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柯流年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multiple issues|
 +
{{overlinked|time=2019-08-31T12:32:17+00:00}}
 +
{{refimprove|time=2019-08-31T12:32:17+00:00}}
 +
{{unreferenced|time=2019-08-31T12:32:17+00:00}}
 +
{{verylong|time=2019-08-31T12:32:17+00:00}}
 +
}}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米歇尔·福柯'''  
 
| 姓名    = '''米歇尔·福柯'''  
行 11: 行 17:
 
}}  
 
}}  
  
"[[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 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 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 [[ 这是指]]''' 任何情况下都值得'''[[ 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得好奇心]]:[[ 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 ''' 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 [[ 说穿了]] [[ 对知识的热情]] [[ 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 [[ 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话]] ''' 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在人生中]]:[[ 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 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 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 。……今[[ 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 [[ 那又是什么呢]]?[[ 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 ''' 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 ''' 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这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得好奇心: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情,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话,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1984年,6月25日,'''米歇尔·福柯'''在'''巴黎'''逝世 ,'''法国'''上下'''震惊'''。
 
1984年,6月25日,'''米歇尔·福柯'''在'''巴黎'''逝世 ,'''法国'''上下'''震惊'''。
行 37: 行 43:
 
 恰足以概括福柯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历程:
 
 恰足以概括福柯终身追求和奋斗的历程:
  
'''米歇尔·福柯''' [1]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2]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
'''米歇尔·福柯'''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2]  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很大的影响'''。
 
   
 
   
 
=='''福柯流年'''==
 
=='''福柯流年'''==
 +
[[File:666572.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1.so.qhmsg.com/bdr/300_115_/t016805c2f2897c0266.jpg 原图链接]  [https://weibo.com/jmwenhua?topnav=1&wvr=6&topsug=1&is_hot=1 來自界面 ]]]
  
 
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的普瓦捷(Poitiers);
 
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的普瓦捷(Poitiers);
  
194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
1946年,考入[[ 巴黎]] 高等师范学院;
  
 
1948年,在索邦大学攻读哲学学位(老师:莫里斯·梅洛·庞蒂);
 
1948年,在索邦大学攻读哲学学位(老师:莫里斯·梅洛·庞蒂);
行 49: 行 56:
 
1949年,在索邦大学攻读心理学学位,获心理学学位;
 
1949年,在索邦大学攻读心理学学位,获心理学学位;
  
1950年,加入共产党;
+
1950年,加入[[ 共产党]];
  
 
1950-1954年,在法国一所精神病院以心理学家的身份从事研究,并充当志愿者;
 
1950-1954年,在法国一所精神病院以心理学家的身份从事研究,并充当志愿者;
行 55: 行 62:
 
1951-195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学;
 
1951-1955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讲学;
  
1952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从事哲学工作, 在巴黎的心理学研究中心(Institut de Psychologie)获得心理学学位;
+
1952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从事[[ 哲学]] 工作,
  
1952-1953年,旅行至瑞士,与宾斯瓦格(Binswager)共同从事研究工作;
+
在巴黎的心理学研究中心(Institut de Psychologie)获得心理学学位;
 +
 
 +
 +
[[File:666571.jpg|缩略图|右|center|[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7512d528cca6d721.jpg 原图链接][https://weibo.com/yilinrenwen?is_hot=1 來自 新浪微博]]]
 +
 
 +
1952-1953年,旅行至[[ 瑞士]] ,与宾斯瓦格(Binswager)共同从事研究工作;
  
 
1953-1955年,在里尔大学(University of Lille)讲授心理学;
 
1953-1955年,在里尔大学(University of Lille)讲授心理学;
行 63: 行 75:
 
1954-1955年,《精神疾病与心理学》(Mental Illness and Psychology)(1962年进行了修订);
 
1954-1955年,《精神疾病与心理学》(Mental Illness and Psychology)(1962年进行了修订);
  
1955-1958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niversity of Uppsala)法语系任教;
+
1955-1958年,在[[ 瑞典]] 乌普萨拉大学(University of Uppsala)法语系任教;
  
1958-1959年,在波兰华沙的法语学院任教;
+
1958-1959年,在[[ 波兰]] 华沙的法语学院任教;
  
1959-1960年,在德国汉堡的法语学院(French Institute)任教;
+
1959-1960年,在[[ 德国]] 汉堡的法语学院(French Institute)任教;
  
 
1959-1960年,返回法国,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任心理学讲师,最终成为哲学教授;
 
1959-1960年,返回法国,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任心理学讲师,最终成为哲学教授;
行 85: 行 97:
 
1969年,《知识考古学》(The Archiaeology of Knowledge)(法语);当选法兰西学院的一个职位(思想体系史);
 
1969年,《知识考古学》(The Archiaeology of Knowledge)(法语);当选法兰西学院的一个职位(思想体系史);
  
1970年,在日本和美国讲学;12月2日在法兰西学院发表就职演讲["话语的秩序"(The Order of Discourse)];
+
1970年,在[[ 日本]] 和美国讲学;12月2日在法兰西学院发表就职演讲["话语的秩序"(The Order of Discourse)];
  
 
1971年,在突尼斯讲学;在荷兰与乔姆斯基(Chomsky)辩论;成立"监狱情报团体"(Groupe d'Information sur les Prisons,GIP);
 
1971年,在突尼斯讲学;在荷兰与乔姆斯基(Chomsky)辩论;成立"监狱情报团体"(Groupe d'Information sur les Prisons,GIP);
行 117: 行 129:
 
1982年,在多伦多讲学,在佛蒙特讲学;
 
1982年,在多伦多讲学,在佛蒙特讲学;
  
1982-1983年,在法兰西学院授课:"快感的用途与自我技术"(The Uses of Pleasure and the Technologies of Self);
+
1982-1983年,在法兰西学院授课:"快感的用途与自我技术"
 +
 
 +
(The Uses of Pleasure and the Technologies of Self);
  
198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
1983年,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 伯克利分校任教;
  
 
1984年,《性史》,第2卷、第3卷;
 
1984年,《性史》,第2卷、第3卷;
行 127: 行 141:
 
2018年,《性史》的第4卷出版.
 
2018年,《性史》的第4卷出版.
  
=='''目录'''==
+
=='''人物生平'''==
 
+
[[File:666567.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5.so.qhimgs1.com/bdr/_240_/t01cb3a0223251f5dbb.jpg 原图链接]  [http://book.kongfz.com/20760/156929058/1 來自景县刘杲图书]]]
1'''人物生平'''
 
2'''社会学观点'''
 
3'''个人成就'''
 
4'''个人作品'''
 
   
 
===='''人物生平'''====
 
  
 
'''米歇尔·福柯'''——————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哲学博士]],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可能与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开始成绩中上,当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这段时间,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
 
'''米歇尔·福柯'''——————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索邦大学]],[[哲学博士]],1926年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乡村家庭,其父保罗是一个内科医生。他的原名是'''保罗-米歇尔·福柯''',后来将名字中的保罗放弃,可能与他父亲之间相当紧张的关系有关。开始成绩中上,当进入[[耶稣]]会办的一个中学后,他的成绩十分优秀。这段时间,普瓦捷属于[[维希法国]],后来被德国占领。战后,福柯进入了法国最负盛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这是法国传统的通向学术生涯的门户。
行 142: 行 150: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等思想家接触。
 
'''福柯'''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私人生活并不快乐,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企图自杀。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学的教育,而且还得到了心理学的教育,他甚至参加了这门学科的临床实践,在那里,他与[[路德维希·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等思想家接触。
  
福柯还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其他许多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学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间是法国共产党员。他是被他的教师阿尔都塞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多人相同,他因为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
''' 福柯''' 还受到了[[ 马克思主义]] 的影响,如其他许多[[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的学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间是法国[[ 共产党员]] 。他是被他的教师[[ 阿尔都塞]] 介绍进去的。与其他许多人相同,他因为[[ 斯大林]] 统治下的苏联的情况退出了共产党。可他从未参加过共产党的活动。
  
1950年福柯通过毕业考试,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为他找到了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德菲(Daniel Defert)。后来只要他在法国就一直与[[德菲]](Daniel Defert)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
+
1950年''' 福柯''' 通过毕业考试,他在[[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教了一段时间书,但他对此并不感兴趣,因此他很快就离开了法国。他的一个教师和朋友[[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为他找到了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作为[[法国文化代表]]的职位,从1954年到1970年他在乌普萨拉大学、在[[波兰华沙]]和在[[德国汉堡大学]]充当文化代表。此后他到[[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教哲学,在那里他遇到了丹尼尔·德菲(Daniel Defert)。后来只要他在法国就一直与[[德菲]](Daniel Defert)生活在一个非单配性的关系中。
 
   
 
   
 
