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薄叶疣鳞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薄叶疣鳞苔

中文学名:薄叶疣鳞苔

拉丁学名:Cololejeunea

appressa (Evans) Bened.

界:植物界

门:苔藓植物门

纲:苔纲

目:叶苔目

科:细鳞苔科

属:疣鳞苔属

种:薄叶疣鳞苔

薄叶疣鳞苔,拉丁名为Cololejeunea appressa (Evans) Bened.,是细鳞苔科疣鳞苔属的一种苔藓类植物。植物体小,长仅4毫米,带叶宽0.6—1.0毫米,灰绿色。叶密集覆瓦状排列,卵形,细胞壁薄,三角体不明显,腹瓣卵形,长为背瓣的1/4—1/3,雌雄同株。雄穗生于短的枝上,苞叶3—5对。雌器苞顶生,蒴萼倒卵形,背腹扁平, 在我国分布于西南地区和南方省份,日本菲律宾印度等过也有分布。 [1]

薄叶疣鳞苔形态特征

它的植物体小,长仅4毫米,带叶宽0.6—1.0毫米,灰绿色。茎粗40—56微米,不规则分枝。

叶密集覆瓦状排列,卵形,长0.38—0.54毫米,宽0.28—0.42毫米,顶端圆,边缘全缘。

叶边缘细胞6—8×4—6微米,中部细胞8—12×4.5—8微米,细胞壁薄,三角体不明显,中部球状加厚缺。叶细胞背面具单个细疣。

油胞1列,4个稀3个,每个30—48×14—24微米。腹瓣卵形,长为背瓣的1/4—1/3,顶端具二齿,中齿2个细胞,角齿单细胞,与中齿毗邻,透明疣位于中齿与角齿之间。

附体单细胞。雌雄同株。雄穗生于短的枝上,苞叶3—5对。雌器苞顶生,有1个新生枝。苞叶约0.35毫米长,0.2毫米宽,腹瓣长为背瓣的1/2。

蒴萼倒卵形,背腹扁平,长0.4—0.5毫米,宽0.3—0.4毫米,侧生的脊翅状,边缘常具疣状突起,腹面的脊不明显。 [2]

薄叶疣鳞苔生长环境

生长于林下树干及叶面上。[3]

薄叶疣鳞苔分布范围

在国内,薄叶疣鳞苔产于贡山屏边河口景东西双版纳等地。分布于西藏贵州广东海南台湾浙江江西福建[4]

国外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牙买加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非洲也有。

