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桐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桐果

形態特徵

喬木,高5-12米;樹皮厚,灰褐色或暗褐色,有縱裂縫,創傷處常滲出透明樹脂;幼枝具縱條紋。

葉片厚革質,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稀長圓形,長8-15厘米,寬4-8厘米,

頂端圓或微缺,基部鈍圓或寬楔形,兩面具光澤;中脈在上面下陷,

下面隆起,側脈多數,幾與中脈垂直,兩面隆起;葉柄粗壯,

長1-2.5厘米。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近頂生,有花7-11,

長在10厘米以上稀短;花兩性,白色,微香,直徑2-2.5厘米;

花梗長1.5-4厘米;花萼裂片4枚,外方2枚較小,近圓形,頂端凹陷,

長約8毫米,內方2枚較大,倒卵形,花瓣狀;花瓣4,倒披針形,長約11毫米,

頂端近平截或渾圓,內彎;雄蕊極多數,花絲基部合生成4束;

子房近圓球形,花柱細長,蜿蜒狀,柱頭盾形。

果圓球形,直徑約2.5厘米,成熟時黃色。花期3-6月,果期9-11月。

小喬木,高達3-8米;小枝粗壯,圓柱形,嫩時密被短柔毛,

老枝灰紫色或灰褐色,無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微具柔毛,邊緣較密,紫褐色,有數枚外露鱗片。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5-9厘米,寬4-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

基部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在幼嫩時上下兩面的中脈及側脈有柔毛,

逐漸脫落,僅在下面中脈稍有短柔毛或近於無毛;葉柄長1-5厘米,嫩時密被柔毛,老時脫落。

花4-10朵,近似傘形花序,花梗長2-3.5厘米,被短柔毛;

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微被柔毛,早落;花直徑4-5厘米;

萼筒外面被柔毛;萼片披針形或三角披針形,長7-9厘米,先端漸尖,全緣,

兩面均被柔毛,萼片比萼筒長;花瓣倒卵形或橢圓形,長約2.5-3厘米,

寬約1.5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含苞未放時粉紅色;雄蕊20,

花絲長短不齊,約等於花瓣三分之一;花柱4 (5),基部有長絨毛,比雄蕊較長。

分布範圍

原產我國,現主要分布在華北,河北懷來是知名的產地之一。

東北南部,內蒙古及西北也有,雲南西北部的大理,麗江等地區亦有種植,東北地區也有種植。

在中國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遼寧、內蒙古等省區野生或栽培。

產海南、台灣

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安達曼群島、菲律賓群島、波利尼西亞以及馬達加斯加和澳大利亞等地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紅厚殼耐乾旱、鹽鹼、貧瘠,抗風性強。紅厚殼喜暖熱氣候,

適宜在年平均溫度20℃以上的地區生長,氣溫4℃時就受寒害。

生山坡、平地或山谷梯田邊,海拔50~1300米。

野生或栽培於海拔60-100(-200)米的丘陵空曠地和海濱沙荒地上。

藥用價值

海棠果的花、根、果實均可入藥,能祛風濕、平肝舒筋,主治風濕疼痛、腳氣水腫、吐瀉引起的轉筋、婦女不孕,尿道感染等症。

海棠果性平、味甘微酸,入二經;有生津止渴,健脾止瀉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積腹脹腸炎泄瀉以及痔瘡等病症。

《飲膳正要》:「酸甘平,無毒,治泄痢。」

《食物本草》:「味酸,甘,平,無毒。食之能治泄痢。」

《本草綱目》:「酸,甘,平,無毒。主治泄痢。」[1]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海棠味酸,胃潰瘍及胃酸過多患者忌食。

食用價值

果實除生食外,果實可釀酒、做蜜餞,做果醬、果醋、果酒、果丹皮。

八棱海棠果也可以切開晾成含水分30%的海棠干,儲藏期可長達3年,以備深加工為休閒食品。

海棠干加蔗糖沖水飲用,口味酸甜,含有濃郁的鮮海棠香氣,且清涼瀉火,健脾開胃,具有很好的食療保健作用。

營養價值

海棠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如糖類、多種維生素、有機酸等,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提高機體功能,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1、生津止渴:海棠含有糖類、多種維生素及有機酸,可幫助補充人體的細胞內液,從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2、健脾開胃:海棠果中維生素、有機酸及氨質含量較為豐富,能幫助胃腸對飲食物進行消化,故可用於治療消化不良食積腹脹之症;

3、澀腸止痢:海棠味甘微酸,甘能緩中,酸能收澀,具有收斂止泄,和中止痢之功用,能夠治療泄瀉下痢,大便搪薄等病症;

4、補充營養:海棠中蘊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糖類、多種維生素、有機酸等,可供給人體養分,提高機體免疫力。

參考來源

  1. 本草綱目,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