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虛擬社區,又稱電子社群或電腦社群,是互聯網用戶交互後,產生的一種社會群體,由各式各樣的網絡社群所構成。

虛擬社區一詞在Howard Rheingold於1993年出版的「虛擬社區」一書被介紹。Rheingold在其著作中指出虛擬社區系源自於電腦中,介傳播所建構而成的虛擬空間(Cyberspace),是一種社會集合體(Social aggregation),它的發生來自於虛擬空間上有足夠的人、足夠的情感、與人際關係在網絡上長期發展。

Rheingold認為虛擬社區是一群人在網絡上從事公眾討論,經過一段時間,彼此擁有足夠的情感之後,所形成人際關係的網絡。Rheingold(2000)認為虛擬社區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並有以下四種特質:1.表達的自由;2.缺乏集中的控制;3.多對多的傳播;4.成員出於自願的行為[1]

虛擬社區的形式包括了早期的電子布告欄、討論區、MUD,或是近期才出現的博客維基百科。虛擬社區的林立,繁體現Web2.0所強調用戶為中心的概念,透過社群成員彼此的分享與共創,使得人人皆可在網絡媒體發聲。

人們通過互聯網技術,在網上聚眾,發表文章、網上日誌、照片、錄像分享,互相影響着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意識文化、及性取向等。

在網上,虛擬社區也是一個社會組織網絡,相互鏈接形成全球化、地球村,及各部落、自治區等。有網民上網,追求的是無政府世界的自由,不過其實虛擬社區也存在着不同層次結構,有管理人及新鮮人,有博客版主(OWNER)及訪客(GUEST),前者有權取捨網上信息,當把關人;而後者通常只能選擇「服從」或「轉台」他去。

目錄

發展成媒體

網絡的發展,以分享、多中心溝通為始,由於消息流通廣布,似形成意義的接收與共享,傳播學學者遂以媒體稱之。

然而,社會學學界見到了人們於網絡上的社會行為,雖以溝通為主,不以溝通為限。社群的比擬用詞便是社會學界看網絡的一個觀察指針[2]

視頻

虛擬社區 相關視頻

虛擬社區宣傳動畫 創意APP宣傳動畫
虛擬社區的「金牌管家」

參考文獻

  1. 虛擬社區用戶信息行為的特徵識別,第一論文網,2015-10-13
  2. 虛擬社群,豆丁網, 201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