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虚拟社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虚拟社区,又称电子社群或电脑社群,是互联网用户交互后,产生的一种社会群体,由各式各样的网络社群所构成。

虚拟社区一词在Howard Rheingold于1993年出版的“虚拟社区”一书被介绍。Rheingold在其著作中指出虚拟社区系源自于电脑中,介传播所建构而成的虚拟空间(Cyberspace),是一种社会集合体(Social aggregation),它的发生来自于虚拟空间上有足够的人、足够的情感、与人际关系在网络上长期发展。

Rheingold认为虚拟社区是一群人在网络上从事公众讨论,经过一段时间,彼此拥有足够的情感之后,所形成人际关系的网络。Rheingold(2000)认为虚拟社区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并有以下四种特质:1.表达的自由;2.缺乏集中的控制;3.多对多的传播;4.成员出于自愿的行为[1]

虚拟社区的形式包括了早期的电子布告栏、讨论区、MUD,或是近期才出现的博客维基百科。虚拟社区的林立,繁体现Web2.0所强调用户为中心的概念,透过社群成员彼此的分享与共创,使得人人皆可在网络媒体发声。

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聚众,发表文章、网上日志、照片、录像分享,互相影响着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及性取向等。

在网上,虚拟社区也是一个社会组织网络,相互链接形成全球化、地球村,及各部落、自治区等。有网民上网,追求的是无政府世界的自由,不过其实虚拟社区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结构,有管理人及新鲜人,有博客版主(OWNER)及访客(GUEST),前者有权取舍网上信息,当把关人;而后者通常只能选择“服从”或“转台”他去。

发展成媒体

网络的发展,以分享、多中心沟通为始,由于消息流通广布,似形成意义的接收与共享,传播学学者遂以媒体称之。

然而,社会学学界见到了人们于网络上的社会行为,虽以沟通为主,不以沟通为限。社群的比拟用词便是社会学界看网络的一个观察指针[2]

视频

虚拟社区 相关视频

虚拟社区宣传动画 创意APP宣传动画
虚拟社区的“金牌管家”

参考文献

  1. 虚拟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识别,第一论文网,2015-10-13
  2. 虚拟社群,豆丁网, 201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