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桐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桐果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2米;树皮厚,灰褐色或暗褐色,有纵裂缝,创伤处常渗出透明树脂;幼枝具纵条纹。

叶片厚革质,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稀长圆形,长8-15厘米,宽4-8厘米,

顶端圆或微缺,基部钝圆或宽楔形,两面具光泽;中脉在上面下陷,

下面隆起,侧脉多数,几与中脉垂直,两面隆起;叶柄粗壮,

长1-2.5厘米。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近顶生,有花7-11,

长在10厘米以上稀短;花两性,白色,微香,直径2-2.5厘米;

花梗长1.5-4厘米;花萼裂片4枚,外方2枚较小,近圆形,顶端凹陷,

长约8毫米,内方2枚较大,倒卵形,花瓣状;花瓣4,倒披针形,长约11毫米,

顶端近平截或浑圆,内弯;雄蕊极多数,花丝基部合生成4束;

子房近圆球形,花柱细长,蜿蜒状,柱头盾形。

果圆球形,直径约2.5厘米,成熟时黄色。花期3-6月,果期9-11月。

小乔木,高达3-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嫩时密被短柔毛,

老枝灰紫色或灰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微具柔毛,边缘较密,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9厘米,宽4-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

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在幼嫩时上下两面的中脉及侧脉有柔毛,

逐渐脱落,仅在下面中脉稍有短柔毛或近于无毛;叶柄长1-5厘米,嫩时密被柔毛,老时脱落。

花4-10朵,近似伞形花序,花梗长2-3.5厘米,被短柔毛;

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早落;花直径4-5厘米;

萼筒外面被柔毛;萼片披针形或三角披针形,长7-9厘米,先端渐尖,全缘,

两面均被柔毛,萼片比萼筒长;花瓣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2.5-3厘米,

宽约1.5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含苞未放时粉红色;雄蕊20,

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三分之一;花柱4 (5),基部有长绒毛,比雄蕊较长。

分布范围

原产我国,现主要分布在华北,河北怀来是知名的产地之一。

东北南部,内蒙古及西北也有,云南西北部的大理,丽江等地区亦有种植,东北地区也有种植。

在中国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辽宁、内蒙古等省区野生或栽培。

产海南、台湾

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安达曼群岛、菲律宾群岛、波利尼西亚以及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红厚壳耐干旱、盐碱、贫瘠,抗风性强。红厚壳喜暖热气候,

适宜在年平均温度20℃以上的地区生长,气温4℃时就受寒害。

生山坡、平地或山谷梯田边,海拔50~1300米。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60-100(-200)米的丘陵空旷地和海滨沙荒地上。

药用价值

海棠果的花、根、果实均可入药,能祛风湿、平肝舒筋,主治风湿疼痛、脚气水肿、吐泻引起的转筋、妇女不孕,尿道感染等症。

海棠果性平、味甘微酸,入二经;有生津止渴,健脾止泻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肠炎泄泻以及痔疮等病症。

《饮膳正要》:“酸甘平,无毒,治泄痢。”

《食物本草》:“味酸,甘,平,无毒。食之能治泄痢。”

《本草纲目》:“酸,甘,平,无毒。主治泄痢。”[1]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海棠味酸,胃溃疡及胃酸过多患者忌食。

食用价值

果实除生食外,果实可酿酒、做蜜饯,做果酱、果醋、果酒、果丹皮。

八棱海棠果也可以切开晾成含水分30%的海棠干,储藏期可长达3年,以备深加工为休闲食品。

海棠干加蔗糖冲水饮用,口味酸甜,含有浓郁的鲜海棠香气,且清凉泻火,健脾开胃,具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营养价值

海棠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等,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提高机体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1、生津止渴:海棠含有糖类、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帮助补充人体的细胞内液,从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2、健脾开胃:海棠果中维生素、有机酸及氨质含量较为丰富,能帮助胃肠对饮食物进行消化,故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之症;

3、涩肠止痢:海棠味甘微酸,甘能缓中,酸能收涩,具有收敛止泄,和中止痢之功用,能够治疗泄泻下痢,大便搪薄等病症;

4、补充营养:海棠中蕴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等,可供给人体养分,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来源

  1. 本草纲目,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