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皇仁书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HLY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File:A28 皇仁 院.jpg|thumb|right|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9A%87%E4%BB%81%E4%B9%A6%E9%99%A2&step_word=&hs=0&pn=1&spn=0&di=204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241147251%2C3031134474&os=3836932506%2C1234975159&simid=3567270961%2C354169303&adpicid=0&lpn=0&ln=329&fr=&fmq=159592255484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529%2Fc5d6ad3e2a0747f887cc27222f0abec4.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iwp15p_z%26e3Bv54AzdH3Fy7sjAzdH3F89nl8nd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皇仁 ''' </p>
 +
|-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7/4d0/nBnauM3XzcDM0ITOwETN2Q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xU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7%9A%87%E4%BB%81%E6%9B%B8%E9%99%A2  圖片來自easyatm]
 +
</small>
 +
|}
  
[[ 皇仁 ]] (Queen'sCollege )是香港 最早的[[官立中学]] ,也是香港著名的[[ 男子中学]] ,以[[ 英语]] 为教学语言。 文校训是“勤有功” 而拉丁文校训则是"Labor Omnia Vincit"。 <ref>[https://www.sohu.com/a/231710922_594815  香港最 的官立中 学是哪所?它就是著 的状元摇篮—— 皇仁 ] </ref> 
+
''' 皇仁 ''' (Queen's College )是 位於[[ 香港]][[ 銅鑼灣]][[ 高士威道]] 的官立男子 香港最 早成立 [[ 官立中 學]]。1862年於中環歌賦街校舍啟用時命名爲'''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后于1889年遷往中環荷李活道新校舍,1890年政府刊憲改名為'''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1894年,政府再度刊憲易 為''' 皇仁 '''(Queen's College)。
  
 中文 名:  仁书院
+
== 歷史 ==
 +
=== 央書院時期===
 +
1847年,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 (港督)|戴維斯]]組成專門委員會,選定三所私塾(華人鄉村學校,Chinese Village School)提供每校每月十元補助,分別於1848年及1857年升格為官立學堂,包括香港成為殖民地前已開始教學的太平山學堂(Tai-ping-shan School)、中環學堂(Chung-wan School)、上環學堂(Sheung-wan School),由政府提供教室和師資,每個學生要給教師銅錢二十五 「作茶資之用」,但無需交學費。至1859年,香港的官立學校已發展至19所。1860年,香港政府成立「教育諮詢委員會」取代教育委員會,兩年後把維多利亞城內四所官校合併成「大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又譯中央書院)。校舍座落於[[中環]][[歌賦街]]與[[城 街]]交界,即今[[聖公會基恩小學]]位置。
  
名: Queen's College
+
[[史釗域 (香港輔政司)|史釗域博士]]擔任首任校長,當時他還兼任全港官校視學官(Inspector of Government Schools),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設立教育部門管理香港學校為止;其後史氏更獲擢升為[[布政司]]。直至現在學校仍然保存在每年[[3月10日]],即立校日,率領學生前往[[跑馬地]][[香港墳場]]史釗域墓前祭拜的傳統。而當年的學生有別於現時絕大部份學生來自本地,當時中央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不同各地,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書籍]]。這是一所中學,學生多半是各國中產階級子弟,課程以英 為主,中文為輔。
  
前    身: [[中 央书院]]  
+
1864年,中央書院有約一百二十名學生,分為中文部和英文部。中文部學生必須學習《[[論語]]》、《[[孟子]]》及《[[中 庸]]》。學生須通過典籍口試才能入讀英文部,英文部學生除學習英語、地理、算術及歷史外,還學習《[[五經]]》及《[[史記]]》<ref name="香港歷史之謎">{{cite book|author=爾東|editor=周海燕|title=《香港歷史之謎》|date=2007年4月|publisher=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location=香港|isbn=978-962-973-634-7|page=頁105-106}}</ref>。1869年,在港督[[麥當奴]] 推動下,開設化學和幾何科等。
  
  性    质: 官立
+
===皇仁書院時期===
 +
1885年4月26日,當時[[港督]][[寶雲]]主持了中央書院新校舍的奠基儀式,估計[[孫中山]]先生也有出席。因學生日漸增多,到了1889年7月10日,位於[[中環]][[鴨巴甸街]]及[[荷李活道]]交界(即現今中環[[元創坊]])的新校舍啟用,1890年2月18日根據政府公告第71條,校名更改為「維多利亞書院」。 歌賦街原址後來興建中央女子書院 (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 for Girls)新校舍。因猶太裔慈善家庇理羅士捐贈新校舍興建費用,故改名為庇理羅士女子 學 (Belilios Public School )。
  
== 书院历 史==
+
新校舍是當時香港最大的校舍,位於[[歌賦街]]中央書院校舍對面 ,附近有[[孫中山]]先生故居([[必列者士街]]2號)、[[香港西醫書院]]等[[辛亥革命]]遺址。這幢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建築物需時5年、耗資25萬元興建,是香港當時造價第二昂貴的建築物。該校舍空間遠較大書院寬敞,除了可容納逾900名學生外,更配備完善設施,包括21間課室、實驗室、學生活動室、兩個球場及一個有蓋操場。後來,隨著學校課程轉變,當局陸續在校舍增添更多設施,例如小食部、地理室、圖書館、師範大樓。<ref>{{cite web |author1= 香港大學圖書館 |title= 中山 蹟徑 Sun Yat-sen Historical Trail |url=https://lib.hku.hk/syshk/D.html#D0050 |website=香港大學圖書館 |access-date=2021-10-09 |archive-date=2021-11-0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105044700/https://www.lib.hku.hk/syshk/D.html#D0050 |dead-url=no }}</ref>
  
皇仁 前身是创立于1862年的中央书院(The Central School) 孙中山曾于此上课 。校 舍坐落于中环歌赋街
+
1894年2月3日,香港政府刊憲宣佈維多利亞書院校名于1894年1月31日根據政府公告第38條更改為「 皇仁 並一直沿用至今 當時該 主要教授[[算術]]、[[文法]]及[[常識]]等科目 為19世紀末的香港所罕見 因展現其優秀的學術及體育成就 廣為公眾認識 皇仁 书院的 校刊名为《黄龙报》 创刊于1899年6月
史钊域博士担任首任校长 当时他还兼任学 督察一职 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设立教育部门管理香港学校为止 有别于现时绝大部份学生来自本地,当时中央 书院的 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各地 主要研究中国经典
 
  
1884年4月26 日, 当时 督宝云主持了中央书 校舍 的奠基仪式,孙中山先生也有出席 到了1889年,位于中环鸭巴甸街及 荷李活道 交界的新 校舍 用, 校名 改为维多利亚书院(VictoriaCollege) 新校舍是当时香 最大 的校 舍。1894年,校名再更改为皇仁书院,一直沿用至今。当时该校主要教授算术、文法及常识等科目,为19世纪末 香港所罕见 由1920 代起,该 开始展现其优秀的学术及体育成就,广为公众认识
+
===香港 佔時期===
 +
[[太平洋戰爭]]爆發 [[香港日治時期|日本攻佔香 ]]。皇仁書 於1941年底被逼停課, 校舍 於[[香港保衛戰]]時被徵召作陸軍醫院 日佔初期 荷李活道校舍 為日軍所 用, 其後完全毀於戰火, 被辟為難民營 僅留下由 Bertram Mackennal 在1910年雕製、時任 督[[盧加]]勳爵在1912年揭幕 胡禮 半身雕像 雕像在戰後1950 被移送[[高士威道]]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攻占香港。 皇仁 于1941 逼停办 。校舍 初时成为 军总部 其后完全毁于战火 仅留下两支 和中 央书 第二任 长胡礼的雕像上半身
+
===戰後===
 +
1947年2月 ,皇仁 終於在[[堅尼地道]]26號復課。1949 ,在戰前已在皇仁任教的威廉臣 委任為校長。威廉臣校長設計了校服和校呔,開創了先河 香港政府後來撥地在高士威道興建皇仁書院新 校舍 ,並在一年內完工。1950年皇仁學生要借用[[聖若瑟書院]]禮堂舉仔週年頒獎禮。1950年9月22 日, 位於[[銅鑼灣]]鄰近[[維多利亞公園]]的現址的校舍,由時任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高士威道校舍奠基儀式,並於同日正式啟用 沿用至今。在平整 坑的農地後,該地曾建成皇后運動場 更衣室。在決定興建新校舍前,曾建議在此興建[[喇沙書院]]臨時校舍。高士威道校舍興建在前皇后運動場的其 一角,其餘地方劃為海軍球場(現[[銅鑼灣運動場]])運動場。新校舍由港督[[葛量洪]]爵士和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羅文錦]]爵士主持開幕儀式,[[何東]]爵士和[[周壽臣]]爵士等顯赫校友都有出席。1951年皇仁書院四個班的學生借用[[英皇書 ]] <ref>{{cite web |author1=皇者仁風 校史館 |title=皇仁簡史 |url=https://www.qc1862.org/briefhist |website=皇者仁風 校史館 |access-date=2021-10-16 |archive-date=2021-10-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19041841/https://www.qc1862.org/briefhist |dead-url=no }}</ref>
  
战事完结后,皇仁书院在1947 起曾于坚尼地道的临时校舍重开。1950年9月22日 位于铜锣湾邻近维多利亚公园的现址的 舍, 当时港督葛量洪揭幕 并于同日正式启 用, 沿用至今。2012年为 仁书院建校150周年庆
+
===主權移交後===
 +
1997 [[香港主權移交]] [[教育統籌局]](後更名為教育局)管理 仍使 原校名繼續辦學,惟校徽亦因而作出修改 去除象徵英國皇室的
  
