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火戰》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採用火攻戰法擊敵的問題。
《火戰》選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它認為,對於在草莽地帶紮營之敵,或者對敵人的糧草屯所,可利用乾燥天氣「因風縱火以焚之,選精兵以擊之」,就可以打敗敵人。實施火攻擊敵,這在冷兵器時代是常為兵家所採用的一種對敵作戰手段。本篇這裡所說的「火攻」,實際上是用火焚之法輔助部隊攻擊敵人的問題,也就是《孫子兵法·火攻篇》所闡明的「以火佐攻」的意思。
譯文
大凡作戰中,如果敵人駐紮在靠近草木叢生的地帶,其營舍是用茅竹搭蓋而成,又囤積大批馬草和糧食,如遇燥熱乾旱天氣,就可藉助風力放火焚燒它,選派精銳部隊進攻它。這樣,敵人便可以被打敗。誠如兵法所說:「對敵採用火攻戰法,必須具備一定客觀條件。」
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左中郎將皇甫嵩(與右中郎將朱儁各統一軍),進討黃巾軍(於潁川),朱儁與黃巾軍首領波才所部交戰而失敗,波才遂乘勝揮軍包圍了退保長社的皇甫嵩。波才軍靠近草木叢生的地帶安營紮寨。是時,正趕上颳大風,皇甫嵩便命令部隊捆好火把登上城牆,又派精銳士卒偷偷越出包圍圈,於城外黃巾軍營地縱放大火併狂呼亂叫,城上的漢軍則點燃火把與之緊密策應,皇甫嵩乘機率軍擊鼓而出城,直奔波才營陣衝殺過去,波才軍猝不及防,驚慌四散。此時,漢靈帝所派曹操援兵恰好趕到,與皇甫嵩、朱儁所部協力合戰,大敗波才,擊斬其軍數萬人。
原文
凡戰,若敵人居近草莽,營舍茅竹,積芻聚糧,天時燥旱,因風縱火以焚之,選精兵以擊之,其軍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①
漢靈帝②中平元年,皇甫嵩③討黃巾④,漢將朱儁與賊波才戰,敗,賊遂圍嵩於長社。賊依草結營,會大風。嵩敕軍束苣⑧乘城,使銳卒間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嵩因鼓而奔其陣,賊驚亂奔走。會帝遣曹操將兵適至,合戰大破之,斬首數萬級。
注釋
①行火必有因:語出《孫子兵法·火攻篇》。
②漢靈帝:即東漢皇帝劉宏。公元168—189年在位。
③皇甫嵩:東漢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字義真。靈帝時為北地太守。黃巾起義爆發時,任左中郎將,與朱儁率軍鎮壓起義軍,後官至太尉,封槐里侯。
④黃巾:即黃巾起義軍,因起義者以黃巾裹頭,故名。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與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2]。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3]」。
作品介紹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