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肉慈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肉慈菇球茎扁圆形,高3厘米,横径5厘米,节较密,皮白色。单个重50~75克。球茎肉白,质较坚实,品质优。生长期110~120天。抗逆性强。球茎形成期不易再生侧芽。耐贮运。产量高,亩产1000~1250公斤。

慈姑(学名: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又称茨菰燕尾草白地栗等,是泽泻科慈姑属的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味涩。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份。原产中国华中、华南等,生于浅水沟、溪边或水田中。生长期110~120天。抗逆性强。球茎形成期不易再生侧芽。耐贮运。产量高,亩产1000~1250公斤。

形态特征

株高70~75厘米,开展度80厘米。叶片长35厘米,宽15厘米,绿色,叶柄粗大,微弯曲,长60厘米,直径4厘米,中有缺坑。

栽培要点。当地在2月用球茎育苗,苗期40~50天。7月至8月定植,株、行距各40厘米,水深保持66~100厘米。施肥着重基肥及9月前追肥。注意防治蚜虫。11月初“圈根”,即离植株四周66厘米处,用镰刀割断地下匍匐枝,使营养集中,促进球茎肥大。收获期12月到翌年3月。

适宜范围。适于广东省种植。

栽培技术

慈菇是多年、一年或二年生草木植物,性喜温湿、充足阳光及富含有机质肥粘土壤。生长期要求通风透光,耐肥力强,不耐霜冻和干旱。全生长期180-220 天,农历十二月上市。台山市大江镇沙冲村斗洞慈菇有悠久栽培历史,慈菇含丰富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以球茎煮熟供食,风味极佳。近几年,台山市大江镇大力发展慈菇生产,种植慈菇是利用肥沃地、池塘、低洼地及早稻田种莲藕挖藕后再种慈菇。在农历八月种植,春节前后收获,亩产2000-2500 斤,高产达3000-3500 斤,亩收2000-3000元。

利用低洼地、池塘种植慈菇,是当地农户一项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将慈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品种选择及特性

  1. 白肉慈菇:在广州郊区附近种植较多。球茎扁圆形,高3-4厘米,横径5-6厘米,节较密,皮白色,单个重0.1-0.15斤。根为须根,从植株短缩茎部发生,一般长40厘米以上,并有细小分株。生长期110-120 天,抗逆性强,球茎形成期不易再生侧芽。肉白质较坚实,品质优,产量高,较耐贮运。
  2. 沙菇:在台山市种植较多。球茎卵形,高5-6厘米,横径4-5厘米,节较密,皮黄白色,菇头大,单个重约0.1 -0.2 斤。生长期110-120 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球茎形成期不易生侧芽。结菇多,产量高,肉黄白色,含淀粉多,无苦味,品质优,肉质较松软,滑润爽口,皮薄不耐贮运。
  3. 糖菇:在台山市大江镇沙冲村种植较多。球茎椭长形,高8-10厘米,横径5-6厘米,节较密,皮白色,菇头大似鸭蛋,单个重约0.2 -0.2 5 斤,生长期120-125天,比沙菇迟熟7-8天。抗逆性强,耐肥力特强,适宜肥沃池塘种植,肉鲜白色,含淀粉较少,滑润爽口,胶稠度好,品质特优,清甜可口,皮薄,不耐贮运。结菇疏,产量稍低,市场售价高。

育好菇苗

慈菇自叶腋间抽生葡萄茎力强,一般大田生产采用球茎进行顶芽无性繁殖。

在2月立春至雨水期间选择菇形大端正且无病、无损伤顶芽的球茎直接放置盆或小田块中培育,经精细肥水管理,约30-40 天后长出幼苗。于清明前后,气温稳定在15℃以上,选择背风向阳的肥沃水田,用顶芽育苗。在幼苗生长后不断抽出葡萄茎,施腐熟人粪尿水肥2-3次,葡萄茎在较高温度下,尤其在20℃以上时,其顶芽发育分株较快,当分株具有3-4片叶时又可拔出再移植育苗。到又长出2-3叶时追施腐熟人粪尿或尿素、复合肥1-2次,使幼苗生长更快。这样加强肥水管理,使慈菇苗生长粗壮、叶色青绿,达到移植苗种植标准。