==成就==
+
2011年3月,教育局公布「[[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計劃申請結果,其中包括皇仁書院在內。由2011/12學年開始,每年級的班別從5個減少為4個。
  
所有学生均被分配至8个学社中的其中一个。学社制度于1950 代由威廉臣校长所创立,分别为Dealy、Steward、Wright、Kay、Crook、Tanner、De Rome和School 其后School House在威廉臣校长离任后改为Williamson House。各社以 皇仁 最早和有贡献的8名校长命名 学社于水运会、陆运会和其他社际比赛中互相竞争 鼓励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也使不同年级 学生能够融洽共处。此外 ,皇仁 各个校队经常参予 际比赛 而且屡获殊荣
+
2012 年,皇仁 會踏入150周年 在2010年10月時 皇仁書院便已宣佈將會在150周年時發行紀念郵票 成為香港首套香港郵政官方為中學校慶發行 紀念郵票。2011年9月 香港郵政公布將發行「 皇仁 一百五十周年 慶」郵票小型張 並首次採用盾形設計郵票
  
皇仁书院设有38个不同类型 学会 类型分别 、康乐、宗 、社会服务及学术范畴。多元化的学会选择 令学生 更多机会参加课外活动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不少学会会联同 他学校举办联 活动 扩阔学生视野。部份更积极 入公益慈善,帮助社会有需要的一群
+
2016年,副校長[[趙善衡]]於舊生會晚宴遊戲環節贏得價值約[[港幣]]5,000元 換領券 但沒 向[[香港教 局| 育局]]申報,涉嫌違反《公務員守則》和《防止賄賂條例》並被投訴 前校長李瑞華承認她本人與副校長因「沒為意比賽奪獎都要申報」而沒 申報 李瑞華 後要求副 長還換領券以釋除疑慮 而教育局表示正跟進相關
  
皇仁 学生于学术上 成就备受不少 香港 人认同。在香港会考 皇仁书院是香港产 最多“十优状元”(应考的10科全部取得A等成绩)的学 。由1990年至2005年期间 皇仁书院 累积产 了42个“十优状元”。单2003 年一 少于200个 皇仁 书院中五学 中,已合共取得455个A等成绩,人均取A数目是全香港最高
+
2017年2月,[[臉書]]專頁「 皇仁 政改關注組」指出,副校長趙善衡要求最新一期出版 校刊《黃龍報》臨時更改主題,將「律師專輯」轉為「警察專輯」,為[[警察| 香港 警察]]「打打氣」,然而《黃龍報》的上屆編委會已決定當屆以法律界為專輯主題 且相關學 也已經進行不少前期工作。《黃龍報》發表聲明承認曾受 方壓力 又指前校長李瑞華 否決副校長的要求,李瑞華則拒絕回應事件,表示有很多事情還未落實,往後再作回應;而副校長則因突然提出改動專輯和涉嫌強行讓學 支持警察(近 來香港警察的 些處事手法及[[香港警察相關爭議及犯罪指控|相關事件]]備受社會批評 如[[七警案]]等)而受到批評<ref>{{cite news |title= 皇仁 副校涉逼學 改校刊撐警 |url=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0226/19940616 |agency=蘋果日報 |date=2017-02-26 |accessdate=2019-03-11 |archive-date=2019-03-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328215043/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70226/19940616 |dead-url=no }}</ref>
  
==校歌==
+
2019年2月24日,皇仁舊生會何鴻燊天文觀測站隆重開幕,觀測站位於港島大潭,面積約5300平方呎,由一座長60呎、闊25呎、高10呎的圓頂屋構成。觀測站設有頂級天文儀器觀賞天象和天文攝影,包括一台全自動控制16吋固定光學望遠鏡主要用於天文攝影、一台14吋流動光學望遠鏡備有自動對準及追蹤目標天體的功能及一台全港最大可全日運作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天線直徑3米,可以接收天體發出而肉眼無法觀測的無線電波。
  
Hail Alma Mater! Long life to Queen's College,
+
== 校舍 ==
 +
[[二次大戰]]後,皇仁書院校舍座落[[香港島]]中部的[[灣仔區]],實際位置位於[[銅鑼灣]][[天后 (香港)|天后]],[[高士威道]]及[[銅鑼灣道]]之交界,毗鄰[[維多利亞公園]]及[[香港中央圖書館]]。校園的面積達16,766平方米,較香港一般中學為大,於1950年建成,屬[[現代主義建築]],同年9月22日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新校舍開幕儀式。校舍曾於1960年代和1990年代擴建。<ref>{{cite web |author1=皇者仁風 校史館 |title=皇仁簡史 |url=https://www.qc1862.org/briefhist |website=皇者仁風 校史館 |access-date=2021-10-16 |archive-date=2021-10-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19041841/https://www.qc1862.org/briefhist |dead-url=no }}</ref>
  
Kindly instructor and guide of our youth.
+
校舍內的設施如下:
  
Lighting the land with the bright beams of knowledge,
+
* 29個課室
 +
* 5個[[實驗室]]
 +
** 1個[[生物]]實驗室
 +
** 1個[[物理]]實驗室
 +
** 2個[[化學]]實驗室
 +
** 1個綜合科學實驗室
 +
* 1個演講室
 +
* 2個[[電腦]]室
 +
* [[多媒體]][[學習]]中心
 +
* [[音樂]]室
 +
* [[美術]]室
 +
* [[童子軍|童軍]]室(比皇仁書院現址更早興建的獨立[[建築物]],約於1898年建成,當時作為更衣室;2009年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二級歷史建築]])
 +
* [[小食]]部
 +
* 飯堂(由舊生會管理)
 +
* 皇仁舊生會會所(爲舊生提供餐飲服務)
 +
* 夜校校務處
 +
* 學生活動中心
 +
* 多用途禮堂(雙層)
 +
* 接待室
 +
* 校務處
 +
* 8個教員室︰A,B,C,D,E,F,G及N15([[教學助理]])
 +
* 2個操場(南面及北面)
 +
** 3個[[籃球]]場
 +
** 3個[[排球]]場
 +
* [[圖書館]](名為[[霍英東]][[圖書館]])
 +
* 天文房
 +
* 大草坪
 +
* 花園(名為曉陽閣)
 +
* 健身室(可作羽毛球場使用)
 +
* 會客室 
 +
* 訓導室
 +
* 輔導室
 +
* 學生會辦事處
 +
* 訓導組和輔導組辦事處
 +
* 皇者仁風校史館(於2013年配合150週年校慶成立,2017年配合155週年校慶翻新,現存約4,000件藏品)
  
Teaching thy children to reverence truth!
+
== 收生、科目及教學語言 ==
 +
皇仁書院在校[[學生]]約840人,分佈於24個班別。每級設4個班別,每班約36人。
 +
皇仁書院每年收生四班約144人,分別由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途徑錄取,另與[[軒尼詩道官立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及[[愛秩序灣官立小學]]均為聯繫學校。 2011年前中一每年均取錄五班共200人,惟於教育局縮班政策下,自2011學年起每年收生學額將減至四班,合共約144人。<ref>{{cite web|url=http://the-sun.on.cc/cnt/news/20101127/00407_020.html|title=皇仁投降硬食縮班 - 太陽報|work=the-sun.on.cc|accessdate=2011-03-12|archive-date=2011-01-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02154730/http://the-sun.on.cc/cnt/news/20101127/00407_020.html|dead-url=no}}</ref>中一新生可以參與由校方及高年級師兄領導的迎新營。
  
Bound in close brotherhood all thy collegians,
+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二二三學制|三二二三]]」的舊學制下,[[大学预科 (英式教育)|中六至中七]]設4個班別,分別以早期[[香港大學]]的四個學院命名:6A/7A(Arts,文學院)、6E/7E(Engineering,工學院,修讀純數科)、6M/7M(Medicine,醫學院,修讀生物科)、6S/7S(Science,理學院,修讀純數科,或數學及統計科與電腦應用科或通識科),因為早期[[香港大學]]的學生主要是皇仁書院的預科生。A班約有30人,而 E、M、S 班則各約有27人。
  
Cherishing memories tender and strong.
+
皇仁書院為香港114間[[香港英文授課中學|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的中學之一。除了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普通話科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文作為教學語文。
  
