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薄葉疣鱗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薄葉疣鱗苔

中文學名:薄葉疣鱗苔

拉丁學名:Cololejeunea

appressa (Evans) Bened.

界:植物界

門:苔蘚植物門

綱:苔綱

目:葉苔目

科:細鱗苔科

屬:疣鱗苔屬

種:薄葉疣鱗苔

薄葉疣鱗苔,拉丁名為Cololejeunea appressa (Evans) Bened.,是細鱗苔科疣鱗苔屬的一種苔蘚類植物。植物體小,長僅4毫米,帶葉寬0.6—1.0毫米,灰綠色。葉密集覆瓦狀排列,卵形,細胞壁薄,三角體不明顯,腹瓣卵形,長為背瓣的1/4—1/3,雌雄同株。雄穗生於短的枝上,苞葉3—5對。雌器苞頂生,蒴萼倒卵形,背腹扁平, 在我國分布於西南地區和南方省份,日本菲律賓印度等過也有分布。 [1]

薄葉疣鱗苔形態特徵

它的植物體小,長僅4毫米,帶葉寬0.6—1.0毫米,灰綠色。莖粗40—56微米,不規則分枝。

葉密集覆瓦狀排列,卵形,長0.38—0.54毫米,寬0.28—0.42毫米,頂端圓,邊緣全緣。

葉邊緣細胞6—8×4—6微米,中部細胞8—12×4.5—8微米,細胞壁薄,三角體不明顯,中部球狀加厚缺。葉細胞背面具單個細疣。

油胞1列,4個稀3個,每個30—48×14—24微米。腹瓣卵形,長為背瓣的1/4—1/3,頂端具二齒,中齒2個細胞,角齒單細胞,與中齒毗鄰,透明疣位於中齒與角齒之間。

附體單細胞。雌雄同株。雄穗生於短的枝上,苞葉3—5對。雌器苞頂生,有1個新生枝。苞葉約0.35毫米長,0.2毫米寬,腹瓣長為背瓣的1/2。

蒴萼倒卵形,背腹扁平,長0.4—0.5毫米,寬0.3—0.4毫米,側生的脊翅狀,邊緣常具疣狀突起,腹面的脊不明顯。 [2]

薄葉疣鱗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林下樹幹及葉面上。[3]

薄葉疣鱗苔分布範圍

在國內,薄葉疣鱗苔產於貢山屏邊河口景東西雙版納等地。分布於西藏貴州廣東海南台灣浙江江西福建[4]

國外分布於日本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牙買加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非洲也有。