整地、施肥,合理密植

大田种植慈菇一般选择池塘、低洼地及肥沃水田种植为宜,种植前应深翻耙烂平整泥土,施足基肥。

大田定植前亩施腐熟猪屎、牛粪、鸡屎2000-2500 公斤,或花生麸60-80 公斤,磷肥50-80 公斤,草木灰200-250 公斤,或硫酸钾25-30公斤作基肥,并深翻泥土,推平后沤田10天左右可种植。

种植慈菇适宜在农历7-8月,移植密度:肥田可疏些,瘦田可密些,一般株行距40×40厘米,亩植2800-3000 株苗。栽植深度约为8厘米。在移植前拔起慈菇苗,苗高25-30 厘米,将老黄叶剥除,剩下3-4片叶的慈菇苗,然后用刀切除顶叶部分1/3,留25厘米左右,每株留3叶1心,并切除老根部分2.5厘米,用刀切平整,注意不要切伤生长点,种植时,按株行距要求插入泥土,株行采用南北向,以利通风透光。定植后田间要保持浅水层,泥面水深2-3厘米,以利开根长叶。种植后2-3天检查被风吹倒苗,要扶直重新插苗,促全田平衡生长。

多图

肥水管理

  1. 科学用水:慈菇本田生长期以保持浅水层5-10厘米为宜,防止本田断裂,尤其防干旱茎叶落黄。前期苗小,应灌浅水1寸左右;中期生长旺盛,应适当灌深水4-5寸,并注意勤换清凉新鲜水,以降温防病的原则,后期气温逐渐下降,葡萄茎又大量抽生,是结菇期,应维持田面1寸浅水层,以利结菇。
  2. 及时追肥:慈菇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追肥应看长势而定,一般植后10-12 天追第一次肥,亩施腐熟人粪尿800-1000斤,或亩施尿素7-10公斤,逐株离茎头10厘米旁边点施,或点施45%三元复合肥,可生长更快。播植后20天结合中耕除草,剥除老叶和分株,将其埋入行间土中作肥料,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在植后35-40 天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 公斤,或亩撒施尿素10-12公斤,草木灰200-250 公斤,或花生麸75-100 公斤,用3-4块花生麸深插到植株旁边,离茎头10厘米处,以促株叶青绿,球茎膨大。

第三次追肥在立冬至小雪前施下,在压葡萄茎或圈根前3-4天,称“壮尾肥”,促慈菇形成。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 公斤,或尿素8-10公斤撒施,硫酸钾15-20 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30-40 公斤。第四次在霜降前重施壮菇肥,每亩用尿粪10-15 公斤和硫酸钾25-30 公斤混匀施下,或施45%三元复合肥45-50公斤。这次追肥要快,不要拖迟,太迟施会导致后期慢生,达不到壮菇作用。

剥叶与圈根、压顶芽头:在定植7-10天结合中耕除草,长到7-8片叶时,便开始将老叶剥除,每株苗4-5片大叶,以利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定期剥除老黄叶,可提高防病虫作用。以后7-10天剥一次老黄叶,苗新叶4叶1心。凡是葡萄茎露出泥土的分株(顶芽青绿),应及时摘除埋入田中作肥料。到立冬前后,在植株基部周围2寸处用镰刀插入泥中割一圈,切断老葡萄枝,称“圈根”,使养分集中,促新葡萄茎生长,促球茎膨大。如沙菇种植过迟,不宜圈根,应用压顶芽头方式。压头是在10月下旬霜降前后进行,把伸出泥面的分株幼苗,用手斜压入泥中10厘米深处,以压制地上部生长,促地下部膨大成大球茎。

防治病虫害

慈菇主要病害是黑粉病。防治黑粉病可实行轮作,选用无病慈菇作种;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质肥。发病时,可及时喷施15%三唑酮可湿粉1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或50%福美双可湿粉500倍,每7天喷一次,连喷3-4次,防治效果较好。

发生斑纹病时,可用75%百菌清可湿粉8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600倍,用1:0.5:200倍波尔多液加0.1%硫磺粉,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