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回民第一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回民第一小學,學校前身為1908年由北大街清真寺創辦的私立聖達小學,歷經變遷改為現名。位於營門街23號,西臨二七塔,南倚古老的商代遺址,是一所有特色的公辦民族小學。學校占地面積5522平方米,建築面積6656平方米,運動場3250平方米。截止2014年,學校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05.5萬元,擁有教學用計算機88台,實驗室座位50個,館藏書刊3.9萬冊。64名專任教師,其中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2名,區級骨幹教師[1]6名。現有24個教學班,1483名學生。回一少數民族總人數196人,男生111人,女生85人,本市少數民族96人,非本市少數民族人數100人。

在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親切關懷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堅持內涵與品質發展,以文化凝聚學校精神,重視師生內涵修養、道德品質的發展和提升,努力構建書香校園、優雅校園和活力校園,不斷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品味。努力組建優秀的教師團隊,他們不但在學術上知識淵博,同時能為學生設計提供富有挑戰性的課程,並充滿激情地進行教學工作,創造出適於孩子們的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通過教育和薰陶讓學生們具備應有的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積極愉快地學習,在美好的童年裡,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2020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特色學校。

辦學理念

育人宗旨:培養知禮有儀、博才多藝的幸福小公民

校訓:真善美[2]

校風:求真 求善 求美

教風:立德、立行、立言

學風:樂學、樂思、樂做

培養目標

近幾年來,學校以「培養知禮有儀、博才多藝的幸福小公民」的育人宗旨,根據校本課程開發個性化的價值追求和「以生為本」的課程理念,牢固樹立教書育人思想。堅持趣味性、區域性、適應性的原則,以「推廣國學經典」為主渠道,將國學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動中。開設了國學課,課程內容包括《弟子規》、《笠翁對韻》、《大學》、《中庸》、《論語》等經典內容,將漢字教學融入其中,通過漢字的演變了解中國漢字文化。指導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不同年級的教學要求,編寫課程方案,並對授課時間、內容和方法逐一研究,初步形成了該課程的教育綱要。整套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加以趣味性,讓孩子們在輕鬆快樂學習經典的同時,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優雅和精緻,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國學的價值、提升國學的興趣、增進國學的素養,奠定深厚的國學修養和人文底蘊。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讓每一個孩子在幸福的童年裡擁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知禮有儀、博才多藝已成為學校明確的培養目標。

辦學特色

學校自2009年開始,全面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每日的晨誦、午讀、暮省,讓學生沐浴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經典誦讀不斷深化校園文化內涵,促進師生共同成長;推動構建「書香校園」的進程,引領和促進師生吸收傳統文化,建設精神家園;為加深師生和學校文化底蘊發揮積極作用。2012、2013、2014、2015年學校在六一前夕,連續舉辦了四屆傳統文化節,受到學生家長、社區及上級領導的好評。

體育特色

網球是回民第一小學的特色項目,2008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全國網球協會命名為「國家短式網球訓練基地」。學校擁有兩個短式網球場、一個標準網球場。學校定期邀請市體校網球教練到校指導網球隊的訓練工作。2014年1月榮獲迎新春鄭州市第八屆短網賽團體第四名。2014年12月榮獲鄭州市「晨光杯」短網賽團體第二名。

視頻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回民第一小學 相關視頻

童聲詠經典-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回民第一小學
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創新街小學《我和我的祖國》

參考文獻

  1. 骨幹教師評選標準,豆丁網,2013-09-18
  2. 校訓 學校重要的文化符號,搜狐,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