Scattered asunder in various regions,
+
== 歷任校長==
 +
#[[史釗域]]博士(Dr. Frederick Stewart,1862年 - 1881年)
 +
#[[胡禮]]博士(Dr. G.H. Bateson Wright,1881年 - 1909年)
 +
#[[狄烈]]先生(Mr. T.K. Dealy,1909年 - 1918年)
 +
#丹拿先生(Mr. Bartram Tanner,1918年 - 1925年)
 +
#[[古祿]]先生(Mr. A.H. Crook,1925年 - 1930年)
 +
#狄龍先生(Mr. F.J. de Rome,1930年 - 1939年)
 +
#[[奧干拿]]先生(署理)(Mr. M.G. O'Connor,1939年 - 1941年)
 +
#[[威廉臣]]先生(署理)(Mr. L.G. Morgan,1946年 - 1947年)
 +
#費格遜先生(署理)(Mr. J. J. Ferguson,1947年)
 +
#[[威廉遜]]先生(Mr. H.N. Williamson,1947年 - 1961年)
 +
#[[張經柏]]先生(Mr. Cheung King-pak,1961年 - 1964年)
 +
#Mr. Wong Yee-wa (署理,1964年)
 +
#金寶先生(Mr. F.C. Gamble,1964年 - 1965年)
 +
#[[司徒莊]]先生(Mr. John Stokes,1965年 - 1970年)
 +
#[[黃勵文]]先生(Mr. Raymond Huang,1970年 - 1973年)
 +
#[[鄭旭寧]]先生(Mr. William Cheng Hsü-ning,1973年 - 1976年)
 +
#[[榮德淵]]先生(Mr. Timothy Yung,1976年 - 1982年)
 +
#[[趙東成]]先生(Mr. Chew Tung-sing,1982年 - 1987年)
 +
#[[江紹忠]]先生(Mr. Kong Shiu-chung,1987年 - 1994年)
 +
#[[李家鴻]]先生(Mr. Lee Kar-hung,1994年 - 2000年)
 +
#[[張林麗琼]]女士(Ms. Kitty Cheung Lam Lai-king,2000年 - 2003年)
 +
#[[李樂然]]先生(Mr. Vincent Li Lok-yin,2003年 - 2013年)
 +
#[[羅李瑞華]]女士(Mrs. Law Li Sui-wah,2013年 - 2018年)
 +
#[[劉梁路得]]女士(Mrs. Lau Leung Yvetta Ruth,2018年 - )
  
Q.C.'s and O.Q.C.'s join in the song.
+
== 皇者仁風校史館 ==
 +
校史博物館於2013年配合150週年校慶成立,希望藉收藏及展出不同年代的學校文件和文物提高同學和市民大眾對皇仁書院歷史的認識。2017年搬至一樓並翻新、擴建、易名為「皇者仁風校史館」,以配合155週年校慶。
  
Q.C.! Q.C.! Q.C.! Q.C.! Q.C.!
+
== 活動及成就 ==
In that cry what a magic is found.
+
所有學生均被分配至8個學社(house)中的其中一個。學社制度於1950年代由威廉臣校長所創立,分別為Stewart House(史釗域社)、Dealy House(狄烈社)、Wright House(胡禮社)、Kay House(啟社)、Crook House(古祿社)、Tanner House(丹拿社)、de Rome House(狄龍社)和 School House,其後 School House 在威廉臣校長離任後改為 Williamson House(威廉臣社)。各社以皇仁書院最早和最有貢獻的8名校長命名。在英皇書院,啟社名為祈社,同樣是以校長 Mr. William Kay 命名。學社會於水運會、陸運會和其他社際比賽中互相競爭,以鼓勵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使不同年級的學生能夠融洽共處。此外,皇仁書院各個校隊亦經常參與校際比賽。
  
Let us roll out the glorious sound:
+
皇仁書院設有54個不同類型的學會,類型分別有體育、康樂、宗教、社會服務及學術範疇。除了學會外,皇仁書院還有三個制服團體,分別是[[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香港交通安全隊]]及[[港島童軍十二旅]]。
  
Q.C.! Q.C.!
+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
截至2018年(第33屆),皇仁書院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中累積產生了22名[[香港傑出學生選舉|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2。
 +
香港傑出學生名單:
 +
*陳思瀚
 +
*馮啟思
 +
*童成
 +
*范平正
 +
*陳寧
 +
*關漢傑
 +
*蔡傑銘
 +
*何龍偉
 +
*盤肇忻
 +
*蔣濛
 +
*楊思明
 +
*沈旭暉
 +
*陳家顥
 +
*張敬謙
 +
*陳汝昌
 +
*許嘉銓
 +
*趙君儒
 +
*賀錦輝
 +
*趙俊威
 +
*譚衍恩
 +
*郭捷彬
 +
*袁瑋謙
  
敬礼我母校!欢呼祝福千岁,教诲少壮勤勉自持。
+
===主要獎項及成就===
  
  增辉 江,点起知识的光柱,同学共勉尊师的真理!
+
  皇仁書院的學生曾參加下列課外活動、校際運動比賽、聯校文化及學術活動、音樂及樂團比賽、海外交流計劃、學術獎學金評選、傑出學生選舉、海外留學獎學金評選、代表 港參與國際學術比賽、海外體育比賽:
  
  校内共砚、日日共聚像兄弟,存皇仁精神长怀念你。
+
* IMO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他方高飞即使分开千千里,同学校友相知歌声里。
+
* IPhO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Q.C. Q.C. Q.C. Q.C. Q.C.!
+
* IJSO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这句欢呼声充满传奇。
+
* IOI 國際資訊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銀牌 (香港第一面獎牌)
  
  愿同侪高唱光辉之句:Q.C.! Q.C.!
+
* iGeO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銀牌
  
==历任 长==
+
* IBO 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比賽最佳學
  
[[史钊域]](Dr. Frederick Stewart, 1862年 - 1881年)
+
*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胡礼]](Dr. G.H. Bateson Wright, 1881年 - 1909年)
+
* 中國西部數學奧林匹(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狄烈]](Mr. T.K. Dealy, 1909年 - 1918年)
+
* 怡和獎學金(Jardine Scholarship,劍橋大學/牛津大學)
  
[[丹拿]](Mr. Bartram Tanner, 1918年 - 1925年)
+
* 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Prince Philip Scholarship)
  
[[Crook]](Mr. A.H. Crook, 1925年 - 1930年)
+
* 牛津大學華頓學院李兆基獎學金
 +
* 英國/香港獎學金 UK/HK Scholarship
 +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
  
[[狄隆]](Mr. F.J. de Rome, 1930年 - 1939年)
+
* 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
  
[[Mr. M.G. O'Connor]](1939年 - 1941年)
+
* 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
 +
* 多倫多大學香港獎學金
 +
* 香港卓越獎學金(Hong Kong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ce Scheme)
  
[[Mr. L.G. Morgan]](1947年)
+
* 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中學會考卷面總分全港第一)
  
[[Mr. J.J. Ferguson]](1947年)
+
* 政府獎學金(Government External Scholarship,中學會考其中七科卷面總分全港前30/40名)
  
[[威廉臣]](Mr. H.N. Williamson, 1947 - 1961年)
+
度葛量洪傑出學生獎(Grantham Scholar of the Year)
 +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Medal,中學會考、高級程度會考、中學文憑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Mr. K.P. Cheung]](1961 - 1964年)
+
* 南華早報「 度學生」(Student of The Year)
  
[[Mr. F.C. Gamble]](1964年 - 1965年)
+
* 美國Hugh O'Brian Youth Leadership 世界領袖會議(World Leadership Congress) 香港代表
  
[[Mr. J. Stokes]](1965年 - 1970年)
+
*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香港傑出學生」(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ref>{{cite web |author1=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 |title=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 |url=https://www.youtharch.org |website=https://www.youtharch.org |access-date=2021-06-23 |archive-date=2021-04-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9234737/https://www.youtharch.org/ |dead-url=no }}</ref> <ref>{{cite web |title=歷屆獲獎學生 |publisher=青苗基金 |url=https://www.youtharch.org/zh-hant/past-awardees/ |access-date=2021-09-03 |archive-date=2021-08-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807211106/https://www.youtharch.org/zh-hant/past-awardees/ |dead-url=no }}</ref> <ref>{{cite web|url=http://youtharch.org/osa_history.html|title=Past Winners of the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s|publisher=|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24104509/http://youtharch.org/osa_history.html|archivedate=2012-02-24|access-date=2010-12-02}}</ref>
  
[[Mr. R. Huang]](1970年 - 1973 )
+
== 公開考試佳績 ==
 +
===狀元數量===
 +
皇仁書院是產生最多[[ 香港中學會考]] 「10A狀元」(應考的10科全部取得A等成績)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學校之一。截至2021 ,共有55名會考「10A狀元」及12名文憑試「7科5**狀元」。
  
[[Mr. W.Y.L. Cheng]](1973年 - 1976年)
+
由1987年至2010年期間,皇仁書院已累積產生了最少55名「十優狀元」,當中2006年更有六名學生同時考獲十優。此兩項紀錄在[[ 香港中學會考]] 歷史上未有學校能打破。
  
[[Mr. T. Yung]](1976 年 - 1982 )
+
2003年,皇仁書院參加應屆中學會考的二百名學生,共取得455個A,人均2.27個A,其中5人為10A狀元<ref>{{cite news |author1=太陽報 |title=10優17人清一色英中 皇仁大贏家 |url=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30807/20030807024940_0001.html |work=太陽報 |issue=2005年8月7日 |publisher=太陽報 |date=07-08-2003 |accessdate=2021年2月13日 |archive-date=2021年4月19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9234736/http://the-sun.on.cc/channels/news/20030807/20030807024940_0001.html |dead-url=no }}</ref>。在各屆會考中,亦常有皇仁書院學生蟬聯「全港第一」的桂冠,其各科總分為一眾「十優狀元」中最高者。當 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的考生,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 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Foundation 頒發「莫鳳麟獎學金」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從1993年至2010 的香港中學會考,皇仁書院於每一屆都產生「十優狀元」,紀錄連續未有間斷。
  
[[赵东成]](1982 - 1987年)
+
隨著新高中學制的推行,中學會考於2011 停辦。
  
[[ 江绍忠]](1987 - 1994 )
+
在2012年的首屆[[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六名「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當中,有兩人乃皇仁書院的應屆考生,成為全港之冠,開創文憑試歷史的佳績紀錄。於2012至2020 的九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均產生「7科5**狀元」。皇仁書院於2021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並沒有產生「7科5**狀元」。
  