 早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期间,福柯即表现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极大兴趣,恰好他父母的一位世交[[雅克琳娜·维尔道]](Jacqueline Verdeaus)就是[[心理学家]],而雅克琳娜的丈夫[[乔治·维尔道]]则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学生。因此,在维尔道夫妇的影响下,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并与雅克琳娜一道翻译了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的著作 [[《梦与存在》]] 。书成之后,福柯应[[雅克琳娜]]之请为法文本做序,并在1953年复活节之前草就一篇长度超过正文的序言。在这篇长文中,他日后光彩夺目的写作风格已经初露端倪。1954年,这本罕见的序言长过正文的译作由[[德克雷·德·布鲁沃出版社]]出版,收入[[《人类学著作和研究》]]丛书。同年,福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收入[[《哲学入门》]]丛书,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福柯'''后来对这部著作加以否定,认为它不成熟,因此,1962年再版时这本书几乎面目全非。
 
 早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期间,福柯即表现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极大兴趣,恰好他父母的一位世交[[雅克琳娜·维尔道]](Jacqueline Verdeaus)就是[[心理学家]],而雅克琳娜的丈夫[[乔治·维尔道]]则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学生。因此,在维尔道夫妇的影响下,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并与雅克琳娜一道翻译了瑞士精神病学家[[宾斯万格尔]](Ludwig Binswanger)的著作 [[《梦与存在》]] 。书成之后,福柯应[[雅克琳娜]]之请为法文本做序,并在1953年复活节之前草就一篇长度超过正文的序言。在这篇长文中,他日后光彩夺目的写作风格已经初露端倪。1954年,这本罕见的序言长过正文的译作由[[德克雷·德·布鲁沃出版社]]出版,收入[[《人类学著作和研究》]]丛书。同年,福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专著[[《精神病与人格》]],收入[[《哲学入门》]]丛书,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福柯'''后来对这部著作加以否定,认为它不成熟,因此,1962年再版时这本书几乎面目全非。
  
1955年8月,在著名神话学家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大力推荐下,福柯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聘为法语教师。在瑞典期间,福柯还兼任法国外交部设立的"法国之家"主任,因此,教学之外,他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瑞典的3年时间里,福柯开始动手撰写博士论文。得益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大批16世纪以来的医学史档案、书信和各种善本图书,也得益于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不断督促和帮助,当福柯离开瑞典时《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 已经基本完成。
+
1955年8月,在[[ 著名神话学家]][[ 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大力推荐下,福柯被瑞典[[ 乌普萨拉大学]] 聘为法语教师。在瑞典期间,福柯还兼任法国外交部设立的"法国之家"主任,因此,教学之外,他花了大量时间用于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在瑞典的3年时间里,福柯开始动手撰写博士论文。得益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大批16世纪以来的医学史档案、书信和各种善本图书,也得益于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不断督促和帮助,当福柯离开瑞典时[[ 《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 已经基本完 成。
 +
 
 +
 
 +
1958年,由于感到教学和工作负担过重,福柯提出辞职,并于6月间回到巴黎。两个月后,还是在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帮助下,同时也因为福柯在瑞典期间表现的出色组织能力,他被法国外交部任命为设在华沙大学内的法国文化中心主任。这年10月,福柯到达波兰,不过他并没有在那儿待太久,原因倒也富于戏剧性:他中了波兰情报机关的美男计。福柯从很早时候起就是[[同性恋]],对此他倒不加掩饰,就个人生活而言,这位老兄显然够得上"风流"的美名。然而50年代正是东西方冷战正酣之时,两方都在挖空心思的相互刺探。恰恰在1959年,法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告假,大使本已有心提拔福柯,便一面让他代行参赞职务,一面行文报请正式任命。所以波兰情报机构乘虚而入,风流成性的年轻[[哲学家]]合当中计。
 +
 
 +
离开波兰后,'''福柯'''继续他的海外之旅,这一次是目的地是[[汉堡]],仍然是法国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2月,福柯在[[德国]]最终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是一本在厚度和深度上都同样令人咋舌的大书:全书包括附录和参考书目长达943页,考察了自17世纪以来[[疯癫]]和[[精神病]]观念的流变,详尽梳理了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体现的疯癫形象形成、转变的过程及其对现代人的意义。按照惯例,申请国家博士学位的应该提交一篇主论文和一篇副论文,福柯因此决定翻译[[康德]]的《实用人类学》并以一篇导言作为副论文,虽然这一导言从来没有出版,但福柯研究者们发现,他后来成熟并反映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在这篇论文中其实已经形 成。
  
1958年 由于感到教 和工 负担过重对,福柯提出辞职 ,并 于6月间回到 巴黎 。两个月后,还是在 乔治· 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的 帮助 下, 同时也因为 福柯在 瑞典期间表 现的 出色组织能力 ,他 被法国外交部任命为设在华沙大学内 法国 化中心主任。这年10月 福柯到达波兰 ,不 过他并没有在 儿待太久 倒也富于戏剧性:他中了波兰情报机关的美男计。 福柯 从很早时候起就是同性恋,对此他倒不加掩饰,就个人 活而言,这位老兄显然够得上"风流" 美名。然而50年代正 东西方冷战正酣之时,两方都在挖空心思 相互刺探 恰恰在1959年 法国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告假,大使本已有心提拔 福柯, 便一面让他代行参赞职务,一面行 报请正式任命 所以波兰情报机构乘虚而入,风流成性的 哲学 家合当中计
+
应福柯之请,他以前在[[亨利四世]]中学的哲学老师 时任[[巴黎高等师范 院]]校长的[[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欣然同意 副论文的"研究导师" ,并 推荐著名科学史家、时为[[ 巴黎 大学]]哲学系主任的[[ 乔治· 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译为乔治·康吉莱姆、乔治·冈奎莱姆) 担任他 主论文导师。后者对[[《疯癫史》]]赞誉有加,并为他写了如 评语"人们会看到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 鉴于 福柯 先生一直关注自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精神病]] 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向 代人提供 多种用途;鉴于他时而理顺、时而又搞乱纷杂的[[阿莉阿德尼线团]] ,他的 融分析和综合于一炉 它的严谨 虽然读起来 不那 么轻松 但却不失睿智之作…… 此,我深信 福柯 生的 研究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 的。" 1961年5月20日 ,福柯 顺利通过答辩 获得[[ 学博士]]学位 这篇论文也被评为当 年哲学 学科的最优秀论文,并颁发给作者一枚铜牌
  
  离开波兰后,福柯继续他的海外之旅,这一次是目的地是汉堡,仍然是法国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2月,福柯在德国最终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这是一本在厚度和深度上都同样令人咋舌的大书: 全书包括附录和参考书目长达943页,考察了自17世纪以来疯癫和精神病观念的流变,详尽梳理了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体现的疯癫形象形成、转变的过程及其对现代人的意义。按照惯例,申请国家博士学位的应该提交一篇主论文和一篇副论文,福柯因此决定翻译康德的《实用人类学》并以一篇导言作为副论文,虽然这一导言从来没有出版,但福柯研究者们发现,他后来成熟并反映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在这篇论文中其实已经形成。
+
[[File:666570.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ac1a7acd8f129140.jpg 原图链接]  [http://sh.qihoo.com/pc/921af1114468570e2?cota=1 來自 快资讯]]]
  
  福柯 之请,他 以前 在亨利四世中学的哲学老师 时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校长的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欣然同意作副论文的"研究导师",并推荐著名科学史家、时为巴黎 大学哲学系主任 的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译为乔治·康吉莱姆、乔治·冈奎莱姆)担任他的主论文导师。后者对 《疯癫史》 赞誉有加 并为他写了如下评语"人们会看到这项研究 价值所在 鉴于 福柯 先生一直关注自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精神病在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向现 人提供的多种用途;鉴于他时而 顺、时而又搞乱纷杂的阿莉阿德尼线团 他的论文融分析和综合于一炉,它的严谨,虽然读起来不那么轻松,但却不失睿智之作……因此,我深信 福柯 先生的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 1961年5月20日 ,福柯 顺利通过答辩,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这篇 论文 也被评为当 学科 最优秀论文,并颁发给作者一枚铜牌
+
  还在''' 福柯'''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以前, 法国[[克莱蒙费朗 大学]] 哲学 系新任 系主任[[维也曼]]在读完[[ 《疯癫史》]]手稿后 即致函尚远在[[汉堡]] 作者 希望延聘他为教授。[[ 福柯]]欣然接受,并于1960年10月就任 代理 教授,1962年5月1日 克莱蒙-费朗大学正式升任 福柯 为哲学系正教授 在整个60年代 ,福柯 的知名度随着他著作和评 论文 章的发表而急剧上升:1963 [[《雷蒙·鲁塞尔》]]和[[《临床医 学的 诞生》]] ,1964年[[《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1966年引起极大反响的[[《词与物》]]
  