叶附生苔类疣鳞苔属(Cololejeunea)的系统发育和性状进化研究

来自 知网

作者:俞英

摘要:虽然分子数据提供的丰富证据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苔藓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的了解,然而在当前的苔藓植物分类学中还是主要依靠形态性状来进行新物种的界定.越来越多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已表明在苔类植物支系中单独的形态证据已经不能够很好地用来揭示支系间的系统关系和界定物种.关于分子与形态数据之间的矛盾,系统和分类学家也提出了诸多的假设,例如形态性状的平行进化或者趋同进化和隐种的存在.特别是生长在极端环境中的植物支系,由于受到极端环境的稳定性选择压力,频繁地出现形态性状的异源同形或者隐种现象.疣鳞苔属植物是衍生苔类植物中的大属之一,偏好叶附生环境.由于疣鳞苔属植物体个体小,这意味着这类支系有限的形态空间及极端的生长环境,我们推测当前的疣鳞苔属植物的分类学采用形态物种的定义已不能真正揭示该属内的真正物种.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支持我们对于疣鳞苔属植物性状进化的假设.首先利用DNA序列建立可靠的疣鳞苔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树,在此基础上寻找早期认为具有分类学价值的形态性状的异源同型证据;其次推断疣鳞苔属植物的遗传分化和形态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后我们采用DNA分类学方法去比较建立在形态证据和建立在分子证据上的分类学对于物种界定的差异.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我们利用132个样本和三个基因片段(rbcL, trnL-F, nrITS)首次建立疣鳞苔属及邻近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子证据证实了内组群中共有三大支系Colura, Myriocoleopsis和Cololejeunea.Myricoleopsis与疣鳞苔属的Cololejeunea minutissima形成了一个支持率高的支系.Aphanolejeunea和Chondriolejeunea被归入到Cololejeunea支系中.Cololejeunea angustiflora和Cololejeunea magnilobula形成的支系与由剩余疣鳞苔属植物组成的支系形成姐妹支系群.当前形态定义的亚属分类单元在系统树上出现双系或者多系起源.其中在31个含2个或者多个样本的形态物种中,有7个证实是非自然分类单位.研究结果证实了经常用于疣鳞苔属植物分类学的形态性状具有较高水平的异源同型或者趋同进化水平,而这些现象的存在正可以解释在该属植物形态分类学中存在的大量的争论.本次研究并没有在主要支系或者相关的跨州分布物种中找到早期地理隔离的证据,反而找到了近期远距离传播的证据. (2)我们在进行系统发育和形态距离矩阵的相关性分析中,形态距离矩阵主要采用了70个疣鳞苔属植物MTSs (Morphological-typological specie)和13个配子体及生活史相关的形态特征.而系统发育距离矩阵则建立在三个基因片段(rbcL,trnL-F, nrITS)的和两种不同距离方法上:Patristic和Hamming.两类矩阵的Mantel测试结果显示疣鳞苔属的9个配子体的性状分化与遗传分化具有相关性,而生活史相关特征则可能由于性状频繁的趋同进化或者随机漂变导致与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的丧失.推测疣鳞苔属植物的性状分化程度随性状和支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不同支系选择形态性状进行分类学研究时需要更加谨慎. (3)我们采用了DNA分类学中的统计学物种界定标准,测量疣鳞苔属植物中单系群Cololejeunea lanciloba组群中的遗传差异,探索该组群内的隐种现象.我们采用了两个基因片段(trnL-F, nrITS)和62个样本.结果显示在C. lanciloba组群内的4个MTSs中检测到了13个具有显著遗传差异的分子分类单元,证实了该组群中隐种的存在.个别MTSs中样本不仅出现在多个支系中,而且个别支系中出现了不同的表现型,说明了疣鳞苔属不同支系性状分化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或者可塑性.此项研究中我们比较了采用传统的支系起源判断物种的方法和P(AB)和P(BD)的物种界定的方法,证实了新引入的统计学物种界定标准在遗传差异的检测中更加敏感.这也是在苔藓植物支系中首次运用此类物种界定标准.该项研究同时也支持了Boykin "tip-to-root"的方法在植物物种界定中的可行性. 总之,我们建立了可靠的疣鳞苔属植物及其相邻支系的系统发育关系,构建了该属植物的分类学框架,解决了几个长期困扰的属间和亚属分类学问题.通过构建疣鳞苔属系统发育树进而研究其性状进化,揭示了该属植物的性状进化存在频繁的异源同形现象.该现象可能是该类群受到叶附生环境的稳定选择压力及本身有限的发育选择而导致的.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可以用来解释只在部分的疣鳞苔属植物支系中检测到了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之间的相关性.隐种是疣鳞苔属植物分类学面临的一种重要挑战之一.为了鉴定某些形态相同但遗传早已分化的分类单元,我们引入了在其它生物支系的物种界定上已经取得成功的的P(AB)和P(RD)标准.此项对疣鳞苔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性状进化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衍生苔类植物的分类学特别是生活在极端环境的苔类植物的遗传和表型分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叶附生 Cololejunea 异源同型 性状随机漂变 遗传分化 DNA分类学 物种界定 tip-to-root

学位级别: 博士

学位年度: 2013

参考来源

  1. 薄叶疣鳞苔, 植物智, 2020-01-18
  2. 疣鳞苔属 - 多识植物百科 2020年4月29日 62. 薄叶疣鳞苔 Cololejeunea appressa (A. Evans) Benedix 63. 镰叶疣鳞苔 Cololejeunea falcata (Horik.) Benedix 64. 棉毛疣鳞苔 Cololejeunea flo...
  3. appressa (Evans) Bened. 薄叶疣鳞苔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2012-07-23
  4. 叶附生苔类疣鳞苔属(Cololejeunea)的系统发育和性状... - 百度学术 俞英 - 《华东师范大学》 - 2013 - 被引量:1 虽然分子数据提供的丰富证据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苔藓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的了解,然而在当前的苔藓植物分类学中还是主要依靠形态性状来进行新物种的界定.越来越多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