[[李家鸿]](1994 - 2000年)
+
各屆會考「十優狀元」及文憑試「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人數 :
  
[[张林丽琼]](2000年 - 2003年)
+
*6位狀元:2006
 +
*5位狀元:1998、2003
 +
*4位狀元:1994、1995、1997、2002、2005
 +
*3位狀元:2001、2010
 +
*2位狀元:1991、1993、1996、2007、2012、2013、2015<ref>{{cite web|url=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50716/19221557|title=皇仁生首奪17星 港大同學會書院打孖誕狀元|agency=蘋果日報|date=2015-07-16|accessdate=2019-10-05|archive-date=2019-07-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6030229/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50716/19221557|dead-url=no}}</ref>
 +
*1位狀元:1999、2000、2004、2008、2009、2014<ref>{{cite web|url=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40714/bkn-20140714093702613-0714_00822_001.html|title=皇仁男狀元 出身基層立志成醫|agency=東方日報|date=2014-07-14|accessdate=2019-10-05|archive-date=2019-07-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6030227/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40714/bkn-20140714093702613-0714_00822_001.html|dead-url=no}}</ref>、2016、2017、2018、2019、2020
  
[[李 乐然]](2003年 - )
+
===香港中學會考狀元名單===
 +
* 1978:游子覺:九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及醫學博士
 +
* 1982:關城安:九優狀元
 +
* 1983:陳浩然:九優狀元,獲怡和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 1984:鍾子丹:九優狀元,獲牛津大學華頓學院李兆基獎學金,于牛津大學修讀物理學。
 +
* 1985:黎耀基:九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 1986:許睿:九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 1989:洪長錐:九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英國/香港獎學金,于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 1989:簡德誠:九優狀元
 +
* 1989:陳維堅:九優狀元,第一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英國/香港獎學金,于劍橋大學就讀 , 現職[[ 大新銀行]]執行董事兼財富管理處主管
 +
* 1990:馮啟思:九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運籌學的工程理學士,於劍橋大學獲得統計學的哲學碩士,並於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
 +
* 1990:陳煥忠: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電腦科學。
 +
* 1990:劉煒: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加州大學怕克萊分校修讀電機工程。
 +
* 1990:李皓炘: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社會科學。
 +
* 1990:伍時康:九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 1990:林中檸:九優狀元 
 +
*1991:劉偉略: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學士及電腦科學碩士。
 +
*1991:湯英輝:九優狀元
 +
*1991:林彥民:九優狀元,獲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於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擔任教授。
 +
*1991:李明強:九優狀元
 +
*1991:陳慶麟:十優狀元,獲獎學金於倫斯勒理工學院修讀電腦及系統學士,並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碩士。
 +
*1991:葉榮剛: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於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
*1993:朱敏明:十優狀元
 +
*1993:林熙寧: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第二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士、電腦科學碩士,並獲麻省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博士,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
*1994:李家宜: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第三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
 +
*1994:蔡旭倫: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商科。
 +
*1994: 天文:十優狀元,獲獎學金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電機工程學士及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
*1994:黃添培:十優狀元
 +
*1995:蔡逸倫: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
*1995:楊延德:十優狀元,於芝加哥大學就讀。
 +
*1995:楊思明: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耶魯大學獲得電腦及經濟雙學位,以及電腦碩士學位。
 +
*1995:[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ng_Chiang 蔣濛] :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教授。
 +
*1996:陳祖聖:十優狀元
 +
*1996:顏偉傑:十優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普林斯頓大學修讀電腦,並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電腦博士。 <ref>{{cite news |author1=文匯報 |title=中學會考五名學生獲十優 |work=文匯報 |issue=1996年8月8日 |publisher=文匯報 |date=1996-08-08}}</ref>
 +
*1997:蔣允中: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
 +
*1997:李曛檣:十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于劍橋大學就讀。
 +
*1997:許新林: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修讀土木及結構工程,獲詹天佑土木工程高校優秀畢業生獎。
 +
*1997:譚仲暉:十優狀元
 +
*1998:許嘉銓: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獲史丹福大學統計學碩士,並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統計學博士。
 +
*1998:彭凱翔: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獲史丹福大學電腦工程碩士。
 +
*1998:吳業軒:十優狀元,于香港中文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1998:蔡達銘:十優狀元,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經濟學及工程學,並獲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1998:蔡偉定:十優狀元,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和統計學。
 +
*1999:李仲輝:十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于劍橋大學就讀。
 +
*2000:袁啟恆: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就讀。
 +
*2001:游兆聰:十優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杜克大學修讀土木工程,並於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土木工程博士。<ref>{{cite web |author1=文匯報 |title=[2001-08-09] 今年會考湧現17個十A狀元 |url=http://paper.wenweipo.com/2001/08/09/YO0108090016.htm |website=文匯報 |publisher=文匯報 |access-date=2021-02-10 |archive-date=2021-03-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0165638/http://paper.wenweipo.com/2001/08/09/YO0108090016.htm |dead-url=no }}</ref>
 +
*2001:黃議樂:十優狀元
 +
*2001:江偉業:十優狀元
 +
*2002:丁信顯: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2:袁愷寅: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2:莊奮飛: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修讀數學。
 +
*2003:司徒志威: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
 +
*2003:陳國恩:十優狀元,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物理學,並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研究生獎學金,於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修讀物理學博士。
 +
*2003:張銘峰:十優狀元
 +
*2003:尹展霆: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美國耶魯大學修讀政治科學。
 +
*2003 :賴俊廷: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4:賀錦輝:十優狀元,第九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 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及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金融、會計、統計及數學。
 +
*2005:林成豐:十優狀元
 +
*2005:梁文杰: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5:周祉樂: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5:周元杰: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及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學士,並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碩士、博士,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2006:陳鈺豐:十優狀元,第十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多倫多大學香港獎學金。
 +
*2006:趙俊威: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環球商業管理)學業成就獎、香港大學法律碩士、並獲韋斯頓獎學金於牛津大學修讀法學碩士。
 +
*2006:林天樂: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及工商管理碩士。
 +
*2006:郭嘉恆: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6:廖匯恆:十優狀元,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
*2006:余樂倫: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政治、哲學、經濟(PPE)。
 +
*2007:周浩翔:十優狀元,第十一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
 +
*2007:謝志峰: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8:吳國輝: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9:朱朗霖:十優狀元,獲賽馬會獎學金及香港大學基金傑出本科生入學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課程。 <ref>{{cite web |author1=太陽報 |title=星級狀元佔三席女拔大贏家 |url=http://the-sun.on.cc/cnt/news/20090806/00405_006.html |website=太陽報 |publisher=太陽報 |access-date=2021-02-10 |archive-date=2020-11-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17181036/http://the-sun.on.cc/cnt/news/20090806/00405_006.html |dead-url=no }}</ref>
 +
*2010:趙致遠:十優狀元,于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0:郭捷彬: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博士。
 +
*2010:譚嘉裕: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數學學士,並於史丹福大學修讀數學博士
  
== 视频==
+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名單===
 
+
*2012:馬浩賢,獲港大基金傑出學生獎學金及特區政府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精算學。
皇仁书 创新 技学会 Beets 3D 打印机工作坊 - 仅供内 使用
+
*2012:劉銘謙,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3:陳宏禧,於香港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
{{#ev:youku| XMzExNTQyMzU4OA | alignment=center }}
+
*2013:曾家興,於香港大學修讀精算學。
 