还在福柯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以前, 法国 克莱蒙费朗 大学 哲学系 新任 系主任维也曼 读完《疯癫史》手稿后 即致函尚远在汉堡 作者,希望延聘他为 。福柯 欣然接受 并于1960年10月 任代理教授,1962年5月1日 克莱蒙-费朗大学正式升任 福柯 哲学系 正教授 。在 整个60 ,福柯的 知名度随着他著作和评论文章的发表而急剧上升:1963年《雷蒙·鲁塞尔》和《临床医学的诞生》 ,1964年《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以及1966 引起极大反响的《词与物》
+
1968年5月事件促使 法国 教育行政当局反思旧 大学 制度的缺陷,并开始策划改革之法。作为实验,1968年10月间, 新任[[教育部长]][[艾德加·富尔]]决定 巴黎市郊的万森森林兴建一座新大学 它将拥有充分 自由来实验各种有关大学 育体制改革的新想法 。福柯 被任命为新学校的哲学系主任。但是 万森很快 陷入无休止的学生罢课、与警察的临街对峙乃至火爆冲突中 ,福柯 哲学系 也在极左派的吵嚷声中成为动乱根源 。在 万森两 年, 是使 福柯 感到筋疲力尽 年。
  
1968年5月事件促使法国教育行政当局反思旧大学制度 缺陷,并开始策划改革之法。作为实验,1968年10月间 新任教育部长艾德加·富尔决定在巴黎市郊的万森森林兴建 座新大学 它将拥有充分的自由来实验各种有关大 教育体制改革 新想 。福柯被任命为新学校的哲 学系 主任 但是,万森很快就陷 无休止的 生罢课、与警察 临街对峙乃至火爆冲突中,福柯的哲 系也在极左派 吵嚷声 成为动乱根源。在万森两年,是使福柯感到筋疲力尽 两年
+
1970年12月2日,对福柯来讲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 日子 他[[走上了法兰西 院高高 讲坛]],正式就任 兰西 院思想体 史教授 法兰西学院意味着达[[ 术地位 颠峰]]:这是[[法国大 机构 "圣殿 中的 圣殿]]"
  
1970年12月2日,对福柯来讲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走上了 法兰西学院 高高 的讲 正式就任法兰西学院 思想 体系史教授。进入法兰西学院意味着达学术地位 颠峰: 这是法国大学机构 "圣殿中的圣殿"
+
法兰西学院的 就职演 '''福柯'''赞扬了从不同角度影响其 思想的 三个人:[[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和[[乔治·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福柯对他们表示了诚挚 敬意
  
法兰西学院 就职演讲里 福柯赞扬了从不同角 影响其思想 三个 :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乔治·冈圭 (Georges Canguilhem)和乔 ·杜梅齐尔(Georges Dumezil),福柯对 们表示 诚挚 敬意
+
70年代的福柯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他运用自己的声望支持旨 改善犯人人权状况 运动 并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以收集整理监狱制 日常运做的详细过程;他在维护移民和难民权益 请愿书上签名;与萨特一起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 的抗议游行;冒着危险前往[[西班牙]]抗议[[独裁者佛 哥]]对政 犯的死刑判决……。所有这一切都促使 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的运作问题。这些思考构成 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著作 全部主题--[[《规训与惩罚》]]
  
70年代的 福柯 积极致力于各种社会运动 他运用自己 声望支持旨 改善犯人人权状况 运动 ,并 亲自发起"监狱情报组" 收集整理监狱制 日常运做的详细过程;他在维护移民 难民权益的请愿书上签名; 萨特一起出席声援监狱暴动犯人的抗议游行;冒着危险前往西班牙抗议独裁者佛朗哥对政治犯的死刑判决…… 所有 这一 切都促使他深入思考权力 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 监禁 惩戒过程 问题。这些思考构成 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著作 全部主题--《规训与惩罚》
+
福柯 的最后一部著作[[《性史》]]的第一卷[[《求知意志》]]在1976年12月出版 这部作品的目 是要探究性观念 历史中的变迁和发展。福柯对这部性 观念史寄予厚望 ,并以 务求完美的态 加以雕琢,大纲 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最终文本 最初计划相差甚大 。这 又是 部巨著,按照福柯最后的安排,全书分为四卷,分别为[[《求知意志》]]、[[《快感 享用》]]、[[《自我 呵护》]] [[《肉欲的告赎》]]。可惜 是, 者永远也看不到它出齐 , 福柯后来在美国的[[水牛城大学]]和后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待了很久。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病逝,终年58岁
  
福柯的最后一部著作《性史》的第一卷《求知意志》在1976年12月出版,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要探究性观念在历史中的变迁和发展。福柯对这部性的观念史寄予厚望,并以务求完美的态度加以雕琢,大纲和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最终文本与最初计划相差甚大。这又是一部巨著,按照福柯最后的安排,全书分为四卷,分别为《求知意志》、《快感的享用》、《自我的呵护》、《肉欲的告赎》。可惜的是,作者永远也看不到它出齐了, 福柯后来在美国的水牛城大学和后来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待了很久。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病逝,终年58岁。
 
  
社会学观点
+
====''' 社会学观点'''====
  
福柯主要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关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权力怎样通过话语权表现出来,并配合各种规训的手段将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节中去,比如监狱制度、性问题等。福柯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
''' 福柯''' 主要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关注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权力怎样通过话语权表现出来,并配合各种规训的手段将权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细节中去,比如监狱制度、性问题等。福柯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个人成就
+
==''' 个人成就'''==
  
 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词与物》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
 他被认为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但也有人认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 《词与物》]] 还是结构主义的。他本人对这个分类并不欣赏,他认为自己是继承了现代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后现代主义这个词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
+
''' 福柯''' 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 福柯''' 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
 
   
 
   
 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
+
 对''' 福柯''' 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对福柯来说,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 福柯''' 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
 +
 
 +
比如福柯在研究[[监狱]]的历史的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权力]]是怎样的,他还研究他们是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来使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权力的变换
  
  比如 福柯在 研究监狱的 历史的 时候他不只看看守的 权力 是怎样 的, 他还研究他们 怎样从社会上得到这个权利的--监狱是怎样设计的,来 使 囚犯认识到他们到底是谁,来让他们铭记住一定的行动规范。他还研究了"罪犯"的发展,研究了罪犯的定义的变化,由此推导出 权力的 变换
+
  对''' 福柯'''来说,"真理"(其实是 某一 历史 环境中被当作真理 )是运用 权力的 结果 而人只不过 是使 权力的 工具
  
福柯 来说 "真理"(其实是在某 历史环境中被当作 真理的 事物)是运用 权力 的结果 而人只不 是使用 权力 的工具
+
''' 福柯'''认为 依靠 真理 系统建立 的权力 可以通过讨论、知识、历史等来被质疑,通过强调身体,贬低思考 或通 艺术创造也可以对这样的 权力 挑战
  
福柯 认为 依靠一个真 系统建立 权力可以通过讨 、知识、 历史 等来被质疑,通过强调身体,贬低思考 ,或 通过艺术 创造 也可以对这样的权力挑战
+
''' 福柯'''的书往往写得非常紧凑,充满了历史典故 尤其是小故事,来加强他的 的论 证。福柯的批评者说他往往在引用 历史 典故时不够小心 他常常错误地引用一个典故 甚至自己 创造 典故
  
福柯的书往往写得非常紧凑,充满了历史典故,尤其是小故事,来加强他的理论的论证。福柯的批评者说他往往在引用历史典故时不够小心,他常常错误地引用一 典故或甚至自己创造典故。
+
==''' 人作品'''==
  
个人作品
 
  
 +
'''福柯'''的主要著作有'''《古典时代疯狂史》'''(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规训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等。
  
福柯的主要著作有《古典时代 狂史》(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规训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等。
+
====''' 癫文明'''====
  
  疯癫文明
+
[[File:666568.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0f06e26da7b0a29c.jpg 原图链接]  [http://culture.ifeng.com/a/20160926/50024553_0.shtml 來自 凤凰网]]]
  
《疯癫与文明》(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eraison)是1961年出版的,它是福柯的第一部重要的书,是他在瑞典教法语时写的。它讨论了历史上疯狂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
[[ 《疯癫与文明》]](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eraison)是1961年出版的,它是福柯的第一部重要的书,是他在瑞典教法语时写的。它讨论了历史上疯狂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 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
[[ 福柯]] 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 菲利普·皮内尔]] [[ 塞缪尔·图克]] 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临床医学
+
'''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的诞生》(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une archéologie du regard médical)是福柯的第二部重要的书,1963年出版。它延续了《疯癫与文明》的讨论,概括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和医院的发展。
+
[[ 《临床医学的诞生》]](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une archéologie du regard médical)是福柯的第二部重要的书,1963年出版。它延续了《疯癫与文明》的讨论,概括了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和医院的发展。
  
词与物
+
''' 词与物'''
  
