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煤山雀
Coal Tit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Parus ater 目/科/屬 雀形/山雀/煤山雀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普遍 體長/體重 10-12cm/7-12g |
煤山雀,雌雄同型。虹膜褐色。嘴細小、黑褐色。腳鉛灰色。
臺灣特有亞種ptilosus
- 成鳥:
- 頭、喉至上胸黑色,具黑色羽冠,羽冠下方至後頸中央白。
- 臉頰至頸側白色。體背大致藍灰色,有2條細窄白翼帶。
- 胸以下污白,胸側有模糊黑斑。
棲地&習性
喜於中、高海拔的針葉林,主要是(幾乎在部分範圍內)雲杉或混生林。
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於森林上層。也會到低矮林木上覓食,常和臺灣火冠戴菊,茶腹鳾混群。會倒掛覓食,遇到外殻堅硬種子或昆蟲。以腳爪抓食物連續快速敲啄,除外殻後取食。
繁殖
季節從3月底到7月下旬,在N範圍內比在S範圍內晚;經常兩個育雛(在落葉林中很少見)。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許多範圍內很普遍或相當普遍;在緬甸北部普遍存在,在土庫曼斯坦,蒙古和中國東南部罕見或稀少。
鳴聲
繁殖期會反覆發出輕快、嘹亮「tsuee、tsuee」聲。平時有金屬音「吱、吱」。
外觀相似性
青背山雀無羽冠,腹面黃色,腹中央有明顯黑色寬縱帶,肩及背欖綠色。
白頰山雀無羽冠,腹中央有明顯黑縱帶。
分佈
亞種和分佈
- P.a. britannicus (Sharpe&Dresser,1871)– British Coal Tit – 英國和愛爾蘭東北端。
- P. a. hibernicus (W. Ingram, 1910) – 愛爾蘭。
- P. a. ater (Linnaeus, 1758) – Eurasian Coal Tit – N,C&E歐洲,W&S小亞細亞,東北敘利亞和黎巴嫩,以及西伯利亞E至堪察加半島(包括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以及S至北蒙古阿爾泰,中國東北(遼東至東北)和韓國。
- P. a. pekinensis (J. P. Verreaux, 1868) –中國東部(遼南至山西,河北和山東)。
- P. a. insularis (Hellmayr, 1902) – S Kuril Is和日本。
- P. a. vieirae (Nicholson, 1906) – 伊比利亞半島。
- P. a. sardus (O. Kleinschmidt, 1903) – 科西嘉和撒丁島。
- P. a. atlas (Meade-Waldo, 1901) – 摩洛哥。
- P. a. ledouci (Malherbe, 1845) – Maghreb Coal Tit –阿爾及利亞北部和突尼斯西北部。
- P. a. cypriotes (Guillemard, 1888) – Cyprus Coal Tit –塞浦路斯。
- P. a. moltchanovi (Menzbier, 1903) – S克里米亞。
- P. a. derjugini Zarudny & Loudon, 1903 – SW高加索S換為土耳其東北部。
- P. a. michalowskii (Bogdanov, 1879) – 高加索地區(西南部除外)和C&E Transcaucasia。
- P. a. phaeonotus (Blanford, 1873) – Caucasus Coal Tit – SE阿塞拜疆,伊朗北部和西南土庫曼斯坦;也許是Zagros Mts(伊朗西南部)的冬季遊客,那裡自20世紀初以來就沒有記錄。
- P. a. rufipectus (Severtsov, 1873) – 從哈薩克斯坦東北端到天山C和E,和吉爾吉斯斯坦E到中國(W新疆)的西北。
- P. a. eckodedicatus (Martens et al., 2006) – 中國大陸(雲南西北,四川和甘肅)。
- P. a. aemodius (Blyth, 1845) – Himalayan Coal Tit –喜馬拉雅山脈(來自C尼泊爾),C大陸(陝西S到S Xangang)和N&E緬甸。
- P. a. martensi (Eck, 1998) – 尼泊爾C的卡利甘達基山谷。
- P. a. melanolophus Vigors, 1831 – Spot-winged Tit – 阿富汗,西北巴基斯坦和喜馬拉雅山E到尼泊爾。
- P. a. kuatunensis (La Touche, 1923) – 中國東南部(南安徽至福建西北)。
- P. a. ptilosus (Ogilvie-Grant, 1912) – Chinese Coal Tit – 台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