+
*2014:馬國鳴,獲「醫學院飛躍獎學金」,於香港大學醫學 修讀內外全 醫學士。
==参考 献==
+
*2015:林銘端(8個5** 超級狀元)(在四科必修科、三科選修科及數學延伸 份均獲5**,加上音樂科獲5*,即合共獲17星,為首名17星狀元),于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5:張滌豐,于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list}}
+
*2017:蔡維澤,于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8:袁瑋謙(8個5** 超級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於香港中 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
*2019:余曉逸(8個5** 超級狀元),于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20:吳浩渝,于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 校友 ==
 +
*[[孫中山]]先生:[[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國父」 <ref>{{cite book |author1=黃振威 |title=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date=2019-06-28 |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location=香港 |isbn=9789888572670 |page=15}}</ref><ref>{{cite book |author1=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title=Foun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Gough Street (1862-1889) New school buil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Hollywood Road (1889-1948) |publisher=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location=香港 |pages=43-62 |url=https://www.amo.gov.hk/form/PMQ-HIA-vol_01-BHIA.pdf |access-date=2021-10-08 |archive-date=2021-09-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18094651/http://www.amo.gov.hk/form/PMQ-HIA-vol_01-BHIA.pdf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 |author1=香港大學圖書館 |title=孫中山在香港-中山史蹟徑 Sun Yat-sen Historical Trail |url=https://lib.hku.hk/syshk/D.html#D0050 |website=香港大學圖書館 |access-date=2021-10-09 |archive-date=2021-11-0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105044700/https://www.lib.hku.hk/syshk/D.html#D0050 |dead-url=no }}</ref>
 +
*[[何東]]爵士:企業家、慈善家 <ref>{{cite web |author1=皇仁舊生會 |title=皇仁舊生會 |url=http://www.qcoba.hk/tc/aboutus/mission/index.html |website=皇仁舊生會 |access-date=2021-10-03 |archive-date=2021-10-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03172448/http://www.qcoba.hk/tc/aboutus/mission/index.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 |author1=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title=Foun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Gough Street (1862-1889) New school buil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Hollywood Road (1889-1948) |publisher=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location=香港 |pages=43-62 |url=https://www.amo.gov.hk/form/PMQ-HIA-vol_01-BHIA.pdf |access-date=2021-10-08 |archive-date=2021-09-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18094651/http://www.amo.gov.hk/form/PMQ-HIA-vol_01-BHIA.pdf |dead-url=no }}</ref>
 +
*[[何福]]:企業家
 +
*[[何甘棠]]:企業家
 +
*[[何世禮]]:前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團長
 +
*何啟爵士:律師、醫生、香港西醫書院 (香港大學前身) 創辦人
 +
*[[霍英東]]:前政協副主席 <ref>{{cite web |author1=皇仁舊生會 |title=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url=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website=皇仁舊生會 |access-date=2021-10-02 |archive-date=2021-10-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02171010/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dead-url=no }}</ref>
 +
*[[何鴻燊]]:[[信德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
 +
*[[廖仲愷]]:革命領袖 <ref>{{cite book |author1=黃振威 |title=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date=2019-06-28 |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location=香港 |isbn=9789888572670 |page=135}}</ref>
 +
*[[唐紹儀]]:[[中華民國|民國]]時期第一任總理 <ref>{{cite book |author1=黃振威 |title=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date=2019-06-28 |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location=香港 |isbn=9789888572670 |page=525}}</ref>
 +
*[[陳錦濤]]:[[耶鲁大學]]哲學博士、民國時期經濟學家
 +
*[[陸敬科]]:孫中山先生廣州政府外交部長
 +
*[[胡禮垣]]:民初思想家
 +
*[[溫宗堯]]:民國時期外交家
 +
*[[王寵惠]]:耶鲁大學民法學博士、民國時期國務總理
 +
*[[王寵佑]]:民國時期[[礦冶]]專家
 +
*[[周壽臣]]爵士:立法局議員、首位華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
*[[黃炳耀]]:香港大學創辦人之一
 +
*[[羅旭龢]]爵士:前[[香港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 <ref>{{cite book |author1=黃振威 |title=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date=2019-06-28 |publisher=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location=香港 |isbn=9789888572670 |page=603}}</ref>
 +
*[[沈祖堯]]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ref>{{cite web |author1=皇仁舊生會 |title=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url=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website=皇仁舊生會 |access-date=2021-10-02 |archive-date=2021-10-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02171010/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dead-url=no }}</ref>
 +
*[[段崇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陳繁昌]]教授: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
*[[陳坤耀]]教授:前[[嶺南大學]]校長
 +
*霍泰輝: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
*陳偉儀: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
*[[袁國勇]]教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
 +
*[[張佑啟]]:香港大學校長顧問及工程學院榮譽教授
 +
*[[沈旭暉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ref>{{cite web |author1=皇仁舊生會 |title=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url=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website=皇仁舊生會 |access-date=2021-10-02 |archive-date=2021-10-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02171010/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dead-url=no }}</ref>
 +
*[[張達明 (教授)|張達明]]: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 <ref>{{cite web |author1=皇仁舊生會 |title=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url=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website=皇仁舊生會 |access-date=2021-10-02 |archive-date=2021-10-0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02171010/http://www.qcoba.hk/tc/aboutus/adviser/index.html |dead-url=no }}</ref>
 +
*[[張五常]]教授:經濟學家、前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系主任
 +
*[[何冠環]]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客座副教授
 +
*林彥民博士: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
*林熙寧博士: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
*蔣濛博士: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教授
 +
*蔡達銘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蘇漢昌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
 +
*周元杰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關啟文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
 +
*黃國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研究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
 +
*韋寶珊爵士:銀行家
 +
*鄧肇堅爵士:企業家及慈善家
 +
*利希慎:企業家
 +
*[[魯庭暉]]:[[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 (ViuTV) 董事總經理、牛津大學社會學碩士
 +
*馮載祥:前立法會秘書長
 +
*郭國全:前政府首席經濟顧問
 +
*林中麟:前市建局行政總監
 +
*許仕仁:前政務司司長
 +
*林煥光: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
*周一嶽:醫生、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
*陳德霖:前金融管理局總裁
 +
*聶錦勳:前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
 +
*高永文:醫生、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
*鄺其志:前庫務局局長
 +
*司徒華:前立法會議員
 +
*黃仁龍:資深大律師、前律政司司長
 +
*黎慶寧:前保安局局長
 +
*李慶年法官:區域法院法官
 +
*蔡熾昌:前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
 +
*陳耀華:前助理廣播處長
 +
*馮通:前房屋署署長
 +
*李樹榮博士:前民安隊處長
 +
*馬維騄:前警務處副處長
 +
*楊德強: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
 +
*蔡傑銘:食物及衛生局副秘書長 (衛生)
 +
*何宗基: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 (財經事務)
 +
*石禮謙:前立法會議員
 +
*盧偉國:前立法會議員
 +
*文世昌:律師、前 (立法局、市政局、區議會—) 三料議員
 +
*胡志偉:前立法會議員
 +
*梁繼昌:前立法會議員
 +
*梁家騮:醫生、前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
 +
*鄭志文:醫生、香港醫學會副會長 
 +
*游子覺:醫生
 +
*盧寵茂:醫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
 +
*梁智鴻:醫生、前醫院管理局主席 
 +
*潘冬平:醫生
 +
*陳浩然:醫生
 +
*黎耀基:醫生
 +
*許睿:醫生
 +
*黃天祐:醫生、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
 +
*洪長錐:醫生
 +
*律敦治:律敦治醫院創辦人
 +
*謝纘泰:香港南華早報創辦人
 +
*劉鑄伯:香港中華總商會創辦人
 +
*馮柏燎:利豐創辦人
 +
*黃廣田:前華商總會主席
 +
*李天文博士:攝影師、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
*李家鴻:前皇仁書院校長
 +
*李鎮洪:前協恩中學男校長
 +
*黃明孝: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校長
 +
*古永康:前新界喇沙中學校長
 +
*李永良:龍翔官立中學及前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 (西九龍) 校長
 +
*李偉才: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科學社會學博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科普、科幻作家 (筆名李逆熵)
 +
*徐沛之:書法家
 +
*蔡錦豐:前香港游泳代表隊 <ref>{{cite web |author1=陳 Sir 論游泳 |title=陳 Sir 論游泳 |url=https://www.facebook.com/Chansirswim/posts/486940725116959/}}</ref>
 +
*胡達昌:前香港游泳代表隊成員、康樂管理科學碩士、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體育講師
 +
*湯家驊:資深大律師
 +
*梁偉文:資深大律師
 +
*黃文傑:資深大律師
 +
*羅敏聰:資深大律師
 +
*葉成慶:律師、前香港律師會會長
 +
*脫瑞康:中華回教博愛社副主席
 +
*林德峻:2022年香港羅德學人 (Rhodes Scholar),牛津大學文學士修讀哲學、政治、經濟 (獲怡和獎學金全額資助)<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
 +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於 2022年3月20日 (日) 09:34 的最新修訂

皇仁書院

圖片來自easyatm

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是位於香港銅鑼灣高士威道的官立男子中學,為香港最早成立的官立中學。1862年於中環歌賦街校舍啟用時命名爲中央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當時又稱大書院),及後於1889年遷往中環荷李活道新校舍,1890年政府刊憲改名為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1894年,政府再度刊憲易名為皇仁書院(Queen's College)。

歷史

中央書院時期

1847年,第二任香港總督戴維斯組成專門委員會,選定三所私塾(華人鄉村學校,Chinese Village School)提供每校每月十元補助,分別於1848年及1857年升格為官立學堂,包括香港成為殖民地前已開始教學的太平山學堂(Tai-ping-shan School)、中環學堂(Chung-wan School)、上環學堂(Sheung-wan School),由政府提供教室和師資,每個學生要給教師銅錢二十五文「作茶資之用」,但無需交學費。至1859年,香港的官立學校已發展至19所。1860年,香港政府成立「教育諮詢委員會」取代教育委員會,兩年後把維多利亞城內四所官校合併成「大書院」(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又譯中央書院)。校舍座落於中環歌賦街城皇街交界,即今聖公會基恩小學位置。

史釗域博士擔任首任校長,當時他還兼任全港官校視學官(Inspector of Government Schools),直至1879年3月香港政府另行設立教育部門管理香港學校為止;其後史氏更獲擢升為布政司。直至現在學校仍然保存在每年3月10日,即立校日,率領學生前往跑馬地香港墳場史釗域墓前祭拜的傳統。而當年的學生有別於現時絕大部份學生來自本地,當時中央書院的學生來自世界不同各地,主要研究中國古典書籍。這是一所中學,學生多半是各國中產階級子弟,課程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

1864年,中央書院有約一百二十名學生,分為中文部和英文部。中文部學生必須學習《論語》、《孟子》及《中庸》。學生須通過典籍口試才能入讀英文部,英文部學生除學習英語、地理、算術及歷史外,還學習《五經》及《史記[1]。1869年,在港督麥當奴推動下,開設化學和幾何科等。

皇仁書院時期

1885年4月26日,當時港督寶雲主持了中央書院新校舍的奠基儀式,估計孫中山先生也有出席。因學生日漸增多,到了1889年7月10日,位於中環鴨巴甸街荷李活道交界(即現今中環元創坊)的新校舍啟用,1890年2月18日根據政府公告第71條,校名更改為「維多利亞書院」。 歌賦街原址後來興建中央女子書院 (Government Central School for Girls)新校舍。因猶太裔慈善家庇理羅士捐贈新校舍興建費用,故改名為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Belilios Public School )。