《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出版于1966年,它主要的论点在于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套异于前期的知识形构规则(福柯称之为认识型(épistémè)),而现代知识型的特征则是以"人"做为研究的中心。既然"人"的概念并非先验的存在,而是晚近知识型形塑的结果,那么它也就会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这本书的问世使福柯成为一位知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但也因为"人之死"的结论而饱受批评。让·保罗·萨特就曾基于此点批判此书为小资产阶级的最后壁垒。
+
[[ 《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出版于1966年,它主要的论点在于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一套异于前期的知识形构规则(福柯称之为认识型(épistémè)),而现代知识型的特征则是以"人"做为研究的中心。既然"人"的概念并非先验的存在,而是晚近知识型形塑的结果,那么它也就会被抹去,如同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这本书的问世使福柯成为一位知名的法国知识分子,但也因为"人之死"的结论而饱受批评。[[ 让·保罗·萨特]] 就曾基于此点批判此书为小资产阶级的最后壁垒。
  
 
 这部著作力图构建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它"旨在测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从何时开始,作为知识对象的人何时出现。" 福柯使用"知识型"这一新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产生、运动以及表达的深层框架。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型转变流动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此外,由于语言学具有解构流淌于所有人文学科中语言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人文科学研究中,语言学都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透过对语言的研究,知识型从深藏之处显现出来。
 
 这部著作力图构建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它"旨在测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从何时开始,作为知识对象的人何时出现。" 福柯使用"知识型"这一新术语指称特定时期知识产生、运动以及表达的深层框架。通过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型转变流动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个时期的知识型之间存在深层断裂。此外,由于语言学具有解构流淌于所有人文学科中语言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人文科学研究中,语言学都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透过对语言的研究,知识型从深藏之处显现出来。
  
 这本书"妙语连珠,深奥晦涩,充满智慧"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十足的学术论着,甫经出版即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书:第一版由法国最著名的伽利玛出版社于1966年10月出版,印了3500册,年底即告售磬,次年6月再版5000册,7月:3000,9月:3500,11月:3500;67年3月:4000,11月:5000……,据说到80年代为止,《词与物》仅在法国就印刷了逾10万册。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同样戏剧,评论意见几乎截然二分,不是大加称颂,就是愤然声讨,两造的领军人物也个个了得:被誉为"知识分子良心"的大哲学家萨特声称这本书"要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所能修筑的抵御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道堤坝",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杂志也连续发表批驳文章;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天主教派的知识分子们同似乎该不共戴天的共产党人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里:虽然进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反对这一点上,两派倒是心有期期。但福柯这一方的阵容也毫不逊色: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拍案而起,他于1967年发表长文痛斥"萨特一伙"对《词与物》的指责,并指出争论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福柯所开创的是一条崭新的思想系谱之路,这恰恰又是固守"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萨特等所不愿意看到并乐意加以铲除的。
+
 这本书"妙语连珠,深奥晦涩,充满智慧"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十足的学术论着,甫经出版即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书:第一版由[[ 法国最著名]] [[ 伽利玛出版社]] 于1966年10月出版,印了3500册,年底即告售磬,次年6月再版5000册,7月:3000,9月:3500,11月:3500;67年3月:4000,11月:5000……,据说到80年代为止,[[ 《词与物》]] 仅在法国就印刷了[[ 逾10万册]] 。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同样戏剧,评论意见几乎截然二分,不是大加称颂,就是愤然声讨,两造的领军人物也个个了得:被誉为"知识分子良心"的大哲学家萨特声称这本书"要建构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资产阶级所能修筑的抵御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道堤坝",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杂志也连续发表批驳文章;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天主教派的知识分子们同似乎该不共戴天的共产党人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里:虽然进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反对这一点上,两派倒是心有期期。但福柯这一方的阵容也毫不逊色:[[ 乔治·冈圭朗]](Georges Canguilhem)拍案而起,他于1967年发表长文痛斥"萨特一伙"对《词与物》的指责,并指出争论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意识形态,而在于福柯所开创的是一条崭新的思想系谱之路,这恰恰又是固守"[[ 人本主义]]"或"[[ 人道主义]]"的萨特等所不愿意看到并乐意加以铲除的。
  
 不管怎样,《词与物》为福柯带来了巨大声望。不久,福柯又一次离开了法国,前往突尼斯大学就任哲学教授。福柯在突尼斯度过了1968年5月运动的风潮。这是一个"革命"的口号和行动时期遍及欧洲乃至世界的时期,突尼斯爆发了一系列学生运动,福柯投身于其中,发挥了相当的影响。此后,他的身影和名字也一再出现于法国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游行、抗议和请愿书中。
+
 不管怎样,[[ 《词与物》]] ''' 福柯''' 带来了巨大声望。不久,福柯又一次离开了法国,前往[[ 突尼斯大学]] 就任[[ 哲学教授]] 。福柯在突尼斯度过了1968年5月运动的风潮。这是一个"革命"的口号和行动时期遍及欧洲乃至世界的时期,突尼斯爆发了一系列学生运动,福柯投身于其中,发挥了相当的影响。此后,他的身影和名字也一再出现于法国国内一次又一次的游行、抗议和请愿书中。
  
知识考古学
+
''' 知识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L'Archéologie du Savoir)出版于1969年,这是福柯对方法论的讨论,他写了这部书来回答别人对《词与物》的反应。
+
[[ 《知识考古学》]](L'Archéologie du Savoir)出版于1969年,这是福柯对方法论的讨论,他写了这部书来回答别人对《词与物》的反应。
  
规训与惩罚
+
''' 规训与惩罚'''
  
《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出版于1975年。它讨论了现代化前的公开的、残酷的统治(比如通过死刑或酷刑)渐渐转变为隐藏的、心理的统治。福柯提到自从监狱被发明以来它被看做是唯一的对犯罪行径的解决方式。
+
[[ 《规训与惩罚》]](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出版于1975年。它讨论了现代化前的公开的、残酷的统治(比如通过死刑或酷刑)渐渐转变为隐藏的、心理的统治。福柯提到自从监狱被发明以来它被看做是唯一的对犯罪行径的解决方式。
  
福柯在这部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对罪犯的惩罚与犯罪是一个相互关系--两者互为前提条件。
+
''' 福柯''' 在这部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对罪犯的惩罚与犯罪是一个相互关系--两者互为前提条件。
  
 福柯将现代社会比做边沁的《全景监狱》(Panopticon),一小批看守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但他们自己却不被看到。
+
 福柯将现代社会比做[[ 边沁]] [[ 《全景监狱》]](Panopticon),一小批看守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但他们自己却不被看到。
 +
 
 +
传统[[帝王]]通过[[凌迟]]罪犯、[[斩首]]示众,以肉体的展示来宣示自身[[统驭]]的[[权威]],这种直接曝入施力者与受力者的角色,16世纪进入古典时代,'''福柯'''以两个历史事件作为典范,说明规训手段的方式与样貌完全不同以往。其一是鼠疫肆虐于欧洲,为了让发生[[鼠疫]]的地区灾情不致继续扩散,指示每户人家关紧门户,闭居自身住所,不可在未经许可下到公共空间溜搭,街道上只有持枪的军人以及固定时间出来巡察、点名,透过书写登记,记录每个居民的存亡交付市长进行重新审核,规训方式从原来展示威吓,至现代转变成用科学知识、科层制度进行各种分配安置,显示规训手段的改变。
 +
 
 +
[[File:666569.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ce13b782939e136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228831080_508932 來自 搜狐]]]
  
传统帝王通过凌迟罪犯、斩首示众,以肉体的展示来宣示自身统驭的权威,这种直接曝入施力者与受力者的角色,16世纪进入古典时代,福柯以两个历史事件作为典范,说明规训手段的方式与样貌完全不同以往。其一是鼠疫肆虐于欧洲,为了让发生鼠疫的地区灾情不致继续扩散,指示每户人家关紧门户,闭居自身住所,不可在未经许可下到公共空间溜搭,街道上只有持枪的军人以及固定时间出来巡察、点名,透过书写登记,记录每个居民的存亡交付市长进行重新审核,规训方式从原来展示威吓,至现代转变成用科学知识、科层制度进行各种分配安置,显示规训手段的改变。
 
  
 
 福柯无意解释罪犯是怎么来的,或是为何会有犯罪的行为等等起源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等问题。他要强调某种机制存在于那边,原本只是要将一群扰乱社会秩序者关起来,然这件单纯事情开始被关注,研究为何这群人这么不同,观察颅骨大小、小时候是否被虐待,开始产生心理学、人口学、犯罪学这些学问,为"罪犯"这个身份附加更多的意涵,也同时加以主体化罪犯,试图让人正视强调这命题。再从这套认识,于监狱中透过反覆操练、检查审核、再操练,不只是要矫正犯人,并要犯人认清自己是个罪犯,是拥有偏差行为的"不正常"人,所以你自己要努力矫正自己,监狱、警察都是在"帮助"你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这套机制中的受力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不只告诉罪犯你必须做什么,还会要求时时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并且如何为自己的这个罪犯身份,忏悔和自我审查。
 
