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皋陶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皋陶谟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皋陶谟

作 者不详

创作年代周代

作品出处《尚书》

作品体裁散文

别 名尚书·皋陶谟、大禹皋陶谟 等

'''皋陶谟'''》是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文章可分为三部分,1-6段为第一部分,写皋陶论述修身、知人、安民的重要;7-10段为第二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知人之道;11-14段为第三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安民之法。该文章所论述的是治国方略,突出了九德和五典的作用。该文章重德,对后世的政治与思想亦有深有影响。

今文尚书》将该篇与下篇《益稷》合为一篇,该词条从《古文尚书》,分作两篇。[1]

作品原文

皋陶谟1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2,谟明弼谐3。”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4,庶明励翼5,迩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6:“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7,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8,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9,能官人10。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11?”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12。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13。”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14,柔而立15,愿而恭16,乱而敬17,扰而毅18,直而温19,简而廉20,刚而塞21,强而义22。彰厥有常吉哉23!日宣三德24,夙夜浚明有家25。日严祗敬六德26,亮采有邦27。翕受敷施28,九德咸事29,俊乂在官30。百僚师师31,百工惟时32,抚于五辰33,庶绩其凝34。

“无教逸欲35,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36。无旷庶官37,天工38,人其代之。天叙有典39,敕我五典五惇哉40!天秩有礼41,自我五礼有庸哉42!同寅协恭和衷哉43!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44!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45!政事懋哉懋哉46!”

“天聪明47,自我民聪明;天明畏48,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49,敬哉有土50!”

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51?”

禹曰:“俞,乃言厎可绩52。”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53!”

1.皋(gāo)陶(yáo):也写作咎繇,是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谟(mó):谋。

2.迪:行,履行。

3.弼:辅助,这里指辅佐大臣。谐:和谐

4.惇叙:使敦厚顺从。惇,敦厚。叙,顺从。

5.励:勉励。翼:辅助。

6.昌言:美言。

7.人:指官吏。

8.咸:都。时:是,这样

9.哲:明智。

10.官:任用。

11.孔:很。壬:佞,巧言善媚。

12.亦:当读“迹”,检验。下文“亦言”之“亦”,同。九德:九种德行,详见下文。

13.载:始;《史记》作“始”。采采:从事其事;这是一个动宾结构,就是说将要试用他。采,事。

14.栗:坚栗。

15.柔:柔顺。立:卓立,独立不流。

16.愿:谨厚。恭:严恭,严肃恭敬。

17.乱:治。这里指治理的才能。敬:敬谨,不傲慢。

18.扰:和顺。毅:刚毅。

19.直:正直,径直。温:温和。

20.简:《孔疏》:“简者,宽大率略之名。”廉:廉隅,方正。

21.刚:刚正。塞:充实,性刚正而内充实。

22.强:坚强。义:善。

23.彰:表彰。常吉:祥善,指九德。常,祥。

24.宣:显示,表现。

25.浚:恭敬。明:勉力,努力。

26.严:通“俨”,矜持、庄重的样子。祗(zhī):恭敬。

27.亮:辅助。采:事务。邦:国。

28.(xī):合。敷:普遍。施:用。

29.咸:都。事:从事,任职。

30.俊乂(yì):指才能和品德均过人的人。

31.师师:互相效法。师,法。

32.百工:百官。惟:思。时:善。

33.五辰:北辰。北辰有五个星,因称五辰。北辰居天之中,所以借喻国君。

34.凝:成功

35.教:《释名》:“效也。”逸欲:安逸贪欲。

36.一日二日:日日,天天。万几:变化万端。

37.旷:空,空设。庶官:众官。

38.天工:《汉书·律历志》作“天功”。谓天命的事。

39.叙:秩序,引申为规定。典:常法。

40.敕:告诫。五典:五种常法,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五惇:使五伦惇厚。惇,敦厚。

41.秩:秩序,引申为规定。

42.自:用,遵循。五礼: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庸:经常。

43.寅:恭敬。协:和谐,协同一致。衷:善。

44.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礼服。五章:表彰这五等人。章,显扬。

45.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五用:施于这五类罪人。用,施行。

46.懋(mào):勤勉,努力

47.聪:听,指听取意见。明:视,指观察问题。

48.明畏:明,表彰。畏,惩治。

49.达:通。上下:上天和下民。

50.有土:有土地的君王。

51.惠:语中助词。底:致。致:用。

52.绩:成功。

53.曰:语中助词。赞赞:连言赞赞,模仿重言的语气。襄:辅助

白话译文

查考往事古迹。皋陶说:“君能诚实地履行其德行,就能有远见,而辅佐的臣子也能同心协力。”

禹说:“好啊!如何去做呢?”

