家财政支持。为纪念巴登大公爵卡尔·弗里德里希的贡献,其名字被加于海德堡大学校名之内,从此大学的全名为“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或以拉丁文称为Ruperto Carola。
大学受到新人文主义的影响,同时许多教授和学者也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追随者。哲学家黑格尔曾于海德堡大学执教两年;施罗塞尔创立了政治史学上的海德堡学派;医学家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冯·切利乌斯名闻遐迩,更令全欧的患者慕名而至。
海德堡的教授们屹立于自由主义的最前线,许多人还是1848年法兰克福国民大会的议员。1848年革命后,路德维希·霍伊塞尔(Ludwig Häusser)成为自由国家主义思潮在德意志西南部的代言人。海德堡大学的自然科学系在罗伯特·威廉·本生,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及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闪耀着眩目光辉,19世纪也是海德堡大学以法学研究闻名于世的时代。
1886年,海德堡大学庆祝500周年校庆。1900年起,大学开始接受女性学生入学。
二十世纪
20世纪初期,西南德意志学派的代表性人物Wilhelm Windelband与Heinrich Rickert任教于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成为极开放的自由主义大学。不仅外国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且体现20世纪初以来的所谓海德堡精神:即由马克思·韦伯及其挚友、神学家恩斯特·特罗尔切连同其他一批年轻学者所倡导的跨学科领域的对话精神。
魏玛共和国时期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海德堡大学在大批知名学者如卡尔·雅斯佩斯、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Gustav Radbruch)、马克思·韦伯、阿尔弗雷德·韦伯等人的影响下成为了德国民主精神的桥头堡。
1930年,当时美国驻德国大使,同时也是海德堡大学校友,Jacob Gould Schurman在美国发起捐献,募集了500,000美元,于大学广场兴建一栋建筑,该建筑今日被称为新大学。弗里德里希·共多夫献词,赞颂大学献身于鲜活的时代精神,1936年,于新大学大门之上镶嵌了著名的雅典娜女神像。
魏玛共和时期,国家社会主义兴起,一些大学教授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普·莱纳德开始倾向纳粹党,温和主义者埃米尔·冈贝尔(Emil Gumbel)迫于压力,离开了海德堡大学。
海德堡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就主要为哲学与法学。鲁道夫·冯·科雷尔(Ludolf von Krehl)与Victor von Weizsäcker也以全新观点开创了医学研究的新局面。马克思·韦伯的弟弟阿尔弗雷德·韦伯并创建了社会科学研究所,庇护许多犹太学者,并成为魏玛共和国最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纳粹德国时期
海德堡大学是第一所宣称自己为"国家社会主义大学"之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纳粹德国的建立导致大学因政治和种族原因驱逐了大批教师和学生,法学家Gustav Radbruch与哲学家Karl Jaspers亦辞去教职,许多学者流亡海外,海德堡大学教授流失人数比率高达四分之一,两位医学教授Richard Werner与Maximilian Neu更成为纳粹血腥暴力的牺牲品。许多狂热支持纳粹的兄弟会参与了在大学广场上发生的1933年德国焚书运动。
纳粹时期,矗立于新大学大门之上,象征智慧的雅典娜女神雕像被拆除,以象征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之鹰取而代之;新大学建筑之献词“献身于鲜活的时代精神”亦换成了“献身于德意志精神”,狂热支持纳粹的教授与学生对这一口号琅琅上口,1938年支持纳粹的军事史学家Paul Schmitthenner甚至被任命为校长。纳粹德国时期写下海德堡大学校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时期
二战结束时,大学已遭到极大的破坏,亟须注入新的理念与求知精神。在反对纳粹的政治家Emil Henk奔走下,经与占领德国的盟军多次协商后,海德堡大学于1945年复校,成为德国战后第一所复校的大学。
在哲学家卡尔·雅斯佩斯的领导下,海德堡大学制定了新的章程,规定大学“应为真理、正义及人道主义精神奉献”。复校后第一任校长为医学教授Karl Heinrich Bauer。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后,大学校园大幅扩展,自然科学与部分医学科系位于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区,而人文、社会科学院系则仍然保有位于老城的校园。这些改革改变了迄今为止的大学结构。由创校时的四大院系(神学、法学、哲学、医学)发展,至1969年大学已拥有16个学院,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为海德堡这小城市注入青春活力。
学潮时期
德国的学潮影响在海德堡来得颇晚。运动先是围绕大学自治的议题。同时海德堡大学一直明确反对越战。在许多会议上还讨论了关于政治代表性的问题,例如学生会参与一般政治活动之权利与定位。
部分教授及州政府、基督教民主联盟党的学生组织都大力反对这种权利,而社会主义德国学生联盟及大部分学生团体则支持这一权利。当代政治议题与学生权利在许多会议中反复辩论,最终保守派学生团体丧失在学生议会的影响力,而是由社会主义德国学生联盟及一些左倾学生社团赢得学生议会的席次。
