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文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范文澜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范文澜

别名: 芸台、仲澐

国籍: 中国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芸台,后改字仲澐(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市人,著名历史学家。

1913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预科,翌年进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国学名师黄侃陈汉章刘师培等人,并常聆听鲁迅碑帖、金石学,当时曾以继承乾嘉训诂考据之学为己任。191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曾一度任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1918年春,赴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同年夏,往河南汲县省立中学授课。1922年任天津南开学校国文教员,后兼南开大学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文论名著和国学要略。1925年,应顾颉刚之约,加入文化团体朴社;在天津出版《文心雕龙讲疏》一书,博得梁启超等人的好评。同年,五卅运动爆发,他参加了天津各界反帝大游行。此后,开始阅读宣传新思潮的书刊,并改写白话文。翌年秋,在天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开始在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讲师。1932年10月出任女子文理学院国文系主任,次年10月任该院院长。

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其中《文心雕龙注》一书,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究极微旨,为一时名著。[1]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于历史研究,提出学习理论、掌握资料、文字表达、言行一致四个问题,勉励后学。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神似,最要不得的是貌似。”“理论和我们自己的整个思想意识、思想方法、生活行动全面地联系起来,这样,才叫做马克思主义者在做史学工作。”语重心长,希望甚殷。

范文澜对党的事业满怀责任感。他在延安写作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写成《中国通史简编》。他又以高度自我批评的精神,在晚年,毫不疲倦地对 此书进行修订。十年动乱中,他带病工作,直到逝世。

家庭生活

范文澜夫人戴冠芳是浙江宁波人,长范文澜一岁。范文澜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任河南省河北道尹的叔父范寿铭家,与戴冠芳结婚。范、戴是结发夫妻。戴冠芳之父在河南当过县官,年少时她在河南生活过,因而戴会说北方话。范文澜任北方大学校长时,戴也在校中帮忙家务,每天纺棉花、烧火做饭,精心照料范文澜的生活起居。戴冠芳曾对范文澜的学生说:“范老是大学教授,而我却是一个字也不认识的文盲”。尽管两人文化程度相差太大,但范戴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生平经历

1917年,范文澜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日本留学。1921年回国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地教授中国文学。1925年发表了对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著作《文心雕龙》的注释书。

之后范文澜转向历史学的研究。1935年因为支持华北抗日运动遭到逮捕,释放后在1940年奔赴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等职。1941年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干部的教材《中国通史简编》,1945年执笔《中国近代史》(上册),成为中国历史学界的重要学者。1948年担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和中原大学校长。

1950年范文澜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等职务。党内职务方面,1956年成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另外,他还担任过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1969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五四运动以后被称为史学界的“马列五老”之一,与郭沫若吕振羽侯外庐翦伯赞并称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编上册)多次重印出版,至1978年又易名为《中国通史》分十册陆续出版,与郭沫若主编的另一种《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并称“五朵金花”。

主要著作

中国通史简编

(修订本)(4册)范文澜著 人民出版社1978年6月第5版 101.3万字

本书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通史的通史著作。1941年,该书第1版,从原始社会到清代中叶,先后分两册在延安出版。以后,作者对本书重新改写,分册出版,自1953年至1965年,共出版了4册,写到隋唐五代。终因病逝世,未能完成全部改写计划。本书是作者史学研究的代表作。

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著 新华晋绥分店1947年第1版 29.7万字

本书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工作者1945年在延安时所写。该书所叙内容的时限跨度为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对抗瓜分野心的义和团反帝运动这61年间。

人物评价

范文澜对于历史研究,提出学习理论、掌握资料、文字表达、言行一致四个问题,勉励后学。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神似,最要不得的是貌似"。"理论和我们自己的整个思想意识、思想方法、生活行动全面地联系起来,这样,才叫做马克思主义者在做史学工作。"语重心长,希望甚殷。

范文澜对党的事业满怀责任感。他在延安写作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写成《中国通史简编》。他又以高度自我批评的精神,在晚年,毫不疲倦地对 此书进行修订。十年动乱中,他带病工作,直到逝世。

在范文澜逝世十周年的时候,近代史研究所同人选录他的文章十七篇,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对资产阶级历史学的批判、中国经学史、思想史的专题研究四组,编为《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出版,以作纪念。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