新校舍是當時香港最大的校舍,位於歌賦街中央書院校舍對面 ,附近有孫中山先生故居(必列者士街2號)、香港西醫書院辛亥革命遺址。這幢具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建築物需時5年、耗資25萬元興建,是香港當時造價第二昂貴的建築物。該校舍空間遠較大書院寬敞,除了可容納逾900名學生外,更配備完善設施,包括21間課室、實驗室、學生活動室、兩個球場及一個有蓋操場。後來,隨著學校課程轉變,當局陸續在校舍增添更多設施,例如小食部、地理室、圖書館、師範大樓。[2]

1894年2月3日,香港政府刊憲宣佈維多利亞書院校名於1894年1月31日根據政府公告第38條更改為「皇仁書院」,並一直沿用至今。當時該校主要教授算術文法常識等科目,為19世紀末的香港所罕見。該校因展現其優秀的學術及體育成就,廣為公眾認識。皇仁書院的校刊名為《黃龍報》,創刊於1899年6月。

香港日佔時期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攻佔香港。皇仁書院於1941年底被逼停課,校舍於香港保衛戰時被徵召作陸軍醫院。日佔初期荷李活道校舍為日軍所用,其後完全毀於戰火,更被辟為難民營。僅留下由 Bertram Mackennal 在1910年雕製、時任港督盧加勳爵在1912年揭幕的胡禮校長的半身雕像。雕像在戰後1950年被移送高士威道新校舍。

戰後

1947年2月,皇仁書院終於在堅尼地道26號復課。1949年,在戰前已在皇仁任教的威廉臣被委任為校長。威廉臣校長設計了校服和校呔,開創了先河。香港政府後來撥地在高士威道興建皇仁書院新校舍,並在一年內完工。1950年皇仁學生要借用聖若瑟書院禮堂舉仔週年頒獎禮。1950年9月22日,位於銅鑼灣鄰近維多利亞公園的現址的校舍,由時任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高士威道校舍奠基儀式,並於同日正式啟用,沿用至今。在平整大坑的農地後,該地曾建成皇后運動場和更衣室。在決定興建新校舍前,曾建議在此興建喇沙書院臨時校舍。高士威道校舍興建在前皇后運動場的其中一角,其餘地方劃為海軍球場(現銅鑼灣運動場)運動場。新校舍由港督葛量洪爵士和行政立法兩局議員羅文錦爵士主持開幕儀式,何東爵士和周壽臣爵士等顯赫校友都有出席。1951年皇仁書院四個班的學生借用英皇書院校舍。[3]

主權移交後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學校改由教育統籌局(後更名為教育局)管理,仍使用原校名繼續辦學,惟校徽亦因而作出修改,去除象徵英國皇室的皇冠。

2011年3月,教育局公布「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計劃申請結果,其中包括皇仁書院在內。由2011/12學年開始,每年級的班別從5個減少為4個。

2012年,皇仁書院會踏入150周年。在2010年10月時,皇仁書院便已宣佈將會在150周年時發行紀念郵票,成為香港首套香港郵政官方為中學校慶發行的紀念郵票。2011年9月,香港郵政公布將發行「皇仁書院一百五十周年校慶」郵票小型張,並首次採用盾形設計郵票。

2016年,副校長趙善衡於舊生會晚宴遊戲環節贏得價值約港幣5,000元的換領券,但沒有向教育局申報,涉嫌違反《公務員守則》和《防止賄賂條例》並被投訴,前校長李瑞華承認她本人與副校長因「沒為意比賽奪獎都要申報」而沒有申報,李瑞華其後要求副校長還換領券以釋除疑慮,而教育局表示正跟進相關投訴。

2017年2月,臉書專頁「皇仁書院政改關注組」指出,副校長趙善衡要求最新一期出版的校刊《黃龍報》臨時更改主題,將「律師專輯」轉為「警察專輯」,為香港警察「打打氣」,然而《黃龍報》的上屆編委會已決定當屆以法律界為專輯主題,且相關學生也已經進行不少前期工作。《黃龍報》發表聲明承認曾受校方壓力,又指前校長李瑞華已否決副校長的要求,李瑞華則拒絕回應事件,表示有很多事情還未落實,往後再作回應;而副校長則因突然提出改動專輯和涉嫌強行讓學生支持警察(近年來香港警察的一些處事手法及相關事件備受社會批評,如七警案等)而受到批評[4]

2019年2月24日,皇仁舊生會何鴻燊天文觀測站隆重開幕,觀測站位於港島大潭,面積約5300平方呎,由一座長60呎、闊25呎、高10呎的圓頂屋構成。觀測站設有頂級天文儀器觀賞天象和天文攝影,包括一台全自動控制16吋固定光學望遠鏡主要用於天文攝影、一台14吋流動光學望遠鏡備有自動對準及追蹤目標天體的功能及一台全港最大可全日運作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天線直徑3米,可以接收天體發出而肉眼無法觀測的無線電波。

校舍

二次大戰後,皇仁書院校舍座落香港島中部的灣仔區,實際位置位於銅鑼灣天后高士威道銅鑼灣道之交界,毗鄰維多利亞公園香港中央圖書館。校園的面積達16,766平方米,較香港一般中學為大,於1950年建成,屬現代主義建築,同年9月22日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新校舍開幕儀式。校舍曾於1960年代和1990年代擴建。[5]

校舍內的設施如下:

  • 29個課室
  • 5個實驗室
  • 1個演講室
  • 2個電腦
  • 多媒體學習中心
  • 音樂
  • 美術
  • 童軍室(比皇仁書院現址更早興建的獨立建築物,約於1898年建成,當時作為更衣室;2009年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 小食
  • 飯堂(由舊生會管理)
  • 皇仁舊生會會所(爲舊生提供餐飲服務)
  • 夜校校務處
  • 學生活動中心
  • 多用途禮堂(雙層)
  • 接待室
  • 校務處
  • 8個教員室︰A,B,C,D,E,F,G及N15(教學助理
  • 2個操場(南面及北面)
  • 圖書館(名為霍英東圖書館
  • 天文房
  • 大草坪
  • 花園(名為曉陽閣)
  • 健身室(可作羽毛球場使用)
  • 會客室 
  • 訓導室
  • 輔導室
  • 學生會辦事處
  • 訓導組和輔導組辦事處
  • 皇者仁風校史館(於2013年配合150週年校慶成立,2017年配合155週年校慶翻新,現存約4,000件藏品)

收生、科目及教學語言

皇仁書院在校學生約840人,分佈於24個班別。每級設4個班別,每班約36人。 皇仁書院每年收生四班約144人,分別由自行收生及統一派位途徑錄取,另與軒尼詩道官立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愛秩序灣官立小學均為聯繫學校。 2011年前中一每年均取錄五班共200人,惟於教育局縮班政策下,自2011學年起每年收生學額將減至四班,合共約144人。[6]中一新生可以參與由校方及高年級師兄領導的迎新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二二三」的舊學制下,中六至中七設4個班別,分別以早期香港大學的四個學院命名:6A/7A(Arts,文學院)、6E/7E(Engineering,工學院,修讀純數科)、6M/7M(Medicine,醫學院,修讀生物科)、6S/7S(Science,理學院,修讀純數科,或數學及統計科與電腦應用科或通識科),因為早期香港大學的學生主要是皇仁書院的預科生。A班約有30人,而 E、M、S 班則各約有27人。

皇仁書院為香港114間以英文作為教學語言的中學之一。除了中國語文科、中國歷史科、普通話科外,其餘所有科目均使用英文作為教學語文。

歷任校長

  1. 史釗域博士(Dr. Frederick Stewart,1862年 - 1881年)
  2. 胡禮博士(Dr. G.H. Bateson Wright,1881年 - 1909年)
  3. 狄烈先生(Mr. T.K. Dealy,1909年 - 1918年)
  4. 丹拿先生(Mr. Bartram Tanner,1918年 - 1925年)
  5. 古祿先生(Mr. A.H. Crook,1925年 - 1930年)
  6. 狄龍先生(Mr. F.J. de Rome,1930年 - 1939年)
  7. 奧干拿先生(署理)(Mr. M.G. O'Connor,1939年 - 1941年)
  8. 威廉臣先生(署理)(Mr. L.G. Morgan,1946年 - 1947年)
  9. 費格遜先生(署理)(Mr. J. J. Ferguson,1947年)
  10. 威廉遜先生(Mr. H.N. Williamson,1947年 - 1961年)
  11. 張經柏先生(Mr. Cheung King-pak,1961年 - 1964年)
  12. Mr. Wong Yee-wa (署理,1964年)
  13. 金寶先生(Mr. F.C. Gamble,1964年 - 1965年)
  14. 司徒莊先生(Mr. John Stokes,1965年 - 1970年)
  15. 黃勵文先生(Mr. Raymond Huang,1970年 - 1973年)
  16. 鄭旭寧先生(Mr. William Cheng Hsü-ning,1973年 - 1976年)
  17. 榮德淵先生(Mr. Timothy Yung,1976年 - 1982年)
  18. 趙東成先生(Mr. Chew Tung-sing,1982年 - 1987年)
  19. 江紹忠先生(Mr. Kong Shiu-chung,1987年 - 1994年)
  20. 李家鴻先生(Mr. Lee Kar-hung,1994年 - 2000年)
  21. 張林麗瓊女士(Ms. Kitty Cheung Lam Lai-king,2000年 - 2003年)
  22. 李樂然先生(Mr. Vincent Li Lok-yin,2003年 - 2013年)
  23. 羅李瑞華女士(Mrs. Law Li Sui-wah,2013年 - 2018年)
  24. 劉梁路得女士(Mrs. Lau Leung Yvetta Ruth,2018年 - )

