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回民第一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回民第一小学,学校前身为1908年由北大街清真寺创办的私立圣达小学,历经变迁改为现名。位于营门街23号,西临二七塔,南倚古老的商代遗址,是一所有特色的公办民族小学。学校占地面积5522平方米,建筑面积6656平方米,运动场3250平方米。截止2014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5.5万元,拥有教学用计算机88台,实验室座位50个,馆藏书刊3.9万册。64名专任教师,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1]6名。现有24个教学班,1483名学生。回一少数民族总人数196人,男生111人,女生85人,本市少数民族96人,非本市少数民族人数100人。
在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坚持内涵与品质发展,以文化凝聚学校精神,重视师生内涵修养、道德品质的发展和提升,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优雅校园和活力校园,不断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味。努力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但在学术上知识渊博,同时能为学生设计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并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工作,创造出适于孩子们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通过教育和熏陶让学生们具备应有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愉快地学习,在美好的童年里,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2020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
办学理念
育人宗旨:培养知礼有仪、博才多艺的幸福小公民
校训:真善美[2]
校风:求真 求善 求美
教风:立德、立行、立言
学风:乐学、乐思、乐做
培养目标
近几年来,学校以“培养知礼有仪、博才多艺的幸福小公民”的育人宗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和“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思想。坚持趣味性、区域性、适应性的原则,以“推广国学经典”为主渠道,将国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开设了国学课,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笠翁对韵》、《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内容,将汉字教学融入其中,通过汉字的演变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编写课程方案,并对授课时间、内容和方法逐一研究,初步形成了该课程的教育纲要。整套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学习经典的同时,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优雅和精致,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国学的价值、提升国学的兴趣、增进国学的素养,奠定深厚的国学修养和人文底蕴。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让每一个孩子在幸福的童年里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知礼有仪、博才多艺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办学特色
学校自2009年开始,全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日的晨诵、午读、暮省,让学生沐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经典诵读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吸收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为加深师生和学校文化底蕴发挥积极作用。2012、2013、2014、2015年学校在六一前夕,连续举办了四届传统文化节,受到学生家长、社区及上级领导的好评。
体育特色
网球是回民第一小学的特色项目,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全国网球协会命名为“国家短式网球训练基地”。学校拥有两个短式网球场、一个标准网球场。学校定期邀请市体校网球教练到校指导网球队的训练工作。2014年1月荣获迎新春郑州市第八届短网赛团体第四名。2014年12月荣获郑州市“晨光杯”短网赛团体第二名。
视频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回民第一小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骨干教师评选标准,豆丁网,2013-09-18
- ↑ 校训 学校重要的文化符号,搜狐,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