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蝗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蝗虫( locust ),是蝗科,直翅目昆虫。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草地沙漠地区。其俗称基本上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蚂蚱等数种。

因为蝗虫和螽斯[1]的外型相近,所以不同地区的人士对此两种昆虫常有各种相异的俗称,例如“把蝗虫称为蚱蜢,把螽斯称为草蜢”,或是“把蝗虫称为短角蚱蜢,把螽斯称为长角蚱蜢”,以及“把散居的蝗虫称为蚱蜢或草蜢,把群居的蝗虫才称为蝗虫或飞蝗”等等。在生物学分类上,“蚱蜢”一词可分指“菱蝗科”和“短角蝗科”的蝗虫[2]

形体特征

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为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丧失飞行能力。

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种类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白茅垂盆草蒿类植物虾须草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

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3]

与螽斯、蟋蟀的不同

蝗虫身体细长,触角短。

蝗虫的耳朵不在前足,在胸部和腹部之间。

蝗虫的雌虫的尾部有产卵管,不过不太突出。

蝗虫大部分的种类,雌虫的身体比雄虫大。

蝗虫——直翅目,蝗总科。

蝈蝈——直翅目,螽斯科

蟋蟀——直翅目,蟋蟀科。

蝗灾

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大陆沙漠地带分布的蝗虫,有时候大量发生,形成大集团,使其路过的农作物受到毁灭性的伤害;而且一旦食物耗尽,在蝗虫的集团内也会发生同类相残的情况。不过,近年来农药大量的使用使得蝗害的发生频率降低了[4]

古代记载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说法,又有“蝗鱼(虾)互化”之说,如:宋代陆佃的《埤雅[5]:“或曰蝗即鱼卵所化”,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蝗化为鱼虾”。李昉《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李苏见物》记载:“旱涸则鱼、虾子化蝗,故多鱼兆丰年。”。

自宋朝以后,对蝗灾有了较科学化的认知,并总结一些灭蝗的方法,如:鸣金驱赶法、捕击法、火烧法、沟坎深埋法、掘种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湿难飞用器具抄掠法等。明末徐光启撰有《除蝗疏》,疏中根据历史上从春秋至元朝记载的一百一十一次蝗灾分析,得到蝗灾“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故为害最广”的结论。王鼎钧在回忆录提到抗战期间仍不时有蝗灾,最大蝗虫称为虫王,据说体型大如鸡,当时灭蝗的方式仍是千年来相沿的捕击法、火烧法。

视频

蝗虫 相关视频

蝗虫的成长从卵到成虫
蝗虫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实拍地球最大蝗灾,几十亿蝗虫一天吃四万吨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