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甫田(诗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甫田(诗经)

【原文】

无田甫田①,

维养骄骄②。

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3)。

无田甫田,

维莠舛舛④。

无思远人,

劳心恒怛⑤。

婉兮娈兮(6),

总角丱兮(7)。

未几见兮,

突而弁兮(8)。

【注释】

①无田:没有力量耕种。甫田:很大的田地。

②萎:田间的杂草。骄 骄:杂乱茂盛的样子。

③。忉忉(dao):忧愁的样子。

④舛舛:杂乱 茂盛的样子。

⑤怛怛(da):悲伤的样子。

(6)婉:貌美。娈:清秀。

⑤总角:小孩头两侧上翘的小辫。丱( gUdn):两角的样子。

③弁 (bian):帽子。古时男子成人才戴帽子。

【译文】

无力耕种大块田,

杂草长得高又密。

不要思念远行人,

思念起来愁杀人。

不要耕种大块四,

杂草长得密麻麻。

不要思念远行人,

思念起来心伤悲。

当初年少多秀美,

小辫翘起像牛角。

几年没见他的面,

转眼成人戴上帽。

【读解】

古有成语“鞭长莫及”,是说马鞭子虽长,却打不着马肚皮,意思是有劲使不上。《甫田》说的是另一种情形:超出自己能力之 外的事别去想,把不现实的念头抛开。

不现实的念头有抛得开的时候,比如一个人想搬动一座大山; 也有抛不开的时候,比如盼望魂牵梦绕的亲人早日团聚。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愚蠢和为某种信念而献身之分,前者如以卵击石,后者如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明知抛不开却强抛之, 以强制的方式表达的却是深沉的思念和牵挂。这种强装出来的豁 达,同真正的豁达有着明显的区别。

彻底豁达,如释迎牟尼由王子出家,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自然是人生最高境界,可惜凡人肉胎难以做到。强装出来的豁达,只 是进一步证明和强化了放下下和有所谓,比如失恋之后故作坦然 地对人说:“无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

有时我们的确需要强装豁达,这比强装忧愁要真诚和执着得 多。正因为思之切、忧之深,才有强忍忧愁作笑脸,表面上痛苦 似乎化解了,实际上却沉入了心底深处。强装是为自己,而不是 为别人。[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