1969年,巴登-符腾堡邦教育部长Wilhelm Hahn下令,700名重装警察冲入校园逮捕12名学运领袖,并封锁教室,象征著终结全德国学运。
九十年代以来
学运风潮平息后,海德堡大学于科研方面不断与其他研究中心及大学交流合作,在医学、神经生命科学、物理学、数学、法学与经济学等学科获得良好的声誉。
海德堡大学在海外如埃及、智利与美国马萨诸塞等地建立了分校,以拓展学校的知名度,为第一所于海外设置分校之德国大学。
校区分布
自然科学及大部分医学科系均座落在Neuenheimer Feld的新校区,而人文学院、法学院及大学行政管理单位则位于海德堡的老城区,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学院自2009年起迁至Bergheim校区,物理学院则散布於哲学家之路上数栋校舍。其它一些机构散落在海德堡的市区及周边地区。
院系构成
如今的鲁普莱希特-卡尔斯-海德堡大学拥有12个学院,是一所在人文、社会、自然、医学等科学领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学与研究机构。依据波隆那进程,现今大多数院系均有权颁授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惟法律、医学、牙医与药学四系学生依规定仍须通过国家考试,方视为取得学位。
- 神学院: [1]
- 法学院: [2]
- 经济学与社会科学院: [3]
- 哲学院: [4]
- 语文学院: [5]
- 行为科学及实验文化科学院: [6]
- 数学及资讯学院: [7]
- 物理学及天文学学院: [8]
- 化学及地理科学院: [9]
- 生物科学院: [10]
- 医学院海德堡校总部与大学附设医院:[11]
- 医学院曼海姆分部及其附设医院:[12]
学术研究与教学
海德堡大学图书馆
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回溯自1386年创校,分别由神学、法学、医学、哲学等创校四学院图书馆及一座捐赠的图书馆组成,1388年时,第一任校长Marsilius von Inghen并于圣灵教堂建立文献档案收藏室。16世纪时,选帝侯奥托·亨利(Ottheinrich)将大学自创校以来持续累积的藏书与选帝侯图书馆合并为帕勒提那图书馆,并连同继承自奥格斯堡的Fugger家族之图书,开放给民众阅读,成为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1622年,三十年战争的战火延烧至海德堡,巴伐利亚大公爵Maximilian von Bayern攻破海德堡城,将整座帕勒提那图书馆献给教皇Gregor十五世,大学的研究工作不得不中断。
1804年,Salem修道院与Petershausen修道院图书馆为重建大学图书馆奠定基础。1816年,罗马教廷将帕勒提那图书馆内847部德文文献归还给海德堡,1888年,珍贵的中古世纪手抄海德堡歌本回到海德堡大学图书馆。
1901年至1905年大学委托建筑师Josef Durm设计,于彼得教堂对面以红色砂岩兴建一座建筑,作为大学总图书馆之主体。该建筑以文艺复兴风格为主,参杂新艺术运动风格。1978年,大学于Neuenheimer Feld校区设立大学总图分部。除总图书馆外,另有62座各系所图书馆,皆隶属于大学图书馆体系。大学图书馆之图书、文献除供各系所研究、教学外,另肩负收藏普法尔兹地区及巴登大公国历史文献之任务,并与德国科学基金会合作,收藏特种图书如埃及研究资料、考古资料、中古世纪艺术史资料及南亚研究资料等。
大学图书馆总图藏书超过300多万册、49万份微缩投影片或担子资料,及大约6,800部中世纪手抄本。各系所图书馆另有藏书超过300多万册,大学图书馆全部藏书超过600万册。每年逾40,000名学生、教授或研究人员使用图书馆,借阅次书超过150万次,图书馆并订阅94,500份电子期刊、杂志,及建有3,100个资料库以供查询。
教学
每一学年以四月一日与十月一日划分为冬季学期与夏季学期,冬季学期课程通常自十月中至二月中,夏季学期课程则自四月中至六月中,除少数例外以外,学生可选择于冬季学期或夏季学期入学。取得学士学位通常需时六个学期,取得硕士学位需四个学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花费六个学期。大学部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与进阶课程,基础课程应至少修习四个学期,进阶课程则为二个学期,且学生于课程期末时应通过考试。
申请入学
依据申请人数,各科系分为有名额限制与无名额限制两类。例如于2006年冬季班,有名额限制之科系共计提供约3,926个名额,录取率约为16%,大学部申请入学竞争最激烈的科系为医学、分子生物科学与法学,录取率分别为3.6%、3.8%与9.1%。申请入学依据申请者之志愿、该科系要求之入学条件与高中毕业成绩高低筛选。大学部与硕士班外国学生入学前应通过德文语言考试,通常硕士班要求之德文能力为B+,博士班入学资格则视各科系规定。
学杂费与补助
为使各社会层级的学生皆有机会就读大学,德国政府极力资助各高等教育机构。自2007年至2012年,海德堡大学曾收取学费每学期约1,200欧元,然而,自2012年起大学免收学费。大学之预算由德国政府、欧盟、各科学研究基金与各方捐赠支持,例如因获选为德国菁英大学,海德堡大学因而额外获得150百万欧元之资金补助科学研究。
学术研究
历来海德堡大学之研究成果如光谱仪与本生灯之发明、化学元素铯与铷之发现、定义沸点、自烟草中析离尼古丁等,及当代精神病学、药理学、精神遗传学、环境物理学与现代社会学之发展亦与大学息息相关。将近800颗矮行星、北美洲星云与哈雷彗星周期也记录于天文学研究中心,此外,海德堡的学者亦发明生物塑化技术、并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造血干细胞之移植,Harald zur Hausen教授发展出对抗某些癌症的疫苗接种技术,更获颁诺贝尔医学奖。
除物理、化学与生命科学外,大学之人文与社会科学亦享有极佳的声誉。德国科学基金会密切与大学各院系及研究中心合作。
国际交流
海德堡大学为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与欧洲大学学会之创始会员,并参与七项欧洲学术交换计画如伊拉斯谟计划。大学与全球58所大学结为姊妹校,并与236所大学交流。