 福柯无意解释罪犯是怎么来的,或是为何会有犯罪的行为等等起源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等问题。他要强调某种机制存在于那边,原本只是要将一群扰乱社会秩序者关起来,然这件单纯事情开始被关注,研究为何这群人这么不同,观察颅骨大小、小时候是否被虐待,开始产生心理学、人口学、犯罪学这些学问,为"罪犯"这个身份附加更多的意涵,也同时加以主体化罪犯,试图让人正视强调这命题。再从这套认识,于监狱中透过反覆操练、检查审核、再操练,不只是要矫正犯人,并要犯人认清自己是个罪犯,是拥有偏差行为的"不正常"人,所以你自己要努力矫正自己,监狱、警察都是在"帮助"你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这套机制中的受力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不只告诉罪犯你必须做什么,还会要求时时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并且如何为自己的这个罪犯身份,忏悔和自我审查。
  
性史
+
''' 性史'''
  
《性史》(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一共分三卷(本计划六卷),第一卷《求知意志》(La volonté de savoir),也是最常被引用的那一卷,是1976年出版的,其主题是最近的两个世纪中性在权力统治中所起的作用。针对对于弗洛伊德等提出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压抑,福柯提出置疑,指出性在17世纪并没有压抑,相反得到了激励和支持。社会构建了各种机制去强调和引诱人们谈论性。性与权力和话语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第二卷《快感的享用》(L'Usage des plaisirs)和第三卷《关注自我》(Le Souci de soi)是在福柯死前不久于1984年出版的。其主要内容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性的观念,关注一种"伦理哲学"。此外福柯还基本上写好了一部第四卷,其内容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对肉体与性的观念和对基督教的影响,但因为福柯特别拒绝在他死后出版任何书籍, 家人根据他的遗愿至今未出版它的完整版本。
+
[[ 《性史》]](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一共分三卷(本计划六卷),第一卷[[ 《求知意志》]](La volonté de savoir),也是最常被引用的那一卷,是1976年出版的,其主题是最近的两个世纪中性在权力统治中所起的作用。针对对于弗洛伊德等提出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压抑,福柯提出置疑,指出性在17世纪并没有压抑,相反得到了激励和支持。社会构建了各种机制去强调和引诱人们谈论性。性与权力和话语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第二卷[[ 《快感的享用》]](L'Usage des plaisirs)和第三卷[[ 《关注自我》]](Le Souci de soi)是在福柯死前不久于1984年出版的。其主要内容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性的观念,关注一种"伦理哲学"。此外福柯还基本上写好了一部第四卷,其内容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对肉体与性的观念和对[[ 基督教]] 的影响,但因为福柯特别拒绝在他死后出版任何书籍, 家人根据他的遗愿至今未出版它的完整版本。
  
 
 去世三十四年后,福柯代表作终于出齐
 
 去世三十四年后,福柯代表作终于出齐
  
米歇尔·福柯去世三十四年后,其代表作和生前最后一项重大工程《性史》的第四卷终于出版。这是2018年法国思想界、出版界发生的第一起大事件。2月8日,《性史·第四卷:肉体的告解》(Histoiredelasexualité,IV:Lesaveuxdelachair)由加利马尔出版社发行,全书厚达四百四十八页,五十二岁的法国哲学家、福柯研究专家和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弗雷德里克·格罗(FrédéricGros)担任了此卷编辑。
+
''' 米歇尔·福柯''' 去世三十四年后,其代表作和生前最后一项[[ 重大工程]][[ 《性史》]] 的第四卷终于出版。这是2018年法国思想界、出版界发生的第一起大事件。2月8日,[[ 《性史·第四卷:肉体的告解》]](Histoiredelasexualité,IV:Lesaveuxdelachair)由加利马尔出版社发行,[[ 全书厚达四百四十八页]] ,五十二岁的[[ 法国哲学家]] [[ 福柯研究专家]] [[ 巴黎政治学院]] 教授[[ 弗雷德里克·格罗]](FrédéricGros)[[ 担任了此卷编辑]]
 +
 
 +
[[《性史》]]意在通过考察[[希腊]]以降的性来探讨权力机制。第一卷[[《认知的意志》]]于1976年问世,此卷封底同时宣告,[[《性史》]]凡六卷,后五卷依次为[[《肉体与身体》]][[《儿童的十字军东征》]][[《女人、母亲和癔病患者》]][[《反常者》]]和[[《人口与种族》]],但他此后不断修改,重写,并投入对希腊罗马文学的研读,终将原计划的六卷本改为四卷本,即《认知的意志》《快感的享用》《关注自我》和《肉体的告解》。
 +
 
 +
英国[[沃里克大学]](华威大学)教授、[[福柯专家]]和[[《福柯最后十年》]](Foucault's Last Decade)一书的作者[[斯图尔特·埃尔登]](StuartElden)告诉[[《卫报》]],此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古代的阿佛洛狄西亚观念--我们可以将它理解成享乐观--怎样被基督教的肉欲观所取代。反过来说,它也是我们现代性观念的先导。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讨论了保持童贞和成婚。这是教父尤为关切的两个关键主体--僧侣和已婚者。它用一种建立在文本分析基础上的极其简朴的风格写成,没有他某些作品特有的华丽修辞。"
 +
 
 +
埃尔登教授相信,[[《肉体的告解》是整部《性史》中至关重要的一卷]]。
 +
 
 +
'''教程'''
 +
 
 +
除了1977年休假了一年之外,从1971年1月开始,一直到1984年6月逝世为止,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进行了一周一次的教学课程。当时的讲稿和录音皆有留存,且正陆续出版中。福柯在1983年曾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以英文做了六场讲课,也以[[福柯说真话]](FEARLESS SPEECH)的书名出版。
 +
==视频==
 +
 
 +
{{#ev:youku|XMTY3MzkxODAw|640|inline|福柯与乔姆斯基对话 Part 1|frame}}
 +
 
 +
 
 +
 
 +
{{#ev:youku|XMzk0MDMyNTI4MA|640|inline|福柯文选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编者前言 导读(上)|frame}}
 +
 
 +
 
  
 《 性史》意在通过考察希腊以降 性来探讨权力机制。第一卷《认知的意志 于1976年问世,此卷封底同时宣告,《性史》凡六卷,后五卷依次为《肉体与身体》《儿童的十字军东征》《女人、母亲和癔病患 》《反常者》和《人口与种族》,但他此后不断修改,重写,并投入对希腊罗马文学的研 ,终将原计划的六卷本改为四卷本,即《认知的意志》《快感的享用》《关注自我》和《肉体的告解》。
+
{{#ev:youku|XMzk0MDI5MjUwMA|640|inline|福柯文选 声名狼藉者 生活 前言 导 (下)|frame}}
  
英国沃里克大学(华威大学)教授、福柯专家和《福柯最后十年》(Foucault's Last Decade)一书的作者斯图尔特·埃尔登(StuartElden)告诉《卫报》,此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古代的阿佛洛狄西亚观念--我们可以将它理解成享乐观--怎样被基督教的肉欲观所取代。反过来说,它也是我们现代性观念的先导。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讨论了保持童贞和成婚。这是教父尤为关切的两个关键主体--僧侣和已婚者。它用一种建立在文本分析基础上的极其简朴的风格写成,没有他某些作品特有的华丽修辞。"
 
  
埃尔登教授相信,《肉体的告解》是整部《性史》中至关重要的一卷。
 
  
教程
+
=='''参考资料'''==
  
除了1977年休假了一年之外,从1971年1月开始,一直到1984年6月逝世为止,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进行了一周一次的教学课程。当时的讲稿和录音皆有留存,且正陆续出版中。福柯在1983年曾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以英文做了六场讲课,也以福柯说真话(FEARLESS SPEECH)的书名出版。
+
[[Category:哲學家]]

於 2020年5月21日 (四) 16:03 的最新修訂

米歇爾·福柯
出生 1926年10月15日
國籍 法國
別名 福柯
職業 哲學家
知名於 被人引述最多的人文科學學者
知名作品 《瘋癲與文明》
《性史》
《規訓與懲罰》
《知識考古學》
《詞與物》

"至於說是什麼激發着我,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希望在某些人看來這一簡單答案本身就足夠了。這個答案就是好奇心,這是指任何情況下都值得我們帶一點固執地聽從其驅使得好奇心:它不是那種竭力吸收供人認識的東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種能使我們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說穿了,對知識的熱情,如果僅僅導致某種程度的學識的增長,而不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儘可能使求知者偏離自我的話,那這種熱情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在人生中:如果人們進一步觀察和思考,有些時候就絕對需要提出這樣的問題:了解人能否採取與自己原有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採取與自己原有的觀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學--我是指哲學活動--如果不是思想對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麼呢?如果它不是致力於認識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以不同的方式思維,而是證明已經知道的東西,那麼它有什麼意義呢?"

