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岩客家山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岩客家山歌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石岩客家山歌

隸屬;深圳客家山歌

文體;四句和五句七字體

特點;客家話唱

非遺級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入選時間;2007年6月

家山石岩客歌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傳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的傳統民歌。石岩客家山歌流傳於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各個社區,用客家話唱,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體,第一、二、四句押韻。演唱形式多樣,可個人自唱也可兩人一唱一和,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吸引人的一種演唱形式。[1]

石岩客家山歌和所有客家山歌一樣,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風格特點。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細嗓三種。山歌歌體結構形式比較整齊劃一,山歌中的格式和閩、粵、贛、桂、湘、川、台等地區大體相同,韻律也是平平仄仄的聲韻為基調,歌詞多以當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頭語言,生動、形象、風趣,往往以物抒懷,真情實景,寓情於景。

在種類和體裁上,石岩客家山歌有山歌號子、愛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駁尾、戲謔性、虛玄歌、逞歌、猜調、哀歌等。其表現形式主要有:賦體山歌、比喻山歌、起興山歌、疊字山歌、雙關山歌等。除了勞動山歌以外的精華就是客家情歌了,占客家山歌很大一部分比重

石岩客家山歌對研究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後五次大遷徙過程中,長期以來與當地人相處、互相取長補短、與南方各地的土語山歌互相混化與影響的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研究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及客家山歌音律藝術及語言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007年1月,石岩客家山歌入選深圳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7年6月,石岩客家山歌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基本簡介

石岩客家山歌用客家話唱,演唱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個人自唱,也可以兩人一唱一和,可以在舞台上,也可以在山中林間,不分時間、地點,即興演唱,唱時往往觸景生情,隨口而出,情深意切;唱腔豐富多彩,節奏自由又富於變化。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能吸引人的一種演唱形式。除了勞動山歌或生活歌以外,其中客家情歌占了很大部分。

客家山歌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細嗓三種。假嗓,包括真假嗓結合唱,主要用於高腔山歌;本祖束嗓,最為常見,它運腔複雜多變,擅長即興編詞對歌;細嗓,多為婦女單獨自吟自唱,音量小,音調寧靜細膩,委婉動聽。前兩種唱法,歌之頭尾還常加入山歌號子"嗬--餵"

一字一音,重在表達歌詞內容,後者是在前者基礎上發展而成,一般歌首有一長拖腔。

在修辭手法上,從詩歌最基本的"賦、比、興",到雙關、對偶、歇後、排比、頂針(尾駁尾、撿腳跟)、反覆重疊等各種修辭手法都有應用。

在句法結構上,主要有四句體和五句體。前者運用上下句不斷反覆而成。

在種類和體裁上有山歌號子、愛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駁尾、戲虐性、虛玄歌、逞歌、猜調、哀歌等。其表現形式主要有熱充牛:賦體山歌、比喻山歌、起興山歌、疊字山歌、雙關山歌等。

1."賦體"山歌:賦體山歌直言陳述,層次分明,所表現的人和事,有形有影,如一幅幅生動的自描畫。例如"妹子約匪槳拘郎柳樹下/月出照到月西斜/夜靜三更露水大/有情你愛脫衫遮",此類山歌描述細膩,直抒胸臆。

2."比喻"山歌:比喻山歌在客家山歌表現手法上使用廣泛,或以物喻人,或借景言情,形象、生動。例如:"阿妹生得真真靚/相貌又好又後生/好比十五月光樣/哪有缺角被人嫌",這首山歌為明比,傳情達意,聞之會心。

3."起興"山歌:此類山歌往往是借景(物)起唱,情隨景至。例如:"河邊柳樹葉拖拖/妹掀衫尾郎貼坐/阿哥問妹戀唔戀/低頭含笑肯過多",這首山歌借柳樹營造溫馨的情戀氛圍,貼切自然。

4."疊字"山歌:利用詞句的反覆,達到強化內容的匪地禁市目的,這也是客家山歌中常見的手法之一。例如:"山中山祖奔匪谷起山坡/山前山後樹山多。山間山田蔭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這首山歌疊"山"字,烘托"山上唱山歌",別有情趣。

5."雙關"山歌:客家語言生動、詼諧、雙關語、歇後語很多,在山歌里也被大量應用。例如:"阿哥莫怨妹無心/上屋下舍眼針針/燈草拿來做門板/一出一入愛關心",這首山歌后兩句是"歇後雙關",是從客家語的"燈草(攪)做門--關心"歇後語而來,借物傳神,最具特色。

