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郭峪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郭峪村位于中国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2008年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峪村古建筑群于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峪村与同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皇城村仅一河之隔,而与上庄村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约2千米。

郭峪古称郭谷,建村不晚于隋,至明代已形成集镇[1],颇为繁荣。明崇祯八年(1635年)修建城墙,平均高12米,宽5.3米,周长1400米,城内面积17.9万平方米,辟有东、北、西三座城门,东南及西南各有水门一座。城内主要建筑有豫楼、汤帝庙和四十多幢明清民宅。豫楼位于城中,面阔15米,进深7.7米,七层,高33.3米,顶层为单檐歇山顶。汤帝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重修于明万历年间,正殿面阔九间,进深六椽。

简介

郭峪城位于山西省阳城县东21公里的郭峪村。郭峪村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明清两代,该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共走出了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加之商贸发达,民居修建成一时之盛。现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余间。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

该村民风淳朴,居民生活中仍有用纺花车、织布机、碾磨、车驾、犁耙等物者。一些居民至今还保留着烧香拜佛、求神祭祖的习俗。村内曾建有大小寺庙20余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汤帝庙,为九开间大殿,庙内飞檐挑角的元代戏台高达20多米,气势恢宏,中国少有。

用于防御的郭峪城墙为中国罕见的蜂窝城墙,建于明崇祯十一年,高20米,宽5米,长1400余米。位于城内中央的“豫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共七层,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亦为军事防御建筑。城墙上设有炮台,城内有地道直通城外。

上世纪末,中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为郭峪亲笔题词:“中国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

在这个五六百户的山村里,明清两代共出了十八名举人和十五名进士[2],并把儒家礼制观念体现在村落、户宅的建筑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郭峪村又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

郭峪古城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现存明代民居40院;明崇祯十一年修建的蜂窝城墙,高20米,宽5米,长1400米;元代修建的汤帝庙,尚存20米高的挑角戏台及罕见的九开间大殿。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对郭峪村现存古建给予了高度评价。

郭峪往日的繁荣是由杰出的古人创造的。郭峪一向有耕读之风,明清两代郭峪村出过15名进士、18位举人、50余名贡生,郭峪“官侍郎、巡抚、翰林、台省、监司、守令者尝不绝于时”。

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山村,有如此众多的显赫人物,可见当时人文之鼎盛。他们各自都为自家建起了能表示自己身份、地位、财富、价值的住宅院。至今保存较好的宅院有40处、房屋1100间,院落之间多数还可以相通。为数众多的高大的牌楼式门楼,木结构的二层楼居,各种砖雕木雕、影壁、匾额、对联、街铺、小巷、碑刻等也满布城中。

视频

郭峪村 相关视频

古韵新村郭峪村
《爱旅行》之郭峪村

参考文献