皋陶说:“啊!要谨慎地修养自身,思虑深远。要亲近九族,那些贤明的人就会相互勉励来辅助,由近及远,道理就在于此。”

禹听了这番精当的言论,拜谢说:“对呀!”

皋陶说:“啊!还要能辨别不同的人,安抚民心。”

禹说:“噢!都像这样,连帝舜也难以做到。能识别人就是明智,就善于用人。能安定民心就是慈爱,百姓都会怀念他。能做到明智和受人爱戴,何必担心驩兜?何必流放三苗?何必畏惧巧言、善色、很佞的人呢?”

皋陶说:“啊!考察人的行为有九种美德。要说某人有美德,就要把他做的事一件一件列出来。”

禹问:“什么是九德呢?”

皋陶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又良善。要表彰那些具有九德的好人啊!每日能表现出三种美德,日夜都恭敬努力。这样做,卿大夫就能保持其封地。每天能庄严地实践六种德,用以辅助政事于国,作为诸侯就能保持他的邦国了。对于九德能普遍推行,使具备就得的人都出来任职做事,才德超群的人都获得官位。百官臣僚相互学习效法,把自己的职责事务做好,使政事与天象运转相顺应,各种事情都会成功。”

皋陶说:“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贪图安逸和私欲,要兢兢业业,因为情况天天变化万端。不要虚设百官,上天命定的工作,人应当代替完成。上天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常法,要告诫人们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办法,把这五者敦厚起来啊!上天规定了人的尊卑等级,推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这五种礼制,要经常啊!君臣之间要同敬、同恭,和善相处啊!上天任命有德的人,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礼服表彰这五者啊!上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处治五者啊!政务要劝和了!要努力啊!”

皋陶说:“上天的视听依从臣民的视听。上天的赏罚依从臣民的赏罚。天意和民意是相通的,要谨慎啊,有国土的君王!”

皋陶问:“我的话可以实行吗?”

禹说:“当然!你的话可以实行并且可以成功。”

皋陶说:“我没有别的学识,只想天天辅佐君主并对他有所帮助啊!”

创作背景

皋陶,相传是舜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史记·五帝本纪》曰:“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史载当时帝舜临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故作此篇。该篇内容记述舜与大臣讨论部落联盟大事,当是后世史官追述当时讨论的对话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议事记录。

该文章可分成三部分,1-6段为第一部分,写皋陶论述修身、知人、安民的重要;7-10段为第二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知人之道;11-14段为第三部分,写皋陶进一步论述安民之法。

该文章在谈到天及天人关系时说:“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又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其中的天民关系论,自然不是虞、舜、禹时代的说法。然而,以抽象的天为至高无上之神,在当时出现却是合乎历史和思想发展的逻辑的。对神的信奉,起始于原始时代。各民族在其原始时代信神的初期为多神教的信仰,以天上之神而言,有日、月、星、风、雨、雷、电、云、霓等方面的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的提高,当国家形成之时,在宗教信仰上也创造了至上神。在中国至上神名为天,其他诸神都降而为其臣属。这正是华夏族的君主体制形成在神灵世界的反映。皋陶活动的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公共机构正向阶级统治工具国家转化,部落联盟长正蜕化为国君。在这个时代有天神观念,假天之名而说“有典”“有礼”,神化等级关系及服务于这种关系的礼仪也是必然的。在部落联盟之间发生战争时,以天之命宣扬自己有德,声讨对方之罪,也是可能的。至于“五礼”“五服”“五章”“五刑”的概念,以数字五来称礼、服、章、刑,显然是后起之说,是受五行说世界图式影响的结果,不属皋陶本有的世界观。天作为至上神而存在,并不否定其他诸神的地位与作用。早于天神观念出现的五星之神:太白、岁、辰,荧惑、镇,即现在的金、木、水、火、土的信仰仍旧保持着,要求人的行为“抚于五辰”。五星之神在天神出现后从属于后者。按照后世的说法,五星之神以其运行来显示天道。这是一种理智性的天命观。然而,商代卜辞中所反映的天神信念,以天神为恣情任意、喜怒无常者。该文章的天神显然是理智之神,而非不可捉摸者。这大概是《皋陶谟》的整理者将其“现代化”的结果。