皇者仁風校史館

校史博物館於2013年配合150週年校慶成立,希望藉收藏及展出不同年代的學校文件和文物提高同學和市民大眾對皇仁書院歷史的認識。2017年搬至一樓並翻新、擴建、易名為「皇者仁風校史館」,以配合155週年校慶。

活動及成就

所有學生均被分配至8個學社(house)中的其中一個。學社制度於1950年代由威廉臣校長所創立,分別為Stewart House(史釗域社)、Dealy House(狄烈社)、Wright House(胡禮社)、Kay House(啟社)、Crook House(古祿社)、Tanner House(丹拿社)、de Rome House(狄龍社)和 School House,其後 School House 在威廉臣校長離任後改為 Williamson House(威廉臣社)。各社以皇仁書院最早和最有貢獻的8名校長命名。在英皇書院,啟社名為祈社,同樣是以校長 Mr. William Kay 命名。學社會於水運會、陸運會和其他社際比賽中互相競爭,以鼓勵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使不同年級的學生能夠融洽共處。此外,皇仁書院各個校隊亦經常參與校際比賽。

皇仁書院設有54個不同類型的學會,類型分別有體育、康樂、宗教、社會服務及學術範疇。除了學會外,皇仁書院還有三個制服團體,分別是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香港交通安全隊港島童軍十二旅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

截至2018年(第33屆),皇仁書院在香港傑出學生選舉中累積產生了22名香港傑出學生,在香港所有中學中排名第2。 香港傑出學生名單:

  • 陳思瀚
  • 馮啟思
  • 童成
  • 范平正
  • 陳寧
  • 關漢傑
  • 蔡傑銘
  • 何龍偉
  • 盤肇忻
  • 蔣濛
  • 楊思明
  • 沈旭暉
  • 陳家顥
  • 張敬謙
  • 陳汝昌
  • 許嘉銓
  • 趙君儒
  • 賀錦輝
  • 趙俊威
  • 譚衍恩
  • 郭捷彬
  • 袁瑋謙

主要獎項及成就

皇仁書院的學生曾參加下列課外活動、校際運動比賽、聯校文化及學術活動、音樂及樂團比賽、海外交流計劃、學術獎學金評選、傑出學生選舉、海外留學獎學金評選、代表香港參與國際學術比賽、海外體育比賽:

  • IMO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 IPhO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 IJSO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 IOI 國際資訊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銀牌 (香港第一面獎牌)
  • iGeO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國際賽(香港代表)個人銀牌
  • IBO 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比賽最佳學校獎
  •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 中國西部數學奧林匹(香港代表)個人金牌
  • 怡和獎學金(Jardine Scholarship,劍橋大學/牛津大學)
  • 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Prince Philip Scholarship)
  • 牛津大學華頓學院李兆基獎學金
  • 英國/香港獎學金 UK/HK Scholarship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
  • 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
  • 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
  • 多倫多大學香港獎學金
  • 香港卓越獎學金(Hong Kong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ce Scheme)
  • 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中學會考卷面總分全港第一)
  • 政府獎學金(Government External Scholarship,中學會考其中七科卷面總分全港前30/40名)
  • 年度葛量洪傑出學生獎(Grantham Scholar of the Year)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Sir Edward Youde Memorial Medal,中學會考、高級程度會考、中學文憑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 南華早報「年度學生」(Student of The Year)
  • 美國Hugh O'Brian Youth Leadership 世界領袖會議(World Leadership Congress)香港代表
  •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香港傑出學生」(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7] [8] [9]

公開考試佳績

狀元數量

皇仁書院是產生最多香港中學會考「10A狀元」(應考的10科全部取得A等成績)及香港中學文憑考試「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學校之一。截至2021年,共有55名會考「10A狀元」及12名文憑試「7科5**狀元」。

由1987年至2010年期間,皇仁書院已累積產生了最少55名「十優狀元」,當中2006年更有六名學生同時考獲十優。此兩項紀錄在香港中學會考歷史上未有學校能打破。

2003年,皇仁書院參加應屆中學會考的二百名學生,共取得455個A,人均2.27個A,其中5人為10A狀元[10]。在各屆會考中,亦常有皇仁書院學生蟬聯「全港第一」的桂冠,其各科總分為一眾「十優狀元」中最高者。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的考生,獲香港中英學者基金 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Foundation 頒發「莫鳳麟獎學金」 「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從1993年至2010年的香港中學會考,皇仁書院於每一屆都產生「十優狀元」,紀錄連續未有間斷。

隨著新高中學制的推行,中學會考於2011年停辦。

在2012年的首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六名「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當中,有兩人乃皇仁書院的應屆考生,成為全港之冠,開創文憑試歷史的佳績紀錄。於2012至2020年的九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均產生「7科5**狀元」。皇仁書院於2021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並沒有產生「7科5**狀元」。

近年各屆會考「十優狀元」及文憑試「7科5**狀元」(在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人數 :

  • 6位狀元:2006
  • 5位狀元:1998、2003
  • 4位狀元:1994、1995、1997、2002、2005
  • 3位狀元:2001、2010
  • 2位狀元:1991、1993、1996、2007、2012、2013、2015[11]
  • 1位狀元:1999、2000、2004、2008、2009、2014[12]、2016、2017、2018、2019、2020

香港中學會考狀元名單

  • 1978:遊子覺:九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及醫學博士
  • 1982:關城安:九優狀元
  • 1983:陳浩然:九優狀元,獲怡和獎學金,於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1984:鍾子丹:九優狀元,獲牛津大學華頓學院李兆基獎學金,於牛津大學修讀物理學。
  • 1985:黎耀基:九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於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1986:許睿:九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1989:洪長錐:九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英國/香港獎學金,於劍橋大學修讀醫科。
  • 1989:簡德誠:九優狀元
  • 1989:陳維堅:九優狀元,第一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及英國/香港獎學金,於劍橋大學就讀 , 現職大新銀行執行董事兼財富管理處主管
  • 1990:馮啟思:九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運籌學的工程理學士,於劍橋大學獲得統計學的哲學碩士,並於哈佛大學商學院獲得工商管理碩士。
  • 1990:陳煥忠: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電腦科學。
  • 1990:劉煒: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加州大學怕克萊分校修讀電機工程。
  • 1990:李皓炘: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社會科學。
  • 1990:伍時康:九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1990:林中檸:九優狀元
  • 1991:劉偉略:九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獲得電腦科學學士及電腦科學碩士。
  • 1991:湯英輝:九優狀元
  • 1991:林彥民:九優狀元,獲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於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擔任教授。
  • 1991:李明強:九優狀元
  • 1991:陳慶麟:十優狀元,獲獎學金於倫斯勒理工學院修讀電腦及系統學士,並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碩士。
  • 1991:葉榮剛: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於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 1993:朱敏明:十優狀元
  • 1993:林熙寧: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第二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士、電腦科學碩士,並獲麻省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博士,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 1994:李家宜: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第三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
  • 1994:蔡旭倫: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商科。
  • 1994:李天文:十優狀元,獲獎學金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電機工程學士及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 1994:黃添培:十優狀元
  • 1995:蔡逸倫: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 1995:楊延德:十優狀元,於芝加哥大學就讀。
  • 1995:楊思明: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耶魯大學獲得電腦及經濟雙學位,以及電腦碩士學位。
  • 1995:蔣濛 :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史丹福大學修讀電機工程學士、碩士、博士,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教授。
  • 1996:陳祖聖:十優狀元
  • 1996:顏偉傑:十優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普林斯頓大學修讀電腦,並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電腦博士。 [13]
  • 1997:蔣允中: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
  • 1997:李曛檣:十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於劍橋大學就讀。
  • 1997:許新林: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修讀土木及結構工程,獲詹天佑土木工程高校優秀畢業生獎。
  • 1997:譚仲暉:十優狀元
  • 1998:許嘉銓: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獲史丹福大學統計學碩士,並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統計學博士。
  • 1998:彭凱翔: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獲史丹福大學電腦工程碩士。
  • 1998:吳業軒:十優狀元,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1998:蔡達銘:十優狀元,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經濟學及工程學,並獲耶魯大學金融學博士,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1998:蔡偉定:十優狀元,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和統計學。
  • 1999:李仲輝:十優狀元,獲劍橋大學香港校友會菲臘親王獎學金,於劍橋大學就讀。
  • 2000:袁啟恆:十優狀元,「10科A(01) 超級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就讀。
  • 2001:游兆聰:十優狀元,獲恒生銀行海外留學獎學金,於杜克大學修讀土木工程,並於普林斯頓大學修讀土木工程博士。[14]
  • 2001:黃議樂:十優狀元
  • 2001:江偉業:十優狀元
  • 2002:丁信顯: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2:袁愷寅: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2:莊奮飛: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修讀數學。
  • 2003:司徒志威: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
  • 2003:陳國恩:十優狀元,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物理學,並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研究生獎學金,於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修讀物理學博士。
  • 2003:張銘峰:十優狀元
  • 2003:尹展霆: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美國耶魯大學修讀政治科學。
  • 2003:賴俊廷: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4:賀錦輝:十優狀元,第九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及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金融、會計、統計及數學。
  • 2005:林成豐:十優狀元
  • 2005:梁文杰: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5:周祉樂: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5:周元傑: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及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學士,並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碩士、博士,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2006:陳鈺豐:十優狀元,第十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獲多倫多大學香港獎學金。
  • 2006:趙俊威: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環球商業管理)學業成就獎、香港大學法律碩士、並獲韋斯頓獎學金於牛津大學修讀法學碩士。
  • 2006:林天樂: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及工商管理碩士。
  • 2006:郭嘉恆: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6:廖匯恆:十優狀元,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
  • 2006:余樂倫:十優狀元,獲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海外獎學金,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修讀政治、哲學、經濟(PPE)。
  • 2007:周浩翔:十優狀元,第十一位獲「莫鳳麟獎學金」 (當年中學會考總分全港第一)。
  • 2007:謝志峰: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8:吳國輝: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09:朱朗霖:十優狀元,獲賽馬會獎學金及香港大學基金傑出本科生入學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課程。 [15]
  • 2010:趙致遠:十優狀元,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0:郭捷彬:十優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芝加哥大學修讀經濟學博士。
  • 2010:譚嘉裕:十優狀元,獲香港校友會聯會獎學金,於麻省理工學院修讀數學學士,並於史丹福大學修讀數學博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名單