1984年,6月25日,米歇爾·福柯巴黎逝世 ,法國上下震驚

共和國總理和教育部長稱"福柯之死奪走了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凡是想理解20世紀後期現代性的人,都需要考慮福柯。"

《世界報 》 、 《解放報》 、《晨報》、《新觀察家》等報刊相繼刊發大量紀念文章。

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也紛紛發表紀念文字:

年鑑學派大師費爾南·布羅代爾稱"法國失去了一位當代最光彩奪目的思想家,一位最慷慨大度的知識分子";

喬治·杜梅齊爾(Georges Dumezil)的紀念文章感人肺腑,老人老淚縱橫的談到以前常說的話

"我去世時,米歇爾會給我寫訃告。"

然而,事實無情,顛倒的預言更加使人悲從心來:

"米歇爾·福柯棄我而去,使我感到失去很多東西,不僅失去了生活的色彩也失去了生活的內容。"

1984年6月29日上午,福柯的師長和親友在醫院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

儀式上,由福柯的學生,哲學家吉爾·德勒茲宣讀悼文,這段話選自福柯最後的著作 《快感的享用》 ,

恰足以概括福柯終身追求和奮鬥的歷程:

'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 [2] 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尤其在法語國家中)、批評理論歷史學科學史(尤其醫學史)批評教育學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

福柯流年

1926年,10月15日,出生於法國的普瓦捷(Poitiers);

1946年,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1948年,在索邦大學攻讀哲學學位(老師:莫里斯·梅洛·龐蒂);

1949年,在索邦大學攻讀心理學學位,獲心理學學位;

1950年,加入共產黨;

1950-1954年,在法國一所精神病院以心理學家的身份從事研究,並充當志願者;

1951-1955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講學;

1952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從事哲學工作,

在巴黎的心理學研究中心(Institut de Psychologie)獲得心理學學位;


1952-1953年,旅行至瑞士,與賓斯瓦格(Binswager)共同從事研究工作;

1953-1955年,在里爾大學(University of Lille)講授心理學;

1954-1955年,《精神疾病與心理學》(Mental Illness and Psychology)(1962年進行了修訂);

1955-1958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niversity of Uppsala)法語系任教;

1958-1959年,在波蘭華沙的法語學院任教;

1959-1960年,在德國漢堡的法語學院(French Institute)任教;

1959-1960年,返回法國,在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任心理學講師,最終成為哲學教授;

1961年,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喬治·岡圭朗(Georges Canguilhem,1904-1995);提交科學史博士論文《瘋癲史》(History of Madness),翻譯康德的《人類學》(Anthropologie)並作導言;開始了與丹尼爾·德菲爾(Daniel Defert)23年的關係;

1963年,《臨床醫學的誕生》(The Birth of the Clinic),兩篇博士學位論文中的一篇(1972年修訂;謝里登1973年英譯版)《死亡與迷宮:雷蒙·魯塞爾的世界》(Death and the Labyrinth:Raymond Roussel);

1964年,《瘋癲史》(History of Madness)(刪減版;未刪減版於2007年出版);

1965年,《瘋癲與文明》(Madness and Clivilization)(英語);在巴西講學;

1966-1968年,在突尼斯工作;《事物的秩序》(Order of Things)(法語);與勒內·馬格里特(Magritte)通信;

1968年,在文森斯巴黎第七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Ⅶ at Vincennes)哲學系任教;

1969年,《知識考古學》(The Archiaeology of Knowledge)(法語);當選法蘭西學院的一個職位(思想體系史);

1970年,在日本和美國講學;12月2日在法蘭西學院發表就職演講["話語的秩序"(The Order of Discourse)];

1971年,在突尼斯講學;在荷蘭與喬姆斯基(Chomsky)辯論;成立"監獄情報團體"(Groupe d'Information sur les Prisons,GIP);

1972-1973年,在法蘭西學院授課:"規訓社會(懲罰理論與制度)"[The Disciplinary Society(penal theories and institutions)];

1973年,《我,皮耶爾·希維爾》;

1973-1974年,在紐約、蒙特利爾、聖保羅、巴西講學;《臨床醫學的誕生》(The Birth of the Clinic)(英語);在法蘭西學院授課:"精神病學的力量"(Power of Psychiatry);

1974-1975年,在在法蘭西學院授課:"異常者"(The Abnormals);在聖保羅講學;

1975年,《規訓與懲罰》(Discipline and Punish);

1975-1976年,在法蘭西學院授課:"必須保衛社會"(Society Must Be Defended);

1976年,《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第1卷;在巴西巴伊亞大學(University of Bahia)、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講學;

1977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講學;

1978年,至伊朗和意大利旅行;在日本研究禪宗;

1979-1980年,在法蘭西學院授課;"對活人的管制"(The Government of the Living);

1980年,在伯克利和紐約講學;為《埃居利娜·巴班(近期發現的一位19世紀法國雙性人的回憶錄)》[Herculine Barbin(Being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Memoirs of a Nineteenth Century French Hermaphrodite)][理查德·麥克杜格爾(Richard McDougall)譯]寫導言;

1981年,出現在《時代》雜誌上(11月16日,pp.58-59);

1981-1982年,在法蘭西學院授課:"主體詮釋學"(Hermeneutics of the Subject);

1982年,在多倫多講學,在佛蒙特講學;

1982-1983年,在法蘭西學院授課:"快感的用途與自我技術"

(The Uses of Pleasure and the Technologies of Self);

1983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

1984年,《性史》,第2卷、第3卷;

1984年,6月25日,在巴黎逝世。

2018年,《性史》的第4卷出版.

人物生平

米歇爾·福柯——————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索邦大學哲學博士,1926年出生於法國普瓦捷的一個鄉村家庭,其父保羅是一個內科醫生。他的原名是保羅-米歇爾·福柯,後來將名字中的保羅放棄,可能與他父親之間相當緊張的關係有關。開始成績中上,當進入耶穌會辦的一個中學後,他的成績十分優秀。這段時間,普瓦捷屬於維希法國,後來被德國占領。戰後,福柯進入了法國最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這是法國傳統的通向學術生涯的門戶。

福柯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時間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時法國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尼采的興趣越來越強,福柯的教授之一,讓·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翻譯家和德國哲學的專家。梅洛·龐蒂當時也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學,他對於存在主義和現象學的課程在包括福柯在內的一部分學生中非常受歡迎。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後期,他與法國最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史學家之一,喬治·岡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譯為喬治·康吉萊姆、喬治·康奎荷姆),建立了關係。

福柯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私人生活並不快樂,他患有嚴重的憂鬱症,甚至企圖自殺。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對心理學非常感興趣。因此他不但得到了哲學的教育,而且還得到了心理學的教育,他甚至參加了這門學科的臨床實踐,在那裡,他與路德維希·賓斯萬格爾(Ludwig Binswanger)等思想家接觸。

福柯還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如其他許多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學生,他在1950年至1953年間是法國共產黨員。他是被他的教師阿爾都塞介紹進去的。與其他許多人相同,他因為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的情況退出了共產黨。可他從未參加過共產黨的活動。

1950年福柯通過畢業考試,他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了一段時間書,但他對此並不感興趣,因此他很快就離開了法國。他的一個教師和朋友喬治·杜梅齊爾(Georges Dumezil)為他找到了一個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作為法國文化代表的職位,從1954年到1970年他在烏普薩拉大學、在波蘭華沙和在德國漢堡大學充當文化代表。此後他到法國克萊蒙費朗第一大學教哲學,在那裡他遇到了丹尼爾·德菲(Daniel Defert)。後來只要他在法國就一直與德菲(Daniel Defert)生活在一個非單配性的關係中。

早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期間,福柯即表現出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極大興趣,恰好他父母的一位世交雅克琳娜·維爾道(Jacqueline Verdeaus)就是心理學家,而雅克琳娜的丈夫喬治·維爾道則是法國精神分析學大師雅克·拉康的學生。因此,在維爾道夫婦的影響下,福柯對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學習,並與雅克琳娜一道翻譯了瑞士精神病學家賓斯萬格爾(Ludwig Binswanger)的著作 《夢與存在》 。書成之後,福柯應雅克琳娜之請為法文本做序,並在1953年復活節之前草就一篇長度超過正文的序言。在這篇長文中,他日後光彩奪目的寫作風格已經初露端倪。1954年,這本罕見的序言長過正文的譯作由德克雷·德·布魯沃出版社出版,收入《人類學著作和研究》叢書。同年,福柯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專著《精神病與人格》,收入《哲學入門》叢書,由法國大學出版社出版。福柯後來對這部著作加以否定,認為它不成熟,因此,1962年再版時這本書幾乎面目全非。

1955年8月,在著名神話學家喬治·杜梅齊爾(Georges Dumezil)的大力推薦下,福柯被瑞典烏普薩拉大學聘為法語教師。在瑞典期間,福柯還兼任法國外交部設立的"法國之家"主任,因此,教學之外,他花了大量時間用於組織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在瑞典的3年時間裡,福柯開始動手撰寫博士論文。得益於烏普薩拉大學圖書館收藏的一大批16世紀以來的醫學史檔案、書信和各種善本圖書,也得益於喬治·杜梅齊爾(Georges Dumezil)的不斷督促和幫助,當福柯離開瑞典時《瘋癲與非理智--古典時期的瘋癲史》 已經基本完成。


