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西歐(英語: Western Europe ),位於亞歐大陸西部、大西洋東岸,大部分位於北緯35°~60°屬北溫帶。 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通常也把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叫西歐。位於歐洲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包括30多個國家,占歐洲的一半左右。習慣上,本區又可以分為北歐、西歐、南歐三部分。
目錄
地理位置
歐洲西部地區。歐洲的除前蘇聯以外的歐洲的地區。地理上的歐洲西部是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從行政區域上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西班牙和葡萄牙。
面積9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41億多(1958)。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北和法國東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等河流。
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內,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且均勻。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歐洲西部 | 道路通行 | 靠右行駛(英 馬耳他 愛爾蘭除外) | 貨 幣 | 歐元 | 國土面積 | 500萬平方千米 | 聯 盟 | 歐洲聯盟 |
英文名稱 | In Western Europe | 主要民族 | 日耳曼人、高盧人、拉丁人等 | 所屬洲 | 歐洲 | 時 區 | UTC+0至UTC+2 | ||
主要宗教 | 天主教、新教 | 地理位置 | 歐洲西半部 | 所屬溫度帶 | 北溫帶 | 簡 稱 | 西歐 | 主要城市 | 巴黎 倫敦 羅馬 維也納 柏林等 |
區和附近島嶼。從行政區域上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士、西班牙和葡萄牙。面積9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41億多(1958)。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北和法國東南。
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內,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且均勻。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
有煤、石油、天然氣、鐵、鉀鹽等礦產。重要海港有倫敦、利物浦(英),馬賽(法),布魯塞爾(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倫敦、巴黎、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馬賽等著名城市。除摩納哥外,其餘6國都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廣義的西歐指歐洲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位於歐洲西部、中部和北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人口5億多(1988)。
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其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狹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島多火山地震。
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夏干冬濕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濕潤氣候。有煤、鐵、石油等礦藏。大多數國家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農業、對外貿易和交通運輸均十分發達,形成以歐洲經濟共同體為中心的經濟體系。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有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愛爾蘭、盧森堡、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西歐也指在文化和語言及宗教信仰和經濟比較趨向一致的歐洲西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整體地域意識。
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EU)簡稱"歐盟",是在歐洲共同體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國際組織。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建立最終實行統一的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其中17個國家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EUR,慣用符號為€)。歐盟經濟實力大體與美國相當,在國際上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與歐盟之間的經貿合作穩步增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也在持續發展。
地理
位置範圍
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分為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四部分。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70°之間,溫帶氣候。歐洲西部地區指北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以西的歐洲部分,本地區面積不大,但國家眾多,海岸線十分曲折。
海岸線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幹、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
地形
平原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勃郎峰本區最高
深受冰川影響:冰川侵蝕:湖泊多--"千湖之國"芬蘭,峽灣海岸--挪威沿海
冰川堆積(冰漬物堆積):阿爾卑斯山區波狀丘陵地形。
平原呈波狀起伏--波德平原 阿爾卑斯山脈兩側散布的湖泊。
氣候
特徵:溫和濕潤,海洋性特徵顯著(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小,全年降水季節分配均勻),自西向東逐漸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
大氣環流
地處西風帶,盛行西風將大西洋暖濕氣流輸送到內陸。
東西差異: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河流
水文特徵 氣候、地形-------決定本區水文特徵-------河流眾多,河網稠密,河流水量充沛,水位變化小,水流平穩,長河較少,通航里程長,有結冰期。
主要河流 多 瑙 河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 瑙 河:德、奧(維也納)、斯、匈(布達佩斯)、克、南(貝爾格萊德)、保、羅、烏--注入黑海--河口在北緯45度、東經30度左右
世界航運最繁忙的河流--萊茵河:瑞士、法、德(魯爾區、法蘭克福)、荷--注入北海--中下游流經工農業發達和人口稠密區,航運便利。
法國塞納河--巴黎
英國泰晤士河--倫敦
德國易北河--漢堡(德國最大港口)
主要運河
多瑙河---萊茵河運河
基爾運河
人口
居民:白色人種為主,人口稠密區沿着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匈牙利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政治
英國
(1)西歐的島國
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英文: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政治、經濟中心地區
(2)政治制度 英國採取議會政治的歷史要回溯到1215年所制定的《大憲章》。起初《大憲章》用於限制王權,它改革了法律和司法,規範了國王及王室成員的行為,同時也保障了英國平民享有的政治權利與自由。《大憲章》後來成為英國憲法的基礎,使英國在"光榮革命"後,依循這個傳統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3)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頒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4)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適合多汁牧草生長。
東南部:種植業集中地區(小麥、大麥),降水較少,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5)首都倫敦 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歐洲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最頂尖的金融中心,曾是著名的霧都(河谷十陰雨天氣十燃煤粉塵),在21世紀初工廠大多將燃煤改為使用石油、煤氣或電能,霧已少見。
