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葡萄园龙是一种恐龙。葡萄园龙(属名Ampelosaurus)是泰坦巨龙类下的一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欧洲。与大部分蜥脚下目恐龙相似,它有着长颈及长尾巴。葡萄园龙的背部有皮内成骨形成的鳞甲。它由鼻端至尾巴可达15米长。葡萄园龙长长的脖子使它们可以吃到高处植物的叶子,这和现今的长颈鹿很相似,葡萄园龙可以称得上是中生代的“长颈鹿”。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1](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品,恐龙开始被世人所知[2]。
恐龙已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与电影、各种玩具的题材,各类媒体也常报导恐龙的科学研究进展与新发现[3]。
形态特征
如同大部分泰坦巨龙类恐龙,葡萄园龙具有长颈部、长尾巴,背部具有鳞甲。生前身长被估计约15米长。在2013年,研究人员比较长颈巨龙、葡萄园龙的化石,提出葡萄园龙的颈部仅能做出有限度的左右摆动 。
分布范围
葡萄园龙的重建模型法国古生物学家Jean Le Loeuff于1995年首先描述及命名这种恐龙。属名是由古希腊文的“ampelos”而来,意即“葡萄树”,因为原先的化石是在法国南部近利穆·布朗克特的葡萄园发现的。当中只有一个种,学名为“A. atacis”,是以奥德河来命名,因奥德河的拉丁文是“Atax”。
物种学史
葡萄园龙首先在法国奥德省的Campagne-sur-Aude附近被发现。它是在Marnes Rouges Inférieures地层的底层被发现,被认为是属于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距今约7000万到6600万年前。这些沉积层过去是有着数条河流的泛滥平原。
化石首先于1989年在尸骨层中被发现,当中有着数条肋骨、由背部至尾巴的脊椎及四肢的骨头,没有发现头颅骨,只有发现一颗牙齿。在尸骨层中,也发现四个不同大小及形状的鳞甲。这些化石是来自几个不同的个体。之后,同一地区就发掘出更多的化石,包括一较完整的骨骼,包括部份头颅骨及下颌。
分类
葡萄园龙的尾椎特征、及皮内成骨形成的鳞甲,显示它是属于泰坦巨龙类的岩盔龙类(Lithostrotia)演化支,当中也包括了阿拉摩龙及萨尔塔龙。但是由于葡萄园龙从未进行分支系统学的分析,故此这些分类都不能成为结论 。
生物地理学
葡萄园龙是非常闻名的欧洲蜥脚下目恐龙。其他闻名的欧洲蜥脚类恐龙包括:匈牙利的马扎尔龙、及一种发现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未命名恐龙。很多其他化石碎片及独立的骨头,可能未必是属于这些恐龙。当大部份泰坦巨龙类在南部的冈瓦那大陆被发现,几个衍化的物种则是在北半球的麦斯特里希特阶被发现,包括北美洲的阿拉摩龙及亚洲的后凹尾龙,这显示在北方各大陆、南方各大陆之间至少有着断续的连接。在欧洲发现的塔哈斯克龙亦确实了这个说法,它是一种上白垩纪的兽脚亚目恐龙,属于只曾在南半球被发现的阿贝力龙科。
视频
葡萄园龙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007_地球的壮年时代——中生代时期 ,豆丁网,2010-11-29
- ↑ 世界最大恐龙骨架亮相自然博物馆,人民网,2014-12-03
- ↑ 云阳恐龙发掘最神秘的区域有了新发现!很可能填补恐龙演化序列空白 ,搜狐,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