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城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资中城墙,位于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重龍鎮。资中城墙现存长度约2公里及五座城门。2002年12月27日建春門及城牆公佈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历史
西魏恭帝二年(555),筑城墙,周长三里,为土墙。其后唐宋多有增建。元代,土城坍毁。
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复修城墙,改为砖石结构。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年),逐渐扩建,城周达1363丈。
形制
资中城墙设10门,分为为建春门(正东)、紫气门(小东门,正东偏北)、拱辰门(正北)、咸丰门(正西)、迎熏门(正南)、平波门、安澜门、通津门、达江门、石门。[1]
內江市
内江市(四川话拼音:Nuei4jiang1;国际音标:[nuei213tɕiaŋ5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东南。市境东邻重庆市,南接自贡市,西通眉山市,北连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境内多为丘陵区,沱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流经主城区。全市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2016年末,户籍人口420.0万,常住人口374.7万,城镇化率46.70%[2]。内江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川南咽喉”、“成渝中心”之称。形成了南北贯通、东西相连、纵横交错、水陆空立体发展的交通网络。因为种植甘蔗和制糖历史悠久,故内江也有“甜城”之别称。
2019年9月8日,内江威远县发生5.4级地震,共造成1人死亡、53人受伤;受灾乡镇49个,受灾人口1133人,房屋倒塌86间、严重损坏194间、轻微受损2098间[3]。
历史沿革
殷商以前,境内是蜀族部落活动的地区。西周至战国,为蜀国的东部地域。秦代为蜀郡地。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设资中县。东汉顺帝年间(126—144年)分资中县地置汉安县,取义汉政权长治久安的意思,治今城区西,属犍为郡。蜀汉和西晋初属江阳郡。永嘉后期废汉安县。北周天和二年(567年)复置汉安县;同年以汉安位于中水(今沱江)之滨改名中江县,属资中郡。
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为避其父杨忠讳,改中江县为内江县,《郡县释名》:“览图见江水自三堆而环绕至黄市,遂改中江为内江”,属资阳郡。隋末分内江县增设牛錍县。唐初改牛錍县为清溪县。唐代至北宋内江、清溪两县同属资州。北宋撤清溪县,并入内江县。南宋初内江县移至今治。元朝初内江人口大减,县废。明洪武中复置,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属资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内江县属下川南道,次年改属永宁道。1928年废道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内江县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川南行署区资中专区。1950年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1951年,分内江县城和近郊设县级内江市,专、市、县同驻一城。1952年内江专区由四川省直接领导。1968年内江专区改称内江地区。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和县级内江市,改设地级内江市;原县级内江市改为市中区。1989年7月,撤销内江县,设立东兴区。1993年1月,撤销资阳县,改设资阳市,1994年4月,撤销简阳县,改设简阳市。1998年2月,由内江市析置资阳地区,将资阳、简阳两市及安岳、乐至两县划归资阳地区。2017年4月,撤销隆昌县,设置县级隆昌市,由内江市代管。
參考文獻
- ↑ 资中城墙•城门. [2015-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 ↑ 四川统计年鉴—2017. www.sc.stats.gov.cn.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 ↑ 四川威远5.4级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53人受伤--四川频道--人民网. sc.people.com.cn.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