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田(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甫田(詩經)
【原文】
無田甫田①,
維養驕驕②。
無思遠人,
勞心忉忉(3)。
無田甫田,
維莠舛舛④。
無思遠人,
勞心恆怛⑤。
婉兮孌兮(6),
總角丱兮(7)。
未幾見兮,
突而弁兮(8)。
【注釋】
①無田:沒有力量耕種。甫田:很大的田地。
②萎:田間的雜草。驕 驕:雜亂茂盛的樣子。
③。忉忉(dao):憂愁的樣子。
④舛舛:雜亂 茂盛的樣子。
⑤怛怛(da):悲傷的樣子。
(6)婉:貌美。孌:清秀。
⑤總角:小孩頭兩側上翹的小辮。丱( gUdn):兩角的樣子。
③弁 (bian):帽子。古時男子成人才戴帽子。
【譯文】
無力耕種大塊田,
雜草長得高又密。
不要思念遠行人,
思念起來愁殺人。
不要耕種大塊四,
雜草長得密麻麻。
不要思念遠行人,
思念起來心傷悲。
當初年少多秀美,
小辮翹起像牛角。
幾年沒見他的面,
轉眼成人戴上帽。
【讀解】
古有成語「鞭長莫及」,是說馬鞭子雖長,卻打不着馬肚皮,意思是有勁使不上。《甫田》說的是另一種情形:超出自己能力之 外的事別去想,把不現實的念頭拋開。
不現實的念頭有拋得開的時候,比如一個人想搬動一座大山; 也有拋不開的時候,比如盼望魂牽夢繞的親人早日團聚。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愚蠢和為某種信念而獻身之分,前者如以卵擊石,後者如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明知拋不開卻強拋之, 以強制的方式表達的卻是深沉的思念和牽掛。這種強裝出來的豁 達,同真正的豁達有着明顯的區別。
徹底豁達,如釋迎牟尼由王子出家,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自然是人生最高境界,可惜凡人肉胎難以做到。強裝出來的豁達,只 是進一步證明和強化了放下下和有所謂,比如失戀之後故作坦然 地對人說:「無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
有時我們的確需要強裝豁達,這比強裝憂愁要真誠和執着得 多。正因為思之切、憂之深,才有強忍憂愁作笑臉,表面上痛苦 似乎化解了,實際上卻沉入了心底深處。強裝是為自己,而不是 為別人。[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