学生生活
学生在大学里享有多采多姿的体育活动,除球类、田径项目与水上运动外,另有滑雪、马术、西洋剑、体操等活动。此外,大学亦有戏剧、交响乐团、合唱团、传媒、桥艺、棋艺...等学生社团。
海德堡市内有34个大学兄弟会,大多数成立于19世纪,于正式场合时,兄弟会成员会配戴绶带与帽子,部分兄弟会规定成员需斗剑。19世纪至20世纪初时,兄弟会在学生生活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今日学生已不盛行加入会社。
海德堡大学之科学研究机构
- 医学技术研究所(IMT)
- 生物化学中心(BZH)
- 生物学研究中心(Bioquant)
- 有机体研究中心
- 社会投资与创新中心(CSI)
- 海德堡美国研究中心(HCA)
- 神经科学跨学科中心(IZN)
- 跨学科科学计算中心(IWR)– Homepage
- 药学与分子生物研究所(IPMB)
- 环境物理研究所(IUP)
- Marsilius纪念研究中心(MK)
- 南亚研究所(SAI)– Homepage
- 资讯研究所(ZITI)
- 海德堡大学分子生物中心(ZMBH)
- 海德堡大学天文学中心(ZAH)
- 海德堡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HCTS)[13]
海德堡市内与海德堡大学合作之独立科学研究机构
- 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
- 马克斯·普朗克核子物理研究所
- 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
- 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公法研究所
- 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
- 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EMBL)
- 德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DKFZ)
- 海德堡科学院
名人录
法学
- 乔治·耶林内克 – 德国著名公法学家
-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 德国著名法学家
- 乔治·冯·西门子(Georg von Siemens) – 德意志银行创办者
人文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 菲利普·莱纳德 – 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阿尔伯特·迈克生 – 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 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威廉·维因 – 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 – 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詹姆斯·法兰克 – 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马克斯·玻恩 – 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瓦尔特·博特 – 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鲁道夫·穆斯堡尔 – 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约翰内斯·延森 – 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汉斯·德默尔特 – 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沃尔夫冈·克特勒 -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特奥多尔·亨施 -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威廉·拉姆齐 – 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阿道夫·冯·拜尔 – 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奥托·瓦拉赫 – 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西奥多·威廉·理查兹 – 19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弗里茨·哈伯 –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里夏德·库恩 – 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卡尔·齐格勒 – 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 格奥尔格·维蒂希 – 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医学
-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 – 1910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任教于该校
- 奥托·迈尔霍夫 – 192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任教于该校
-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 193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就读于该校