葉附生苔類疣鱗苔屬(Cololejeunea)的系統發育和性狀進化研究

來自 知網

作者:俞英

摘要:雖然分子數據提供的豐富證據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於苔蘚植物分類學和系統學的了解,然而在當前的苔蘚植物分類學中還是主要依靠形態性狀來進行新物種的界定.越來越多的分子系統發育研究已表明在苔類植物支系中單獨的形態證據已經不能夠很好地用來揭示支系間的系統關係和界定物種.關於分子與形態數據之間的矛盾,系統和分類學家也提出了諸多的假設,例如形態性狀的平行進化或者趨同進化和隱種的存在.特別是生長在極端環境中的植物支系,由於受到極端環境的穩定性選擇壓力,頻繁地出現形態性狀的異源同形或者隱種現象.疣鱗苔屬植物是衍生苔類植物中的大屬之一,偏好葉附生環境.由於疣鱗苔屬植物體個體小,這意味着這類支系有限的形態空間及極端的生長環境,我們推測當前的疣鱗苔屬植物的分類學採用形態物種的定義已不能真正揭示該屬內的真正物種.在本項研究中,我們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支持我們對於疣鱗苔屬植物性狀進化的假設.首先利用DNA序列建立可靠的疣鱗苔屬植物的系統發育樹,在此基礎上尋找早期認為具有分類學價值的形態性狀的異源同型證據;其次推斷疣鱗苔屬植物的遺傳分化和形態多樣性的相關性;最後我們採用DNA分類學方法去比較建立在形態證據和建立在分子證據上的分類學對於物種界定的差異.我們得到以下結果: (1)我們利用132個樣本和三個基因片段(rbcL, trnL-F, nrITS)首次建立疣鱗苔屬及鄰近屬的系統發育關係.分子證據證實了內組群中共有三大支系Colura, Myriocoleopsis和Cololejeunea.Myricoleopsis與疣鱗苔屬的Cololejeunea minutissima形成了一個支持率高的支系.Aphanolejeunea和Chondriolejeunea被歸入到Cololejeunea支系中.Cololejeunea angustiflora和Cololejeunea magnilobula形成的支系與由剩餘疣鱗苔屬植物組成的支系形成姐妹支系群.當前形態定義的亞屬分類單元在系統樹上出現雙系或者多系起源.其中在31個含2個或者多個樣本的形態物種中,有7個證實是非自然分類單位.研究結果證實了經常用於疣鱗苔屬植物分類學的形態性狀具有較高水平的異源同型或者趨同進化水平,而這些現象的存在正可以解釋在該屬植物形態分類學中存在的大量的爭論.本次研究並沒有在主要支系或者相關的跨州分布物種中找到早期地理隔離的證據,反而找到了近期遠距離傳播的證據. (2)我們在進行系統發育和形態距離矩陣的相關性分析中,形態距離矩陣主要採用了70個疣鱗苔屬植物MTSs (Morphological-typological specie)和13個配子體及生活史相關的形態特徵.而系統發育距離矩陣則建立在三個基因片段(rbcL,trnL-F, nrITS)的和兩種不同距離方法上:Patristic和Hamming.兩類矩陣的Mantel測試結果顯示疣鱗苔屬的9個配子體的性狀分化與遺傳分化具有相關性,而生活史相關特徵則可能由於性狀頻繁的趨同進化或者隨機漂變導致與遺傳多樣性的相關性的喪失.推測疣鱗苔屬植物的性狀分化程度隨性狀和支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不同支系選擇形態性狀進行分類學研究時需要更加謹慎. (3)我們採用了DNA分類學中的統計學物種界定標準,測量疣鱗苔屬植物中單系群Cololejeunea lanciloba組群中的遺傳差異,探索該組群內的隱種現象.我們採用了兩個基因片段(trnL-F, nrITS)和62個樣本.結果顯示在C. lanciloba組群內的4個MTSs中檢測到了13個具有顯著遺傳差異的分子分類單元,證實了該組群中隱種的存在.個別MTSs中樣本不僅出現在多個支系中,而且個別支系中出現了不同的表現型,說明了疣鱗苔屬不同支系性狀分化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或者可塑性.此項研究中我們比較了採用傳統的支系起源判斷物種的方法和P(AB)和P(BD)的物種界定的方法,證實了新引入的統計學物種界定標準在遺傳差異的檢測中更加敏感.這也是在苔蘚植物支系中首次運用此類物種界定標準.該項研究同時也支持了Boykin "tip-to-root"的方法在植物物種界定中的可行性. 總之,我們建立了可靠的疣鱗苔屬植物及其相鄰支系的系統發育關係,構建了該屬植物的分類學框架,解決了幾個長期困擾的屬間和亞屬分類學問題.通過構建疣鱗苔屬系統發育樹進而研究其性狀進化,揭示了該屬植物的性狀進化存在頻繁的異源同形現象.該現象可能是該類群受到葉附生環境的穩定選擇壓力及本身有限的發育選擇而導致的.而這種現象的存在也可以用來解釋只在部分的疣鱗苔屬植物支系中檢測到了形態多樣性和遺傳分化之間的相關性.隱種是疣鱗苔屬植物分類學面臨的一種重要挑戰之一.為了鑑定某些形態相同但遺傳早已分化的分類單元,我們引入了在其它生物支系的物種界定上已經取得成功的的P(AB)和P(RD)標準.此項對疣鱗苔屬植物的系統發育和性狀進化的研究為我們進一步研究衍生苔類植物的分類學特別是生活在極端環境的苔類植物的遺傳和表型分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關鍵詞:葉附生 Cololejunea 異源同型 性狀隨機漂變 遺傳分化 DNA分類學 物種界定 tip-to-root

學位級別: 博士

學位年度: 2013

參考來源

  1. 薄葉疣鱗苔, 植物智, 2020-01-18
  2. 疣鱗苔屬 - 多識植物百科 2020年4月29日 62. 薄葉疣鱗苔 Cololejeunea appressa (A. Evans) Benedix 63. 鐮葉疣鱗苔 Cololejeunea falcata (Horik.) Benedix 64. 棉毛疣鱗苔 Cololejeunea flo...
  3. appressa (Evans) Bened. 薄葉疣鱗苔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07-23
  4. 葉附生苔類疣鱗苔屬(Cololejeunea)的系統發育和性狀... - 百度學術 俞英 - 《華東師範大學》 - 2013 - 被引量:1 雖然分子數據提供的豐富證據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於苔蘚植物分類學和系統學的了解,然而在當前的苔蘚植物分類學中還是主要依靠形態性狀來進行新物種的界定.越來越多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