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疱疹性咽峡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疱疹性咽峡炎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挂什么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

哪些症状;咽喉疼痛、厌食、口腔小水疱、

口腔溃疡、吞咽困难、四肢酸痛无力、

流鼻涕、烦躁不安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需做检查;口腔内窥镜检查、血常规

引发疾病;继发感染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清喉咽合剂、阿昔洛韦片、

病毒唑、维生素、葡萄糖酸锌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

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患病比例;50%-70%

治愈率;90%

治疗周期;2-4周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亦有说法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1]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

1.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例如小的孩子没有鼻毛,阻挡不住空气中的粗糙异物。

2.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

3.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4.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喉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因此“自洁”功能也就相对地差。

人在生活中是要不断地呼吸以维持生命的,这样每天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有害气体粉尘等,不可胜数,加上上述小儿呼吸道种种防御功能的不足,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

(二)发病机制

病毒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病毒由原发灶经淋巴通道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进入血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到达全身各脏器,引发各种病变。

症状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检查

根据急性发热起病,口腔有丘疹水疱性损害及培养出柯萨奇或埃可病毒,即可诊断,它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取咽部疱液或大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鉴别

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

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 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鉴别诊断

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

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

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并发症

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咽部疼痛,影响吞咽。婴幼儿患病,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有时伴有发热.检查咽部疱疹多发生。

预防

[预防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预防此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护理指导]

1.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可以采取大静脉营养合剂。

2.为防止继发感染,局部使用止痛剂和抗病毒药物,一定注意口腔卫生。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

3.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4.可取绿豆100克、苦瓜50克、薏米150克、大米100克煮粥,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食用。

减轻不适的方法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治疗

本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并不复杂,由于没有特效的抗 病毒药物,抗细菌类药物对病毒也无效,治疗以口服中药、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

对症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还可以利用加压或超声雾化吸入抗病毒类药物、含化参龙丸、含漱利咽合剂撒入锡类散喷入金喉健等进行咽峡局部治疗口服维生素C及B等。可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西药抗病毒。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1.原发病治疗。

2.局部治疗

(1)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甲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为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可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静脉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激素。如青霉素800万U联用庆大霉素24万U 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或头孢唑林6~8g联用阿米卡星0.48g并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儿童用药量酌减。

(4)中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喉痹,多为外感湿热,上攻咽峡所致,可辨证选用新加香薷饮、甘露消毒丹、银翘马勃散、退热合剂、双黄连、大青叶、板蓝根等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常用药物如下:

①清热:生地、连翘、金银花、淡竹叶、木通、生甘草、川石斛、山豆根、大叶青。

②降火:黄柏、黄芩、黄连、石膏、知母。,

③养阴:天冬、麦冬、熟地、元参、白芍、沙参、天花粉

此外,应用“红白散”外治也有一定疗效。其成分为:青黛30g、人中白12g、枯矾6g、冰片4.5g、牛黄0.3g,共研细末,局部涂匀,3~4次/d。

饮食

饮食注意

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类的油腻食品。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可取适量绿豆、苦瓜、薏米、大米等煮粥或汤,放凉后适量给患儿饮用。

食疗方法

香蕉、佩兰、厚朴各3克,银花、连翘各5克,生大黄2克(另包),扁豆6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备用。

使用方法:将药末倒入保温杯中,加开水200毫升左右,浸泡30分钟以上,首次服药20~30毫升,然后可小量频服,服药中可加白糖以调味,每天1剂。年长儿中药的剂量可按以上比例酌加;当发热症状减轻或大便次数超过4次时,可停用生大黄;体温持续不降者,可增加服药次数或酌加大黄的药量;呕吐者可加藿香5克、生姜3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银花、连翘均有较强的抑制病毒的作用,并能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的病变,可抗炎症的渗出和增生,而且还有广谱抗菌作用。生大黄通腑泻热,具有良好的通便排毒作用。以上药物能使热毒表里双解,清上与泻热并行,使疱疹性咽炎患儿在短期内症状消失痊愈。

相关视频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