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鹤(当代书法家)
王鹤,男,1957年生于上海。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会长。[1] [2]
王鹤 | |
---|---|
出生 | 1968年5月3日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
目录
基本情况
1991年师从上海书家徐铁君、陈身道先生。初习欧褚楷书,后临米芾怀素行草等贴。楷书严谨工整、秀逸清丽;草书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胡抗美先生称为“用笔精到,点画厚实;章法富有变化,流畅飘逸;墨色浓淡枯湿,节奏感强”。[3]
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展并获各类奖次;墨迹常见于书法报和书法杂志、也曾被各博物馆等收藏,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4]
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出版有《三百常用字精写》、《硬笔唐诗一百首》等帖;著有《写好楷书:全新解密楷书结构》一书。[5]
王鹤书法贡献
孙过庭《书谱》中言:“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王鹤认为“孙过庭以上所说是学习书法的自然过程,书法学到老,字体才能老辣到位。然人生苦短,书路漫漫”。难道“人和书”非得一起俱老吗?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飞速前进,书法难道不能与时共进吗?可否做到“书老,人不老”?事实上是完全可以的,前提是首先要跨越构成书法的两大要素,一是《笔法》,即“手上功力”;二是《字法》,即“结构规律”。[6]
古人笔不离手,一辈子练习书法,才有几人到达书法殿堂。而今人提笔甚少,可否赶上或超越古人。王鹤认为只要方法选对,是有可能的。而今人手上功力缺乏是学习书法的第一大障碍,若此关不过,其他一切奢谈。
基于这一思路,王鹤创建了手力训练之法即“极速训练法”。使用此法训练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手上的功力,提升线条的内涵和质量。
王鹤尽管自幼喜好书法,但一直停留在胡乱涂鸦阶段,无名师指点,又不知如何临帖。更主要的是手和笔不随心意,这严重阻碍了书写水平的提高。然自1991年得到了徐铁君、陈身道俩位书家的点拨,才明白书法之理。而1992年偶然从训练体育运动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随即将此法借鉴到了书法线条的练习上,并作为日常的“强化训练”,不久手上功力和线条质量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勤练一年时间的“极速训练法”,就可达到书法常规练习的十年之效。可以真正到达笔在纸上随意挥洒的自由境地。王鹤在苦练手上功力的二三年时间里,其作品连续多次入选了中日书法联展和中协主办的全国展。
当然手力训练的前提是用笔的正确性,即中锋运笔,方可达到八面出锋,任意驰骋的境界。为此他经过反复实践,悟出了中锋用笔的本意,并修正和完善了中锋的定义,以此解释了从古至今争论不休的中、侧锋的用笔问题,使书法用笔可以做到“笔笔中锋、时时中锋”的要求,也论证了笔画的起、收笔处其实亦是中锋用笔的事实。
仅仅有了手上的功夫还只是写好书法的一个方面,要真正驾驭书法,还须对字体结构的了解和掌控。
王鹤在书艺实践中不仅有诸多经验和心得,在书法理论上也很有建树。出版了多种字帖,更独具慧眼的著有《写好楷书:全新解密楷书结构》一书,该书揭开了汉字美观组合的真正规律。
纵观书法史,历代书家对汉字结构的解析仅仅停留在字体的表面、局部和个别特殊字形上,未曾对汉字结构作出更深入详尽的论述。
有人常问:
- 什么叫好字,好在哪里,怎样去判断,有没有科学规范的依据?
- 为什么字体有高矮宽窄,为什么左右偏旁有上有下,如何形成的?
- 汉字的结构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它的美观是怎么产生的?......
王鹤所著该书解释了以上的疑问。其首创了“均衡重心线”和“共享中轴线”的理论,用具体量化的方法,全面揭开了汉字结构最本质的内在组合规律,该规律适用于所有汉字的完美规范的组合,也适用于行草字体。这一结构规律的揭示是“前无古人”的,其填补了书法领域中的空白。
《全新解密楷书结构》一书是对书法爱好者、在校学生、书法教育工作者、汉字研究工作者、教师等具有切实有效的帮助。可减少书法学习者苦苦寻找结构规律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快学习进度、提高鉴赏能力、解决书写中诸多难题、并确立了书法美观的鉴赏标准,是所有书法相关人员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 ↑ 初识澳洲王鹤及他的行草书法,新浪博客,2016-02-24
- ↑ 书法家王鹤 .逆流中文网[引用日期2016-03-25
- ↑ 上海·王鹤书法作品欣赏yac8 个人图书馆 2015年9月22日
- ↑ 上海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2014年8月20日
- ↑ 上海王鹤书法作品欣赏 个人图书馆 2015年9月19日
- ↑ 王鹤书法_新浪博客 201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