1958年,由於感到教學和工作負擔過重,福柯提出辭職,並於6月間回到巴黎。兩個月後,還是在喬治·杜梅齊爾(Georges Dumezil)的幫助下,同時也因為福柯在瑞典期間表現的出色組織能力,他被法國外交部任命為設在華沙大學內的法國文化中心主任。這年10月,福柯到達波蘭,不過他並沒有在那兒待太久,原因倒也富於戲劇性:他中了波蘭情報機關的美男計。福柯從很早時候起就是同性戀,對此他倒不加掩飾,就個人生活而言,這位老兄顯然夠得上"風流"的美名。然而50年代正是東西方冷戰正酣之時,兩方都在挖空心思的相互刺探。恰恰在1959年,法國駐波蘭大使館文化參贊告假,大使本已有心提拔福柯,便一面讓他代行參贊職務,一面行文報請正式任命。所以波蘭情報機構乘虛而入,風流成性的年輕哲學家合當中計。

離開波蘭後,福柯繼續他的海外之旅,這一次是目的地是漢堡,仍然是法國文化中心主任。1960年2月,福柯在德國最終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這是一本在厚度和深度上都同樣令人咋舌的大書:全書包括附錄和參考書目長達943頁,考察了自17世紀以來瘋癲精神病觀念的流變,詳盡梳理了在造型藝術、文學和哲學中體現的瘋癲形象形成、轉變的過程及其對現代人的意義。按照慣例,申請國家博士學位的應該提交一篇主論文和一篇副論文,福柯因此決定翻譯康德的《實用人類學》並以一篇導言作為副論文,雖然這一導言從來沒有出版,但福柯研究者們發現,他後來成熟並反映於《詞與物》《知識考古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在這篇論文中其實已經形成。

應福柯之請,他以前在亨利四世中學的哲學老師,時任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校長的讓·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欣然同意作副論文的"研究導師",並推薦著名科學史家、時為巴黎大學哲學系主任的喬治·岡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又譯為喬治·康吉萊姆、喬治·岡奎萊姆)擔任他的主論文導師。後者對《瘋癲史》讚譽有加,並為他寫了如下評語"人們會看到這項研究的價值所在,鑑於福柯先生一直關注自文藝復興時期至今精神病在造型藝術、文學和哲學中反映出來的向現代人提供的多種用途;鑑於他時而理順、時而又搞亂紛雜的阿莉阿德尼線團,他的論文融分析和綜合於一爐,它的嚴謹,雖然讀起來不那麼輕鬆,但卻不失睿智之作……因此,我深信福柯先生的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1961年5月20日,福柯順利通過答辯,獲得文學博士學位。這篇論文也被評為當年哲學學科的最優秀論文,並頒發給作者一枚銅牌。

還在福柯通過博士論文答辯以前,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哲學系新任系主任維也曼在讀完《瘋癲史》手稿後,即致函尚遠在漢堡的作者,希望延聘他為教授。福柯欣然接受,並於1960年10月就任代理教授,1962年5月1日,克萊蒙-費朗大學正式升任福柯為哲學系正教授。在整個60年代,福柯的知名度隨着他著作和評論文章的發表而急劇上升:1963年《雷蒙·魯塞爾》《臨床醫學的誕生》 ,1964年《尼采、弗洛伊德、馬克思》以及1966年引起極大反響的《詞與物》

1968年5月事件促使法國教育行政當局反思舊大學制度的缺陷,並開始策劃改革之法。作為實驗,1968年10月間,新任教育部長艾德加·富爾決定在巴黎市郊的萬森森林興建一座新大學,它將擁有充分的自由來實驗各種有關大學教育體制改革的新想法。福柯被任命為新學校的哲學系主任。但是,萬森很快就陷入無休止的學生罷課、與警察的臨街對峙乃至火爆衝突中,福柯的哲學系也在極左派的吵嚷聲中成為動亂根源。在萬森兩年,是使福柯感到筋疲力盡的兩年。

1970年12月2日,對福柯來講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他走上了法蘭西學院高高的講壇,正式就任法蘭西學院思想體系史教授。進入法蘭西學院意味着達學術地位的顛峰:這是法國大學機構的"聖殿中的聖殿"。

在法蘭西學院的就職演講里,福柯讚揚了從不同角度影響其思想的三個人:讓·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喬治·岡圭朗(Georges Canguilhem)和喬治·杜梅齊爾(Georges Dumezil),福柯對他們表示了誠摯的敬意。

70年代的福柯積極致力於各種社會運動,他運用自己的聲望支持旨在改善犯人人權狀況的運動,並親自發起"監獄情報組"以收集整理監獄制度日常運做的詳細過程;他在維護移民和難民權益的請願書上簽名;與薩特一起出席聲援監獄暴動犯人的抗議遊行;冒着危險前往西班牙抗議獨裁者佛朗哥對政治犯的死刑判決……。所有這一切都促使他深入思考權力的深層結構及由此而來的監禁、懲戒過程的運作問題。這些思考構成了他70年代最重要一本著作的全部主題--《規訓與懲罰》

福柯的最後一部著作《性史》的第一卷《求知意志》在1976年12月出版,這部作品的目的是要探究性觀念在歷史中的變遷和發展。福柯對這部性的觀念史寄予厚望,並以務求完美的態度加以雕琢,大綱和草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最終文本與最初計劃相差甚大。這又是一部巨著,按照福柯最後的安排,全書分為四卷,分別為《求知意志》《快感的享用》《自我的呵護》《肉慾的告贖》。可惜的是,作者永遠也看不到它出齊了, 福柯後來在美國的水牛城大學和後來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待了很久。1984年6月25日,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薩勒貝蒂爾醫院病逝,終年58歲。


社會學觀點

福柯主要從歷史發展的維度,關注知識與權力的關係--權力怎樣通過話語權表現出來,並配合各種規訓的手段將權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細節中去,比如監獄制度、性問題等。福柯的思想對當代社會學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個人成就

他被認為是一個後現代主義者和後結構主義者,但也有人認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詞與物》還是結構主義的。他本人對這個分類並不欣賞,他認為自己是繼承了現代主義的傳統。他認為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本身就非常的含糊。

福柯的主要工作總是圍繞幾個共同的組成部分和題目,他最主要的題目是權力和它與知識的關係(知識的社會學),以及這個關係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的表現。他將歷史分化為一系列"認識",福柯將這個認識定義為一個文化內一定形式的權力分布。

福柯來說,權力不只是物質上的或軍事上的威力,當然它們是權力的一個元素。對福柯來說,權力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種貫穿整個社會的"能量流"。福柯說,能夠表現出來有知識是權力的一種來源,因為這樣的話你可以有權威地說出別人是什麼樣的和他們為什麼是這樣的。福柯不將權力看做一種形式,而將它看做使用社會機構來表現一種真理而來將自己的目的施加於社會的不同的方式。

比如福柯在研究監獄的歷史的時候他不只看看守的物理權力是怎樣的,他還研究他們是怎樣從社會上得到這個權利的--監獄是怎樣設計的,來使囚犯認識到他們到底是誰,來讓他們銘記住一定的行動規範。他還研究了"罪犯"的發展,研究了罪犯的定義的變化,由此推導出權力的變換。

福柯來說,"真理"(其實是在某一歷史環境中被當作真理的事物)是運用權力的結果,而人只不過是使用權力的工具。

福柯認為,依靠一個真理系統建立的權力可以通過討論、知識、歷史等來被質疑,通過強調身體,貶低思考,或通過藝術創造也可以對這樣的權力挑戰。

福柯的書往往寫得非常緊湊,充滿了歷史典故,尤其是小故事,來加強他的理論的論證。福柯的批評者說他往往在引用歷史典故時不夠小心,他常常錯誤地引用一個典故或甚至自己創造典故。

個人作品

福柯的主要著作有《古典時代瘋狂史》(1961)、《詞與物》(1966)、《知識考古學》(1969)、《規訓與懲罰》(1975)、《性史》(1976-1984)等。

瘋癲文明

《瘋癲與文明》(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 Folie et deraison)是1961年出版的,它是福柯的第一部重要的書,是他在瑞典教法語時寫的。它討論了歷史上瘋狂這個概念是如何發展的。

福柯的分析始於中世紀,他描寫了當時人們如何將麻風病人關起來。從這裡開始他探討了15世紀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紀法國對監禁的突然興趣。然後他探討了瘋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種女人引起的病的,當時有人認為女人的子宮在她們的身體周圍環繞可以引起瘋狂。後來瘋狂被看做是靈魂的疾病,最後,隨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瘋狂被看做是一種精神病

福柯還用了許多時間來探討人們是怎樣對待瘋子的,從將瘋子接受為社會秩序的一部分到將他們看做必須關閉起來的人。他也研究了人們是怎樣試圖治療瘋狂的,尤其他探討了菲利普·皮內爾塞繆爾·圖克的例子。他斷定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殘暴和殘酷的。圖克比如對瘋子進行懲罰,一直到他們學會了來模仿普通人的作為,實際上他是用恐嚇的方式來讓他們的行為像普通人。與此類似的,皮內爾使用厭惡療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緊身服。在福柯看來,這種療法是使用重複的暴行直到病人將審判和懲罰的形式內化了。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的誕生》(Naissance de la clinique: une archéologie du regard médical)是福柯的第二部重要的書,1963年出版。它延續了《瘋癲與文明》的討論,概括了醫學,尤其是臨床醫學和醫院的發展。