石岩客家山歌最大特點在於開口直奔主題,男方往往以"妹"字作為引子(俗稱山歌號子),邀請對方來對山歌,或自嘆自唱,接着就是抒發歌者的記糠套真實想法。歌詞運用得生動、巧妙,這"妹"字不但是歌曲的引子,又是語和促放仔句尾音的歇後語襯詞,甚至成了每一語句開頭和結尾都可隨心靈活多用的中心襯詞.貫串情歌全曲。

此外,石岩客家山歌特別是情歌旋律優美深情,如《連妹愛連兩同年》;有的曲調活潑,節奏歡快跳躍,如《男人嫁到女家門》;還有委婉細膩,舒緩悠長,如《兩人好到白頭老》;而且大多數一字一音,重在表達歌詞內容,調式多以小調式見長。大部分音句的尾節都帶有下滑音。

歷史淵源

據深圳市考古專家考古發現,早在3000多年前,石岩就有人類居住。按照石岩最早落鄉的浪心居民推算,明未清初(1644年左右),客家人遷來石岩居住。另據落鄉石岩官田的至今已有10代人的葉姓居民推算,早在260年前,石岩就應有客家人居住了。這裡原來只有一座大山,叫陽台山(現名羊台山),山高林密,而且常有野獸、強盜出沒傷人。人們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鏟松油、挑擔及田間勞動時,或為尋覓同伴,以驅野獸強盜;或為消除疲勞對歌打趣;或訴幽怨;或泄憤懣;或表男女愛慕之情等等,都用高聲歌唱的形式來表達。於是,客家山歌與其他民歌一樣,在勞動生產的過程中產生了。

據石岩街道上屋社區退休幹部葉恩麟、塘頭社區居民"石岩客家山歌王"池官華等多位67歲以上的老人回憶說,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羊台山游擊區游擊隊員用石岩客家山歌號召民眾鼓舞鬥志,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反動派。建國後,石岩客家人以山歌的形式歌頌黨,歌頌英明領袖毛主席,在勞動中,客家人盡情歡唱,還擺擂比賽。尤其是1953年至1958年問,每逢八月中秋,石岩客家人村與村之間經常擺起歌台唱山歌,民間雜誌、社會報刊也時有山歌登載,使山歌園地長盛不衰,生產熱情空前高漲。改革開放後,石岩客家人在參與現代化的建設進程中,以山歌的形式歌頌改革開放帶給山鄉的巨變,山歌內容主要以抒情為主,歌頌美好愛情的內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時,內容針對時弊,喜怒哀樂盡在其中。近年來,石岩客家山歌主要代表歌手池官華多次外出參加演出,得到過"羊台之光"文化節客家山歌比賽三連冠,由此,《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深圳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均給予過報道。

然而,隨着生活的改變,時代的變遷,以及多樣文化娛樂種類的發展,山歌這片園地已漸漸變得無人問津,只有極少數老年人會自娛自樂,唱些有關生活情趣方面的山歌。

分布區域

石岩客家山歌流傳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7個社區

代表作品

為了讓石岩客家山歌后繼有人,繼續發展下去,2001年開始,年近七旬的退休幹部葉恩麟先生着手收集客家山歌。池官華、葉若林等老人也有自創客家山歌。在葉恩麟先生已整理的300餘首傳統客家山歌中分為十部分:(1)自我陶醉,自我發泄;(2)調情山歌;(3)戲謔性山歌(男女對);(4)客家傳統情歌;(5)猜謎歌;(6)哀歌;(7)虛玄歌;(8)現代山歌;(9)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山歌;(10)童謠篇。其表現形式主要有賦體山歌、比喻山歌、起興山歌、疊字山歌、雙關山歌等;種類和體裁上有山歌號子、愛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駁尾、戲謔性、虛玄歌、逞歌、猜謎、哀歌等。

主要代表作品有:《嫁錯郎》《賭仔歌》《東江縱隊頂呱呱》《打得鬼子喊爹娘(五句板)》《寶安鄉民抗戰山歌》《山歌來唱大小貪(五句板)》《送郎參軍》《猜謎山歌》《虛玄歌》《情歌零拾》《情歌雜唱》《十八阿嬌三歲郎》《人無雙對受孤淒》《口說西施也閒情》《要算戀妹最艱難》《阿妹日夜盼郎歸》《越送越遠情越深》《囑妹戀郎要真心》《兩人冷熱一般同》《有膽戀郎夠膽當》《阿哥有情妹有情》《妹有心來郎有心》《無妹心結解晤開》《日落西山晤曉歸》《兩人交情莫透風》《妹若有情應一句》《莫作楊梅暗開花》《唱個情妹對情郎》《山歌十大字眼從一到十》等。

相關視頻

池老石岩山歌羊台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