- 汉斯·斯佩曼 – 193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就读于该校
-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 – 195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在海德堡从事研究
- 塞韦罗·奥乔亚 – 195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在海德堡从事研究
- 安德列·利沃夫 – 196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在海德堡从事研究
- 乔治·沃尔德 – 1967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在海德堡从事研究
-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 – 199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在海德堡从事研究
- 艾瑞克·威斯乔斯 – 1995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在海德堡从事研究
- 彼得·曼斯菲尔德 –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在海德堡从事研究
- 伯特·萨克曼 – 1991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任教于该校
-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 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曾任教于该校
著名华人校友
- 冯至 - 诗人,语言学家。
- 徐梵澄 - 翻译家。
- 龙应台 - 作家,评论家,曾任教于该校。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
- 翁岳生 - 前司法院大法官、院长,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荣誉教授,法学博士。
- 施启扬 - 前司法院院长,法学博士。
- 尤清 - 前台湾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台北县县长,法学博士。
- 邱显智 - 执业律师,中华民国第九届新竹市区域立法委员拟参选人,法学博士候选人,曾参与多起公益义务辩护案件,如洪仲丘事件、全国关厂工人连线抗争事件、太阳花学运等。
- 伍伟亨-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助理教授,2010年获得邓普顿神学奖[1]
- 朱青生 - 艺术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哲学博士。
国际合作
组织
合作院校
- 蒙彼利埃大学(视为三所机构),法国
- 剑桥大学,英国
- 雅盖隆大学,波兰
- 布拉格查理大学,捷克
-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
- 罗兰大学,匈牙利
- 塞麦尔维斯大学,匈牙利
-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
-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
- 清华大学,中国[2]
- 北京大学,中国[3]
-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4]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5]
- 香港浸会大学,香港[6]
- 南开大学,中国[7]
- 首尔大学,韩国 [8]
- 早稻田大学,日本[9]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
- 德里大学,印度
- 希伯来大学,以色列
- 京都大学,日本
- 南里奥格兰德州立大学,巴西
- 智利大学,智利
- 智利天主教大学,智利[10]
- 国立台湾大学,台湾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
- 国立中山大学,台湾
- 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台湾
其它相关链接
- 海德堡大学官方网站: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 Fotoalbum mit Aufnahmen von der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 Coimbra Group
- 海德堡大学的历史:Geschichte der Uni Heidelberg
- Karte: Einzugsgebiet der Universität Heidelberg zu Beginn des 17. Jahrhunderts: Historische Karten (Haus der Bayerischen Geschichte)
- Interdisziplinäre Arbeitsgemeinschaft Tierethik an der Ruprecht-Karls-Univerisität Heidelberg
- Universitätsklinikum Heidelberg
参考文献
Template:德国精英大学
Template: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Template:科英布拉集团
Template:German U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