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稻花只香一季,袁公流芳百世(李佳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稻花只香一季,袁公流芳百世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稻花只香一季,袁公流芳百世》中国当代作家李佳颖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稻花只香一季,袁公流芳百世

一一缅怀袁隆平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题记

走进21世纪的中国,稻花米香溢满大地,这里的每一株水稻格外饱满、每一穗都倾注着浓浓深情。每当风雨来袭,“沙沙沙”的声音便会响彻田野——就是它,养育了我们14亿中华儿女,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这是杂交水稻,不仅适应能力强,而且产量高、是普通水稻的5、6倍。它使我们中国人摆脱“人多地不足”的难题,让我们摆脱了饥饿、解决了温饱。

然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时值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因此他随父母时常颠沛流离、四处迁徙。正是在那时,他在火光冲天、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中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弱肉强食。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强盛与百姓的温饱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在他成年后,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去,成了一名农学专家。

1962年,由于连年天灾,中国的粮食产量大打折扣,几千万人忍受饥饿的折磨。每当看到这些饱受饥饿折磨的百姓,袁隆平的心无不隐隐作痛。就是在那时,他下定决心要提高粮食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粮食非畜性,哪会那么容易提高?经过他的研究,他发现提高水稻产量可以通过普通水稻和高产量水稻稻株相结合来培育出新的高产量水稻。于是,袁隆平开始了他的漫长探索。他时常在田间、山上去搜寻高产量稻株,一搜就是一整天。饿了啃几个馒头,渴了喝几口水,累了就地休息,更别提蚊虫的叮咬啦!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岂是我们常人所能忍受的?终于,他成功找到了高产量稻株并与普通水稻结合,培育出了新的高产量水稻——杂交水稻。

它的诞生,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难题;他的坚持,使人类首次摆脱了饥饿;他的成功,使我们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他的努力,使“禾下乘凉”成为现实。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国士无双惊天地,天公有心惜栋梁。也许是天意,辛丑年5月12日13时7分,“90后神农”袁爷爷离开了这个令他饱含深情的世界;他化做一颗星,戴着共和国勋章、点亮了苍远的星空。

天地之大,无不为之悲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之愿还没实现,人已离去;超级水稻禾下梦还未实现,人却远行;他还没好好地看到所有人摆脱饥饿,人……

风吹过稻田,我们怎能不想念您?把功勋写在大地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让我们永远牢记“袁隆平”这个响亮点名字吧;让我们珍惜餐桌上的每一粒米,时时缅怀他为我们做出的丰功伟绩吧;愿这盛世,如袁公所愿![1]

作者简介

李佳颖,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一班学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