法國
(1)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山地高原(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2)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
法國的能源工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由其是其核能工業,與美國同屬於世界第一梯隊。法國的高速鐵路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亦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占有重要影響,軍工技術在歐洲領先。法國化妝品業和奢侈品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政府鼓勵農業發展政策;高度機械化和現代化。
農作物分布:小麥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北部高平原;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畜牧業主要在西南部丘陵地區。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3)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全國最大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中心,世界著名時裝和化妝品中心,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塞納河流經。
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
德國
(1)歐洲大陸上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波德平原,地勢低平,氣溫較低,主要發展畜牧業,粗放經營;
中部谷地寬廣的山地,宜於農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3)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有利:豐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水源充足
不利: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周圍發展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魯爾區的興衰 1.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2.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 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衝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意大利
意大利位於歐洲南部。領土以亞平寧半島為主,還包括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兩大島嶼。
(1)地形。意大利山地面積廣大,主要有亞平寧山脈,北部邊緣為阿爾卑斯山,境內多火山(如著名的維蘇威火山)。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為肥沃的波河平原。
(2)氣候類型及特點。北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年溫差大;其餘為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3)河流。主要河流為波河及其支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
(4)工業生產。工業發達,但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米蘭、都靈、熱那亞的三角工業區。都靈汽車工業發達,米蘭是重要化學工業基地,熱那亞造船工業歷史悠久。南部沿海城市塔蘭托,建立了大型鋼鐵廠。
(5)農業生產。波河平原地區生產的農產品占全國一半以上,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水稻和蠶絲等。
(6)主要城市。首都羅馬是世界名城。威尼斯是著名"水城"[1]
經濟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在21世紀初,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歐洲西部集中有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工業大國,它們的生產規模大,工業部門較為齊全,綜合實力雄厚。其餘國家則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發展有特色的工業部門。
歐洲西部各國之間貿易往來和人口流動十分頻繁,為實現更廣泛的經濟和政治聯合及一體化,歐洲西部部分國家於1957年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歐盟。
法國是工業和農業都發達的國家,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西歐對外貿易發達,其中德國居第一位,瑞士位居第二 。德國是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其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農業
農業為歐洲次要生產部門,在歐洲西部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小,但生產水平高,農牧結合和集約化水平高為重要特點。主要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亞麻等,小麥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大麥、燕麥約占60%以上。園藝業發達,主產葡萄和蘋果。畜牧業在歐洲農業中占重要地位,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都有發達的農牧業。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降水量季節分配均勻,空氣濕潤,雲量較大,陰雨天較多,日照較少--不利於農作物生長,但適於多汁牧草生長--發展畜牧業
②、溫帶大陸性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夏干冬雨(雨熱不同期)--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檸檬、無花果、葡萄、油橄欖
④。農業生產--耕地、勞力都不足--農業現代化對機械化和生物技術都很重視--歐洲農業為次要生產部門。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
旅遊業
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異常豐富。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瑞士冰雪皚皚的山峰、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法國景色如畫的田園,風光旖旎;千年故都羅馬、音樂之都維也納、藝術之都巴黎,精湛典雅;古老的城堡、莊嚴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博物館,風格各異;西班牙的鬥牛場、意大利的狂歡日、慕尼黑的啤酒節,[2]氣氛熱烈。
歐洲西部國家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些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旅遊業。在21世紀初,歐洲西部是國際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歐洲三大著名的旅遊國。
主要旅遊地:希臘雅典帕特農神廟[3],意大利古羅馬鬥獸場[4] ,水城威尼斯和比薩斜塔,"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挪威奧斯陸峽灣和午夜太陽,荷蘭鹿特丹花卉(鬱金香)、風車、圍湖造田工程,瑞士日內瓦湖光山色、手錶作坊、登山滑雪,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沙灘風光、鬥牛比賽,法國巴黎 埃菲爾鐵塔 、凱旋門、盧浮宮、凡爾賽宮、時裝節,英國倫敦白金漢宮、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大英博物館、馬克思墓地等。 [5]
工業
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呈"十"字型分布: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英國,波蘭意大利。
西歐國家
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面積9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41億多(1958)。地形主要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積較小。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流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泰晤士河等河流。
視頻理想中的假期,躺游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