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胡宗愈
国籍 元代
别名 字完夫
知名作品



目录

简介

胡宗愈(HuZongYu)(一○二九-一○九四),宇完夫,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仁宗嘉佑四年(一○五九)进士(《咸淳昆陵志》卷一七)。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神宗立,迁同知谏院。熙宁三年(一○七○)落职通判真州(同上书卷二一二),一说商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三二)。七年,通判苏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元丰三年(一○八○)为开封府推官,改知蔡州(同上书卷三○五)。哲宗元佑初拜给事中,进御史中丞。四年(一○八九),出知陈州。五年,徙成都府(同上书卷四二三、四三八)。六年,还为吏部尚书。绍圣元年,知定州(《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未行,卒,年六十六。事见《东都事略》卷七一《胡宿传》,《宋史》卷三一八有传。

胡宗愈 ,字完夫,宋代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举进士甲科。元佑中官至礼部尚书,迁吏部。工书,尝重刻汉石经于锦官(今成都)西楼。宇文绍奕跋言内翰胡公得蔡中郎(邕)石经四千二百七十字有奇,以楷书释之。又得古文、篆、隶三体石经遗字八百一十九,并馋诸石。(《宋史本传》、《金石文字记》)

人物生平

胡宗愈初为光禄丞。宿得请知杭州,英宗问:“谁可接替你?”宿得推荐了胡宗愈。胡宗愈被召试学士院。 神宗继位后,任命胡宗愈为集贤校理。时间长了,兼史馆检讨,遂同知谏院。负责维修宫内建筑的修内司人员-皇城器物,胡宗愈言道:“唐长孙无忌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校尉监察不力论当死。今禁卒为盗,入内都不能觉察,我愿惩治此罪。”殿帅直庐在长庆门内,自己围起了一块地盘,里面住着听命于他的人。胡宗愈知道了说:“严格管理军队,用以杜绝坏人。怎么个人就可以这样做?万一凶险之人隐藏其间,后悔都来不及。一定要招募任命经过考验的士卒。” 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胡宗愈言道:“御史当用学士并且经过推荐,又须有历官博士、员外郎的经历。如今用自己的幕僚不经过推荐,定是宰相的主意,如果大臣都不遵守法制,将来谁还敢说话呢?”苏颂等人不起草任命,被免职;胡宗愈又和王安石争论不休,王安石大怒,让胡宗愈去任真州通判。历提点河东刑狱、开封府推官、吏部右司郎中。 元祐初(1086),胡宗愈任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当时更定役法,胡宗愈说:“法贵平等,若持两种态度,则对法有害。可以说是差役法,不是募役法了。请去除此法。” 哲宗曾经设问朋党的弊端,胡宗愈回答说:“君子指小人为奸,则小人指君子为党。君子,实际上是用“义”和小人相比。陛下能择中立之士而用之,则党祸熄矣。”第二天,胡宗愈写了《君子无党论》呈给宋哲宗。官拜尚书右丞。由于胡宗愈既得罪了君子又得罪了小人,于是谏议大夫王觌等人开始论说胡宗愈的不对之处。第二年,王觌免职,到润州任职,但是反对胡宗愈的议论更多。于是皇上免去胡宗愈的相位,任命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又知成都府,由于治理有方,蜀人安居乐业。又召胡宗愈为礼部尚书,迁吏部,卒年68岁。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