文中的“慎厥身,修思永”说修身,“惇叙九族”话齐族,“庶明励翼”语治国,而“迩可远,在兹”可视为平天下。此处修身、齐族、治国、平天下之论,同《尧典》以下之说相似:“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两者的区别在于,《皋陶谟》中为皋陶之论,而《尧典》中为史家寓论断于叙事。前者被视为夏朝创立前夜的意识,后者则是“曰若稽古”者之言。问题是皋陶的思想与《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子思发展了传说的皋陶之说,还是《皋陶谟》的作者本于《大学》而敷衍出这段话。由修身而齐族而治国至于平天下的意识,在皋陶及其时代也不是没有产生的可能。而其中的齐族,更能体现国家形成前,氏族社会的特点。到子思的时代,氏族制崩溃,家的地位上升,因此他在继承前人思想的时候,以家代族,作了更为简明的概括。

该文章重德,对后世的政治与思想深有影响

名家点评

秦朝末年·孔鲋《孔丛子》:“《帝典》可以观美,《大禹谟》《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益稷》可以观政,《洪范》可以观度,《秦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通斯七者,则《》之大义举矣。”

西汉·无名氏《尚书大传》卷五:孔子云:“‘六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禹贡》可以观事,《皋陶谟》可以观治,《尧典》可以观美。”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皋陶谟》是后世儒家的伪托,伦理该是孔丘的。”“第一是人格发展的阶段,在《皋陶谟》里就有‘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第二是天人一致的表现,如‘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第三是折衷主义的伦理,如‘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作品争议

该篇是否与下篇《益稷》合并之争议

有记载言,《尚书》中《大禹谟》乃晋代豫章内史梅颐向朝廷所献的《古文尚书》中的一篇,汉代伏生所授的《今文尚书》并无此篇,乃晚出之书,即所谓“晚书”者。此《古文尚书》共46卷,58篇。其中33篇同于《今文尚书》。它将《尧典》后半部分分出为《舜典》,析《皋陶谟》后半部为《益稷》,分《盘庚》为上、中、下三篇,分《顾命》后半部为《康王之诰》,共增5篇;又新增25篇,即《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等。各篇皆有孔安国传的注和序。然而,据《史记》《汉书》的记载来看,孔安国并未为《尚书》作传和序,25篇晚书与汉代《古文尚书》16篇也不一致。这即表明梅颐所献之书是值得怀疑的,可以存而不论。

民国蒋伯潜认为此为伪古文之误。曰:“《书序》曰:‘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弃稷》。’按之本篇,‘皋陶矢厥谟’者,谓‘思日赞赞襄哉’以上也,‘禹成厥功’者,谓禹‘亦昌言’以下,自述治水成功之言也;‘帝舜申之’者,谓‘臣哉邻哉’以下,舜所言也。疑本篇篇名,本作‘《大禹皋陶谟》’。《弃稷》或别有一篇,或当与下文《禹贡》,序连读,谓弃稷与禹治水分土,俱未可知。作伪古文《尚书》者,据《书序》之语,别造《大禹谟》一篇,又分《皋陶谟》‘帝曰来禹汝亦昌言’之下为《益稷篇》。不知此篇后半,并未记益稷二人之言之事,如必分为二篇,不如径名后半为《大禹谟》也。”

该词条从《古文尚书》,将该篇与下篇《益稷》分作两篇。

重编写时代

皋陶谟》是后人根据皋陶的传说整理而成的。其重编写定时代,学者多主张在春秋战国时,自皋陶活动的尧舜禹之时到春秋,经历夏商西周三代,历时至少13个世纪。作为传说,它不断地被更新着的语词所复述。这些多次被今译的语词,其所表达的含义不同于皋陶在世之时是显而易见的。与语词的含义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存在着内容的增删改动。讲述传诵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会自觉地去做,因为理解领会的不同也会无意地使其思想变化。思想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又具有历史与逻辑的不一致性。还有要考虑到单音节词有歧义和古人思维比较混沌这些因素的存在。这一切,使学者在确认文中思想的具体历史时期时,感到十分困难。但是,其中的某些思想,还是可以肯定是属于皋陶及其时代的。

相关视频

清平乐文化小课堂 看《清平乐》听盈视老师讲吟诵 第四讲:《皋陶谟》与《司空掌舆地图赋》

参考资料

  1. 《尚书·虞书·皋陶谟》原文,瑞文网 , 2021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