  • 2012:馬浩賢,獲港大基金傑出學生獎學金及特區政府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精算學。
  • 2012:劉銘謙,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3:陳宏禧,於香港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
  • 2013:曾家興,於香港大學修讀精算學。
  • 2014:馬國鳴,獲「醫學院飛躍獎學金」,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5:林銘端(8個5** 超級狀元)(在四科必修科、三科選修科及數學延伸部份均獲5**,加上音樂科獲5*,即合共獲17星,為首名17星狀元),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5:張滌豐,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7:蔡維澤,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18:袁瑋謙(8個5** 超級狀元),獲選香港傑出學生,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
  • 2019:余曉逸(8個5** 超級狀元),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 2020:吳浩渝,於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

校友

  • 孫中山先生: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國父」 [16][17][18]
  • 何東爵士:企業家、慈善家 [19][20]
  • 何福:企業家
  • 何甘棠:企業家
  • 何世禮:前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團長
  • 何啟爵士:律師、醫生、香港西醫書院 (香港大學前身) 創辦人
  • 霍英東:前政協副主席 [21]
  • 何鴻燊信德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
  • 廖仲愷:革命領袖 [22]
  • 唐紹儀民國時期第一任總理 [23]
  • 陳錦濤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民國時期經濟學家
  • 陸敬科:孫中山先生廣州政府外交部長
  • 胡禮垣:民初思想家
  • 溫宗堯:民國時期外交家
  • 王寵惠:耶魯大學民法學博士、民國時期國務總理
  • 王寵佑:民國時期礦冶專家
  • 周壽臣爵士:立法局議員、首位華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 黃炳耀:香港大學創辦人之一
  • 羅旭龢爵士:前香港立法局首席華人非官守議員 [24]
  • 沈祖堯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25]
  • 段崇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 陳繁昌教授:前香港科技大學校長
  • 陳坤耀教授:前嶺南大學校長
  • 霍泰輝: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 陳偉儀: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 袁國勇教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
  • 張佑啟:香港大學校長顧問及工程學院榮譽教授
  • 沈旭暉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 [26]
  • 張達明: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 [27]
  • 張五常教授:經濟學家、前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系主任
  • 何冠環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客座副教授
  • 林彥民博士:香港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 林熙寧博士:香港科技大學工程學院教授
  • 蔣濛博士: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教授
  • 蔡達銘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蘇漢昌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
  • 周元傑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 關啟文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
  • 黃國彬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研究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
  • 韋寶珊爵士:銀行家
  • 鄧肇堅爵士:企業家及慈善家
  • 利希慎:企業家
  • 魯庭暉香港電視娛樂有限公司 (ViuTV) 董事總經理、牛津大學社會學碩士
  • 馮載祥:前立法會秘書長
  • 郭國全:前政府首席經濟顧問
  • 林中麟:前市建局行政總監
  • 許仕仁:前政務司司長
  • 林煥光: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 周一嶽:醫生、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 陳德霖:前金融管理局總裁
  • 聶錦勳:前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
  • 高永文:醫生、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 鄺其志:前庫務局局長
  • 司徒華:前立法會議員
  • 黃仁龍:資深大律師、前律政司司長
  • 黎慶寧:前保安局局長
  • 李慶年法官:區域法院法官
  • 蔡熾昌:前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
  • 陳耀華:前助理廣播處長
  • 馮通:前房屋署署長
  • 李樹榮博士:前民安隊處長
  • 馬維騄:前警務處副處長
  • 楊德強: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
  • 蔡傑銘:食物及衛生局副秘書長 (衛生)
  • 何宗基: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 (財經事務)
  • 石禮謙:前立法會議員
  • 盧偉國:前立法會議員
  • 文世昌:律師、前 (立法局、市政局、區議會—) 三料議員
  • 胡志偉:前立法會議員
  • 梁繼昌:前立法會議員
  • 梁家騮:醫生、前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
  • 鄭志文:醫生、香港醫學會副會長
  • 遊子覺:醫生
  • 盧寵茂:醫生、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
  • 梁智鴻:醫生、前醫院管理局主席
  • 潘冬平:醫生
  • 陳浩然:醫生
  • 黎耀基:醫生
  • 許睿:醫生
  • 黃天祐:醫生、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
  • 洪長錐:醫生
  • 律敦治:律敦治醫院創辦人
  • 謝纘泰:香港南華早報創辦人
  • 劉鑄伯:香港中華總商會創辦人
  • 馮柏燎:利豐創辦人
  • 黃廣田:前華商總會主席
  • 李天文博士:攝影師、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 李家鴻:前皇仁書院校長
  • 李鎮洪:前協恩中學男校長
  • 黃明孝: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校長
  • 古永康:前新界喇沙中學校長
  • 李永良:龍翔官立中學及前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 (西九龍) 校長
  • 李偉才: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科學社會學博士、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科普、科幻作家 (筆名李逆熵)
  • 徐沛之:書法家
  • 蔡錦豐:前香港游泳代表隊 [28]
  • 胡達昌:前香港游泳代表隊成員、康樂管理科學碩士、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體育講師
  • 湯家驊:資深大律師
  • 梁偉文:資深大律師
  • 黃文傑:資深大律師
  • 羅敏聰:資深大律師
  • 葉成慶:律師、前香港律師會會長
  • 脫瑞康:中華回教博愛社副主席
  • 林德峻:2022年香港羅德學人 (Rhodes Scholar),牛津大學文學士修讀哲學、政治、經濟 (獲怡和獎學金全額資助)<

參考文獻

  1. 爾東. 周海燕, 編. 《香港歷史之謎》. 香港: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7年4月: 頁105-106. ISBN 978-962-973-634-7. 
  2. 香港大學圖書館. 中山史蹟徑 Sun Yat-sen Historical Trail. 香港大學圖書館.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3. 皇者仁風 校史館. 皇仁簡史. 皇者仁風 校史館. [2021-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4. 皇仁副校涉逼學生改校刊撐警. 蘋果日報. 2017-02-26 [2019-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8). 
  5. 皇者仁風 校史館. 皇仁簡史. 皇者仁風 校史館. [2021-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9). 
  6. 皇仁投降硬食縮班 - 太陽報. the-sun.on.cc. [2011-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2). 
  7.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 https://www.youtharch.org. [202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外部鏈接存在於|website= (幫助)
  8. 歷屆獲獎學生. 青苗基金. [2021-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7). 
  9. Past Winners of the Hong Kong Outstanding Students Awards. [201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4). 
  10. 太陽報. 10優17人清一色英中 皇仁大贏家. 太陽報 (2005年8月7日) (太陽報). 07-08-2003 [2021年2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19日). 
  11. 皇仁生首奪17星 港大同學會書院打孖誕狀元. 蘋果日報. 2015-07-16 [2019-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6). 
  12. 皇仁男狀元 出身基層立志成醫. 東方日報. 2014-07-14 [2019-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6). 
  13. 文匯報. 中學會考五名學生獲十優. 文匯報 (1996年8月8日) (文匯報). 1996-08-08. 
  14. 文匯報. [2001-08-09] 今年會考湧現17個十A狀元. 文匯報. 文匯報.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0). 
  15. 太陽報. 星級狀元佔三席女拔大贏家. 太陽報. 太陽報.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16.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15. ISBN 9789888572670. 
  17. 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Foun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Gough Street (1862-1889) New school buil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Hollywood Road (1889-1948) (PDF). 香港: 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43–62 [2021-10-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9-18). 
  18. 香港大學圖書館. 孫中山在香港-中山史蹟徑 Sun Yat-sen Historical Trail. 香港大學圖書館.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19.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2021-1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3). 
  20. 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Foun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Gough Street (1862-1889) New school building of Central School at Hollywood Road (1889-1948) (PDF). 香港: 建築署建築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 43–62 [2021-10-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9-18). 
  21.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皇仁舊生會. [2021-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 
  22.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135. ISBN 9789888572670. 
  23.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525. ISBN 9789888572670. 
  24. 黃振威. 番書與黃龍-香港皇仁書院 華人精英與近代中國.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06-28: 603. ISBN 9789888572670. 
  25.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皇仁舊生會. [2021-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 
  26.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皇仁舊生會. [2021-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 
  27. 皇仁舊生會. 皇仁舊生會 名譽顧問團. 皇仁舊生會. [2021-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 
  28. 陳 Sir 論游泳. 陳 Sir 論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