詞與物

《詞與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出版於1966年,它主要的論點在於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套異於前期的知識形構規則(福柯稱之為認識型(épistémè)),而現代知識型的特徵則是以"人"做為研究的中心。既然"人"的概念並非先驗的存在,而是晚近知識型形塑的結果,那麼它也就會被抹去,如同海邊沙灘上的一張臉。這本書的問世使福柯成為一位知名的法國知識分子,但也因為"人之死"的結論而飽受批評。讓·保羅·薩特就曾基於此點批判此書為小資產階級的最後壁壘。

這部著作力圖構建一種"人文科學考古學",它"旨在測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從何時開始,作為知識對象的人何時出現。" 福柯使用"知識型"這一新術語指稱特定時期知識產生、運動以及表達的深層框架。通過對文藝復興以來知識型轉變流動的考察,福柯指出,在各個時期的知識型之間存在深層斷裂。此外,由於語言學具有解構流淌於所有人文學科中語言的特殊功能,因此在人文科學研究中,語言學都處於一個十分特殊的位置:透過對語言的研究,知識型從深藏之處顯現出來。

這本書"妙語連珠,深奧晦澀,充滿智慧" ,然而就是這樣一本十足的學術論着,甫經出版即成為供不應求的暢銷書:第一版由法國最著名伽利瑪出版社於1966年10月出版,印了3500冊,年底即告售磬,次年6月再版5000冊,7月:3000,9月:3500,11月:3500;67年3月:4000,11月:5000……,據說到80年代為止,《詞與物》僅在法國就印刷了逾10萬冊。對這本書的評價也同樣戲劇,評論意見幾乎截然二分,不是大加稱頌,就是憤然聲討,兩造的領軍人物也個個了得:被譽為"知識分子良心"的大哲學家薩特聲稱這本書"要建構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即資產階級所能修築的抵禦馬克思主義的最後一道堤壩",法國共產黨的機關雜誌也連續發表批駁文章;不過更有意思的是,這一次,天主教派的知識分子們同似乎該不共戴天的共產黨人們站到了同一條戰線里:雖然進攻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反對這一點上,兩派倒是心有期期。但福柯這一方的陣容也毫不遜色:喬治·岡圭朗(Georges Canguilhem)拍案而起,他於1967年發表長文痛斥"薩特一夥"對《詞與物》的指責,並指出爭論的焦點其實並不在於意識形態,而在於福柯所開創的是一條嶄新的思想系譜之路,這恰恰又是固守"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的薩特等所不願意看到並樂意加以剷除的。

不管怎樣,《詞與物》福柯帶來了巨大聲望。不久,福柯又一次離開了法國,前往突尼斯大學就任哲學教授。福柯在突尼斯度過了1968年5月運動的風潮。這是一個"革命"的口號和行動時期遍及歐洲乃至世界的時期,突尼斯爆發了一系列學生運動,福柯投身於其中,發揮了相當的影響。此後,他的身影和名字也一再出現於法國國內一次又一次的遊行、抗議和請願書中。

知識考古學

《知識考古學》(L'Archéologie du Savoir)出版於1969年,這是福柯對方法論的討論,他寫了這部書來回答別人對《詞與物》的反應。

規訓與懲罰

《規訓與懲罰》(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出版於1975年。它討論了現代化前的公開的、殘酷的統治(比如通過死刑或酷刑)漸漸轉變為隱藏的、心理的統治。福柯提到自從監獄被發明以來它被看做是唯一的對犯罪行徑的解決方式。

福柯在這部書中的主要觀點是對罪犯的懲罰與犯罪是一個相互關係--兩者互為前提條件。

福柯將現代社會比做邊沁《全景監獄》(Panopticon),一小批看守可以監視一大批囚犯,但他們自己卻不被看到。

傳統帝王通過凌遲罪犯、斬首示眾,以肉體的展示來宣示自身統馭權威,這種直接曝入施力者與受力者的角色,16世紀進入古典時代,福柯以兩個歷史事件作為典範,說明規訓手段的方式與樣貌完全不同以往。其一是鼠疫肆虐於歐洲,為了讓發生鼠疫的地區災情不致繼續擴散,指示每戶人家關緊門戶,閉居自身住所,不可在未經許可下到公共空間溜搭,街道上只有持槍的軍人以及固定時間出來巡察、點名,透過書寫登記,記錄每個居民的存亡交付市長進行重新審核,規訓方式從原來展示威嚇,至現代轉變成用科學知識、科層制度進行各種分配安置,顯示規訓手段的改變。


福柯無意解釋罪犯是怎麼來的,或是為何會有犯罪的行為等等起源或事件發生的原因等問題。他要強調某種機制存在於那邊,原本只是要將一群擾亂社會秩序者關起來,然這件單純事情開始被關注,研究為何這群人這麼不同,觀察顱骨大小、小時候是否被虐待,開始產生心理學、人口學、犯罪學這些學問,為"罪犯"這個身份附加更多的意涵,也同時加以主體化罪犯,試圖讓人正視強調這命題。再從這套認識,於監獄中透過反覆操練、檢查審核、再操練,不只是要矯正犯人,並要犯人認清自己是個罪犯,是擁有偏差行為的"不正常"人,所以你自己要努力矯正自己,監獄、警察都是在"幫助"你做這件事情。也就是說,這套機制中的受力者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不只告訴罪犯你必須做什麼,還會要求時時問自己這樣做對不對,並且如何為自己的這個罪犯身份,懺悔和自我審查。

性史

《性史》(Histoire de la sexualité)一共分三卷(本計劃六卷),第一卷《求知意志》(La volonté de savoir),也是最常被引用的那一卷,是1976年出版的,其主題是最近的兩個世紀中性在權力統治中所起的作用。針對對於弗洛伊德等提出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性壓抑,福柯提出置疑,指出性在17世紀並沒有壓抑,相反得到了激勵和支持。社會構建了各種機制去強調和引誘人們談論性。性與權力和話語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第二卷《快感的享用》(L'Usage des plaisirs)和第三卷《關注自我》(Le Souci de soi)是在福柯死前不久於1984年出版的。其主要內容是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對性的觀念,關注一種"倫理哲學"。此外福柯還基本上寫好了一部第四卷,其內容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對肉體與性的觀念和對基督教的影響,但因為福柯特別拒絕在他死後出版任何書籍, 家人根據他的遺願至今未出版它的完整版本。

去世三十四年後,福柯代表作終於出齊

米歇爾·福柯去世三十四年後,其代表作和生前最後一項重大工程《性史》的第四卷終於出版。這是2018年法國思想界、出版界發生的第一起大事件。2月8日,《性史·第四卷:肉體的告解》(Histoiredelasexualité,IV:Lesaveuxdelachair)由加利馬爾出版社發行,全書厚達四百四十八頁,五十二歲的法國哲學家福柯研究專家巴黎政治學院教授弗雷德里克·格羅(FrédéricGros)擔任了此卷編輯

《性史》意在通過考察希臘以降的性來探討權力機制。第一卷《認知的意志》於1976年問世,此卷封底同時宣告,《性史》凡六卷,後五卷依次為《肉體與身體》《兒童的十字軍東征》《女人、母親和癔病患者》《反常者》《人口與種族》,但他此後不斷修改,重寫,並投入對希臘羅馬文學的研讀,終將原計劃的六卷本改為四卷本,即《認知的意志》《快感的享用》《關注自我》和《肉體的告解》。

英國沃里克大學(華威大學)教授、福柯專家《福柯最後十年》(Foucault's Last Decade)一書的作者斯圖爾特·埃爾登(StuartElden)告訴《衛報》,此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了古代的阿佛洛狄西亞觀念--我們可以將它理解成享樂觀--怎樣被基督教的肉慾觀所取代。反過來說,它也是我們現代性觀念的先導。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討論了保持童貞和成婚。這是教父尤為關切的兩個關鍵主體--僧侶和已婚者。它用一種建立在文本分析基礎上的極其簡樸的風格寫成,沒有他某些作品特有的華麗修辭。"

埃爾登教授相信,《肉體的告解》是整部《性史》中至關重要的一卷

教程

除了1977年休假了一年之外,從1971年1月開始,一直到1984年6月逝世為止,福柯在法蘭西學院進行了一周一次的教學課程。當時的講稿和錄音皆有留存,且正陸續出版中。福柯在1983年曾於柏克萊加州大學以英文做了六場講課,也以福柯說真話(FEARLESS SPEECH)的書名出版。

視頻

福柯與喬姆斯基對話 Part 1


福柯文選 《聲名狼藉者的生活》 編者前言 導讀(上)


福柯文選 《聲名狼藉者的生活》 編者前言 導讀(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